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偶极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偶极矩,效应,分子,极性,哈密,电势,能级。
偶极矩论文文献综述
夏兵,王莉[1](2019)在《一步低温熔盐合成PbB_2O_3F_2单晶及偶极矩计算对其倍频效应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硼酸和NH_4F为反应溶剂,采用一步低温熔盐法合成了晶体PbB_2O_3F_2.对该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Kurz-Perry粉末倍频测试实验表明其粉末倍频效应约为11.5倍KDP,并能实现I型相位匹配.分析了PbB_2O_3F_2晶体的微观结构与非线性效应的对应关系,偶极矩计算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来源于PbO_3F_6多面体,[BO_3F]~(4-)四面体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曹娟娟[2](2019)在《超冷铷铯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冷极性分子具有各向异性的长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量子模拟、量子计算、超冷化学、精密测量,强相互作用的多体物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的制备是实现上述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其中基于超冷原子的光缔合和磁缔合技术是目前制备超冷分子常用的技术手段。跃迁电偶极矩代表了原子分子的初态和末态之间的跃迁强度,在制备分子的过程中选择耦合强度最大的分子能级可以有效增加分子产率,因此测量超冷极性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非常重要。本文基于超冷原子的短程光缔合技术,实现了超冷RbCs分子X1Σ+(v=0,J=1)振转态的制备,利用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 RbCs分子基态X1Σ+v=0,J=1)与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态之间的跃迁电偶极矩。本文使用的方法可以用于寻找更多与分子基态有强耦合的分子激发态,为实现散射原子态到深束缚分子态的直接受激拉曼绝热转移奠定基础,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种类的原子分子体系。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以超冷原子样品为基础,通过23П0-(v=11,J=0)短程分子态制备了X1Σ+(v=0)最低振动态的RbCs分子;使用一束651.8 nm的脉冲电离激光,实现了基单态RbCs分子振动能级分辨的探测。二、制作了一台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利用电流-电压耦合反馈电路使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由2.5 GHz增加到4.15 GHz;通过损耗光谱技术实现了基态RbCs分子转动分辨的探测。叁、通过测量损耗光谱的半高全宽与损耗激光功率的关系,得到了 23П0+(v=10,J=2)、21П1(v=22,J=2)分子态的自然线宽;通过测量损耗率随损耗激光功率以及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二能级系统的经典吸收公式,得到了分子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与分子基态X1Σ+(v=0,J=1)的跃迁电偶极矩。(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正海[3](2019)在《光电存储环及电子电偶极矩精密测量新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分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密测量,高分辨率光谱以及冷碰撞等广阔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冷分子的众多应用领域中,电子电偶极矩(eEDM)的精密测量作为揭示宇宙中物质-反物质不平衡性,电荷共轭-宇称反演对称性破缺等科学谜团的重要实验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探索超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新物理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探寻新的作用力,新的作用粒子方面,相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大型科学装置,eEDM精密测量已显示出其成本与可操作性的巨大优势。虽然国际上使用冷分子精密测量eEDM已获得重要进展,但非零的eEDM值尚未获得,同时我国也尚未在eEDM测量上取得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其探测技术复杂,对各项技术指标要求极为严苛。因此,发展eEDM精密测量实验,不仅能够作为验证标准模型外新物理的重要实验依据,更是我国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实验之一,具有重大的开拓性意义。进行eEDM精密测量需要理论与实验的准备,本文主要讨论制备冷分子的新方法与eEDM精密测量的新方案,目的在于搭建一套新的高灵敏度的eEDM冷分子测量系统。首先,本文提出光电存储环新方案用于减速与囚禁极性分子,尤其是非对称陀螺分子或用于eEDM精密测量的重极性分子。光电存储环由水平面沿固定圆心转动的红失谐激光束与静电四极存储环组成,并在激光焦点位置形成叁维复合势阱。本文研究了分子在复合阱中的势能及运动情况,并用蒙特卡洛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分子在光电存储环中的减速与囚禁过程,并通过控制光束的转动来操控其叁维势阱的运动。