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快速尿素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尿素,幽门,螺杆,快速,质子,抑制剂,病理学。
快速尿素酶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乔,路又可,戴硙[1](2019)在《组织病理学与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组织病理学与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9—11月在我科胃镜室做胃镜的患者335例,应用组织病理学染色(H-E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快速尿素酶实验检出Hp的阳性率为81.2%,组织病理学检出Hp的阳性率为83.6%,两法诊断结果一致321例(95.8%),不一致14例(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可有效地检出Hp感染,但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适当时可二者联合应用提高Hp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8期)
邱志琦[2](2017)在《两种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13)C-尿素呼气试验(carbon-13-urea breath test,~(13)C-UBT)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因上腹部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观察,先后采用RUT、~(13)C-UBT对HP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HP的检出情况。结果 (1)180例患者HP阳性80例,阳性率为44.44%;阴性100例,阴性率为55.56%。(2)~(13)C-UBT检出阳性56例,阳性率为70.00%;阴性88例,阴性率为88.00%。RUT检出阳性55例,阳性率为68.75%;阴性90例,阳性率为90.00%。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C-UBT对HP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R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T、~(13)C-UBT对HP阳性检出率均较高,~(13)C-UBT属于无创操作,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RUT,适用于儿童、老人检查,但是对仪器要求高,具有放射性。RUT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属于有创检查,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1期)
周小微,李安全[3](2016)在《血清抗体与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血清抗体和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行胃镜检查时在内镜指导下活检胃窦黏膜组织1块立即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查,随后进行血清抗体检测。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作为对照,比较2种方法检测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血清抗体检查Hp阳性率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血清抗体检测Hp感染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体检测Hp感染的特异性与快速尿素酶相当。结论血清抗体检测Hp感染的灵敏度较高,特异性与快速尿素酶相当,是一种普查Hp感染的较理想的检测方法,但快速尿素酶检测费用低、费时少,适合经济水平低及门诊患者的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6年22期)
郑宇,王侃,张晶晶,沈广霞,崔大祥[4](2016)在《金标试纸条的尿素酶快速定量检测仪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基于CMOS传感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尿素酶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利用CMOS传感器和条码扫描仪来获取检测图像和病人的个人信息。软件部分除了实现免疫层析试纸条光信号的分析和诊断还实现病人信息采集和建立病人信息数据库等关键功能。该软件采用了k-means聚类算法,实现采集图像的精准分析。通过检测200例尿素酶样品试纸条,验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系统体积小、便携性强且具有优秀的续航能力,可用于长时间的临床、野外和社区体检。(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6年10期)
王翔军,任永强,王新花[5](2014)在《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诊断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应用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诊断中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应用的价值。方法从本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分为2组,分别予以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观察记录2组的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100例患者中,经RUT检测Hp阳性率为86.0%,同时经14C-UBT检测Hp阳性率为60.0%。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2组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χ2=21.25,均P<0.05);但在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胃癌和胃息肉的阳性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2,χ2=5.13,χ2=5.28,χ2=4.11,均P>0.05)。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于检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4年23期)
李伟民[6](2014)在《住院和门诊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影响住院和门诊胃溃疡(GU)患者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的因素及探讨相关问题。方法:比较入选的住院GU患者(住院组,39例)与同期门诊GU患者(门诊组,152例)在不同条件下的RUT结果。结果:1住院组中的单纯GU9例(RUT:阳性1例、阴性8例)、GU伴出血30例(RUT:阳性4例、阴性26例)比较;住院组中在检查RUT前未使用抗细菌药物者12例(RUT:阳性2例、阴性10例)、使用抗细菌药物治疗者27例(RUT:阳性3例、阴性24例)比较,以上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2住院组中的单纯GU9例(RUT:阳性1例、阴性8例)、门诊组中所有GU患者RUT结果比较,差异有显着性。门诊组所有GU患者(RUT:阳性90例、阴性62例)、住院组所有患者(RUT:阳性5例、阴性34例)RUT结果比较,门诊组RUT阳性率(90/152:59.2%)高于住院组RUT阳性率(5/3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住院的GU,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是造成RUT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对出血的GU患者,出血对RUT结果是否有影响尚无法肯定;对于住院使用PPI治疗后的GU患者,不可依赖RUT阴性的结果来决定不予以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27期)
白雪,须亚红,艾迎春,黄绍萍,樊贞瑜[7](2014)在《艾滋病与肝病患者胃窦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与病理学染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窦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病理学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阳性率及其在艾滋病(AIDS)、慢性肝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937例因上腹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艾滋病组患者61例(艾滋病组),慢性肝病组患者600例(慢性肝病组),非艾滋病非肝病普通慢性胃病组患者276例(普通慢性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胃镜检查中胃窦部取活检组织2块,分别进行RUT和病理学检测法检测H.pylori。结果胃窦黏膜活检RUT H.pylori的总体阳性率为47.0%,病理学染色检测法的总体阳性率为35.3%;艾滋病组和普通慢性胃病组病理学检测H.pylori阳性率(45.9%、57.97%)均高于同组RUT检验H.pylori阳性率(37.7%、38.77%,P<0.05);慢性肝病组RUT检测H.pylori阳性率(42.83%)高于病理学检测H.pylori阳性率(32.67%)(P<0.05);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最终诊断,慢性肝病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小于艾滋病组和普通慢性胃病组(P<0.05),艾滋病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小于普通慢性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慢性肝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胃窦黏膜活检RUT与病理学法检测H.pylori均有显着性差异,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仍应以病理学检测结果为准;慢性肝病患者RUT检测H.pylori存在较高假阳性及其H.pylori感染率低于艾滋病患者和普通慢性胃病患者。