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文中系统阐释了“异化”这一概念,它揭示了异化的内涵以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摧残与破坏,对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人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人逐渐成为物的附属品,最终导致人的自由受到禁锢、精神饱受摧残。在生产力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内外和谐、人际关系的合理构建中消除人的异化,对人类主体性的彰显、现代社会的症候批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的异化 ;影响; 消除途径 ; 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要义,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根本目的。要想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幸福,达到自由自觉的生存状态,消除人的异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本文将从人的异化的内涵、消除人的异化的途径及消除人的异化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人的异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毛泽东的批示引导全党开展对公共食堂和供给制问题的调研和思考,为最终解散公共食堂、取消供给制奠定了基础。
一、人的异化的内涵及影响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劳动的异化给人民造成的折磨与摧残: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1]158。“异化”一词的原义是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错乱。黑格尔首次阐述了“异化”一词的哲学概念,这就是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也做了哲学定义,那就是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2]。由此可见,劳动的异化就是指劳动本身作为人类本质性的活动,本应该服务于人类的发展,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成为了与人类发展相对立、并对人类发展产生危害的活动。
NDVI与多年平均降水的相关性平均值为0.206,最大的是内蒙古高原中部-陇中荒漠草原生态区,最小的则是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原生态区。NDVI与多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大的是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原生态区。最小的是内蒙古高原中部草原化荒漠生态区。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生态景观对于水和热水温因素的响应程度不同。九大生态区中,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甸草原生态区的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对降水的响应最小,而植被覆盖对气温的响应最大,植被覆盖的多年平均变幅则最小。
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的本质性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产生了异化,相应地也导致了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人的异化,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人同自然界相异化。人类的劳动是人为了改造自然界所从事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自然界为人类的劳动提供生产资料。然而,在异化条件下,工人劳动得越多,他们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就越少,这就导致了人与自然界相异化。第二,人本身同他的生命活动相异化。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1]162。而人类的劳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异化劳动把人类的自由自觉的劳动贬低至维持人生存的手段,这就导致了人本身同他的生命活动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异化。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的劳动,都变成了维持其个人生存的手段,它使得人同自然界、同自己的精神、同自身相异化,这就导致了人的类本质异化。第四,人同人相异化。人与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自身的劳动相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就必然导致人同人相异化。
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异化现象仍旧广泛存在,人的异化使得人民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降低,因为异化导致人的自由受到束缚、人自我意识的消除、人越来越脱离人的本质,从而使人成为物的附属品,阻碍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从事各种与本身意愿相违背的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难免会产生束缚感,身心的自由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可以说人的异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容忽视的障碍。
二、消除人的异化的途径
关于人类的发展,无外乎物质与精神以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因此,想要消除人的异化,应当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是社会的发展,这是物质层面;另一方面是人的内外和谐,这是精神层面;同时,人际关系的复归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只有这三个方面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消除人类的异化,从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社会的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处于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的人。因此,人际关系的处理是人在社会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5]59,因而,“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5]60。由此可见,人的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异化,人与人之间本应该有的相互信任、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冲突和对抗。可见,实现人际关系的复归是消除人的异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实践性。人在实践过程中具有自身自由自觉的主体特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目的是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这就表明,人的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角。
(一)社会的发展是消除人类异化的物质前提
第二,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转变,对实现人际关系的复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人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对抗的交往关系,使得社会矛盾愈发尖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每个社会成员都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真正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感受到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平等,消除人与人之间相互冲突对抗的关系。
(二)实现人的内外和谐是消除人类异化的精神保障
在异化条件下,这种“为我之物”却成为了奴役人的客观事物,人成为物的依附品,无法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对物的依赖,使得物和金钱成为社会的主角,这造成了人主体性的丧失。只有消除人的异化,才能使人真正地摆脱对物的依赖,人才能恢复自身本应该有的社会主角的地位。只有这样,人在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时候才能排除外界干扰,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恢复人的主体特性。人类社会是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社会的主角只能是历史的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连这个最基本最本质的特性都丧失了,人也就不为人了。因此,要想实现人类的主体性,消除人类异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不再是初步的构想,目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将其应用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阿姆斯特丹地区,智能城市系统和公共照明设施实现了无缝连接,夜晚时,照明传感器会自动感知到光度变化,随后开启照明模式;芝加哥地区则是广泛构建了GPS传感器网络,实现了城市街区的数字化规划;纽约地区在地下水道系统中安装了传感器,极大地增强了城市污水排放和雨水径流水平的检测能力。另外,据证实,法国尼斯智能城市试点项目完全以IP技术为架构,基于经济模式,并利用物联网技术规划未来城市和社会整体效益,形势大好。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是解决当前窘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使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阵地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蚀,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实现人的内外和谐。这是彻底消除人类异化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
(三)实现人际关系的复归是消除人的异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图4b为浮标站2016年各月小时极大风速≥5级的频次分布情况,冬春转换时节以及台汛期出现5级以上阵风概率会明显增加。日常预报工作中,当出现5级及以上阵风时,监测责任区就要进入关注状态。
