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低氧血症论文_王才木,陈启江,崔巍,张根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夜间低氧血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氧,血症,夜间,综合征,疾病,阻塞性,睡眠。

夜间低氧血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才木,陈启江,崔巍,张根生[1](2018)在《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和S100B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_pO_2)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血清S100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清醒不吸氧时S_pO_2正常的COPD患者,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65.9±9.0)岁。根据是否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分为正常组(23例)和低氧组(41例),其中低氧组再根据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的睡眠时相分为快速动眼睡眠(REM)低氧亚组(20例,只在REM期发生夜间低氧血症)、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低氧亚组(13例,只在NREM期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和混合低氧亚组(8例,两个时相均发生夜间低氧血症)。观察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低氧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起予夜间吸氧治疗。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睡眠时间、入院第1和2天的血气分析、睡眠监测指标,以及入院第1、2、7天的血清S100B水平。分析血清S100B水平与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在64例患者中,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4.06%(41/64),其中48.78%(20/41)发生在REM时相,31.70%(13/41)发生在NREM时相,19.51%(8/41)在REM和NREM两个时相均发生低氧血症。低氧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显着短于正常组(P<0.001),第2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显着低于正常组同时间和同组第1天(P值均<0.001),夜间睡眠时S_pO_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两组间第1天的p_aO_2、第1和2天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以及睡眠呼吸暂停次数(AHI)和脑电觉醒指数(Ar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氧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同时间(P<0.001);第2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同时间和同组第1天(P值均<0.001);第7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着低于同组第1和2天(P值均<0.001),与正常组同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睡眠时期低氧血症对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低氧亚组间入院第1、2和7天的血清S100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入院第2天的p_aO_2和第7天的血清S100B水平均显着低于同亚组第1天(P值均<0.05),入院第2天的血清S100B水平均显着高于同亚组第1天(P值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清S100B水平与p_aO_2呈负相关(r=-0.626,P<0.001),而与夜间睡眠时S_pO_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700,P<0.001)。结论清醒时S_pO_2正常的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50%,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血清S100B水平显着升高,给予吸氧治疗后下降。因此,血清S100B水平有望作为评估清醒时S_pO_2正常、夜间发生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脑损伤的有价值的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陈林[2](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探讨COPD患者是否存在夜间低氧血症;2、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日间哪些因素相关。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病房中达到稳定期1周以上COPD患者51例,行夜间血氧监测,并完善问卷,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日间清醒状态下完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根据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SpO2≤88%(成人),时间≥5分钟;且无睡眠相关低通气的为睡眠低氧(NOD)组,否则为非夜间低氧(non-NOD)组。收集整合实验资料,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51例COPD患者,按肺功能分级,轻度为1人(2%),中度12人(24%),重度20人(39%),极重度18人(35%)。发生夜间低氧的病例为23人(45%)。经过χ~2检验,随着肺功能下降,发生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睡眠NOD组和Non-NOD组在年龄、性别、BMI、颈围、腰围中无明显差异。在日间肺功能指标中,NOD组的FEV_1值、FEV_1/FVC、FEV_1/预计均低于Non-N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D的在日间血气中,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低于Non-NOD组,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Non-NOD组。