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序列标签论文_李倩,杜海荣,元虹懿,张明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达序列标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序列,标签,转录,叶锈病,陆地棉,蚕蛾,柞蚕。

表达序列标签论文文献综述

李倩,杜海荣,元虹懿,张明海[1](2018)在《基于冗余的序列检测东北虎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本研究室103测序获得的EST序列(expressed sequence tags)和公共数据库(GenBank)中下载的共29 832条东北虎EST序列为分析内容,利用生物软件DNA star对序列进行拼接,得到3 301个重迭群(contigs),含有4条EST以上的187条contigs (拼接序列)中,共获得489个候选SNP位点,其中颠换型、转换型和单碱基的插入与缺失分别为269个,182个和148个。SNP的平均出现频率为5.2 SNP/contig。采用Quality SNP软件,在22个EST重迭群中检测到90个可信度高的与生长发育相关的SNP。其中包括转换型31个,颠换型26个和缺失型33个。对含有SNP的基因进行了GO注释。共获得了689个注释。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有357条contigs被注释到了Enzyme commission (EC)号,这些基因参与了68条代谢通路。对所鉴定的SNP进行注释表明,本研究所开发的SNP将促进东北虎生长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敬涛[2](2017)在《盐生四翅滨藜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AcEBP1蛋白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扩张及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供应问题日益严峻。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生长还会受到多种如盐、碱、高温、低温、干旱、病虫害等非生物和生物胁迫因子的影响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严重时引发粮食危机。因此,如何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逆境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通常是提高植物抗逆的首要环节,随着二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研工作者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逆信号转导机理及相关抗逆基因克隆验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然而目前大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且主要研究植物感受胁迫后,如何通过信号传递,最终启动下游功能基因来应答非生物胁迫,且对植物受到逆境胁迫后如何抑制生长的作用机理鲜有报道。鉴于盐生四翅滨藜为一种灌木,且具有典型的抗干旱及抗盐等非生物胁迫能力,因此本研究围绕木本植物四翅滨藜,在非生物胁迫方向展开一系列胁迫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目前四翅滨藜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基因资源十分有限,本研究借鉴功能基因组学的常规研究方法,构建了四翅滨藜响应400 mM NaCl的全长cDNA文库,通过PCR及测序,获得了343个表达序列标签(EST),提交到dbEST的GenBank登陆号为JZ535802-JZ536144。通过对EST注释分析,得到197个单基因,其中有190个基因为已知功能蛋白基因。利用拟南芥MIPS和GO功能分类,预测到72个参与胁迫反应的基因,同时参考其它物种已鉴定的非生物胁迫基因信息,最终预测了其中23个为盐胁迫相关基因,qRT-PCR进一步确定其中17个基因为盐胁迫上调表达基因,为后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上进行功能验证提供了候选基因及信息基础。同时,从343个EST序列分析中,获得了2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也为四翅滨藜的进一步遗传研究提供线索和资源。此外,在预测的抗逆候选基因中,目前已有6个候选基因在拟南芥或酵母上进行了功能验证并提高了拟南芥或酵母的非生物胁迫抗逆性。2、在获得一系列新的胁迫相关基因后,发现缺少规模化、简单、高效及经济的植物表达载体来研究基因功能及作物遗传改良。本研究在pCHF3、pCAMBIA1301、pCAMBIA3300及pCAMBIA3301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共12个)携带不同启动子(35S及rd29A)、不同标记基因(hyg、bar、eGFP及GUS)但是拥有相同多克隆酶切位点(MCS:SacI,Kpn I,SmaI,BamHI,Xba I,SalI,and Pst I)的植物双元载体,根据过表达、逆境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启动子分析等不同需求进行选择。通过验证,这些重组载体可以高效的用于拟南芥及烟草的转化,并且标记基因功能正常,可用于转化子筛选及亚细胞定位等研究,且常规MCS也降低了载体构建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对于Basta抗性筛选方式的优化也使转基因植物的筛选更加简单、方便及高效。因此,本研究对于植物大规模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高效和可靠的载体系统,在植物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3、通过EST及聚类分析,在盐生四翅滨藜中发现一个ErbB3结合蛋白AcEBP1,该蛋白属于M24家族中的增殖相关蛋白(PA2G4)。通过克隆并利用上述构建的亚细胞定位载体,发现AcEBP1在烟草中瞬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RT-PCR分析,AcEBP1受盐胁迫、渗透胁迫、低温胁迫及植物激素调控而上调表达,且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会负调控生长、胁迫及抗病等相关基因,但没有明显表型。然而,在盐、PEG及ABA胁迫下,AcEBP1过表达会明显抑制拟南芥的生长并表现出敏感的生理特征,在低温胁迫下也表现出了敏感表型。但是干旱胁迫下,AcEBP1过表达反而增强了抗旱性。综上分析,AcEBP1可通过负调控拟南芥生长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盐、低温及渗透胁迫下表现出抑制生长和敏感表型,但干旱胁迫下,这种负调控及抑制生长因降低能量消耗和水分利用,而间接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保水率,进而增强抗旱性。综上所述,目前大多非生物胁迫研究主要在草本植物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且非生物胁迫抗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将木本植物四翅滨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多个新的抗逆相关基因,为抗逆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和信息资源。同时,构建了一系列多用途高效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为功能基因在植物中的验证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载体资源。此外,还对增殖相关蛋白AcEBP1基因展开了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研究,以生长相关蛋白基因为切入点,将植物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抑制联系到一起。通篇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木本植物非生物胁迫基因的响应机制,也为抗逆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和信息资源,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四翅滨藜AcEBP1功能研究也为植物非胁迫下抑制生长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12-01)