本文的研究表明光电存储环减速重极性分子所需的减速距离仅为5cm左右,同时囚禁在光电存储环中的重极性分子用于eEDM精密测量时测量时间较长,进而可以降低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因此光电存储环是制备与操控冷分子的很好的平台。其次,本文运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理论计算了~(208)Pb~(19)F自由基的电子,振转与超精细结构。相对于其他测量分子,我们选择的~(208)Pb~(19)F分子具有较大的有效电场,较低的基态磁g因子,测量态为基态等综合优势。进行eEDM精密测量首先需要精确掌握其分子光谱,我们计算了无外场下A(ν=0)←X_1(ν=0)各分支的跃迁光谱和外加电场下A(ν=0)←X_1(ν=0)的斯塔克光谱。根据斯塔克光谱的计算结果,eEDM测量时最合适的外加电场大小为8.2 kV/cm左右。基于上述计算,本文描述了用于PbF分子eEDM测量的光学干涉仪测量方案。方案中,分子束首先进入8.2 kV/cm的电场区域,一束线偏光随后在电场区域完成迭加态的制备,接着分子进入迭加态的演化区域。迭加态演化阶段结束后信号由准连续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pc-REMPI)技术探测。估算各种不确定度,本文认为PbF分子束的eEDM测量灵敏度可达10~(-30) e·cm/day~(1/2)量级。目前最新的测量结果来自于ACME小组的ThO测量系统,d_e=(4.3±3.1_(stat)±2.6_(syst))×10~(-30) e·cm(Nature,562,355(2018))。与之相比~(208)Pb~(19)F分子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分子。PbF分子复杂的能级结构导致其不适合进行激光冷却实验。因此,PbF分子eEDM精密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会受到分子在干涉仪内迭加态演化时间的限制。为了进一步优化测量灵敏度以及突破PbF分子测量eEDM遇到的瓶颈,本文提出了利用激光冷却的~(202)Hg~(19)F分子进行eEDM精密测量的新方案。本文首先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计算了HgF分子的电子,振转与超精细能级结构并用Rydberg-Klein-Rees(RKR)方法与莫尔斯势方法理论验证了HgF分子高度对角化的弗兰克-康登(FC)因子。根据计算的(3~2Σ_(1/2)(=0,=1)转动态超精细结构,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激光冷却边带调制方案。微波混合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分子在准封闭跃迁循环中散射尽可能多的光子。随后,本文研究了(3~2Σ_(1/2)(=0,=1)转动态超精细能级的塞曼效应与超精细g因子。最后估算了新方案的统计不确定度,即阱中测量的统计不确定度为6×10~(-32) e·cm,因此~(202)Hg~(19)F分子是非常有潜力的eEDM精密测量候选分子。最后,针对PbF测量eEDM实验中所需要的对PbF分子束密度进行表征的需求,本文描述了用于绝对密度测量的CELIF(腔增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首次在实验中利用CELIF技术探测了NO_2(二氧化氮)气体样品的绝对密度,实验中使用的是脉冲染料激光,NO_2样品的载气为氩气。实验中同时采集了CRD(腔衰荡)信号与LIF信号,CRD信号用于归一化LIF信号并确定最终测量的CELIF信号与NO_2分子密度的关系。60秒的探测时间内,信噪比为3时CELIF技术下NO_2的测量极限为(3.6±0.1)×10~8 cm~(-3)。CELIF技术未来将用于PbF缓冲气体分子束分子密度的测量,测量得到的PbF分子束密度对于eEDM测量实验中计算吸收截面,设计探测系统,预估统计不确定度等极其重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康,李炜[4](2017)在《运动电偶极矩的类A-C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量子力学中的相位问题在凝聚态物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Aharonov-Bohm效应,Aharonov-Caser效应和Berry相位.这里我们根据电磁的对偶性,提出一个运动电偶极矩在磁场中也能产生类Aharonov-Caser效应.同时,我们还从数学角度指出产生这些量子力学的相位效应的根源是来自于运动系统中的势能不仅是位置的函数,而且还是速度的函数.因此,根据我们的结论可以设计全新的物理模型来实现新型的量子力学相位效应.(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7年12期)
邓丹,连永琴,邹文利[5](2017)在《利用复合方法计算PtX(X=H,F,Cl,Br,I)的偶极矩》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元素体系的高精度理论计算一直是理论化学中的难点。Peterson等人[1]提出了组合方法用于该类体系的高精度热化学计算。该方法把复杂的相对论电子关联问题拆成若干个便于求解的子问题,用几个不同用途的量子化学程序分别求解,避免了Gn、W1等类似方法的局限,在计算精度内与实验结果符合得相当好。我们把该方法推广到分子固有偶极矩的计算中,通过组合能量对外电场求一阶导数,得到μ_∞=μ_(CBS)+△μ_(CV)+△μ_(SO)+△μ_(TQ)由于PtX(X=H,F,Cl,Br,I)具有一定的多参考性,我们把MR-AQCC,CCSD(T),CCSDT(Q)等方法通过以上公式进行组合,计算了PtX在电子基态平衡键长[2,3]处的固有偶极矩。与唯一已知的实验结果μ(PtF)=3.426 Deb.[4]相比,我们的理论值3.448 Deb.符合得非常好,验证了该组合方法适用于偶极矩的计算。(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四分会:生命、药物和材料量子化学》期刊2017-06-08)
