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性评价论文_刘波,李洋,孟青,汤小虎,曹玖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信性,评价,因素,系统,社交,投资组合,缺陷。

可信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李洋,孟青,汤小虎,曹玖新[1](2019)在《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交媒体在拓宽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同时,也方便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传统互联网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包含的信息更加复杂多样,为内容可信性的判断带来了新的挑战.已有研究在分析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时,对挖掘可信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很多工作,但缺乏对噪音数据的处理,大量的无用推文会对推文可信性判断造成干扰,进而会影响事件层面的可信性判断,从大量噪音数据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推文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推文层面同时考虑用户的主题因素和从众行为,减少了从众转发等噪音数据在可信性判断过程中的作用,对社交媒体内容的可信性进行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并通过新浪微博公开数据集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9年09期)

刘润恺,于龙,陈德明[2](2019)在《基于AHP-熵权法的高铁接触网可信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高铁接触网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现有研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足等问题,扩充高铁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作出融合改进,提出AHP-熵权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熵权法为辅);引入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效度检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接触网可信性评价模型,以实现接触网系统的可信性评分和等级划分。选取10条高铁线路的接触网数据,通过上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与当前常用的灰色聚类模型相对比,基于AHP-熵权法评价模型效度更高,功能更为全面,更能有效区分接触网可信性状态。(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洪德,孙亚萍[3](2019)在《基于可信性测度的地铁信息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传统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实现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基于结构熵权法和可信性测度建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然后通过BIM技术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济南地铁演马庄西站工程实例中.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进行可信性测度综合评价,得出演马庄西站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水平为Ⅱ级,属于一般风险,其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机械设备施工安全防护、复合立柱桩施工、安全教育培训执行状况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通过BIM技术重点对风险因素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得出挖掘机和支撑发生碰撞、复合立柱芯柱外包混凝土部分不能与上部顶纵梁形成有效连接等问题,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并在对应构件中链接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达到风险控制和信息化施工的目的.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验证了该模型和BIM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超,向静,向军[4](2019)在《在线商品评论可信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商品评论存在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可信度差,导致用户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并制定高效的决策,而现有评论可信性评估主要考虑评论来源和投票形式的支持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从评论内在质量角度实现评论可信度评估方法,即通过融合评论者等级、评论支持度和评论观点一致性等实现评论可信性评估。首先基于规则库和方法库完成了评论数据的预处理;然后基于商品特征库、通用词典、情感词典以及方法库,完成了商品特征识别和特征值提取及标准化;最后基于建立的模型完成评论可信度评估。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电商平台实现商品评论可信性自动评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王喜军[5](2018)在《浅议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实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Web网页的视觉吸引力、站点权威性和内容质量越高,用户对互联网学术信息的可信性评价就越高。其中,内容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视觉吸引力是通过情感投入对Web网页的可信性评价起到正向积极作用。认知投入是对Web网页的内容质量以及站点权威性的调节变量。通过进一步对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优化其影响因素,能够提高互联网学术信息的可信性评价和服务质量。同时,深入探讨相关调节变量,能够对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机制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3期)

汤小虎[6](2018)在《社交媒体中内容的可信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取各种即时内容。但是社交媒体在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虚假信息的传播,给人们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帮助用户识别社交媒体中的虚假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互联网内容可信性的鉴别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自上个世纪末开始便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相比传统的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用户生产内容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得社交媒体中内容混杂,内容传播的网络结构更加复杂,给内容可信性的判断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于上述问题,已有的研究在分析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的时候大多忽略了用户的主题特性,缺乏对用户可信性的细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用户从众行为带来的干扰,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展开对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建立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在新浪微博公开数据集的基础上,分析社交媒体中用户所体现的主题倾向和从众行为,然后将用户发表或者转发内容的行为视为投票行为,采用生成模型的思想,将用户的主题因素、从众因素以及内容的可信性因素融入到用户投票的生成过程中,利用贝叶斯网络对用户投票的产生进行建模,从而得到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其次,求解社交媒体可信性评价模型的参数。一方面,根据吉布斯采样的原理,对模型中隐含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和转移概率分布进行推导,从而求得隐含变量的采样规则。另一方面,利用先验分布和似然函数的共轭关系,分别对内容可信性、用户主题分布和从众行为分布的后验概率进行推导,从而得到各个参数的估计值。最后,设计实验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本文提出的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分析新浪微博公开数据集中微博内容的可信性,验证用户主题分布和从众行为对判断内容可信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实验体现本文提出模型的优势。实验最终结果表明,相对于已有的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本文模型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社交媒体内容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9)

