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硫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烟气,石油焦,不饱和,活性,黄铁矿,噻吩。
脱硫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申海平,任磊,李子锋[1](2019)在《燃料油氧化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操作条件温和、成本相对较低、脱硫率高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氧化脱硫被认为是非加氢脱硫技术中降低燃料油中高硫含量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燃料油氧化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详细叙述了使用不同氧化剂(H_2O_2、油溶性氧化剂、空气、氧气以及固体氧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机理和离子液体中的氧化脱硫机理,简要介绍了低共熔溶剂中的氧化脱硫机理、超声辅助氧化脱硫机理、光催化氧化脱硫机理以及电化学氧化脱硫机理,并对氧化脱硫机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见解。加深对氧化脱硫机理的研究将有利于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为更好地指导燃料油以及其他油品深度脱硫的进行提供理论基础,对实际生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S1期)
张福荔[2](2019)在《煤中噻吩类化合物的脱硫机理及煤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量子化学方法(M06-2X、CBS-QB3)研究了2-甲基噻吩的分子性质(BDE、ACID、ESP、Becke charge、HOMO和LUMO);并计算了2-甲基噻吩、噻吩和苯并噻吩的反应能垒((35)G~?)、反应能((35)G_P)、反应热力学性质(ΔH~θ、ΔG~θ)以及其在惰性和氧化性气氛下的反应能量图。基于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深入地探讨了煤中噻吩类化合物在惰性和氧化性气氛下的脱硫机理,为煤中其他噻吩硫的脱除机理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惰性气氛下,2-甲基噻吩热解脱硫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温度远高于600 K。氧化性气氛下,2-甲基噻吩氧化脱硫反应为放热反应,初始温度低于600 K。(2)惰性气氛下,H·有利于2-甲基噻吩热解过程中H_2S的生成,·S·有利于2-甲基噻吩热解生成CS_2。氧化性气氛下,对于COS形成,由烷基侧链比由噻吩环引发的反应在动力学上更有利;对于SO_2形成,双分子2-甲基噻吩砜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引起的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比单分子2-甲基噻吩砜分解更有利。(3)噻吩砜分解生成SO_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能垒高;噻吩砜通过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生成SO_2为放热反应,反应能垒低。因此,噻吩砜生成SO_2的主反应为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噻吩砜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生成SO_2比分解反应更有利。(4)六元稠环化合物最适宜羧基分布的位点为稠环中的β位。随着煤阶的是升高,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羧基取代基会逐渐较少。当稠环分子中同时具有五元芳香环和六元芳香环时,五元环的α位点也较易被羧基取代,这可能与五元环的α位被羧基取代后的空间位阻比六元环α位被羧基取代后的空间位阻小有关。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受煤阶的影响比较小,羟基在烟煤中也有分布。比较适宜羧基分布的位点为同一个苯环上羟基取代的邻位,这是由于羟基和邻位的羧基形成了氢键,提供了额外的能量使分子稳定。相对于羧基,羟基在类煤化合物上分布更加稳定。类煤化合物中的硫原子不影响羧基和羟基的最适宜分布位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1)
崔名双,周建明,张鑫,牛芳,潘冠福[3](2019)在《半干法脱硫剂的性能及脱硫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定床脱硫实验平台上探究低温低含水率条件下,制备钙基脱硫剂的脱硫过程及脱硫机理。采用BET表征手段对脱硫剂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能谱分析脱硫剂中活性氧化钙的含量。结果表明:根据脱硫反应速率与扩散速率的差值,将钙基脱硫剂的脱硫过程分为动力段、平衡段和过渡段叁个阶段,脱硫效率在动力段由脱硫反应速率控制,在过渡段由气体扩散速率控制,提高脱硫效率即减小脱硫反应速率与气体扩散速率的差值;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有效脱硫时间和最大脱硫效率分别呈现递增和递减的趋势,本实验中脱硫效率最大为100%,有效脱硫时间最长为55.47min,粉煤灰和熟石灰掺混比(质量比)不同的脱硫剂有效物质含量以及脱硫剂孔隙结构均发生变化,最佳掺混比为3∶1;在过渡段中存在脱硫效率的小幅度上升,当含水率越小,粉煤灰占比越大过渡段脱硫效率的上升趋势越明显,上升段主要发生在中小孔径区域。(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静[4](2019)在《喷淋散射塔氨法脱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硫(SO_2)为主要大气污染物,而燃煤电厂是二氧化硫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降低燃煤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对缓解环境压力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严格的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燃煤电站脱硫技术的革新成为研究热点。