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仲秋祖晓雪【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215-01
自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种社会因素导致人心理平衡破坏而引起躯体损害的表现。它与多种疾病有关,自杀行为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自杀是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1992年Cooper等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发现,脑脊液中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5-羟吲唑醋酸(5-HIHA)浓度较低的患者企图自杀率较高,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50倍,约10%的患者死于自杀,20%自杀未遂;在自杀死亡的病例中高达50%的人患有抑郁症。然而,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是截然不同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可能更有利于精神科临床的危机干预。笔者就他们自杀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其临床特征和自杀死亡的差异,为自杀的危机干预提供某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自2008年1月15日~2010年10月28日来我院的住院患者,有自杀行为,且有完整的住院资料为调查对象。
1.1.1精神分裂症组: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但近1年内有药物或酒精滥用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除外,共98例。男20人,占81.63%,女78人,占18.37%;年龄最小17岁,最大的65岁,平均34.15±8.6岁;病程1.5~12.9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1例,占11.22%,初中以上37例,占37.76%,小学40例,占40.82%,文盲10例,占10.20%;已婚58例,占59.18%,未婚35例,占35.71%;其他5例,占5.10%;职业:工人51人,占51.04%,干部或职员32人,占32.65%,农民12人,占12.24%,无业或待业3人,占3.06%。
1.1.2抑郁症组:全部病例均用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近1年内有药物或酒精滥用或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除外,以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作为控制条件,共85例。男52例,占61.18%,女33人,占38.82%;年龄18~78岁;病程1.2~15.9年;已婚36例,占41.86%,未婚41例,占48.23%;其他8例,占9.41%;职业:工人44人,占51.76%,干部或职员28人,占32.94%,农民9人,占10.59%,无业或待业4人,占4.71%。两组职业、婚姻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自杀行为调查。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在患者刚入院一周之内,尚未使用大剂量精神药物之前,本研究从病史和精神状况检查中了解本次起病以来有无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情况,如有其中一项则进一步了解自杀的方式、时间、频率和可能的原因。
1.2.2精神状态评价,包括幻觉、妄想、抑郁等症状,按0~1两级评分。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自杀行为人数比例的比较在98例精神病组患者中,有35例伴有自杀行为,占35.71%,85例抑郁症患者中,伴有自杀行为者73例例,占85.88%,这两类疾病的自杀行为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此外,精神分裂症组中自杀未遂者13例,占该组患者的13.27%,占这类患者自杀行为人数的37.14%,19例仅有自杀意念,占这类患者自杀行为人数的54.28%;抑郁症自杀未遂者共45例,占抑郁组患者的52.94%,占该类病人自杀行为人数的61.64%,24例仅有自杀意念,占该类病人自杀行为人数的32.88%,比较两组患者中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自杀方式与频率两组患者中,采用的自杀方式较多的为溺水、服毒、跳楼、割血管或刎颈,自缢等。比较两组患者采用的自杀方式人数比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中一次比例为46.67%(21例,21/45),两次机以上者53.33(23例,23/45),精神分裂组分别为61.64(8例,8/13)和38.36(5例,5/13),自杀多次未遂者两组比较,抑郁症组明显高于精神组(P<0.05)。
2.3精神症状比较:我们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发现住院精神分裂患者主要精神症状为幻觉、妄想与情感淡漠,这三项症状人数明显高于抑郁症组(P<0.01),而抑郁症组则主要为情绪抑郁、自杀行为、自杀企图。这三项症状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其差异显著(P<0.01)。
3讨论
本研究中,自杀行为的发生率精神分裂组明显低于抑郁症组的患者(P<0.01),表明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抑郁症患者底,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比抑郁症更为常见,发病率比较高,对分裂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干预仍是重要任务;在自杀未遂患者中,自杀两次或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P<0.05).
不论精神分裂症还是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医护人员应分别掌握两组患者的病患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周密的治疗计划和采取积极主动的、有预见性的整体护理,以预防或消除自杀行为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4护理措施
4.1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对于偏执。
参考文献
[1]王东波,赖根祥,夏朝云.抑郁症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88-89
[2]胡泽卿,刘协和,曹莉萍.抑郁症的自杀未遂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70-73
作者单位:158400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