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和并胰腺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5)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25)先行保守治疗,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不同阶段AKP和ALT+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1±1.63d,对照组为22.14±2.31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可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阶段AKP水平和ALT+AS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不可控出血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且对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结石;胰腺炎

胆管复发结石是临床上胆囊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胆总管下方的小结石与胰腺炎关系密切,因此胆管切开取石术一直以来都是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技术以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1],已经在临床上多个科室的外科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技术可同时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胰包膜切开引流术,极大的降低了机体的应激性,降低了术后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几率,从而可取的理想治疗效果,但是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临床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分别采用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延期腹腔镜手术治疗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合并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和并胰腺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例患者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25例先行保守治疗,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4.53±7.22岁,胰周积液5例,重症患者14例,轻症患者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4.21±7.58岁,胰周积液6例,重症患者15例,轻症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进行常规制酸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发病7d内),即对于轻症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取石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常规全麻,取头高脚低的左侧卧位,取上次脐部切口的对位作为此次手术切口位置,尽量不选取原切口,将腹腔镜置入,直视条件下分别在患者的右侧锁骨中线、剑突下方3~4cm处和肋缘下3cm处做操作孔[2],对患者腹腔粘连情况进行观察,使用电凝钩将胆囊床的粘连组织分离,是胆总管暴露,纵行切开,使用取石钳将胆管中的结石全部取出,常规冲洗胆管,并置入18~22号“T”引流管;对于重症患者在胆总管取石引流术完成的基础上行胰包膜切开减压灌洗引流术,胆总管处理完成后,取平卧位,于患者左锁骨中线做肋缘下3cm另作手术切口,沿横结肠上缘正中将胃结肠韧带切开,是胰腺暴露,将胰腺表面的被膜切开,将坏死组织吸除干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将腹腔液体吸尽后,分别于小网膜内和肝下缘置入乳胶引流管,胰腺前方置入三通引流管[3],术后常规低压引流。对照组患者先行4~10d保守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不同阶段AKP和ALT+AST水平作为评价指标。

1.2.3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住院时间、AKP水平和ALT+AST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1±1.63d,对照组为22.14±2.31d,t检验结果为t=-14.025,P=0.00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可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理想方法,但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可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法可有效降低术后不可控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AKP和ALT+AS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早期和延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行性;再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进一步说明了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先决条件优势,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住院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患者不可控出血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且对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宝坤.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的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0,30(1):52-53.

[2]姜世涛,龚仁华,孙登群,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4):295-297.

[3]罗钢,淦勤.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J].淮海医药,2015,33(6):556-557.

标签:;  ;  ;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管结石合并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