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实践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实践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21)在《产出导向法的思辨能力培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思辨能力是学生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思辨能力同样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年来,全国高校开始了思辨能力培养的热潮,然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似乎不尽人意。主要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用”分离,教师侧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将语言形式与意义融为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研究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运用教学实验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市某高中高一两个平行班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英语写作教学。其中,实验班采用产出导向法,对照班采用传统的PWP教学法,尝试探究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产出导向法教学对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如何?(2)高中生思辨能力与英语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之间有何关系?(3)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对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如何?研究结果显示:(1)较传统的PWP教学方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实验班学生在经产出导向法教学后,其思辨人格倾向在分析、自信、寻真、认知成熟、开放五个维度上有显着提升。其作文在审题、立意、表述上比实验前也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说理透彻性和篇章连贯性两个维度上。(2)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与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较传统的PWP教学方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能力。产出导向法能够显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流利性与准确性。根据以上结果,研究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产出目标分成一个个具有逻辑顺序的、由易到难的小任务。(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交际性的场景。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场景能够让学生明确交际目的、身份,进而全面分析信息、推理认证。(3)教师要发挥专业化作用,全面了解产出导向法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有效的中介作用。(4)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当然,由于研究周期较短,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说,本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楚慧杰[2](2021)在《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英语听、说、读技能相比,英语写作过程具有更复杂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等机制,因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伴随着21世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科育人理念的深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试价值倾向、过度依赖某种方法或模式和缺乏语言实践活动等问题,建构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英语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课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对英语学科写作教学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基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深化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及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之上,采用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阐释和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拓宽我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视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和形成个人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理论、以及丰富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对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书面交流的技能,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自由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对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语言知识内化和思维发展、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写作的心理过程、语言哲学依据、文化基础和教学法基础四个部分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点探索:揭示了英语写作的心理过程机制;语言的结构(语形)、语言的意义(语义)和语言的使用(语用)等语言逻辑关系;英语写作超越“工具性”通达“人文性”的文化内蕴,进一步明晰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内涵;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方法论”视角的必要性,为构建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进一步厘清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等维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分别发放了 343份教师问卷和70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经分析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研究在阐述理论基础和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方法论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一是对“知识为本”和“素养为本”两种不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及其教学;二是在阐释“后方法”是对“方法”的一种超越与重建,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种不局限于理论原则、注重情境、重视教师进行理论建构和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基础上,倡导英语写作教学应打破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迷信”某种固定原则、方法或模式的传统,建立一种强调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论视角,以复杂性的思维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解决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遭遇的困境;三是提出了实现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途径:提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应通过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得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英语写作是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表达。对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既需要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也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不断的探索。本研究对此进行尝试,以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之路。

沈晶[3](2021)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教育进程的持续推进,一线教学越来越要求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教学之间实现深度融合,各种新型数字化教学方式正成为广大一线师生积极探索实践应用的关键领域。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来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各学校和师生关注的教学实践焦点。与一般的游戏化教学不同,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过程,更加重视学生们的反思与综合应用,更加看重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显着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或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满意度),而且还能够显着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应用效果显着。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能够显着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满足度和教学效果,还是广大学生都能够显着地提升自己的大学英语学习质量(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通过在大学英语语法、阅读、翻译和写作等方面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五要素七流程”的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发挥出明显的效果。在整个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游戏化任务情境的创设是基础,对游戏任务的逐级分析与解决方案提出是关键,对游戏化教学各反馈要素的强化是重要保障。尽管游戏化教学能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还应该紧跟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充实完善现有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力求能够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不断成熟,来确实实现一线广大大学英语师生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张砚妮[4](2020)在《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英语翻译知识和能力愈发受到重视,因此,翻译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的英汉互译翻译教学研究发展迅速,而探索译者翻译时认知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对花园路径句的翻译教学研究阙如。