胡根海,董娜[3](2016)在《Genbank中陆地棉表达序列标签(EST)与基因组序列(GSS)的SNP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棉基因组精细定位需要更加丰富的分子标记,为了阐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对GenBank数据库中陆地棉表达序列标签(EST)和基因组序列(GSS)进行分析。下载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陆地棉EST序列及GSS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迭连群构建及其候选SNP位点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棉EST序列307 414条及GSS序列242 015条,EST序列构建3 737个迭连群,序列累计10 477 241bp。由4条及以上序列组成的迭连群累计序列长度为3 761 800bp,发现候选SNP位点1 007 258个,迭连群平均出现1个SNP位点最低频率为2.32%。GSS序列共构建1 517个迭连群,序列累计1 625 700bp,发现SNP位点574 296个,迭连群平均出现1个SNP位点最低频率为9.18%。陆地棉的EST和GSS均有频率较高SNP位点,GSS出现SNP频率高于EST序列,开发SNP引物3 254对。(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钱春仙,高俊,刘林,杨静,李成云[4](2015)在《茶树表达序列标签中的微卫星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到50776条茶树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序列,利用Tandem Repeats Finder程序,对≧24 bp的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茶树EST序列中,搜索到长度大于或等于24 bp,基序匹配值大于80%的微卫星序列5299个,在这些微卫星中,单核甘酸的最多,数量达3283个,占SSR总数的61.96%,其次为2核甘酸微卫星序列,共1113个,占微卫星总数的21%。4核苷酸微卫星数量最少,仅39个,占总数的0.74%,搜索到6核苷酸471个,其基序组成可分为83类,优势基序为AAAACT(130个)。以上结果说明茶树EST序列中含有丰富的微卫星,这非常有利于开发表达序列中的微卫星标记,为含有微卫星的基因的标识、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祖静[5](2015)在《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寄主表达序列标签(ESTs)及其防卫相关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引起的杨树叶锈病,是一种远距离传播、转主寄生性真菌病害,已在全球杨树种植区造成大量经济损失。选育持久抗叶锈病杨树品种是防治和减少该病害最经济、有效、安全和可持续的方法。然而,由于松-杨栅锈具有生活史复杂、变异快速及新小种不断产生等特点,大大减慢和限制了杨树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因此,了解杨树-叶锈菌互作中的基因表达特征,尤其是克隆并分析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特性及功能,能为研究杨树-叶锈菌互作寄主防卫反应及抗病机制奠定基础,为选育抗锈病杨树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本研究以川杨和松-杨栅锈菌Sb052菌系非亲和互作的寄主叶片为材料,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ESTs文库。通过RACE技术克隆防卫相关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各基因基本特性及功能,并进一步对防卫相关基因在川杨-叶锈菌互作中的时空动态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接种叶锈菌无毒菌系Sb052后0.5、1、2、3和4 dpi混合的川杨叶片SSH-c DNA文库。对文库中515个克隆进行测序,聚类分析后获得141个unigenes,包括66个contigs和75个singletons。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已知功能的unigenes中,基础代谢类最多,占30%,其次有24%参与细胞生理过程,10%与胁迫响应相关,而与信号转导、定位、免疫反应、生物调控、发育及死亡等相关的unigenes占19%。分析文库中获得的与寄主抗病性相关基因,结果显示,拷贝数最多的(含41条)ESTs序列编码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其次为核酸结合位点(NBS)类抗病基因,含有18个拷贝,β-1,3-葡聚糖酶(Gns)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亦分别含有13和10个拷贝。此外,还含有病程相关蛋白1(PR1)、类甜蛋白(TLP)、ABC转运子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参与川杨的防卫反应,在川杨的抗锈病与防卫反应中有重要作用。2.以本研究所构建SSH-c DNA文库中川杨病程相关蛋白1(Ps PR1)、β-1,3-葡聚糖酶(Ps Gns)、类甜蛋白(Ps TLP)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s PAL)基因的ESTs序列为靶序列,利用RACE技术克隆这些基因。获得的Ps PR1、Ps Gns、Ps TLP1、Ps TLP2、Ps PAL基因c DNA全长序列分别为728、1189、929、885和2586 bp。Ps PR1、Ps Gns、Ps TLPs基因编码的病程相关蛋白均含有典型的信号肽,在杨属(Populus)中比较保守。