NOD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要低于Non-NOD组,且呼吸困难(m MRC评分)要高于非睡眠低氧组。NOD的夜间LSaO_2、MSaO_2均低于Non-NOD组,而ODI、T88及T88%均高于Non-NOD组,而AHI值无明显差异。睡眠时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T88、氧减指数、T88%和日间FEV_1、FEV_1/FVC、FVC、FEV_1/预计、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mMR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等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经过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法,我们得出了LSaO_2、MSaO_2、T88、T88(%)的预测公式。T88=0.99-0.356MWT+3.816PaCO_2(r=0.686),MSaO_2(%)=96.924-0.145PaCO_2+0.057FEV_1/FVC(r=0.683),LSaO_2(%)=173.217-0.686PaCO_2-0.595SaO_2-0.129FEV_1/预计(r=0.639),T88(%)=0.925PaCO_2-0.069*6MWT-6.776(r=0.683),应用Logistic回归得出6MWT、PaCO_2、FEV_1/FVC、FEV_1/预计均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睡眠相关低氧的因素。并得出T88的曲线拟和为:y=0.0508X~2-1.1558X。结论:1.稳定期的COPD患者有45%出现夜间低氧血症。2.夜间低氧的发生率与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3.NOD组的FEV_1/FVC、FEV_1/预计、PaO_2、SaO_2、6MWT均低于Non-NOD组;而NOD组的mMRC评分、日间PaCO_2高于Non-NOD组。4.6MWT、PaCO_2、FEV_1/FVC、FEV_1/预计能够预测T88、T88(%)、MSaO_2、La SO_2。6MWT、PaCO_2是睡眠相关低氧血症的关键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凯,李国平,练祥忠,苏娴,钱姣[3](2017)在《预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临床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调查了解计划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中不同原因所致单纯性夜间低氧血症的罹患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识别风险患者进行管理。方法 从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至6月计划出院的431例慢阻肺患者中筛选日间氧饱和度≥90%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于出院日前两晚采用可穿戴便携式脉氧仪监测其整晚氧饱和度、脉搏、手动等数据,记录患者次日晨间临床症状、日间血气分析、肺功能、Epworth嗜睡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将无夜间低氧血症、单纯性夜间低氧血症患者的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血氧曲线波形,将存在单纯性夜间低氧血症患者分为考虑慢阻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重迭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患者与非OS夜间缺氧患者的以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共筛选出106例无日间缺氧的预出院慢阻肺患者,其中44例(41.5%)患者存在夜间低氧血症。夜间低氧的慢阻肺患者氧饱和度[(91.8±1.1)%比(94.4±1.5)%,P<0.05]低于无夜间缺氧者,其中疑诊OS的患者较无夜间缺氧患者急性加重频率[(2.1±0.6)次/年比(1.4±0.4)次/年]、ESS评分[(10.5±2.7)分比(5.1±2.5)分]、PSQI[(12.8±4.4)分比(7.4±3.1)分]更高(P<0.05)。结论 在日间氧饱和度大于90%的预出院慢阻肺中,仍有约41.5%的患者存在单纯性夜间低氧血症。日间氧饱和度较低、存在日间嗜睡的患者更可能存在夜间低氧血症,OS患者有更高的年急性加重风险及嗜睡程度。应重视预出院慢阻肺患者夜间缺氧的筛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符牧,杨中川,赵迎彬[4](2017)在《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OSAHS患者肺功能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功能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OSAHS患者76例,根据投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观察组采取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5个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鼾声指数、呼吸暂停总时间、肺功能情况及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评判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总的临床疗效率89.4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术后5个月,观察组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鼾声指数、呼吸暂停总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8.56±1.43)次/h、(9.45±0.67)次/h、(15.54±1.43)min比(23.46±2.04)次/h、(23.67±3.43)次/h、(24.54±2.04)min](P<0.05)。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显着高于对照组[(95.87±4.98)%、(93.32±5.43)%、(92.43±3.87)%比(92.43±3.12)%、(87.76±4.04)%、(80.43±3.21)%](P<0.05)。结论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改善OSAHS患者的肺功能、夜间低氧血症及睡眠情况,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7年15期)

