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流率论文_刘星,陈新月,赵喜,张永高,刘甲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射流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共振,造影,血管,动脉,生理盐水,冠状动脉,双流。

注射流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星,陈新月,赵喜,张永高,刘甲[1](2019)在《第3代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在低对比剂用量及低注射流率注射条件下在腹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non-linear blending,NLB)在低对比剂总量及低注射流率个性化注射条件下提高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拟行双能量腹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使用70/Sn150kVp管电压结合CARE Dose 4D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根据患者体质量乘以0.5计算造影剂总量,根据造影剂总量除以检查时间(扫描时间及达到触发阈值后的延迟时间之和)计算注射流速。重建NLB图像及融合系数为0.5的常规线性融合(linear blending,LB)图像。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起始部CT值、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通过Kappa检验对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做一致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4.80±0.77)m Sv,平均碘摄入量为(12.30±1.71)g,平均对比剂用量为(35.30±4.91)mL,平均注射流速为(3.30±0.47)m L/s。NLB组各组血管CT值、SNR及CNR均较LB组大幅度提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值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κ=0.618,P<0.05),NLB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5分(P<0.05)。结论:第3代双源CT的NLB技术在低对比剂总量及低注射流率的个体化扫描条件下可以大幅度提高腹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怡岐[2](2019)在《碘浓度和碘流率对冠状动脉CTA成像强化程度、心率和注射压力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造影剂碘浓度、碘流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强化程度、心率和注射压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抽取1 2 4例冠状动脉CTA患者,接受四种造影剂中的一种:碘普罗胺300 mg i/ml、碘己醇350 mg i/ml、碘普罗胺370 mg i/ml或碘普罗胺400 mg i/ml,控制碘流率为F 2.0 g i/s,比较和测量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郭伟,张保朋[3](2019)在《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0例行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采用不同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3.5 mL/s,B组4.5 mL/s,C组前1/2对比剂采用5.0 mL/s的流率,后1/2对比剂采用3.0 mL/s的流率;3组对比剂用量均为1.0 m L/kg体质量;均采用80 kV的低电压扫描技术,比较3组的基本资料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扫描范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于膝以上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22,P=0.802);对于膝以下动脉,3组图像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2,P=0.002)。在膝以下动脉显示率方面,A、C组相近,分别为84.00%(168/200)及88.00%(176/200),B组较低,为73.50%(147/200)。结论:采用3.5 mL/s低流率低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80 kV低电压技术,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双源CT下肢动脉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孔艳红,钟朝辉,徐岩,骆金凯,袁颖[4](2017)在《头颈部CTA扫描时利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的变化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头颈部血管CT造影(CTA)检查时利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的变化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0例行头颈部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100 KV,NI12。注射方案:对照组:先注射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3 ml/s;实验组:先注射进行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6 ml/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注射侧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的CT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程度。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结果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的CT值对照组分别为288.16±23.88、333.03±28.61、336.53±29.24,实验组分别为364.23±10.11、392.83±58.54、389.13±61.5,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优秀5例,较好22例,较差3例;实验组优秀16例,较好14例,较差0例,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头颈CTA检查时生理盐水的注射流率是对比剂注射流率2倍时能够提高目标血管的CT值,明显减少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0期)