第一,实现人际关系的复归最根本的是从物质根源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充分、不平衡的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国发展中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善,社会总需求远大于社会总供给,依然存在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人们必然会因为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产生矛盾。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经济体制,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社会的发展是消除人的异化的最基本条件。社会的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异化是在生产力有了发展却又发展得不够充分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加速异化的消除。同时,如果生产力不能实现高度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且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3]166。因此,必须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其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消除人类异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发展也将为消除人类异化提供制度保障。关于异化产生的原因,马克思做出了这样的阐述。一方面,“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3]60;另一方面,私有财产“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5]。因此,可以说私有财产和异化的存在互为因果,要想消除异化,就必须消除私有财产。消除私有财产,所有社会成员才能享有公平的劳动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才能选择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劳动方式,劳动就不会成为束缚人类的枷锁。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说到,“按照公有制原则结合起来的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由于这种结合而必然融合在一起,从而也就自行消失,正如各种不同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差别由于废除了它的基础——私有制——而消失一样”[4]380。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社会生产资料归公所有,为彻底消除私有制提供了可行的道路。
三、消除人的异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6]。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创新的历史,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消除人的异化,既是实现人类社会主体地位的前提,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想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角,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消除人的异化是首要前提,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除人类异化是实现人类主体性的前提
二是金融产品单一,难以完成城镇化常态发展。首先,间接融资作为金融工具与金融服务为市场提供支持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模式下的信贷与融资一起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面临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增多等问题,需要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支持体系,但现有的商业银行与社会资本难以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具备市场化特征的投融资在城镇化发展的分配资源比例占比较低。
马克思说过,“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1]160。这段话表明,在异化条件下,人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工作的工具,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手段,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角。同样,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说话、思考问题以及做事情的时候受外在的因素影响太多,已经完全违背了自己本初的意愿,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社会价值导向的扭曲作为一种外在的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金钱,在这样盲目追求的过程中,人类付出的是身心的自由,而以身心自由为代价的物质追求,势必导致人的精神的倒退和崩塌。因此,人类的发展需要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内外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十分丰富的,它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可分为基本需要和后需要:即当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便会侧重于对精神生活需求的追求。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为了日常的衣食住行而奔波劳累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然而,人的需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现代人对于物质的追求是无限的,然而人类的精力和生命却是有限的,无止境的物质追求使得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日益苍白和贫乏,使人的主体意识逐渐丧失,从而成为现代人类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消除人的异化是对现代社会的原则性批判
现代社会就是以现代性为本质的社会,所谓现代性,就是以资本为原则的领域。在以资本为原则的现代社会,工业高速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引人注目的可能性:社会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向大自然无休止、无节制的索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这些可能性的逐渐实现,靠的是那些取消这些可能性的解放潜力的手段和制度,而且这一过程不仅影响了手段,而且影响了目的”[7],最终结果就是自然环境遭到大肆破坏,人同自然相异化。所谓原则性的批判,就是对现存的不合理的东西进行上升式、前进式的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原则性批判的目的是对现存不合理的东西进行否定,揭示其中存在不足的和有待发展的方面,并力求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得批判对象得到上升式、前进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8]。“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9]因此,消除人同自然界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解决这个现代社会存在的最大难题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现代社会的原则性批判,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消除人的异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终极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关于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120。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对人的科学理解,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人的片面发展以及人和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造成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和对立、人的智力和体力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身处异化状态的人失去了自身的主体性,精神饱受摧残,人的自由受到极大禁锢,自我意识逐渐丧失。同时,异化劳动使得人的精神世界愈发匮乏,加剧人体力与智力的分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因此,消除人的异化,使得人不仅能够真正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而且能使得人和人之间获得更加平衡的发展机遇,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同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来选择工作,在劳动时可以兼顾脑力与体力的共同发展,恢复人类劳动自由自觉的特性。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人才能是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人的发展才能是真正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消除人的异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10]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的研究是马克思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指导人类探索消除自身异化、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人的异化的消除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作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解决好我国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保障好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利益,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既是当前消除人的异化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
我们所编的教育学可能就是人们所谓的“实践教育学”。但是,我们讲的实践教育学不是简单地强调或重视实践之重要,不是把它编成“实践规程、操作技术”之学,而是既要探索事实的尺度,又要检讨价值的尺度,并把二者结合起来,探讨教育的“战略思想”“策略”“实践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教育过程”“教育与教学方法”等,以便教育者自觉且具有创造性地用它解决与改进培养人的实践问题,促进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许多读者也积极向我们反映教材与中小学实际结合得比较紧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
[7] 马尔库赛.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14.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9]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43.
[10]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1).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19)01-0040-04
收稿日期:2018-11-10
作者简介:魏志军(1991—),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责任编辑:邓婕]
标签:人类论文; 马克思论文; 相异论文; 社会论文; 自由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