江俊[6](2017)在《功能材料偶极矩取向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复合功能材料中电子态的形成、耦合与转化问题,我们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深入波函数层次揭示光电转换过程中激发态跃迁偶极矩对环境、构象、分子的依赖关系,开发出有效的多尺度模拟手段,发展了功能分子与材料的非线性光谱和电子运动模拟方法。与实验紧密结合,提出偶极矩作为一个具有可计算、测量和操纵的描述子。基于偶极矩描述子探索了功能材料表界面形貌调控与电子态运动之间的联系,最终从分子设计和材料筛选的角度出发,引导乃至调控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几率实现高效的生物探测、催化、发光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报告集》期刊2017-06-08)
许亮[7](2017)在《分子激光冷却、磁光囚禁与电子电偶极矩测量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叁十年来冷原子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使得相关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然而分子具有更丰富的内态结构,更具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异核双原子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它可以产生长程可调谐的,各向异性的偶极相互作用,再结合超冷温度下对分子自由度的精确操控,使得冷分子成为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的理想载体;超冷分子气体也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用该系综来进行各种精密测量实验,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等。然而由于分子的自由度十分复杂,冷原子技术无法简单有效地拓展到分子体系,于是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其它制备冷分子的方法,从绝热膨胀的超声分子束,到缓冲气体冷却的慢分子束;从静电Stark(静磁Zeeman)减速器到最近的激光冷却与磁光囚禁技术,每一步的技术革新都如此困难又富有挑战性。本文首先聚焦于分子的静电操控,我们利用比微扰理论更准确的矩阵对角化方法,对各种对称性分子转动态的Stark效应进行详细地理论研究,同时总结并解释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规律,例如线性分子没有一阶Stark效应;对称陀螺分子具有很强的一阶效应;分子的转动基态都是强场搜寻态;重原子分子的弱场搜寻态很容易变成强场搜寻态;静电场作用下磁量子数绝对值|MJ|相同的态仍处于简并态等,这些理论研究为我们小组的静电操控实验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另外我们还利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分析了双原子分子常见的洪特情况(a)和(b),研究了它们的转动态,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下的Stark和Zeeman效应。而这些方法具有通用性,对同类的分子仍然适用,为后续的实验工作做好理论铺垫。其次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光冷却的候选分子——24Mg19F自由基,并分析其实验可行性。首先确认其激发态寿命和波长,用叁种方法计算A态到X态的夫兰克-康登因子和振动分支比。再利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详细计算了 X态的超精细结构,我们发现用两束激光和它们的一级边带就可以实现MgF分子有效的激光冷却。同时研究了 MgF自由基超精细结构角动量的相互耦合和磁属性,为接下来的磁光囚禁做好准备。我们还对另一个分子138Ba19F激光冷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它的相关波长在半导体激光器波段,再次用叁种方法确认了它高度对角化的振动分支比,发现四束激光才可能实现它有效的减速和冷却。我们还估算了它亚稳态A'的真实组分和能级寿命,可以用准确计算的微波频率耦合前叁个转动态的办法来解决布居数泄露(A→A')问题。还有它的A态寿命较长(56ns),很容易实现激光扫频的多普勒冷却。接着,我们建立一个新的叁维磁光阱模型,利用速率方程首先对原子磁光囚禁进行详细地动力学研究。主要分析上下能级的角动量,g因子和激光偏振组态对回复力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再将上述模型和结论拓展到MgF体系中,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由于MgF自由基的上能级g因子太小,它在磁光阱中受到的囚禁力比原子小叁个量级,几乎不能被磁光囚禁。然后我们又研究了它在磁场和激光偏振同步调制的射频磁光阱中的动力学,发现当调制频率为几十兆赫兹时,MgF分子受到的囚禁加速度几乎与原子Ⅱ型磁光阱中的加速度相当,因此对于本组实验的MgF分子,射频磁光阱是个理想的选择。最后聚焦于冷分子的重要应用,我们提出了利用208Pb19F自由基测量电子电偶极矩的想法。首先讨论基于PbF分子测量电子电偶极矩的基本原理;接着利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研究了它精细和超精细结构的外场效应,给出分子内部有效场和等效g因子随外电场的变化关系。发现在10kV/cm的外电场下,分子内部有很强的宇称和时间反演破缺效应,其有效电场强度为32.36GV/cm,而测量态J为1/2的Ω双分裂超精细结构的等效g因子分别为-0.0221和0.0621,是一个很好的对磁场不敏感的体系。我们进一步给出了利用Ramsey分离振荡场干涉仪测量电子电偶极矩的实验方案,并尝试评估了一些测量误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0)
