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红栲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落,小红,特征,动态,分布区,自然保护区,成分。
小红栲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斌,杨龙[1](2004)在《贵州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望山、斗篷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贵州小红栲群落特征、结构、类型、动态、利用与保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163.54,表现为相对纯林;(2)小红栲属于增长型种群;)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4)小红栲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5)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杨文斌[2](2002)在《贵州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望山、斗篷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如重要值计算、树龄-胸径相关分析、Simpson指数、极点排序等)的方法,对小红栲群落特征、结构、类型、动态、利用与保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小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163.54,表现为相对纯林。 (2)斗篷山、西望山两植物区系都以热带亚洲、热带亚洲—大洋州、泛热带的成分和北温带的大量成分构成了南北过渡,又以东亚—北美成分构成了东西过渡,两地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43.7%。 (3)从小红栲高度级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小红栲属于增长型种群。 (4)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 (5)小红栲年龄(Y)与胸径(X)的回归方程:Y=6.62+0.67X (6)小红栲群落结构较简单,乔木层层次分化不明显,群落内物种不够丰富,除个别老树外,小红栲趋向于相对同龄,说明本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 (7)鉴于小红栲植被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小,且破坏严重,经济价值高,本文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杨文斌,荣丽,杨龙[3](2002)在《黔中西望山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望山森林生态系统中 ,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 (如重要值计算、树龄—胸径相关分析、Simpson指数 )的方法 ,对小红栲群落结构与动态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1)小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 ;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 16 3.5 4,表现为相对纯林。 (2 )小红栲年龄 (Y)与胸径 (X)的回归方程 :Y=6 .0 + 0 .7X(3)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 (4)小红栲群落结构较简单 ,层次分化不明显 ,除个别老树外 ,小红栲趋向于相对同龄 ,说明本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 (5 )鉴于小红栲植被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小 ,且破坏严重 ,经济价值高 ,本文提出建议 ,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02年01期)
张木明,苏志尧,陈北光[4](1998)在《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粤北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红栲(Castanopsiscarlesi)群落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丰富.维管束植物共计有54科,87属132种.该区系的主要表征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等.区系成分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车八岭小红栲群落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该区系是华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可归入华夏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南亚区.(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1998年02期)
小红栲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望山、斗篷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红栲群落是其中重要的类型。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如重要值计算、树龄-胸径相关分析、Simpson指数、极点排序等)的方法,对小红栲群落特征、结构、类型、动态、利用与保护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小红栲群落性质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小红栲种群重要值达163.54,表现为相对纯林。 (2)斗篷山、西望山两植物区系都以热带亚洲、热带亚洲—大洋州、泛热带的成分和北温带的大量成分构成了南北过渡,又以东亚—北美成分构成了东西过渡,两地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43.7%。 (3)从小红栲高度级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小红栲属于增长型种群。 (4)小红栲径级株数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 (5)小红栲年龄(Y)与胸径(X)的回归方程:Y=6.62+0.67X (6)小红栲群落结构较简单,乔木层层次分化不明显,群落内物种不够丰富,除个别老树外,小红栲趋向于相对同龄,说明本群落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 (7)鉴于小红栲植被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小,且破坏严重,经济价值高,本文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小红栲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红栲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斌,杨龙.贵州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J].贵州科学.2004
[2].杨文斌.贵州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2
[3].杨文斌,荣丽,杨龙.黔中西望山小红栲群落生态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2
[4].张木明,苏志尧,陈北光.粤北车八岭小红栲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J].生态科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