王保奇[5](2017)在《磁共振灌注成像注射流率对脑各感兴趣区r CBV、r CBF、MT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注射流率对脑各感兴趣区(ROI)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影响,以探讨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TIA)PWI检查病人150例,以3、4、5m L/s注射流率分为A、B、C组,各50例,分析脑各感兴趣区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与r CBV、r CBF、MTT的关系。结果:各感兴趣区r CBV、r CBF由高至低分别为B、A、C组,P<0.05。MTT延迟程度由大至小分别为C、A、B组,P<0.05。A、B组对比剂局部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TTP与r CBV、r CBF呈正相关,MTT呈负相关(P<0.05)。结论:PWI中采用4m L/s注射流率有助于产生良好的静脉团注效果,不仅满足诊断需求,且降低对比剂局部外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李丽超,于鹏,宫凤玲,陈伟彬,马春梅[6](2016)在《对比剂不同注射流率对膈下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对比剂3种不同注射流率对膈下动脉(inferior phrenic artery,IPA)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行腹部CTA患者,随机分为3、4、5ml/s组,对比剂(350mg I/ml)用量为1.0ml/kg。记录各组IPA各级血管的显示情况,测量各组RIPA 1级血管及2级血管的CT值。结果 90例均扫描成功。3、4和5ml/s组对于IPA 1级、2级血管的显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l/s和4ml/s组对于IPA各级血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l/s组IPA 3级及其以上分支显示明显高于4和3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l/s组1级血管及2级血管CT值明显高于4ml/s和3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l/s组高于3m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ml/s的注射流率能显着提高IPA管腔密度,有助于IPA 3级及其以上分支更好地显示,可为研究IPA本身及相关疾病引发IPA改变提供较清晰的影像学图像。(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韩玉娟,于长路,贾科峰,杨剑,张磊[7](2016)在《不同注射流率及动脉期期相选择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中,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及动脉期期相的选择对动脉期伪影及整体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100例,扫描中分别采用1.0 ml/s、1.5 ml/s和2.0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计算图像整体得分、动脉期伪影得分,对所得图像按照动脉期期相分组标准分为动脉早期组及晚期组,并比较各组无伪影率。结果实际入组进行扫描的患者281例,1.0 ml/s组、1.5 ml/s组、2.0 ml/s组图像质量总体得分为16.79±1.9275、16.64±1.90、10.64±3.32,经统计分析,1.0ml/s组与1.5 ml/s组间图像质量总体得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P=0.601);1.0 ml/s组、1.5 ml/s组与2.0ml/s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P=0.000、0.000),即2.0 ml/s组图像得分低于其他2组。1.0 ml/s组、1.5ml/s组与2.0 ml/s组动脉期伪影得分情况为2.543±0.669、2.277±0.781、1.526±0.861,经两两比较分析3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即动脉期图像质量1.0 ml/s组优于其他2组。281例受检者中属于动脉早期118例,属动脉晚期163例,动脉早、晚期的无伪影率分别为50.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即动脉晚期伪影发生率低于动脉早期。动脉期晚期中无伪影者119例中1.0 ml/s、1.5 ml/s及2.0 ml/s组中所占比率分别为61.3%、34.5%、4.2%例,3组间差异显着,即在动脉晚期组中1.0 ml/s组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在肝脏普美显增强MRI中,以1.0 ml/s、1.5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所得整体图像质量优于2.0 ml/s流率注射。动脉期伪影情况1.0 ml/s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在动脉晚期组中1.0 ml/s组的伪影发生率最低。故以1.0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并于肝动脉晚期采集图像,能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张孝琴,李建策,王娜娜,杨运俊,吴立军[8](2015)在《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注射速率对磁共振脑灌注测量值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的注射速率。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按对比剂注射流率(3、4、5 m L/s)分为3组,采取MR常规扫描及灌注扫描,将原始灌注扫描数据传送到ADW4.3工作站,应用GE专用灌注软件处理得到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函数图,测量受试者各感兴趣区(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V、r CBF、MTT、TTP参数值。结果表明,60名无明确脑血管疾病志愿者均符合选入标准,纳入统计。不同流率组内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的r CBF、r CBV、MTT和TTP值左右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流率组间两侧额叶白质、丘脑及小脑各灌注参数比较显示:组各感兴趣区r CBF值,3 m L/s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r CBV值,3 m L/s组明显低于4、5 m L/s组;各感兴趣区MTT值,3 m L/s组较4、5 m L/s组明显延迟;以上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3、4、5 m L/s叁组各感兴趣区T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 L/s组与5 m L/s组,各感兴趣区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4 m L/s的注射流率时,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能产生较好的团注效果,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可降低对比剂局部外渗甚至血管壁破裂的风险;TTP值对注射流率影响脑灌注量的反应程度不及r CBV、r CBF、MTT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燕奎,李絮绿,周泽清,陈明东[9](2014)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消除对比剂伪影影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中的生理盐水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双源CT头颈部CTA 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等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3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5.0 ml/s,5.5 ml/s,6.0 ml/s进行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对比剂存留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2组对比剂存留明显少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检查中生理盐水注射流率为6.0 ml/s可明显消除对比剂伪影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季立标,曹文洪,马明华,赵芳[10](2012)在《四阶段双流率注射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四阶段双流率注射法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将80 ml对比剂和50 ml生理盐水分成四阶段注射:第一阶段注射20 ml生理盐水(流率4 ml/s);第二阶段注射50 ml对比剂(流率4 ml/s);第叁阶段注射30 ml对比剂(A组流率3.5 ml/s,B组流率3.0 ml/s,C组流率2.5 ml/s,D组流率2.0 ml/s);第四阶段注射20 ml生理盐水(流率同第叁阶段)。分别测量4组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根部、上腔静脉、右心室及室间隔的CT值,并进一步计算出后两者的差值。结果:4组主肺动脉和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上腔静脉平均CT值及A、B组与C、D组的右心室-室间隔平均CT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降低后半程对比剂及生理盐水注射速率既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也不明显影响对右冠状动脉的观察,而且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注射流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造影剂碘浓度、碘流率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强化程度、心率和注射压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抽取1 2 4例冠状动脉CTA患者,接受四种造影剂中的一种:碘普罗胺300 mg i/ml、碘己醇350 mg i/ml、碘普罗胺370 mg i/ml或碘普罗胺400 mg i/ml,控制碘流率为F 2.0 g i/s,比较和测量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射流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星,陈新月,赵喜,张永高,刘甲.第3代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在低对比剂用量及低注射流率注射条件下在腹主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郭怡岐.碘浓度和碘流率对冠状动脉CTA成像强化程度、心率和注射压力的对比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3].温泽迎,王道清,程留慧,郭伟,张保朋.双源CT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低电压扫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4].孔艳红,钟朝辉,徐岩,骆金凯,袁颖.头颈部CTA扫描时利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的变化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

[5].王保奇.磁共振灌注成像注射流率对脑各感兴趣区rCBV、rCBF、MTT的影响[J].中国数字医学.2017

[6].李丽超,于鹏,宫凤玲,陈伟彬,马春梅.对比剂不同注射流率对膈下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6

[7].韩玉娟,于长路,贾科峰,杨剑,张磊.不同注射流率及动脉期期相选择对肝脏普美显增强MRI图像质量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

[8].张孝琴,李建策,王娜娜,杨运俊,吴立军.注射流率对脑磁共振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5

[9].李燕奎,李絮绿,周泽清,陈明东.生理盐水注射流率在头颈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消除对比剂伪影影响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10].季立标,曹文洪,马明华,赵芳.四阶段双流率注射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论文知识图

优化的注射流率曲线~D患者,男,45岁3 芯层熔体注射流率对 V 值的影响-e为对比剂流率分别为0.1-0.5ml/min...对比剂剂量设置偏低,重建图像质量差,...加大对比剂剂量的巨大动脉瘤重建影像图...

标签:;  ;  ;  ;  ;  ;  ;  

注射流率论文_刘星,陈新月,赵喜,张永高,刘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