脱硫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脱硫方法和脱硫设备。其中,氨法脱硫由于其脱硫效率高,副产品无污染,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有效和环保的脱硫技术。与此同时,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一种结合喷淋脱硫和鼓泡脱硫的新型脱硫塔——喷淋散射塔,由于其低耗高效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喷淋散射塔的反应区分为喷淋区域和鼓泡区域,烟气进入喷淋区域与喷淋浆液液滴接触脱除部分二氧化硫,经过初步净化的烟气进入鼓泡区域形成气泡与脱硫浆液接触实现二氧化硫的深度脱除。根据喷淋散射塔的工艺特点,本文建立起塔内多相流动、传热和传质、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过程机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其中,喷淋区域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研究气液流动,鼓泡区域采用欧拉-欧拉模型描述气液两相流动。同时,本文对喷淋散射塔建立起氨法脱硫的数学模型。本文以某示范性氨法脱硫喷淋散射塔的气液两相流场和SO_2浓度场为对象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和修正其物理化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液气比、入口SO_2浓度、散射管浸入深度和烟气流量等运行参数对喷淋散射塔脱硫效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得到以下结论:液气比的增加,喷淋散射塔的脱硫效率增加,且对喷淋脱硫有积极影响;入口SO_2浓度的变化对喷淋散射塔的脱硫效率几乎没有影响;散射管浸入深度的增加,喷淋散射塔的脱硫效率随之增加,且主要增强了鼓泡区域的脱硫效率;随着烟气流量增加,喷淋散射塔的脱硫效率降低,且喷淋区域和鼓泡区域的脱硫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鼓泡区域的降低程度较小。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喷淋散射塔的优化方案,将单烟道入口的喷淋散射塔改为双烟道入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烟道入口的喷淋散射塔的脱硫效率为97.4%,与单烟道入口的喷淋散射塔相比,脱硫效率可提高1%。(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7)
李建国,李运姣,曹新龙,叶万奇,章贤臻[5](2018)在《天然氧化锰矿烟气脱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种不同品位的软锰矿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对模拟工业烟气进行脱硫。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等技术手段,对2种锰矿脱硫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表征,观察锰矿的表面形貌及微观结构变化,并研究了2种锰矿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低品位锰矿中MnO_2呈无定形结构,表面粗糙、多孔,比表面积大,具有更好的脱硫性能,反应初期脱硫率可达99%,穿漏硫容达186.60 mg/g;高品位锰矿表面相对较为平整,比表面积小,脱硫过程中矿物表面逐渐致密,比表面积及孔径逐渐变小,穿漏硫容为62.87 mg/g。(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魏淑贤,李阳,葛少辉,张田,郭琛[6](2018)在《MoS_2催化剂活性位形成及甲硫醇脱硫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钼基硫化物作为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油催化脱硫。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MoS_2叁角形团簇边缘不饱和活性位(CUS)的形成及甲硫醇的催化脱硫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活性位形成过程中,氢气首先倾向于在表面发生异裂,随后结合S原子形成硫化氢并脱附形成CUS。甲硫醇倾向于吸附在CUS的桥位,并同时断裂S-H和C-S键形成甲烷,完成脱硫。形成甲烷的基元步骤为整个脱硫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氢气氛围下,共吸附H原子使得甲硫醇的吸附能下降,但却能够有效降低脱硫过程中速控步的能垒。(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胡英楠[7](2018)在《羟基自由基氧化黄铁矿及外场强化高硫铝土矿电解脱硫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氧化铝工业规模巨大,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显。铝土矿资源匮乏日益凸显,高铝硅比的高硫铝土矿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脱硫处理获得低硫铝土矿可以缓解高品位铝土矿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电解脱硫过程中黄铁矿的氧化机理,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出水电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对黄铁矿的氧化历程;通过超声、加压等外场强化电解水过程羟基自由基的形成,提高电解脱硫效率,并结合电化学表征,研究了超声和加压强化电解水产生羟基自由基机理;根据电极活性、耐腐蚀性、脱硫率等参数,研究了六种普通电极材料的电解脱硫特性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确定了碱性体系的最佳电极材料,为电解脱硫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XPS和阴离子色谱分别研究了电解前后黄铁矿结构与电解液离子种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解后的黄铁矿表面被活化,出现孔道与褶皱。