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再生产论文_郑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再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女童,半山,历史,文化遗产,生活史,粉丝。

文化再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郑茜[1](2020)在《赋魂与赋能:文化再生产新逻辑的创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为经济赋魂,经济为文化赋能;我让你飞得更高,你让我行得更远--这是2019年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一年间,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变奏,演出了一场多声部复调的交响融合:经济阵列中,有旅游、金融、创意、科技、产业化的多声器乐;文化麾帜下,则是历史、民族、传统、遗(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20-01-03)

王艺璇[2](2019)在《建构与赋权:网络粉丝社群的文化再生产——基于鹿晗网络粉丝社群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粉丝文化往往面临主流文化的两种收编:意识形态收编和商业收编。而网络粉丝社群的兴起使其成为粉丝对主流文化收编进行抵抗和反收编的组织基础。一方面,通过制度化规范和公益化行动,网络粉丝社群改变了粉丝"脑残粉"的污名化形象,对意识形态收编进行抵抗;另一方面,通过粉丝参与、粉丝角色的职业化发展和社群粉丝经济的运作,网络粉丝社群实现了粉丝文化的再生产,对商业收编进行反收编。但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粉丝社群的群体极化现象应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9年11期)

许弘智,王英伦,靳天宇[3](2019)在《同辈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再生产——基于Q市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留守与流动儿童走上子继父业式的阶层再生产道路背后的文化逻辑,引入同辈社会网络的分析维度,并基于Q市两类群体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同辈社会网络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行动参照与价值定位,是影响其亚文化形成与再生产实践的重要因素。流动儿童由于分散流动经历与城市边缘环境,更具认同学校文化与消极自我放弃并存的倾向,在同辈网络中更受欢迎的是成绩好却不自信的学生,这暗含了基于自弃亚文化的再生产逻辑。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校及乡村环境的局限,更具明显的抵抗学校权威的倾向,成绩较差的积极反叛者处于受同辈欢迎的网络核心位置,这暗含了基于反学校文化的再生产逻辑。上述发现意味着农民工子女文化再生产路径的复杂性有待更多重视。(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高宏存,洪荣福[4](2019)在《论乡村文化再生产的价值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国家解决城乡发展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源于文化具有其它因素难以比拟的强大渗透性、催生性和导引性,牵引作用和带动价值极强。有别于单纯经济角度的文化本位,乡村振兴应该以文化再生产思维为统摄,审视其重大意义和文化价值,剖析其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探寻其有效实施路径。(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华文,余玮[5](2019)在《文化再生产与民俗传承动力分析——以杭州拱墅“半山立夏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行动者的人在经营怎样的传承,将节气到节日的转变,视作存在于都市中的民俗进行传承时所需经过的一个阶段来把握,围绕参与到节日构建中的人们,来观察人与习俗互动、互构的过程,讨论这一民俗文化再生产场域中的各方所发挥的传承动力,以期理解被他们赋予意义的社会行动。在兼顾节日研究整体论的同时,也从个体视角入手,着重分析促成节日举办的核心人物是如何内化其生命经验,在节日的构筑中发挥各自的效用,又是如何通过参与节日事件再构建自身,并使其外化为节日情境下的特殊角色。进而意识到,即便是在充满异质性、流动性、多样选择性的都市,民俗传承的各动力间更侧重横向联结,但还是可以看出在此场域中,节气转变为节日的背后,对于"半山立夏节"还是隐含着一股家族文化复兴之力。(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姜添辉[6](2019)在《学术性课程知识结构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再生产之关联性:再脉络化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再生产关注不公平教育结果的产生过程,延续此种路径,本文探索伯因斯坦的再脉络化概念,以剖析文本知识的重组过程与作用。关于此种知识再生产,一些学者认定新自由主义强化政府权威,所以能透过官方再脉络化场域主导教育论述,进而掌控知识再生产。然而,本文指出,这种论点仅说明权力与文本知识重组的关联性,并未探究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型态,此种型态是权力的产物,所以知识文本内建特定的结构规则,因此习得此种知识需求特定认识规则。此种关联性彰显出的原则是,影响学习表现并非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结构中的社会关系。由此而言,要改善文化再生产的问题,便应弱化权力结构的社会关系。(本文来源于《全球教育展望》期刊2019年07期)

夜凉[7](2019)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再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通过对不同时期居住在租界建筑中居民社会生活与历史记忆的追溯,说明文化意义的生成有其历史的客观性,同时也是通过人们在各种各样的历史空间场中的实践,不断地加以建构的。书中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体现出的一种“文化再生产”原则。作者李东晔主要(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期刊2019-07-08)

