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口信号配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交叉口,信号,交通,时方,西宁市,左转,交通运输。
交叉口信号配时论文文献综述
孙锋,焦方通,马晓龙,张倩,赵菲[1](2019)在《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与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解交叉口在高峰时段由于左转流量过饱和诱发的交通拥堵问题,本研究以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对其车道动态开关与信号配时方案的协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逆向可变车道设置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及运行状态变化,提出了该类交叉口进口道左转车道组通行能力和饱和流量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与信号控制协同优化的目标;然后,以常规四路交叉口为例,结合交叉口的供需关系提出了过饱和状态下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的信号相位相序、周期、绿灯时长、绿灯提前启亮和清空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以信号周期、相位最小绿灯、提前启亮时间以及有效绿灯为约束条件,基于效率和安全为目标构建了逆向可变车道控制与信号参数的协同优化模型。在对设有逆向可变车道交叉口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确定了优化模型的终止条件并对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逆向可变车道仅开启6~9个周期的情况下,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和左转最大排队长度较优化前分别下降12.10%和45.74%,而经历二次停车的数量下降最为明显,达到97.98%以上。(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叶含珺,安成川,夏井新[2](2019)在《典型T型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协调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长春市解放大路-新民大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研究T型交叉口交通组织、路口渠化和信号控制问题。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交通调查,对其现状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重新设计交叉口渠化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延误和通行能力,提出交叉口分时段定时控制优化方案。在VISSIM中搭建仿真路网,对比分析优化渠化方案和信号配时方案前后交通流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与采用原有渠化与配时方案相比,优化后的交叉口组织方式使交叉口总体车均延误最多降低了58.418%。(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晁文杰[3](2019)在《基于NEMA相位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状况的日益复杂,对于十字交叉口,车流在交叉口处不再是单一的呈现流量对称的状态。本文针对非传统交叉口,即流量不对称的交叉口,引入NEMA相位概念。分析NEMA相位与传统相位的差异及其优异性,厘清NEMA相位与传统对称相位在概念上的混淆。针对NEMA相位与传统相位的适用性差异,基于传统相位的配时方法,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区别于传统相位的NEMA相位流率比分配与信号配时方法,并对合肥市繁华大道与莲花路交叉口应用NEMA相位进行信号配时设计与优化。通过实地调查得到数据,在VISSIM软件仿真中实现。通过对比仿真得到的优化前后数据,证明了NEMA相位能够显着的减少在流量非对称交叉口上的延误与排队长度,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配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张诚,季文倩,谢衍[4](2019)在《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配时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口是路网的重要节点,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是提高其通行效率的有效措施。文中以焦作市塔南路与工业路信号交叉口为例,优化设计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并建立VISSIM 9. 0仿真模型,从交通效率和尾气排放量两方面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交通效率方面,优化后的交叉口车均延误降低了15. 26%,平均停车延误降低了18. 12%,车均排队长度减少了23. 45%,平均停车次数降低了2. 75%;在尾气排放量方面,污染物(CO、NOx、VOC)总排放量和油耗总量均减小了6. 79%,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张忠桥[5](2019)在《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道路平面交叉口拥堵的诱因,重点介绍了丁字交叉口信号周期内的通行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最小信号周期以及最优信号配时的求解方法,以期为从事交通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者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9期)
乌兰娜仁,罗霞[6](2019)在《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口相序可变信号配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出了一种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提出的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候选相位选择控制器、绿灯相位观测控制器、相位切换控制器和两个交叉口协调控制模块共五个控制模块。相序可变的干线双交叉口模糊协调控制方法基于对当前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紧迫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交通状态演变的估计,采用相序可变的模糊控制方法实时、动态调整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利用MATLAB对VISSIM二次开发搭建仿真平台,对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方法在单交叉口和双交叉口两个控制层面均优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可以显着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07期)