(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罗金键[8](2014)在《~(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13C-尿素呼气试验(UBT)、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根除治疗前后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 158例胃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72.15%。阳性患者于治疗前及停药后4周分别行胃镜及UBT检查。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方法诊断Hp感染的灵敏度UBT(92.11%、91.67%)及组织学检查(90.35%、79.17%)均高于RUT(75.44%、29.17%)。Hp感染程度治疗前分布不均匀,治疗后均明显下降。结论 UBT在治疗前后灵敏度均最高;RUT在根除治疗后灵敏度低;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王嘉正[9](2014)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 PCR快速诊断方案的构建与尿素酶基因多态性和活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一种革兰阴性的肠道病原菌,它通过粪口传播途径感染人体,除了能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外,由其引发的反应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耶尔森菌肝炎等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能够在冷藏条件下及真空包装中生存,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曾多次报道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相关感染,甚至是暴发流行。为了能够建立一种更加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并更为全面的探索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在大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基因和foxA基因测序分型的基础上,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首次建立了基于ail和foxA基因联合在标本中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检测的real-time PCR方法。同时本研究引入一个内部扩增对照(ⅠAC)来排除real-time PCR扩增过程中的假阴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100%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性,内部扩增对照能够有效地检出假阴性反应结果,且不会影响样品本身结果的判读。此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对现场分离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在与传统PCR以及分离培养鉴定方法表现出一致性的同时,其灵敏度更高,更便捷,提高了分离培养的目的性,应用该方法代替传统PCR进行分离培养前的初筛是可行的。此外,本研究选取43株不同致病能力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PCR扩增尿素酶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连同4株NCBI上尿素酶基因参考序列一起进行比对和构建聚类树。同时选取8株不同致病力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尿素酶活性实验。从而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尿素酶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不同致病力菌株尿素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低致病性0:3、0: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尿素酶基因分别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NX1997-IE419的尿素酶基因可能是由0: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尿素酶基因演变而来。高致病性的1B/O:8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的尿素酶基因相对不保守。尿素酶活性试验提示我们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尿素酶活性大小与其致病性的强弱可能无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4-05-23)
李伟民[10](2013)在《住院和门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住院和门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及探讨相关问题。方法:对符合条件的住院DU患者(住院组,106例)与同期门诊的DU患者(门诊组,203例)RU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住院前检查的单纯DU9例(RUT:阳性8例,阴性1例)、DU伴出血13例(RUT:阳性11例,阴性2例);住院治疗后检查的单纯DU4例(RUT:阳性1例,阴性3例)、DU伴出血80例(RUT:阳性11例,阴性69例);治疗后检查且在检查前未使用抗细菌药物者16例(RUT:阳性2例,阴性14例),使用抗细菌药物治疗者68例(RUT:阳性10例,阴性58例)。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住院的DU,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是造成RUT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此亦是造成伴有出血的DU者RUT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并非出血。对于住院使用PPI治疗后的DU患者,不可依赖RUT检测的结果来制定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3年36期)
快速尿素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13)C-尿素呼气试验(carbon-13-urea breath test,~(13)C-UBT)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因上腹部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观察,先后采用RUT、~(13)C-UBT对HP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HP的检出情况。结果 (1)180例患者HP阳性80例,阳性率为44.44%;阴性100例,阴性率为55.56%。(2)~(13)C-UBT检出阳性56例,阳性率为70.00%;阴性88例,阴性率为88.00%。RUT检出阳性55例,阳性率为68.75%;阴性90例,阳性率为90.00%。两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C-UBT对HP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R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T、~(13)C-UBT对HP阳性检出率均较高,~(13)C-UBT属于无创操作,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RUT,适用于儿童、老人检查,但是对仪器要求高,具有放射性。RUT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属于有创检查,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速尿素酶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莹乔,路又可,戴硙.组织病理学与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邱志琦.两种快速尿素酶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临床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
[3].周小微,李安全.血清抗体与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
[4].郑宇,王侃,张晶晶,沈广霞,崔大祥.金标试纸条的尿素酶快速定量检测仪研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
[5].王翔军,任永强,王新花.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诊断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应用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6].李伟民.住院和门诊胃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比较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7].白雪,须亚红,艾迎春,黄绍萍,樊贞瑜.艾滋病与肝病患者胃窦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与病理学染色的比较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
[8].罗金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4
[9].王嘉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基于TaqMan探针的real-timePCR快速诊断方案的构建与尿素酶基因多态性和活性的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
[10].李伟民.住院和门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比较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