自1970年T.G.Bever提出“花园路径”这一术语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花园路径句是人们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句子的某一部分产生局部歧义,造成暂时理解困难的现象。目前,国内尚未发现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视译角度对花园路径句进行考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花园路径句、语言学眼动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实验对象选取大学英语一年级、英语/翻译专业一年级和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各35名,采用3(被试的英语水平:低、中、高)×3(层面:词汇、句法、语用)×2(句子类型:花园路径句、非花园路径句)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旨在考察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上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认知加工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第一,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显着。高水平学习者在翻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的过程中,其视译成绩高于低、中水平学习者,且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也均短于低、中水平学习者。而在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上,高水平学习者的总注视时间显着长于中水平学习者。此外,在视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时,低水平学习者在视译成绩和各项眼动指标上均落后于较高水平学习者。第二,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存在显着差异。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句法层面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最高且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高于词汇、语用层面。而在首次注视和回视时间上,词汇层面花园路径句时间最短,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显着最长。在非花园路径句上,词汇层面的视译成绩高于句法、语用层面,且在各项眼动指标上均优于句法、语用层面,而语用层面则相反。第三,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明显。三种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任一层面上,非花园路径句的视译成绩均高于花园路径句,且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少于花园路径句。而低水平学习者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非花园路径句的时间长于花园路径句。在对以上主要研究发现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式,针对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和大学英语一年级的学生,撰写了英语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复杂句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等方面提供思路与启示。本研究的意义包括两点。在理论上,本研究为高校英语教师在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花园路径句视译教学与翻译训练实践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上,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高水平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优势,从而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本研究在教师深入了解不同水平学生视译花园路径句时的认知差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英语复杂句翻译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李雪婷[5](2020)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说,读,写,翻译”是英语教学的五个主要方面,其中写作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事实证明,学生的作文中总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将学生犯下的各种错误系统化,并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宝贵资源,是学者和英语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写作错误的整理、归类以及分析错误成因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年级英语A班的218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收集了学生英语作文218篇(共计42662个单词),自建了小型语料库;并以对比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以及中介语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并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本文主要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此次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写作文本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是什么,写作错误与成绩呈何种相关性?(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是什么?(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作文文本中的写作错误成因是什么?(4)问卷调查中的四个维度(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难点、教师批改方式)与学生英语写作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就错误量的总体分析而言,两个年级的词汇(wd)错误最多,词形(fm)错误量位居第二,句子(sn)的错误量位居第三。大一、大二英语作文中的错误量与学生的作文成绩之间存在着极高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大二年级在词形(fm)、词汇(wd)、动词短语(vp)、名词短语(np)、搭配(cc)、介词(pp)和副词(ad)这七个维度上的错误量多于大一年级,在其余如句子(sn)、代词(pr)和形容词(aj)这三个维度上,大二年级的错误量少于大一年级。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且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很感兴趣,并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写作训练,但是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写作有难度,体现在词汇量不大,语法运用能力不足,句子结构比较单一,中式英语反复出现等。此外,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学生写作错误出现的深层原因是由于学生自身不良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习惯造成了写作的错误,以及学生难以掌握的写作难点导致了写作错误的产生。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笔者通过从以上调查中得到的反馈,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教师应增加并强化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学生深入了解英汉文化差异,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2)教师要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目标语规则,降低语内迁移的影响;(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交际策略,避免过度使用回避策略;(4)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5)加强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此外,笔者建议教师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还为大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提供如下建议: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注意卷面整洁和书写规范;注重英语思维训练;鼓励广泛阅读;加强写作训练,利用批改网批改等。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少,目标学校单一等,本文以上结论尚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丁玲[6](2020)在《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形成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并在多个领域教学中得到运用。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现状,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异同。同时,我们注意到,国内对英语学习者在翻转课堂中满意度的探索还有待加强,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为了弥补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从学生的满意度角度出发,探究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情况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以期为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本研究以来自南京四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以及相关任课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旨在回答以下五个问题:一、国内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满意度情况如何?二、课前、课中和课后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三、学生的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四、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满意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五、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方面具有什么样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生对翻转课堂各个阶段的满意度均超过了一般水平,其中最高的为课中满意度,总均值达到了3.56,其次为课前满意度,最低为课后满意度;第二,课前、课中和课后满意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三,学生在各阶段的满意度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和英语水平上都存在显着差异;第四,学生预期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水平,而是通过感知质量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对满意度产生影响,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会对学生满意度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但是可以通过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学生的满意度产生影响。