黄铁矿电解氧化后表面硫物种S2-丰度明显增加,同时表面形成Fe(OH)3。电解后溶液中出现硫代硫酸根离子(高达82ppm)和少量硫酸根离子(≤3ppm),同时在电解过程中发生耗碱反应。通过ESR研究羟基自由基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溶液中电解1h后,黄铁矿电解脱硫环境产生羟基自由基浓度为41.01 μmol/L。随叔丁基醇添加量的增加,CV曲线上Fe和S的氧化峰峰强逐渐下降,证明羟基自由基是氧化黄铁矿的关键介质。因此,在电解脱硫过程中,主要氧化介质为羟基自由基,黄铁矿主要被氧化为S2032-进入溶液,同时产生Fe(OH)3。(2)密度泛函(DFT)计算结果表明,当羟基自由基单独连续吸附在黄铁矿(100)面时,很难将矿物解离脱除;当羟基自由基连续吸附在黄铁矿(100)面时,羟基自由基首先吸附Fe原子,再吸附S原子,当第四个羟基自由基吸附S原子时,Fe-S键断裂,形成S2O32-,最终,S原子和Fe原子被氧化成S042-和Fe(OH)3。羟基自由基中的氧参与含硫离子生成,氢原子生成氢离子。因此,羟基自由基氧化脱硫是耗碱过程。(3)研究了超声水电解过程阳极区羟自由基形成规律。结果表明超声电解不仅可以提高氧化反应前驱体的扩散系数,从而强化电解液中的物质传递,还可以强化氢氧根的电子得失。从Tafel、EIS曲线得知,超声使OER平衡电位正移,使平衡电流增加,表明超声波抑制了 OER的热力学条件,改善了 OER的动力学条件。超声使OER的Rct增加,Rs下降,证明了超声抑制了析氧过程,强化了离子扩散。通过模拟计算结果可知,超声促进其在电极上脱附过程,增加了活化空间,从而导致羟基自由基量的增加。超声增加了 Pt和Ni电极电解铝土矿脱硫率,值得一提的是超声耦合镍电极电解脱硫可达到无超声铂电极电解脱硫效果。(4)研究了加压电解过程阳极/阴极羟基自由基形成规律。脱硫率与ESR结果表明,在加压电解脱硫过程中,HO·是阳极区的主要氧化介质,其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与脱硫率规律趋势一致。根据Tafel与EIS曲线可知,加压强化了水的解离、OH-的传质及其在阳极的电子得失,并抑制了 HO·的猝灭,抑制氧气的析出,从而增加了阳极去羟基自由基的数量。采用电-芬顿方式实现阴极产生羟基自由基,根据脱硫率与ESR可知,加压增大了水溶液中氧气的浓度,强化了氧气在阴极的电子得失,强化形成02-,再和H+结合生成H2O2,从而电-芬顿反应得到强化,羟基自由基的量增多。电-芬顿法将二维氧化升级为叁维氧化,大大增加被氧化物质与羟基自由基的接触机会。(5)量化对比了电解脱硫过程阳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通过考察六种电极材料的腐蚀行为、脱硫效果、电化学行为,确定了铝土矿电解脱硫技术的工业化阳极材料。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模拟电解液,利用Tafel和CV曲线研究了六中阳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它们的腐蚀电位依次为Ni>C>SS>Fe>Cu>Pb-Ag。铝土矿电解的脱硫率和电解槽电压顺序分别为Cu>Ni>Fe>SS>C>Pb-Ag和Ni>Fe>SS>Cu>C>Pb-Ag。最后,Ni被选作铝土矿电解脱硫的理想阳极材料,为电解脱硫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胡明,虎训,邵哲如,程易,宫臣[8](2018)在《铁矾渣热分解行为及焙烧脱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G-DSC和高温原位XRD分析方法对铁矾渣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电阻炉对铁矾渣进行焙烧脱硫预处理。结果表明,铁矾渣热分解过程主要存在两个分解反应,分别是NaFe_3(SO_4)_2(OH)_6和Fe_2(SO_4)_3的分解,800℃后的焙烧产物主要是ZnO·Fe_2O_3和Fe_2O_3;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计算出铁矾渣在350~450℃和630~800℃范围内两个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0、170kJ/mol,两个反应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机理函数G(α)分别为1-(1-α)~(1/3)和1-(1-α)~(1/2)。焙烧脱硫结果表明,在中性气氛、温度1 300℃、焙烧时间20min、气体流量0.4m~3/h的条件下,铁矾渣脱硫率为98.57%,焙烧脱硫后,铁矾渣中的黄钠铁矾转化为ZnO·Fe_2O_3和Fe_2O_3,重金属离子得到固化,有害元素得到有效脱除。(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8年04期)
刘宾,刘蕾,柴永明,赵晋翀,刘晨光[9](2018)在《Co调变MoS_2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及其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含硫前驱体四硫代钼酸铵直接构建MoS_2催化剂,通过调变Co/Mo原子比深入认识Co调变MoS_2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及其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机理。