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亚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东亚,共同体,美国,争端,钓鱼岛,海洋,金融。
东亚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马丁·范纽库珀[1](2019)在《食品安全:东亚和东南亚粮食安全的新前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25年里,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已经采取措施弥补仍然存在的差距。1990-2014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热量摄入不足人群的比例从23%下降至11%,而在东南亚地区这一比例从31%下降至10%。尽管仍有相当多的人群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各国政府正在利用广泛的政策手段来改善主要粮食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2019年06期)
王振玲[2](2019)在《欧盟的东亚外交与安全政策:自主抑或追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欧盟在东亚是非安全行为体和美国的追随者的传统认知,本文从欧盟在东亚的政策目标设定、实现政策目标的资源以及对东亚安全与稳定的贡献出发,论证欧盟在东亚地区是安全行为体并具有政策自主性。欧盟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在东亚政策上的自主性是相对于美国而言的,即具有关系性和相对性,并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此同时,由于欧盟与美国是"价值观伙伴",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欧盟通过政策宣示、政策对话和硬安全领域的政策一致性等保持其自主性和跨大西洋联盟之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欧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魏永艳[3](2019)在《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中国构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地处东亚地区,是东亚国家的重要成员,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繁荣与中国休戚相关,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探索东亚安全共同体蓝图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也是践行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需要。“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中国外交蓝图对21世纪中国国家繁荣与稳定,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区域安全宏观建构的重要转向,强化东亚安全共同体之中国构想的学术研究,对于思考将东亚经济共同体迈向东亚安全共同体的路径和可行性,破解东亚安全困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1世纪初,东亚区域力量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区域秩序与区域安全框架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区域内生的共同体秩序与域外同盟秩序形成对比,区域秩序的多元化建构正在形成。以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理论与东亚区域安全一体化进程相结合,中国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与区域共同发展需求的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建构设想。中国应以建构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作为破解东亚安全困局的现实选择。本文对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概念、特征、理念、目标及功能进行了多维探索,试图为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搭建结构性框架。在对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区域资源依托和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路径。东盟共同体建设为东亚区域秩序的建构开启了全新的视角,东亚力量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的区域现实在安全共同体的秩序框架内能够实现平等协商与合作共赢,以期实现东亚走出“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与“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迭加的安全困局。建设东亚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为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实现路径。在日韩对东亚区域安全建设助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中国与东盟成为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实施,争取打造成为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区域典范。2018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公布,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目标已经非常明显。在东亚安全共同体建构的路径选择上,以中国+东盟为核心驱动力,遵循中国+东盟+X的扩展模式,实现中国+东盟+蒙俄与中国+东盟+朝韩的两翼合围,在可以推进的领域进行共同安全利益的务实合作,重拾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优势空间。传统的观点认为10+3(中日韩)是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核心国家,其中10+2(中韩)的阻力略小,如果日本加入东亚安全共同体变得遥遥无期,10+3(中俄韩)也可以成为东亚安全共同体核心国家的替代选项。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规划,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针对客观时局的变化,审时度势,合理布局,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构设想还是可以预期的。只有实现东亚区域安全的总体建构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的繁荣与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途[4](2019)在《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叁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叁方的领土主权争端。同盟介入争端的程度和意愿取决于叁大因素:同盟条约的规定、介入争端的收益以及同盟牵连的风险。这也是美国在多次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拒绝将菲律宾主张的南沙岛礁和黄岩岛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应过分夸大同盟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威慑作用,但是从其客观影响来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介入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只会激化问题,加剧争端解决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宁[5](2018)在《东亚金融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地缘安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着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本文来源于《国际安全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郭锐,陈馨[6](2018)在《“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军备安全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更迭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全问题在国家间交往中被关注的程度愈益加深,新的地缘环境和国际背景催生了"泛安全化"倾向。