第五,学生预期、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性别、专业、年级、英语水平方面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本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改善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教育者需重视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翻转课堂三个阶段之间的衔接过渡,将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注重课前和课中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课后阶段的教学;第二,教育者需不但需要重视英语的工具性,还需重视其人文性,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双重需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育者还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对满意度和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实现个性化教学;第四,教育者可依靠构筑学习共同体和科学的评价的体系,营造英语交流和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五,教育者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翻转策略,做到“翻转有度”。在理论价值上,本研究构建了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自建了“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量表”和“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的满意度影响因素量表”。在实践价值上,有助于了解学生对英语翻转课堂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促使教育者发现翻转课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提供现实依据。

赵炜[7](2020)在《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高校英语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化人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英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高校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业需要,又关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高校英语课程的导向是实际运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语域)的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这种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科知识增长,最终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真正的实证研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因此,学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课程教学理论,解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尤其对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课堂观察,进而从反映和影响本科生的学术需求分析、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以及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发展研究专业机会知识的可能性,探讨鼓励发展研究相关属性的潜在方法,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教授和评估学术研究技能的一些建议。面对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普遍性的同时,着力探究重视英语教学中特殊性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英语教学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并就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学术英语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已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评述;第三章运用理论图式剖析了课程设计、课程地图要素,并从社会建构主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和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等理论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第五章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和课程设计案例解析;第六章描述并分析了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其启示。考虑到本研究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课程设计这一研究变量的属性和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文本与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设计课堂观察维度,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高校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本研究确定了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为课程实例,运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地图和课程设计情境模式以及语言课程设计相关理论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加以分析。参考典型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医学学术英语标准,讨论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对专业交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学术论文阅读的策略和学术领域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准备和赋权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课堂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情境,讨论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并对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和模式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在阐述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了外语课堂环境(情境)下的医学学术英语阅读研究。针对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基于高校本科生外语学习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构建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境的构想。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与教学中的真实事件,探讨了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方法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质化和量化分析,并在附录部分对原始研究数据逐一示例呈现。因此,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拓展。同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采用语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民族志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解构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分析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学术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课程的概念,完善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理论,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从课程、教学、评估与评价等不同层面,剖析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现状。但是,本研究在样本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对国内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对比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本文试图将实践问题纳入广泛的理论视角,这与课堂实践者参与课程理论构建过程的倡导基本一致。然而,提出的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和原则仍然是一种尝试。进一步探讨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和学术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多维度的任务。对于本文讨论的每一项原则,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关于这些主题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过程,本文试图涵盖过程中的突出要素,包含在与本研究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材料、课程评估和评价等围绕本研究的一系列研究内容及其发现做出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层面,提升研究层次,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质量,最终促进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