Ps PR1、Ps Gns、Ps TLPs和Ps PAL基因编码的预测蛋白分别属于SCP、Glyco-hydro-17、GH64-TLP-SF和Lyase_I_like超级家族,其中的SCP、GH64-TLP-SF和Lyase_I_like家族分别含有CAP、TLP-PA与THN和PAL-HAL等功能结构域。3.RT-q PCR技术分析Ps PR1、Ps Gns、Ps TLP1、Ps TLP2和Ps PAL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ABC转运子基因在川杨-叶锈菌互作中的时空动态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各基因表达量受叶锈菌诱导在0.5 dpi就有所上调,且非亲和组合中的升高幅度一般高于亲和组合。非亲和组合中,大部分Ps DR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分别于0.5或2、4或7 dpi出现两个高峰;Ps PR1、Ps TLP2、Ps PAL、NPR1与ABC转运子基因的表达量在川杨叶柄组织中上调最显着,其次为顶芽中,而在根部组织中表达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4.克隆了川杨4个过氧化物还原酶(Ps Prx)基因,Ps1Cys Prx、Ps2Cys Prx、Ps Prx Q和Ps Prx II基因c DNA全长序列分别为930、1150、975和853 bp。各Ps Prx基因编码的预测蛋白均属于硫氧还原蛋白超级家族,并含有不同类型Ps Prx的结构功能位点,如具有氧化或还原活性的半胱氨酸残基。不同类型Ps Prx所包含的保守结构域不同,如PVCTTE、PXXXTXXC和CXXC等。推测Ps Prx基因可能参与川杨抵御病原真菌侵染中的氧化还原信号转导途径。5.受叶锈菌无毒菌系Sb052诱导后,各Ps Prx基因的表达量在川杨叶片中相对最高,其次是相邻叶片、根部及顶芽组织。非亲和组合川杨叶片接种1~7 dpi各Ps Prx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并出现两次高峰,且上调幅度高于亲和组合叶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李骞[6](2014)在《博落回叶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和防御素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博落回属于罂粟科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抑菌杀虫的功效。由于博落回和其他罂粟科植物都富含生物碱,因此目前关于罂粟科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博落回,阐明博落回中分子多样性是很重要的。我们团队前期开展了博落回叶转录组研究,通过Illumina测序获得的叶cDNA文库数据为博落回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分析了博落回叶cDNA文库,获得了511条高质量的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并归纳为78个序列簇和286条单一序列。通过搜索NCBI的非冗余蛋白序列数据库,以及利用Gene Ontology(GO), 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COGs),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将非冗余序列注释和分类。有多条EST序列推导的编码蛋白为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 proteins),其中包括几丁质酶、(S)-去甲乌药碱合酶、过敏原蛋白、防御素和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分属于PR-3、PR-10、PR-12和PR-14等几个家族。说明除其生物碱外,博落回还含有大量与植物抗病作用相关的分子。对所预测的分子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别出了5个博落回防御素蛋白,分别命名为McDef1、 McDef2、、McDef3、McDef4和McDef5。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我们揭示了植物防御性肽的主要是以α/β防御素和脂质转移蛋白为代表。本研究阐述了博落回叶转录组情况,提供了关于博落回抗菌成分的新的见解。其结果为博落回在农业,医药业和工业提供了应用前景。根据推测的博落回防御素氨基酸序列,在NCBI中搜索罂粟科ESTs数据库推测出了31条尚未注视的罂粟科植物防御素。对这些防御素的分子质量、pI值、净电荷、疏水性平均值、蛋白结合能力、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其叁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总结了罂粟科防御素的性质特点,初步分析了其遗传进化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来研究罂粟科植物中的抗菌物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博落回防御素的性质和功能,本研究还开展了防御素的人工重组表达。采用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 A和pPICZa A,分别建立组成型和诱导型真核表达载体,在酵母中非融合方式进行博落回防御素的直接表达;同样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pET-28a和pET-32a,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以诱导表达方式进行博落回防御素的诱导表达。通过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有效表达出了博落回防御素的融合蛋白,初步建立了博落回防御素重组表达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12-01)