借助XRD、HRTEM、XPS、H2-TPR和Py-FTIR表征发现,Co/M o原子比能够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相微观结构组成,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当Co/Mo(atomic ratio)<0.2时,助剂Co原子倾向于占据MoS_2相的边角位而形成Co Mo S活性相,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当0.2<Co/Mo(atomic ratio)<0.6时,助剂C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适量的Co_9S_8相,其产生的溢流氢能提高硫化物的脱除活性而对烯烃饱和活性的影响较小;当Co/Mo(atomic ratio)>0.6时,过量的Co会形成大颗粒的Co_9S_8相,阻碍硫化物和烯烃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接触,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守磊,薛济来,郎光辉,刘瑞,包崇爱[10](2018)在《不同硫含量石油焦中低温煅烧性能及脱硫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煅烧炉内对叁种不同品种石油焦进行了700~1100℃阶段热处理,并对煅烧后的石油焦真密度、粉末电阻率、Lc值、气孔率等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将煅烧后的石油焦颗粒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低硫、中硫、高硫石油焦TG和DTG曲线、煅烧后的性能、脱硫率、碳晶格的生长、气孔率等区别明显,这可为生产使用这叁种类型硫含量的石油焦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8年02期)
脱硫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量子化学方法(M06-2X、CBS-QB3)研究了2-甲基噻吩的分子性质(BDE、ACID、ESP、Becke charge、HOMO和LUMO);并计算了2-甲基噻吩、噻吩和苯并噻吩的反应能垒((35)G~?)、反应能((35)G_P)、反应热力学性质(ΔH~θ、ΔG~θ)以及其在惰性和氧化性气氛下的反应能量图。基于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深入地探讨了煤中噻吩类化合物在惰性和氧化性气氛下的脱硫机理,为煤中其他噻吩硫的脱除机理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惰性气氛下,2-甲基噻吩热解脱硫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温度远高于600 K。氧化性气氛下,2-甲基噻吩氧化脱硫反应为放热反应,初始温度低于600 K。(2)惰性气氛下,H·有利于2-甲基噻吩热解过程中H_2S的生成,·S·有利于2-甲基噻吩热解生成CS_2。氧化性气氛下,对于COS形成,由烷基侧链比由噻吩环引发的反应在动力学上更有利;对于SO_2形成,双分子2-甲基噻吩砜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引起的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比单分子2-甲基噻吩砜分解更有利。(3)噻吩砜分解生成SO_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能垒高;噻吩砜通过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生成SO_2为放热反应,反应能垒低。因此,噻吩砜生成SO_2的主反应为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噻吩砜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生成SO_2比分解反应更有利。(4)六元稠环化合物最适宜羧基分布的位点为稠环中的β位。随着煤阶的是升高,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羧基取代基会逐渐较少。当稠环分子中同时具有五元芳香环和六元芳香环时,五元环的α位点也较易被羧基取代,这可能与五元环的α位被羧基取代后的空间位阻比六元环α位被羧基取代后的空间位阻小有关。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受煤阶的影响比较小,羟基在烟煤中也有分布。比较适宜羧基分布的位点为同一个苯环上羟基取代的邻位,这是由于羟基和邻位的羧基形成了氢键,提供了额外的能量使分子稳定。相对于羧基,羟基在类煤化合物上分布更加稳定。类煤化合物中的硫原子不影响羧基和羟基的最适宜分布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硫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申海平,任磊,李子锋.燃料油氧化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2].张福荔.煤中噻吩类化合物的脱硫机理及煤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3].崔名双,周建明,张鑫,牛芳,潘冠福.半干法脱硫剂的性能及脱硫机理[J].煤炭转化.2019
[4].李晓静.喷淋散射塔氨法脱硫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李建国,李运姣,曹新龙,叶万奇,章贤臻.天然氧化锰矿烟气脱硫机理研究[J].矿冶工程.2018
[6].魏淑贤,李阳,葛少辉,张田,郭琛.MoS_2催化剂活性位形成及甲硫醇脱硫机理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
[7].胡英楠.羟基自由基氧化黄铁矿及外场强化高硫铝土矿电解脱硫机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
[8].胡明,虎训,邵哲如,程易,宫臣.铁矾渣热分解行为及焙烧脱硫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8
[9].刘宾,刘蕾,柴永明,赵晋翀,刘晨光.Co调变MoS_2催化剂的作用本质及其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机理(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18
[10].高守磊,薛济来,郎光辉,刘瑞,包崇爱.不同硫含量石油焦中低温煅烧性能及脱硫机理研究[J].轻金属.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