王晓亚[8](2020)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英语成为了国际通用语。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英语成为了交际者在平等双向跨文化交流中用来表达本土文化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界定为“中外文化知识”,扩大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比较与判断中外文化,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认同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主动用英语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结合英语学习开展中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了解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现状,才能为后续《新课标》中相关目标的实现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但是目前国内关于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现状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通过以下四个维度对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一)教师对于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认识;(二)教师对《新课标》中国文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三)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情况;(四)影响教师英语课堂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因素。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教师总体对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认识较充分。二、教师对《新课标》中国文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不容乐观。三、中国文化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情况:(1)教学目标设计重文化自信,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2)教授中国文化内容较少,涉及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文化相对较多;(3)采用的中国文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基于教材的直接教授为主;(4)教授中国文化内容遵循适度性和实用性,缺乏阶段性。四、资源、课时、评价和教师素养影响教师开展中国文化教学。根据研究结论,笔者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三个方面针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建议。最后,笔者探讨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朱颖[9](2020)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江苏省评优课课件设计改进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应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使各种教学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服务。教学课件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声音、图片、视频等,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中,在英语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教师在日常教学课件设计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而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课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以如何设计多模态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为研究目的,对评优课课件进行分析与评述,旨在发现课件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利用多模态理论对不足之处加以修改与完善,拟归纳出初中英语教学课件设计原则。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为理论基础,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1.多模态理论视角下,教学课件的设计应遵循哪些设计原则。2.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探讨江苏省评优课课件设计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修改与完善。3.多模态理论指导下修改的教学课件引起学生怎样的反馈。本研究对江苏省评优课课件中的图片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发现教学课件是否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对原有教学课件进行修改与完善,并选取了观看此课件的镇江市某学校初三年级的某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索多模态教学课件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英语教学课件的设计在图片以及颜色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对学生认知、情感以及课件整体意义的影响。经调查可知,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片的内在意义,更好地理解文本,因此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要。(2)修改前课件在图片的选择上较多选用沟通与交流类图片,且注重文化类图片输入,这符合多模态理论的基本要求。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图片不能引起学生共鸣、重点不突出、颜色混乱等问题,导致课件无法充分地传达其内在意义,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因此需要加以修改。(3)修改后的课件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李倩倩[10](2020)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历史使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英语听说技能水平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衡量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因语言环境和应试机制的限制,课上学习者的英语听说技能训练容易受到忽视,课后学习者又缺少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机会和环境,这就使得学习者的英语听说技能水平较为薄弱,进而导致了“哑巴式英语”现象的产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翻转课堂为英语听说课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借助雨课堂平台设计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本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即文献综述阶段、教学活动设计实施阶段和反思总结阶段,具体所开展的研究如下:第一,在文献综述阶段,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国内外英语听说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现状,并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设计思路。第二,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阶段,笔者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习者的听说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教学活动设计依据进行分析,初步设计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流程。之后,笔者依据教学活动流程图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三轮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螺旋式调整并完善教学活动设计。第三,在反思总结阶段,笔者通过对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进行测验,并配合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验证了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施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改善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使学习者在英语听说训练过程中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和个性化的评价,并能够使学习者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态度发生积极的转变。

二、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实践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实践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产出导向法的思辨能力培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总体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出导向法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2.1.1 产出导向法的概念界定
        2.1.2 产出导向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2.1.3 产出导向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2.2 思辨能力的相关概念研究及其现状
        2.2.1 思辨能力的概念界定
        2.2.2 思辨能力的国外研究
        2.2.3 思辨能力的国内研究
    2.3 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概念研究及其现状
        2.3.1 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界定
        2.3.2 语言表达能力的衡量标准
        2.3.3 语言表达能力的国外研究
        2.3.4 语言表达能力的国内研究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产出导向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测试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教学实验法
    3.4 研究工具
        3.4.1 文秋芳思辨人格倾向调查问卷
        3.4.2 英语写作思辨质量评价模型
        3.4.3 iwrite作文自动评分系统
    3.5 研究程序
        3.5.1 实验班写作教学实施
        3.5.2 对照班写作教学实施
    3.6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产出导向法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研究
        4.1.1 实验前、后学生思辨人格倾向概况对比研究
        4.1.2 实验前、后学生作文思辨质量概况对比研究
    4.2 高中生思辨能力与英语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关系研究
    4.3 产出导向法教学对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
        4.3.1 实验前、后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能力概况对比研究
        4.3.2 实验前、后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各维度情况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与建议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5.3.1 研究的局限性
