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许多年轻人整日忙忙碌碌,但内心世界空虚无力。这是现代人遇到的哲学问题。于是,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就出现了,即物质满足后精神生活要如何充实?
对于青少年而言,问题可能更为严重。不少青少年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观迷茫,内心常常陷入虚无而无法自拔。由此,一些人寄情于偶像崇拜。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与其心理成熟过程密切相关,它不同于宗教文化意义上的反映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敬畏、忍耐与服从的精神文化心态,而是一种年龄性或阶段性的发展现象。偶像崇拜尽管存在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特征,但整体而言具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共同的文化特征是流行性、青春性和情感性。
委员、代表问得尖锐,部门负责人答得实在。委员、代表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实际需求,向9家被评议单位“亮剑”,先后提出了18个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面对面监督,问出了民意,问出了压力。各部门负责人也坦诚相待,深入交流,在与委员、代表的交谈中,深化了认识,明确了方向。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历程。它将他人或团体当作崇拜的对象,期望自己也能羽化成为对方或将对方视为学习的目标,以享有对方的尊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慰藉,并以此减少挫折带来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性”是青少年偶像崇拜最重要的特征。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青少年事实上接受着三种形式的价值观影响:主导价值、主流价值和主体价值。所谓主导价值,即社会核心价值,是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提倡的规范价值;所谓主流价值,即能被社会绝大多数人接受并能影响未来走向的社会价值;主体价值即青少年所追求的、比较前卫的亚文化。
进入21世纪,青少年的偶像更趋于多样性、选择性与个性化。问卷调查显示,不少政治领袖成为“00后”学生“心目中最崇拜偶像”。这反映了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也折射出当代青少年对国家的积极认同、对当代伟人的深深崇敬。
同时,流行音乐歌手、当红影星、著名球星、网红艺人也是“00后”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其入选人数占前100位偶像人物的30%。相对而言,那些思想先驱、民族英雄、英模人物等入选比例偏少。例如,虽然不少青少年提及孔子、马克思、邱少云、董存瑞、岳飞、屈原等,但与流行音乐歌手、当红影星、著名球星、网红艺人相比,前者的票选和排位都相对靠后。这可能与时下青少年热衷追星、追求时尚以及智能手机普及有较大关系,导致“00后”对网红人物较为熟悉。
精准扶贫,离不开扶贫资金。黑龙江本身财政支出有限,应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拓展扶贫资金来源,通过不同的激励机制,发挥不同组织的作用,协同好社会各组织力量,加强各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展开。
应当说,任何一个社会都会通过教育向年轻一代传递、灌输特定的价值观念。在指出青少年身上不足的同时,又会努力改造社会本身,克服成人价值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使主体价值、主流价值和主导价值能够趋于整合。在此基础上,成人社会有责任帮助青年人扣好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粒扣子”,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青年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青少年时期是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重要起步阶段。在这一生命阶段,特别需要人生榜样、青春偶像的引导。如何让热爱祖国、投身改革、敢为人先的时代楷模,成为指引青少年成长的“人生导师”,成为他们崇拜敬仰并愿意学习的偶像,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孰料,桌上未关闭的麦克风适时让拍照的记者们将这段“秘闻”尽收耳底,随后媒体公之于众,掀起了美国国内对奥巴马“灵活论”的争议。
(摘自《解放日报》2019年4月6日)
标签:青少年论文; 价值论文; 偶像论文; 社会论文; 崇拜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幸福家庭》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