贾欣宇[8](2019)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文化再生产研究——以图们市百年部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文化村寨是以少数民族共同的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文化空间,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交互作用的产物"。图们市百年部落作为具有鲜明朝鲜族建筑特点的仿古部落群,虽然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发展状况一般。本文将在文化再生产视角下分析其发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旨在为民族文化村寨的持续开发、经营管理及民族文化保护等提供有效的借鉴模式。(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06期)

胡美娟[9](2019)在《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中的BROKE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大潮中经历了价值重估和重构的民俗文化,作为原来的“边缘”与“他者”,被不同主体力量影响而发生嬗变,很多民俗在挑战“中心”和确认“自我”的同时,经历了由自我享用到他者消费的当代存续语境的变化,成为有意识的文化生产的资源。结合当下的文化实践,在对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利用和再生产的主体中,拥有一定文化、社会、经济资本优势、能够对民俗文化进行商品化加工制作或提供服务、链接民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broker”群体规模在逐渐变大,身份属性也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其在当代民俗文化的生产、传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本文将聚焦这一部分群体的主体实践过程,以上海崇明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为个案,采用民俗学、人类学、旅游学等学科视角及方法,呈现在“broker”这一主体力量作用下,民俗文化被“再生产”的模式,以及内在的动力机制,探讨在当代民俗被资源化及价值转化的过程中,这一群体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个案江南叁民文化村及其经营者的概况,重点分析了江南叁民文化村作为民俗文化再生产载体的条件优势,并对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作为“broker”的主体实践及多元身份属性加以概述和分析。第叁部分从江南叁民文化村中“被再生产的民俗文化”和“被再生产的文化空间”两大方面入手,重点阐释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作为民俗文化再生产的文化他者,通过何种手段、什么模式对民俗文化进行阐释和再生产,以及其呈现出的民俗文化“被凝视”的方式。第四部分主要围绕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介入力量主体,挖掘、保护地方“非遗”的行动机制,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是否、如何通过文化再生产方式影响当地文化传承。第五部分重点探讨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的民俗文化再生产行为与政府力量及旅游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在经济、政治、权力结构与旅游凝视的复杂交互作用下,当代民俗文化生产、传承和发展的微观环境,思考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规律。第六部分为结语,分析并总结江南叁民文化村经营者作为“broker”的主体属性特征,探讨“broker”群体在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思考在当代城市化、全球化、后现代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和继承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蔡春虹[10](2019)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与教育公平——评《拉祜族女童的教育选择——一项教育人类学的回访与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祜族女童的教育选择》基于"拉祜女童项目",通过对拉祜族、拉祜族教育的宏观民族志撰写与拉祜族女童小学初中阶段教育的微观民族志撰写,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拉祜族女童教育的广阔的社会文化图景,呈现了拉祜族女童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选择与教育分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阐释与反思。其学术特色与主要贡献:一是提供了教育人类学实验与跟踪研究的一项典型案例;二是精湛的民族志撰写与深刻研究反思的巧妙结合;叁是对学校文化再生产与教育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本土化阐释和思考;四是扎根本土创新性地提出了"性别资本"的概念。(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文化再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粉丝文化往往面临主流文化的两种收编:意识形态收编和商业收编。而网络粉丝社群的兴起使其成为粉丝对主流文化收编进行抵抗和反收编的组织基础。一方面,通过制度化规范和公益化行动,网络粉丝社群改变了粉丝"脑残粉"的污名化形象,对意识形态收编进行抵抗;另一方面,通过粉丝参与、粉丝角色的职业化发展和社群粉丝经济的运作,网络粉丝社群实现了粉丝文化的再生产,对商业收编进行反收编。但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粉丝社群的群体极化现象应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再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郑茜.赋魂与赋能:文化再生产新逻辑的创生[N].中国民族报.2020

[2].王艺璇.建构与赋权:网络粉丝社群的文化再生产——基于鹿晗网络粉丝社群的实证研究[J].学术界.2019

[3].许弘智,王英伦,靳天宇.同辈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子女的文化再生产——基于Q市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19

[4].高宏存,洪荣福.论乡村文化再生产的价值与路径[J].宁夏党校学报.2019

[5].陈华文,余玮.文化再生产与民俗传承动力分析——以杭州拱墅“半山立夏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姜添辉.学术性课程知识结构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再生产之关联性:再脉络化的机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9

[7].夜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再生产[N].天津日报.2019

[8].贾欣宇.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文化再生产研究——以图们市百年部落为例[J].国际公关.2019

[9].胡美娟.当代民俗文化再生产中的BROKER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蔡春虹.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与教育公平——评《拉祜族女童的教育选择——一项教育人类学的回访与再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旅游需求分异与时间的一般性关系学生理想职业示意图

标签:;  ;  ;  ;  ;  ;  ;  

文化再生产论文_郑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