陈华,蔡铁城,张冲,邓烨,熊发前[7](2014)在《花生叶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闽花6号’品种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花生叶不同生育时期混合的全长c DNA文库,并对文库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文库原始库容为2.25×106cfu·m L-1,重组率达100%,插入片段大小为750-2000bp,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000 bp,达到文库质量要求.随机挑选50个单克隆进行5'端测序,共获得50条有效序列.通过与NCBI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和注释,获得已知功能基因或具推测功能的基因25个,未知功能基因14个,新基因11个,其中49个(98%)基因为花生未报道的基因.参与代谢过程和胁迫响应的基因表达量较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谌苗苗[8](2014)在《野蚕基因组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的内容属于野蚕基因组研究的范畴,研究工作包括两个部分:1)柞蚕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的研究,论文鉴定了EST中的SSR位点,并利用EST信息克隆了2个功能基因;2)乌桕大蚕蛾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论文对实验室获得的1500条柞蚕EST序列中的简单重复序列(SSR)进行了挖掘和鉴定。共鉴定了71个SSR位点,平均5.2kb出现一个位点。1-6个碱基的重复基元中,以3和4个核苷酸重复为主导类型。从合成的29对EST-SSR引物中,鉴定出8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的测序结果表明其中的4对为真实的SSR标记。开发的EST-SSR标记可用于柞蚕遗传与进化研究。论文从获得的柞蚕EST资源中,鉴定了柞蚕KK-42结合蛋白基因(KK-42BP)。蛋白序列的同源比较、功能域检测和进化分析均支持KK-42结合蛋白是一种新的微卵黄蛋白。但是,该基因在柞蚕的4个发育阶段、所检测的10种组织以及雌雄间均有表达。滞育期的表达模式说明,KK-42BP的减少与蛹的滞育相关。论文认为,KK-42BP基因除了具有卵黄蛋白的作用外,或许还具有另一种未知的功能。论文从柞蚕EST资源中,鉴定出了柞蚕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基因(eIF-4A).eIF-4A基因在柞蚕的4个发育阶段和所有检测的组织都表达,说明该基因在柞蚕发育全过程起重要作用。同源比较表明,该基因在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学一致,表明该基因在真核生物的系统进化推断上具有潜在价值。论文还测定了乌桕大蚕蛾的线粒体基因组。该环状线粒体基因组长15282bp,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个核糖体RNA基因(rRNAs)、22个转移RNA基因(tRNAs)和1个A+T富集区。该基因组的AT skew为正值,这和其它的大蚕蛾科的昆虫不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很好勾勒出了已被广泛认可的大蚕蛾科的进化框架。(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书珍,张传进,程华,方元平,项俊[9](2014)在《杜鹃花表达序列标签资源中的微卫星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NCBI数据库下载杜鹃花表达序列标签序列1 323条,去冗余后得到912条EST。采用Tandem repeat finder软件分析,最终在61条EST序列中找到65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7.127 2%。二碱基重复是杜鹃花EST内SSR的主要重复类型,占66.153 8%;单碱基和叁碱基重复次之,分别占据15.384 6%和9.230 8%。四碱基、五碱基、六碱基类型的SSR相对比较少。多达90.769 2%的SSR位点为完美型微卫星重复。这些富含SSR位点的EST序列将为开发微卫星特异性引物,并用于杜鹃花群体生物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石桃雄,黎瑞源,郭菊卉,李月,李光[10](2014)在《基于普通荞麦种子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SSR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Misa软件进行SSR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SSR位点设计引物,随机挑选40对引物对19个普通荞麦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产生20 508 824条高质量的短序列(read),总长度为1 889 111 004bp,通过拼接最终获得54 947条转录本(transcript)和36 133个独立基因(unigene)。在2 226个独立基因中发现了2 666个SSR位点。有20对引物(占50%)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其中,12对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0~0.93,平均为0.57,多态性程度高。(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表达序列标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扩张及人口的持续增加,粮食供应问题日益严峻。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生长还会受到多种如盐、碱、高温、低温、干旱、病虫害等非生物和生物胁迫因子的影响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产,严重时引发粮食危机。