赵丽华,杨勇,闻西,李卫康[7](2018)在《基于公开信息的微博用户可信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博用户公开的个人资料,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构建了非认证微博用户可信度评价模型。该模型从权威性和真实性两个角度对用户公开的个人资料数据进行划分,对原始数据进行不同的归约和转换处理,从统计角度,考察了各个数据信息项与用户可信性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微博用户可信度评价特征集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用于度量微博用户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鹏,龚荷珊[8](2018)在《可调整的均值-半方差可信性投资组合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具有实际约束的可调整的均值-半方差可信性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基于可信性理论,将上述模型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当考虑实际投资约束情况,如交易成本、交易量限制和借款限制的影响,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非常复杂,难以获得真实前沿面的解析解,这给投资组合的绩效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提出基于数据的实际约束的均值-半方差可信性投资组合DEA评价模型,进而利用DEA模型的前沿面来逼近一般情形下真实的前沿面。最后,通过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8年01期)

孙晶,刘丽丽[9](2017)在《开源软件可信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解决企业和用户对开源软件的可信性的评价,分析开源软件的特点,提出开源软件可信性模型,给出开源软件的可信属性及组件可信性定义。爬取缺陷跟踪系统中开源软件可信证据,评价开源软件在实时运行时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对可信属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采取可信转移概率算法,评价组件之间的可信性。通过火狐浏览器的分析与验证,验证了该模型和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7年12期)

刘丽丽[10](2017)在《Web系统可信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种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孕育而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互联网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防危性、容错性、可维护性等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件的这些属性又被统称为软件的可信性。因此,如何评价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性成为维护互联网+模型正常运转的重要课题。软件可信性评价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采用的可信性评价模型主要是借鉴概率论模型,评价的对象多数是针对单机软件,针对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性评价模型还不够丰富。本文对互联网软件可信性评价方法和技术展开讨论,提出基于Web应用系统的可信性评价模型。论文从可信性证据的获取,可信性评价模型和Web系统可信性评价案例等方法展开讨论。采用爬虫技术对开源软件的可信性相关证据数据进行获取,包括软件运行失败、维护、缺席报告等数据的收集。采用分段评价,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述可信证据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提出基于历史数据的可信性评价模型。根据Web系统可信性评价模型和关键算法开发相关工具,结合火狐浏览器软件的可信性评价问题,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提出模型的可行性和工具的可用性。同时对本文的案例和已有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对比。Web系统可信性评价模型在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性评价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可信属性、可信性及可信转移概率采用数学定义,给出软件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软件在运行阶段可信性和组件可信转移的概率值,为现有的软件可信性评价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7)

可信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我国高铁接触网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且现有研究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足等问题,扩充高铁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作出融合改进,提出AHP-熵权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主、熵权法为辅);引入基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效度检验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接触网可信性评价模型,以实现接触网系统的可信性评分和等级划分。选取10条高铁线路的接触网数据,通过上述模型进行实例分析。与当前常用的灰色聚类模型相对比,基于AHP-熵权法评价模型效度更高,功能更为全面,更能有效区分接触网可信性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波,李洋,孟青,汤小虎,曹玖新.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分析与评价[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

[2].刘润恺,于龙,陈德明.基于AHP-熵权法的高铁接触网可信性评价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王洪德,孙亚萍.基于可信性测度的地铁信息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李超,向静,向军.在线商品评论可信性评价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9

[5].王喜军.浅议互联网学术信息可信性评价的影响因素[J].新闻研究导刊.2018

[6].汤小虎.社交媒体中内容的可信性分析与评价[D].东南大学.2018

[7].赵丽华,杨勇,闻西,李卫康.基于公开信息的微博用户可信性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张鹏,龚荷珊.可调整的均值-半方差可信性投资组合绩效评价[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8

[9].孙晶,刘丽丽.开源软件可信性评价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7

[10].刘丽丽.Web系统可信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QoS可信性评价框架受众对于危机信源的可信性评价高铁接触网可信性评价模型Fig.2D...1社交媒体内容可信性评价模型Fi...软件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接触网可信性评价步骤Fig.3Stepo...

标签:;  ;  ;  ;  ;  ;  ;  

可信性评价论文_刘波,李洋,孟青,汤小虎,曹玖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