        5.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写作试题
附录 Ⅱ 思辨人格倾向试题
附录 Ⅲ 作文思辨质量评分标准
附录 Ⅳ iwrite评分示例
附录 Ⅴ 思辨人格倾向信度及具体题号
附录 Ⅵ 写作语言表达能力评分标准
致谢

(2)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源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基于深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
        三、出于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第一节 英语写作的概念
        一、写作的概念
        二、第一语言写作、第二语言写作与外语写作的区别
        三、英语写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二、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及口语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
        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三、发展学生思维
        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五、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第二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写作的心理机制
        一、写作的心理转换理论
        二、写作过程的“阶段模式”
        三、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
        四、知识陈述和知识转换模式
    第二节 写作的语言哲学依据
        一、语言逻辑概述
        二、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及其“语言能力”
    第三节 写作的文化基础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四节 写作的教学法基础
        一、几种主要的写作教学法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
第三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
        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
        三、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四节 归因分析
        一、“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二、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第四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理念
    第一节 素养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知识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第五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后方法视角
    第一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一、后方法教学与折中主义教学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第二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一、情境性
        二、开放性
        三、创造性
    第三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一、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
第六章 实现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途径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写作兴趣
        一、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节 通过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一、活动及英语学习活动
        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
        三、注重“学习活动”设计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第三节 培养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理解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二、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3)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新要求
        2.游戏化语言教学发展的新需求
        3.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深度整合的新要求
    (二)研究综述
        1.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状况
        2.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研究分析
        3.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用的状况
    (三)研究问题
        1.游戏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活动流程设计缺乏
        2.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的有效性分析不足
    (四)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
        2.调查研究
一、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游戏与教育游戏
        2.游戏化教学
        3.有效性教学
    (二)理论基础
        1.语言游戏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心流沉浸理论
        4.具身认知理论
二、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
    (一)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1.游戏目标明确性
        2.游戏指向特定性
        3.游戏广泛参与性
        4.游戏活动主动性
        5.游戏过程效果性
    (二)大学英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
        1.核心要素分析
        2.活动流程实施
三、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一)教学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
        2.实验对象
        3.实验程序
    (二)语法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1.数据结果
        2.分析讨论
    (三)阅读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1.数据结果
        2.分析讨论
    (四)翻译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1.数据结果
        2.分析讨论
    (五)写作游戏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1.数据结果
        2.分析讨论
四、游戏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语法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二)阅读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三)翻译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四)写作游戏化教学应用案例
五、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1.游戏化教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2.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不足
        1.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发展道路漫长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深度整合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大学英语课程测试试卷(部分)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花园路径句研究
        2.1.1 国外花园路径句研究回溯
        2.1.2 国内花园路径句研究述评
    2.2 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2.2.1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回溯
        2.2.2 国内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述评
    2.3 翻译教学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直接假说和眼脑一致假说
    3.2 花园路径句的认知处理策略
    3.3 关联理论
    3.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实验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材料
    4.4 兴趣区的划分
    4.5 实验仪器
    4.6 翻译评分标准与实例举隅
    4.7 实验设计与程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整体指标分析
    5.2 英语水平变量
        5.2.1 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
        5.2.2 同一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3 层面变量
        5.3.1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
        5.3.2 不同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4 花园路径句变量
        5.4.1 低水平学习者
        5.4.2 中水平学习者
        5.4.3 高水平学习者
    5.5 讨论
        5.5.1 研究结果小结
        5.5.2 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3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4 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
    6.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
        6.1.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涵
        6.1.2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6.2 基于ADDIE模式的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设计
        6.2.1 基于ADDIE模式的分析阶段
        6.2.2 基于ADDIE模式的设计阶段
        6.2.3 基于ADDIE模式的开发阶段
        6.2.4 基于ADDIE模式的实施阶段