因此,如何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逆境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通常是提高植物抗逆的首要环节,随着二十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研工作者在非生物胁迫下的抗逆信号转导机理及相关抗逆基因克隆验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然而目前大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且主要研究植物感受胁迫后,如何通过信号传递,最终启动下游功能基因来应答非生物胁迫,且对植物受到逆境胁迫后如何抑制生长的作用机理鲜有报道。鉴于盐生四翅滨藜为一种灌木,且具有典型的抗干旱及抗盐等非生物胁迫能力,因此本研究围绕木本植物四翅滨藜,在非生物胁迫方向展开一系列胁迫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目前四翅滨藜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基因资源十分有限,本研究借鉴功能基因组学的常规研究方法,构建了四翅滨藜响应400 mM NaCl的全长cDNA文库,通过PCR及测序,获得了343个表达序列标签(EST),提交到dbEST的GenBank登陆号为JZ535802-JZ536144。通过对EST注释分析,得到197个单基因,其中有190个基因为已知功能蛋白基因。利用拟南芥MIPS和GO功能分类,预测到72个参与胁迫反应的基因,同时参考其它物种已鉴定的非生物胁迫基因信息,最终预测了其中23个为盐胁迫相关基因,qRT-PCR进一步确定其中17个基因为盐胁迫上调表达基因,为后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上进行功能验证提供了候选基因及信息基础。同时,从343个EST序列分析中,获得了2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也为四翅滨藜的进一步遗传研究提供线索和资源。此外,在预测的抗逆候选基因中,目前已有6个候选基因在拟南芥或酵母上进行了功能验证并提高了拟南芥或酵母的非生物胁迫抗逆性。2、在获得一系列新的胁迫相关基因后,发现缺少规模化、简单、高效及经济的植物表达载体来研究基因功能及作物遗传改良。本研究在pCHF3、pCAMBIA1301、pCAMBIA3300及pCAMBIA3301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共12个)携带不同启动子(35S及rd29A)、不同标记基因(hyg、bar、eGFP及GUS)但是拥有相同多克隆酶切位点(MCS:SacI,Kpn I,SmaI,BamHI,Xba I,SalI,and Pst I)的植物双元载体,根据过表达、逆境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启动子分析等不同需求进行选择。通过验证,这些重组载体可以高效的用于拟南芥及烟草的转化,并且标记基因功能正常,可用于转化子筛选及亚细胞定位等研究,且常规MCS也降低了载体构建过程中的成本,同时对于Basta抗性筛选方式的优化也使转基因植物的筛选更加简单、方便及高效。因此,本研究对于植物大规模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高效和可靠的载体系统,在植物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3、通过EST及聚类分析,在盐生四翅滨藜中发现一个ErbB3结合蛋白AcEBP1,该蛋白属于M24家族中的增殖相关蛋白(PA2G4)。通过克隆并利用上述构建的亚细胞定位载体,发现AcEBP1在烟草中瞬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RT-PCR分析,AcEBP1受盐胁迫、渗透胁迫、低温胁迫及植物激素调控而上调表达,且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会负调控生长、胁迫及抗病等相关基因,但没有明显表型。然而,在盐、PEG及ABA胁迫下,AcEBP1过表达会明显抑制拟南芥的生长并表现出敏感的生理特征,在低温胁迫下也表现出了敏感表型。但是干旱胁迫下,AcEBP1过表达反而增强了抗旱性。综上分析,AcEBP1可通过负调控拟南芥生长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盐、低温及渗透胁迫下表现出抑制生长和敏感表型,但干旱胁迫下,这种负调控及抑制生长因降低能量消耗和水分利用,而间接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保水率,进而增强抗旱性。综上所述,目前大多非生物胁迫研究主要在草本植物及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且非生物胁迫抗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将木本植物四翅滨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多个新的抗逆相关基因,为抗逆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和信息资源。同时,构建了一系列多用途高效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为功能基因在植物中的验证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载体资源。此外,还对增殖相关蛋白AcEBP1基因展开了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研究,以生长相关蛋白基因为切入点,将植物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抑制联系到一起。通篇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木本植物非生物胁迫基因的响应机制,也为抗逆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和信息资源,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四翅滨藜AcEBP1功能研究也为植物非胁迫下抑制生长提供了新的见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达序列标签论文参考文献