张佳明[7](2019)在《面向左转车流组织优化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网中的交叉口是车辆聚集和离散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平面交叉口中,左转车流是所有车流中最为关键的车流,左转车流的合理组织设计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引导与疏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城市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大多采用十分单一的车流组织、信号配时模式,不仅不能有效解决交叉口的拥堵问题,还会导致交叉口通行效率低下、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等交通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左转车流组织及其信号配时研究成果后,本文对一种创新型左转车流组织模式——连续流交叉口进行了深入研究。文中主要探讨了连续流交叉口左转车流的组织运行特性以及连续流设计的相关参数合理取值问题;同时在不同时空关系下,对连续流交叉口各种不同交通流运行状态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综合考量了连续流交叉口整体延误、连续流主次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等因素,建立并完善了连续流交叉口模式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左转车流组织设计方法——连续流交叉口的设计原理。然后基于排队论,建立车辆排队长度计算模型,同时对连续流交叉口中主次交叉口间距的合理取值进行分析论证,考虑了车辆排队、车辆安全间距、换道及制动操作等因素。其次,本文分析了连续流交叉口车流运行特征以及主次交叉口之间的信号协调控制。基于连续流主次交叉口车流运行的多个不同场景分别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延误最小、主次交叉口信号协调的配时优化模型。然后,本文选取了北京市典型交叉口进行实例分析。基于现状交叉口几何布局、交通调研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连续流主次交叉口间距、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对案例交叉口进行了连续流改造;同时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现状方案和连续流改造方案进行了仿真,针对现状方案、连续流方案仿真运行效果及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连续流设计方案的优越性。最后,本文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4)
王波,顾金刚,刘洋[8](2019)在《非饱和条件下借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排队长度限制、借道左转车道清空时间限制等因素的考虑,在传统信号配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非饱和条件下设置借道左转的信号交叉口,提出了一种新的主信号相位相序、配时方法以及预信号配时方法。该方法所得的配时方案能够有效协调预信号与主信号,并可以防止传统配时方法中直行排队阻碍左转车辆进入对向车道等待放行的现象出现。通过实例分析和基于VISSIM软件的仿真验证,将该方法与传统配时方法所得的配时方案在微观仿真模型中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借道左转交叉口的通行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马争锋,徐安花,刘灏,熊正[9](2019)在《西宁市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关键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简述了累计曲线法求解交叉口信控关键参数饱和流率和损失时间的主要方法,研究了累计曲线法使用过程中的要点,即时间间隔的确定方法和原则。通过选取西宁市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提出了西宁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主要参数的参考值。(本文来源于《青海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胡成龙,龙琼,郭贤志,邓紫雷[10](2019)在《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交叉口的交通拥挤问题,以益阳大道-龙洲路交叉口为实际案例,通过调查该道路交叉口在晚高峰时段的交通运行情况,在现状信号配时方案下,运用VISSIM软件以该交叉口建立仿真模型,记录在当前信号配时方案下交叉口的运行情况,然后运用Synchro软件对当前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停车时间、停车次数和排队长度等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信号配时方案更适合该交叉口,使用优化后的信号配时方案能有效解决交叉口拥挤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交叉口信号配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长春市解放大路-新民大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研究T型交叉口交通组织、路口渠化和信号控制问题。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交通调查,对其现状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标准重新设计交叉口渠化方案,然后综合考虑延误和通行能力,提出交叉口分时段定时控制优化方案。在VISSIM中搭建仿真路网,对比分析优化渠化方案和信号配时方案前后交通流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与采用原有渠化与配时方案相比,优化后的交叉口组织方式使交叉口总体车均延误最多降低了58.41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口信号配时论文参考文献
[1].孙锋,焦方通,马晓龙,张倩,赵菲.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与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9
[2].叶含珺,安成川,夏井新.典型T型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协调优化[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3].晁文杰.基于NEMA相位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设计[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4].张诚,季文倩,谢衍.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优化配时综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
[5].张忠桥.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6].乌兰娜仁,罗霞.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口相序可变信号配时方法[J].综合运输.2019
[7].张佳明.面向左转车流组织优化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王波,顾金刚,刘洋.非饱和条件下借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马争锋,徐安花,刘灏,熊正.西宁市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关键参数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9
[10].胡成龙,龙琼,郭贤志,邓紫雷.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