        6.2.5 基于ADDIE模式的评价阶段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对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材料及标准翻译
附录2 教学材料示例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5)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错误概念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对比分析理论
        2.2.2 错误分析理论
        2.2.3 中介语理论
    2.3 关于国内外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研究综述
        2.3.1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性研究回溯
        2.3.2 关于国外英语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的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错误的分类
        2.4.4 错误的层次
        2.4.5 错误产生的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问题
    3.2 研究方法
        3.2.1 文本分析法
        3.2.2 语料库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语料库检索软件
        3.3.2 统计学分析软件
    3.4 研究过程
        3.4.1 预分析
        3.4.2 数据收集
        3.4.3 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写作样本调查结果与讨论
        4.1.1 不同种类错误的总体情况和不同维度的错误分布情况
        4.1.2 两个年级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3 同年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写作错误差异性比较
        4.1.4 错误量与作文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英语写作错误的实例分析
        4.2.1 词形层面
        4.2.2 词汇层面
        4.2.3 句子层面
        4.2.4 动词层面
        4.2.5 名词层面
        4.2.6 错误的原因
        4.2.7 小结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问卷调查总体分析
        4.3.2 大一、大二问卷调查的显着性差异分析
        4.3.3 问卷的线性回归分析
        4.3.4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语写作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5.1 错误成因分析
        5.1.1 文本分析下的错误成因
        5.1.2 问卷调查下的错误成因
        5.1.3 可能导致错误的其他因素
    5.2 教学启示
        5.2.1 重视语言基础学习
        5.2.2 加强英语写作训练
        5.2.3 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5.2.4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态度
        5.2.5 正确使用交际策略
        5.2.6 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其他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写作语言失误分类标注表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6)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2 国内外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英语教学研究回溯
    2.3 高校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者满意度研究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顾客满意度理论
    3.2 自主学习理论
    3.3 Moos环境结构理论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工具
        4.2.1 问卷设计
        4.2.2 初始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3 实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3.1 实测问卷的信度分析
        4.3.2 实测问卷的效度分析
        4.3.3 全模型的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
        5.1.1 学生满意度分析
        5.1.1.1 学生满意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2 课前、课中、课后满意度相关分析
        5.1.1.3 不同变量下学生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5.1.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5.1.2.1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1.2.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的相关分析
        5.1.2.3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变量的路径分析
        5.1.2.4 不同变量下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5.2 讨论
        5.2.1 学生满意度讨论
        5.2.1.1 课前满意度
        5.2.1.2 课中满意度
        5.2.1.3 课后满意度
        5.2.2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讨论
        5.2.2.1 学生预期
        5.2.2.2 感知质量
        5.2.2.3 感知价值
        5.2.2.4 自主学习能力
        5.2.2.5 其他影响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研究对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启示
    6.1 促进阶段衔接,重视语言学习情境
    6.2 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6.3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6.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渐进翻转
    6.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6.6 构建学习群体,营造英语交流环境
    6.7 构建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学”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未来研究的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7)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及术语界定
    2.2 学术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2.4 学术研究论文相关研究
    2.5 国内学术英语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课程理论基础
        3.1.1 课程的定义和层次
        3.1.2 课程设计模式
        3.1.2.1 规定性模式
        3.1.2.2 描述性模式
    3.2 教育理论基础
        3.2.1 社会建构主义
        3.2.2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3.3 教学理论基础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2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策略
        3.3.3 基于问题的学习
        3.3.4 体验式学习
        3.3.5 翻转学习
    3.4 语言课程教学理论
        3.4.1 学术英语教学理论
        3.4.2 需求分析理论
        3.4.3 语言课程设计模型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目标
    4.4 研究思路
    4.5 研究方法
第5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5.1 课程背景与情境分析
    5.2 课程需求设计
    5.3 课程内容设计
        5.3.1 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初识
        5.3.2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词汇认知
        5.3.3 课程内容情况分析
        5.3.4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5.4 课程材料设计
        5.4.1 开发材料
        5.4.1.1 微课程资源开发
        5.4.1.2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
        5.4.2 真实文本与非真实文本
        5.4.3 材料设计情况分析
    5.5 课程大纲设计
        5.5.1 准备和建构阶段分析
        5.5.2 实施阶段分析
        5.5.3 评估阶段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评价
    6.1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6.2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
        6.2.1 教学情境分析
        6.2.2 课堂学习分析
        6.2.3 课堂教学分析
    6.3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估
    6.4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6.5 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5.1 学术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分析
        6.5.2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结论
        7.1.1 课程层面
        7.1.2 教学层面
        7.1.3 评估和评价层面
    7.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A Time-Efficient Way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微视频字幕转录
附录2 “微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示例
附录3 医学学术论文中常用的各种研究术语、方法和工具
附录4 医学学术词汇翻译材料列表
附录5 课程报告文本分析材料示例
致谢

(8)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英语教育面临新的使命
        二、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提出新要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文化
        二、中国文化
        三、中国文化教学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二、英语通用语的教学框架