陈钢,李成金[8](2016)在《几种带电线体系的电偶极矩等效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有正、负电荷的平行带电线是一种常见的带电体系,电偶极矩的效应主要体现在远场空间,所以用电偶极矩表示平行带电线在远场的电势函数是一种重要的电势函数的表示形式.本文给出带有等量异号平行带电线的电偶极矩,并利用平行带电线电偶极矩的表示给出较为特殊的几种组合带电线体系的电偶极矩等效系数,将组合带电线的电偶极矩表示为等效电偶极矩,由等效电偶极矩直接写出空间电势分布函数,方法更为简便.(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赵书涛,朱月强,张志国,李瑞,刘晓军[9](2016)在《CdH分子~2∑~+和~2Π态的偶极矩及振动能级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Davidson修正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Q),对CdH分子最低的5个解离限对应的10个Λ-∑态进行能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X~2∑~+,B~2∑~+,C~2∑~+,4~2∑~+,A~2Π,2~2Π为束缚态,1~4Π,1~4∑~+,2~4∑~+,5~2∑~+为排斥态.计算了6个束缚态和7个二重态(~2∑~+,~2Π)的振动能级、转动常数和偶极矩.理论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值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6年09期)
曹静思,韦美菊,陈飞武[10](2016)在《极性分子键角与键偶极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态极性分子的键角和键偶极矩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原子偶极矩校正的Hirshfeld(ADCH)电荷来计算键偶极矩,利用电子的局域函数和键临界点处的局域函数值来分析键的电子结构。通过对IVA族(IVA=C,Si,Ge)、VA族(VA=N,P,As)、VIA族(VIA=O,S,Se)和VIIA族(VIIA=F,Cl,Br)元素形成的系列共价型基态分子,以及环状基态分子的键角和键偶极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键的电子结构类似的情况下,由于键偶极矩的排斥作用,这些分子的键角随键偶极矩的增加而增大。这一发现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分子几何结构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偶极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冷极性分子具有各向异性的长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量子模拟、量子计算、超冷化学、精密测量,强相互作用的多体物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的制备是实现上述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其中基于超冷原子的光缔合和磁缔合技术是目前制备超冷分子常用的技术手段。跃迁电偶极矩代表了原子分子的初态和末态之间的跃迁强度,在制备分子的过程中选择耦合强度最大的分子能级可以有效增加分子产率,因此测量超冷极性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非常重要。本文基于超冷原子的短程光缔合技术,实现了超冷RbCs分子X1Σ+(v=0,J=1)振转态的制备,利用损耗光谱技术测量了 RbCs分子基态X1Σ+v=0,J=1)与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态之间的跃迁电偶极矩。本文使用的方法可以用于寻找更多与分子基态有强耦合的分子激发态,为实现散射原子态到深束缚分子态的直接受激拉曼绝热转移奠定基础,也可以应用到其它种类的原子分子体系。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一、以超冷原子样品为基础,通过23П0-(v=11,J=0)短程分子态制备了X1Σ+(v=0)最低振动态的RbCs分子;使用一束651.8 nm的脉冲电离激光,实现了基单态RbCs分子振动能级分辨的探测。二、制作了一台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利用电流-电压耦合反馈电路使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由2.5 GHz增加到4.15 GHz;通过损耗光谱技术实现了基态RbCs分子转动分辨的探测。叁、通过测量损耗光谱的半高全宽与损耗激光功率的关系,得到了 23П0+(v=10,J=2)、21П1(v=22,J=2)分子态的自然线宽;通过测量损耗率随损耗激光功率以及作用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结合二能级系统的经典吸收公式,得到了分子激发态23П0+(v=10,J=2)、21П1(v=22,J=2)与分子基态X1Σ+(v=0,J=1)的跃迁电偶极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极矩论文参考文献
[1].夏兵,王莉.一步低温熔盐合成PbB_2O_3F_2单晶及偶极矩计算对其倍频效应来源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曹娟娟.超冷铷铯分子的跃迁电偶极矩测量[D].山西大学.2019
[3].杨正海.光电存储环及电子电偶极矩精密测量新方案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王康,李炜.运动电偶极矩的类A-C效应[J].大学物理.2017
[5].邓丹,连永琴,邹文利.利用复合方法计算PtX(X=H,F,Cl,Br,I)的偶极矩[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四分会:生命、药物和材料量子化学.2017
[6].江俊.功能材料偶极矩取向模拟[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报告集.2017
[7].许亮.分子激光冷却、磁光囚禁与电子电偶极矩测量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8].陈钢,李成金.几种带电线体系的电偶极矩等效系数[J].物理与工程.2016
[9].赵书涛,朱月强,张志国,李瑞,刘晓军.CdH分子~2∑~+和~2Π态的偶极矩及振动能级的理论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
[10].曹静思,韦美菊,陈飞武.极性分子键角与键偶极矩的关系[J].物理化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