[1].李倩,杜海荣,元虹懿,张明海.基于冗余的序列检测东北虎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多态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2].李敬涛.盐生四翅滨藜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及AcEBP1蛋白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功能鉴定[D].吉林大学.2017

[3].胡根海,董娜.Genbank中陆地棉表达序列标签(EST)与基因组序列(GSS)的SNP特征[J].贵州农业科学.2016

[4].钱春仙,高俊,刘林,杨静,李成云.茶树表达序列标签中的微卫星特征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5

[5].陈祖静.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寄主表达序列标签(ESTs)及其防卫相关基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6].李骞.博落回叶cDNA文库表达序列标签分析和防御素重组表达[D].湖南农业大学.2014

[7].陈华,蔡铁城,张冲,邓烨,熊发前.花生叶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谌苗苗.野蚕基因组研究Ⅰ[D].沈阳农业大学.2014

[9].王书珍,张传进,程华,方元平,项俊.杜鹃花表达序列标签资源中的微卫星信息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4

[10].石桃雄,黎瑞源,郭菊卉,李月,李光.基于普通荞麦种子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的开发[J].贵州农业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核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一级结...核糖体蛋白L2的C端区(203-273)的表面...序列标签TaHLH1EST与其对应全长c...鉴定的表达序列标签、序...表达序列标签在绍鸭各等级卵泡...表达序列标签SXDF0201和SXDF02...

标签:;  ;  ;  ;  ;  ;  ;  

表达序列标签论文_李倩,杜海荣,元虹懿,张明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