近年来,以地缘热点问题为中心,东亚地缘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南海问题博弈加剧、朝鲜半岛安全威胁增大、域内领土争端难以解决、日本政治军事大国战略提速、台海两岸关系微妙紧张起来、域外国家频繁插手东亚事务等,致使整个东亚地区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呈现"泛安全化"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在影响东亚地缘格局走势的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地缘安全风险,并触及敏感的军备安全问题。从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军费及防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目前东亚部分国家军备发展状况相对合理。不过,由于域内复杂多样化的不确定因素、域外势力介入的不可测性以及东亚军备安全的整体庞杂和结构复杂的突出状况,致使整个地区的军备安全前景面临着多种可能性。东亚国家应开展"去安全化"的新型地区合作,推动建立地区性的军备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新型军备发展与军备安全关系,共同增进东亚地区的安全与和平。(本文来源于《国际安全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杨秀萍[7](2018)在《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杨秀萍大使在第二届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二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很高兴来到上海,出席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会议。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12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支持继续探讨区域安全架构问题,倡议地区国家开展关于完善亚太安全架构的联合研究。本次会议主题是"构建亚太区域安全架构——我们正处于战略焦虑和战略稳定的十字路口吗",这一主题非常契合当前形势。世界局势正经历深刻演(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8年17期)
Richard,Corlett[8](2018)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实现东亚热带和亚热带的生态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拥有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的15–25%,然而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面临威胁。实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适应的经济发展需要对自然为人类、社会以及经济提供的惠益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评价。这些惠益也被称为生态系统服务,且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依赖于野生物种和生态系统,尽管其质量和数量与野生物种的多样性之间往往没有简单的关联。许多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已经进行,但这些评估往往过于简单,通常只针对少数几个易于量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没有包括一些对当地居民来说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因此,依照该评估制定的政策往往是不恰当的。生态系统服务来源于自然资本,即自然资源总量,如果这个资本耗尽,它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就会减少。生态安全是通过保护或恢复地区重要生态系统服务所需的关键自然资本来实现的。尽管中国的一些生态系统服务有所改善,但东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趋于恶化。要在以人类为主导的世界实现区域生态安全,需要在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各层面上采取行动。(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8年07期)
程晓勇[9](2018)在《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地区不仅有复杂的海洋传统安全问题,还面临日益凸显的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这既给东亚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带来挑战,也为区域内政治安全合作提供了机遇。当前,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呈现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部分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国内治理责任、地区性协调合作机制、国际技术性多边合作机制叁个层面的治理结构;二是某些领域形成海洋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的区域性多边国际公约,对全球性海洋安全治理机制进行"填补"或"具体化"适用,为东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中的协调与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中国是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应积极扩展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合作空间,推动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治理持续深化。(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2期)
李开盛[10](2018)在《东亚安全观:特朗普政府的延续与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7年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印太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地区来论述,这与奥巴马时期强调的亚太形成鲜明对比。实际上,奥巴马时期也提出过印太概念,(1)但还是以亚太概念的使用为主。无论是奥巴马的亚太概念,(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东亚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欧盟在东亚是非安全行为体和美国的追随者的传统认知,本文从欧盟在东亚的政策目标设定、实现政策目标的资源以及对东亚安全与稳定的贡献出发,论证欧盟在东亚地区是安全行为体并具有政策自主性。欧盟作为非国家行为体,在东亚政策上的自主性是相对于美国而言的,即具有关系性和相对性,并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与此同时,由于欧盟与美国是"价值观伙伴",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欧盟通过政策宣示、政策对话和硬安全领域的政策一致性等保持其自主性和跨大西洋联盟之间的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亚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丁·范纽库珀.食品安全:东亚和东南亚粮食安全的新前沿[J].中国经济报告.2019
[2].王振玲.欧盟的东亚外交与安全政策:自主抑或追随?[J].欧洲研究.2019
[3].魏永艳.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中国构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李途.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J].太平洋学报.2019
[5].刘宁.东亚金融区域主义的兴起及其地缘安全影响[J].国际安全研究.2018
[6].郭锐,陈馨.“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军备安全风险[J].国际安全研究.2018
[7].杨秀萍.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完善区域安全架构——杨秀萍大使在第二届东亚峰会安全架构问题二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J].世界知识.2018
[8].Richard,Corlett.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实现东亚热带和亚热带的生态安全[J].生物多样性.2018
[9].程晓勇.东亚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治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
[10].李开盛.东亚安全观:特朗普政府的延续与变化[J].国际关系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