        三、《新课标》中文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四、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访谈的实施
        三、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第四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教师对于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认识
        一、对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对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必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教师对《新课标》中国文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情况
        一、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对中国文化要求的了解情况
    第三节 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情况
        一、中国文化的教学目标
        二、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
        三、中国文化的教学方法
        四、中国文化的教学原则
    第四节 影响教师英语课堂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因素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教师对于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认识
        一、多数教师认同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性
        二、多数教师认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第二节 教师对《新课标》中国文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情况
        一、在英语教学中理解和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对于课标中的中国文化内容相关要求不够了解
    第三节 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情况
        一、教学目标设计重文化自信,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二、教授中国文化内容较少,涉及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文化相对较多
        三、采用中国文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基于教材的直接教授为主
        四、教授中国文化内容偏重适度性和实用性,缺乏阶段性
    第四节 影响教师英语课堂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因素
        一、教学资源匮乏
        二、课时量紧张
        三、教学评价与中国文化相关性低
        四、教师个人素养不足
        五、学生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师总体对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认识较充分
        二、教师对《新课标》中国文化内容与要求的掌握和了解情况不容乐观
        三、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重文化自信,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师教授中国文化内容较少,涉及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文化相对较多
        五、教师采用的中国文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基于教材的直接教授为主
        六、教师教授中国文化内容遵循适度性和实用性,缺乏阶段性
        七、资源、课时、评价和教师素养影响中国文化教学
    第二节 对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议
        三、考试评价方面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9)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江苏省评优课课件设计改进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多模态
        2.1.2 多模态话语
        2.1.3 多模态教学
        2.1.4 教学课件
    2.2 初中英语教学课件设计理论基础
        2.2.1 Kress& Ven Leeuween的视觉语法理论
        2.2.2 视觉传达理论
    2.3 理论指导对于教学课件设计的必要性
    2.4 相关研究综述
        2.4.1 关于多模态教学的研究
        2.4.2 关于多模态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案例分析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4 研究过程
第4章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江苏省评优课课件设计改进及研究
    4.1 教学课件中图片的呈现
        4.1.1 图片的再现意义分析与改进
        4.1.2 图片的互动意义分析与改进
        4.1.3 图片的构图意义分析与改进
    4.2 教学课件中色彩的呈现
        4.2.1 价值
        4.2.2 饱和度
        4.2.3 纯度
        4.2.4 颜色的调制
第5章 多模态教学课件设计对初中生上课效果的影响
    5.1 关于多模态教学课件对初中生上课效果的影响的调查结果
    5.2 关于多模态教学课件对初中生的影响的访谈结果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6.1.1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教学课件设计原则总结
        6.1.2 多模态教学课件对学生的影响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调查问卷
    2.访谈
致谢

(10)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助推教学变革
        1.1.2 .英语新课标对听说技能提出新要求
        1.1.3 .翻转课堂提供教学新思路
    1.2 问题陈述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
        1.3.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结构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翻转课堂
        2.1.2 教学活动设计
        2.1.3 英语听说能力
        2.1.4 雨课堂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混合式学习理论
        2.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2.2.4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英语听说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 翻转课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3.3 前人研究的总结和不足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行动研究法
        3.2.2 文献研究法
        3.2.3 调查研究法
    3.3 研究步骤
    3.4 研究工具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4.1 学习者听说学习现状调查
        4.1.1 调查目的和问卷设计
        4.1.2 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4.2 教学活动设计依据
        4.2.1 课程标准分析
        4.2.2 学习者特征分析
        4.2.3 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4.2.4 教学环境分析
        4.2.5 学习资源分析
        4.2.6 教学评价分析
    4.3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的初步设计
        4.3.1 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4.3.2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4.3.3 教学活动流程图应用说明
5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5.1 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前期测验
        5.1.1 学习者听力能力前期测验
        5.1.2 学习者口语能力前期测验
    5.2 第一轮教学实践
        5.2.1 计划
        5.2.2 行动
        5.2.3 观察
        5.2.4 反思
    5.3 第二轮教学实践
        5.3.1 计划
        5.3.2 行动
        5.3.3 观察
        5.3.4 反思
    5.4 第三轮教学实践
        5.4.1 计划
        5.4.2 行动
        5.4.3 观察
        5.4.4 反思
    5.5 实施效果分析
        5.5.1 问卷调查
        5.5.2 师生访谈
        5.5.3 学习者英语听说能力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教学活动实施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初中英语听说课学习者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 师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习者听力能力前期测验
    附录五 学习者口语能力前期测验
    附录六 学习者听力能力后期测验
    附录七 学习者口语能力后期测验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大学英语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实践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出导向法的思辨能力培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D]. 刘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楚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大学英语课程中游戏化教学应用的实验研究[D]. 沈晶. 渤海大学, 2021(02)
  • [4]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D]. 张砚妮.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 李雪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6]高校本科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丁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D]. 赵炜. 西南大学, 2020(05)
  • [8]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调查[D]. 王晓亚.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多模态理论的江苏省评优课课件设计改进及研究[D]. 朱颖. 江苏大学, 2020(05)
  • [10]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倩倩.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和实践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