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_李红,贾谊峰,张富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关系,表象,儿童,学前,模型,视觉,记忆。

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贾谊峰,张富洪[1](2004)在《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发展及其心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发展的研究状况,分析了传递推理的心理模型,提出了新的心理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欧竹青[2](2004)在《视觉表象对传递性关系推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表象在认知和思维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视觉表象在传递性关系推理中的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利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VVIQ)评价被试的表象清晰度,采取区分易于形成空间表象或客体表象的词类材料,研究视觉表象对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影响作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前人研究存在的分歧。实验结果表明: 2.1 当问题难度较低时,较高的视觉表象清晰度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的解决;当问题难度较高时,较高的视觉表象清晰度不利于问题解决,而较低的视觉表象清晰度则可促进问题的解决。 2.2 视觉表象中的空间表象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解决,而客体表象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6-01)

陈璟,李红,张仲明[3](2004)在《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简约模型——诠释传递性关系推理的新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Wynne的简约模型是基于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假设:个体的传递性关系推理是通过运用刺激的强化值来表征顺序信息,并比较所呈现刺激之间强化值的差异来实现的。研究文献证实简约模型能够说明在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中所发现的大多数标准化效应,因此其被视为迄今解释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最经济的模型。但该模型将人类高级认知活动采用动物的机械学习方式来解释的还原论倾向是值得商榷的,它所探讨的传递性行为是否是“真传递性关系推理”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4年03期)

李红[4](1997)在《2.5-6岁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的提出Piaget指出,若A<B,B<C,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回答问题,需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解决问题。Bryant和Trabasson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推理失败是因为不能记住问题的前提,若解决了前提记忆问题,睡岁儿童就能完成这种任务。Halfor(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1997年05期)

李红[5](1997)在《论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传递性关系推理是一种间接的关系逻辑推理。已有研究认为,儿童解决传递性关系推理的能力是一种具体运算思维能力或其以上发展阶段的思维能力。本文认为,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能力,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具体运算阶段的成就,其发展在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依靠感知动作实现的传递性关系推理、依靠形象进行的传递性关系推理和依靠符号进行的传递性关系推理。据此,对目前该领域的几个热门课题,如儿童何时能够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加工策略问题以及推理与记忆的关系等问题,都应重新估量。(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1期)

魏华忠,宋世龙[6](1994)在《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叁种情境考察被试的推理情况,并试图揭示儿童是怎样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结果显示:(1)3—6岁儿童具有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2)造成我国3—6岁儿童作传递性关系推理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错误理解比较句式,二是没有记住前提;(3)3—6岁儿童进行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内部过程不同:小年龄段被试多采用“局部加工模式”,大龄段被试多采用“整体空间加工模式”。(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宋世龙,魏华忠[7](1993)在《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系推理是根据对象间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它的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关系推理分为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属于间接的关系推理,即根据传递性关系进行推演的推理。关系推理属于演绎推理能力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传递性关系推理则是关系推理的主要(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期刊1993-08-01)

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觉表象在认知和思维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视觉表象在传递性关系推理中的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利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VVIQ)评价被试的表象清晰度,采取区分易于形成空间表象或客体表象的词类材料,研究视觉表象对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影响作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前人研究存在的分歧。实验结果表明: 2.1 当问题难度较低时,较高的视觉表象清晰度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的解决;当问题难度较高时,较高的视觉表象清晰度不利于问题解决,而较低的视觉表象清晰度则可促进问题的解决。 2.2 视觉表象中的空间表象有利于促进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的解决,而客体表象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红,贾谊峰,张富洪.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发展及其心理模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欧竹青.视觉表象对传递性关系推理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3].陈璟,李红,张仲明.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简约模型——诠释传递性关系推理的新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4

[4].李红.2.5-6岁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J].心理科学.1997

[5].李红.论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6].魏华忠,宋世龙.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

[7].宋世龙,魏华忠.3—6岁儿童传递性关系推理的研究[C].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1993

论文知识图

不同年肠视觉襄象浦晰度的发展变化间接关系推理

标签:;  ;  ;  ;  ;  ;  ;  

传递性关系推理论文_李红,贾谊峰,张富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