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冯平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325800
在目前新课程已经开展的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探究性阅读”的认识尚有不足,还存在着生搬硬套“研究性学习”概念和模式的现象,而没有从根本上抓住“探究”的本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探究性阅读的理念。
因此,笔者拟对探究性阅读的理论建构作一深入的探讨,以指导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还要使高中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
一方面,语文学科知识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为探究性阅读教学铺设了向其他学科渗透的跳板,搭建了能力发展的桥梁。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从阅读形式来说,可以从文学角度和文字角度研究它,也可以从文化角度和文章角度研究它。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注定了探究的广阔性和无限性。
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知识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又为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了探究的多维空间,留下了深入钻研的余地。文章是稳定的,但人们的认识理解是流动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有效实施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教材选文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那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笔者试从阅读主体(学生)、阅读导体(教师)、阅读客体(文本)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在高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有效的教学策略。
1.充分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
探究性阅读教学认为文本的生成与存在离不开读者的解读创造,必须通过读者的复杂活动来实现。可见,读者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能否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其个人见解。
(1)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不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是一种充满创造的、动态的、开放的建构过程,对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复地进行。“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仔细阅读包含答案的部分内容,或综合各个部分的内容形成答案。”许多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产生障碍,就是由于对文本缺乏足够的理解,而且探究也不是一次可以探究完的。所以,阅读时就要运用“往回看”的策略,重新对文本加以阅读、分析,并对相关信息再次加工,从而促进理解。
(2)整体感知文本,调动各种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
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反复的吟咏,进而认识文本的整体描绘,最终把握住文章的基调,感受作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整体感知下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具有意味的词语功能和审美能力,并体味作品的意旨甚至深层的哲理意蕴。同时,学生要与文本对话,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积极地参与对作品意义的解释和建构,以其独特的感性经验参与对文本的把握和建构,对作品的“空白”结构加以想象性充实、补充和建构。
2.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适时参与引导和归纳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发挥主导地位,适时参与引导归纳。
(1)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探究。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采用富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语言,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使学生从美的语言流动里真正感觉和知觉到语言和表达内容的和谐统一,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激发探究思维的生成。
(2)学生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参与引导。
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特征就在于“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教学过程。
(3)把握文本的客体地位,发掘文本的“空白处”和“未定点”。
作品的文本提供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需要读者加以具体化,作品的意义才能得以表现。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作品具体化的过程。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传神之笔,关键字句,含英咀华,浮想联翩,在与文本的交流、激荡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复活凝固于文本中的生命,在复活的意象中使文本情蕴获得新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