许学宗,张雪芳[5](201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依照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为单纯ACS患者,观察组50例为ACS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低氧血症,对比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大小和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50例,颈动脉中层膜厚度为(0.9±0.2)mm,总斑数(3.6±0.5)例,软斑数(1.0±0.3)例,混合斑数(1.1±0.2)例,硬斑数(1.4±0.3)例,对照组患者50例,颈动脉中层膜厚度为(0.6±0.1)mm,总斑数(0.9±0.2)例,软斑数(0.3±0.1)例,混合斑数(0.2±0.1)例,硬斑数(0.3±0.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低氧血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硬化斑块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30期)

李霞[6](2016)在《重迭综合征夜间低氧血症特点及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重迭综合征(O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特点以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OS患者28例与同期住院接受治疗的OSAHS患者28例。监测两组患者睡眠指标,同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OS患者。结果结果发现,OS患者与单纯的OSAH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饱和度存在明显额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OS患者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OSAHS,OS患者低氧血症维持时间更长、症状更明显,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13期)

刘硕,金立,丁志钦,李锦伟[7](2016)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实施诊断及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99例,依照患者的临床冠脉造影检查以及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将其分成叁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为单纯ACS患者;观察1组33例为ACS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轻度以下夜间低氧血症;观察Ⅱ组33例为ACS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度以上夜间低氧血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叁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数量、大小及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和对照组相比显着偏厚,颈动脉斑块数量显着偏多,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和观察I组相比显着偏厚,颈动脉斑块数量显着偏多,差异有显着性(P<0.05)。患者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和颈动脉硬化斑块厚度及数量呈负相关。结论夜间低氧血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硬化斑块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彭丽慈,黄河,方智野,张敏[8](2015)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夜间低氧血症(NO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50例,根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NOD组24例和非NOD组26例,NOD组患者在临睡前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第1个晚上及第2个晚上HRV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D组患者年龄大于非NOD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高于非NOD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低于非NOD组(P<0.05)。第一个晚上,NOD组患者极低频(VLF)、低频(LF)及高频(HF)均低于非NOD组(P<0.05);第二个晚上,两组患者VLF、LF及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可有效改善COPD并NOD患者HRV,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周五铁,吴思仿,吴峰[9](2015)在《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100例稳定期COPD夜间存在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比较两组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MSa O2、Mm 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T90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各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可提高患者夜间血氧饱和度,增强肺功能,具有显着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5年06期)

徐栋辉[10](2015)在《稳定期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筛查及氧疗干预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夜间血氧情况,对其中部分夜间低氧血症患者行氧疗干预并观察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氧疗组60例,对照组66例,氧疗组行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 oxygen therapy,LTOT)干预,观察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情况,随访2年,记录数据,对照组未行干预。结果:氧疗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31.5%,实行氧疗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精神负担得到减轻,有益于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夜间低氧血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1、探讨COPD患者是否存在夜间低氧血症;2、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日间哪些因素相关。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或病房中达到稳定期1周以上COPD患者51例,行夜间血氧监测,并完善问卷,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腹围,日间清醒状态下完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根据夜间血氧监测结果,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SpO2≤88%(成人),时间≥5分钟;且无睡眠相关低通气的为睡眠低氧(NOD)组,否则为非夜间低氧(non-NOD)组。收集整合实验资料,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有51例COPD患者,按肺功能分级,轻度为1人(2%),中度12人(24%),重度20人(39%),极重度18人(35%)。发生夜间低氧的病例为23人(45%)。经过χ~2检验,随着肺功能下降,发生睡眠相关低氧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睡眠NOD组和Non-NOD组在年龄、性别、BMI、颈围、腰围中无明显差异。在日间肺功能指标中,NOD组的FEV_1值、FEV_1/FVC、FEV_1/预计均低于Non-N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D的在日间血气中,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低于Non-NOD组,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Non-NOD组。NOD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要低于Non-NOD组,且呼吸困难(m MRC评分)要高于非睡眠低氧组。NOD的夜间LSaO_2、MSaO_2均低于Non-NOD组,而ODI、T88及T88%均高于Non-NOD组,而AHI值无明显差异。睡眠时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T88、氧减指数、T88%和日间FEV_1、FEV_1/FVC、FVC、FEV_1/预计、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mMR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等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经过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法,我们得出了LSaO_2、MSaO_2、T88、T88(%)的预测公式。T88=0.99-0.356MWT+3.816PaCO_2(r=0.686),MSaO_2(%)=96.924-0.145PaCO_2+0.057FEV_1/FVC(r=0.683),LSaO_2(%)=173.217-0.686PaCO_2-0.595SaO_2-0.129FEV_1/预计(r=0.639),T88(%)=0.925PaCO_2-0.069*6MWT-6.776(r=0.683),应用Logistic回归得出6MWT、PaCO_2、FEV_1/FVC、FEV_1/预计均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睡眠相关低氧的因素。并得出T88的曲线拟和为:y=0.0508X~2-1.1558X。结论:1.稳定期的COPD患者有45%出现夜间低氧血症。2.夜间低氧的发生率与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3.NOD组的FEV_1/FVC、FEV_1/预计、PaO_2、SaO_2、6MWT均低于Non-NOD组;而NOD组的mMRC评分、日间PaCO_2高于Non-NOD组。4.6MWT、PaCO_2、FEV_1/FVC、FEV_1/预计能够预测T88、T88(%)、MSaO_2、La SO_2。6MWT、PaCO_2是睡眠相关低氧血症的关键危险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夜间低氧血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才木,陈启江,崔巍,张根生.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和S100B水平的变化[J].上海医学.2018

[2].陈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相关因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3].李凯,李国平,练祥忠,苏娴,钱姣.预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临床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

[4].符牧,杨中川,赵迎彬.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OSAHS患者肺功能及夜间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J].河北医药.2017

[5].许学宗,张雪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6].李霞.重迭综合征夜间低氧血症特点及无创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7].刘硕,金立,丁志钦,李锦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

[8].彭丽慈,黄河,方智野,张敏.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

[9].周五铁,吴思仿,吴峰.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5

[10].徐栋辉.稳定期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筛查及氧疗干预的临床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理-图27-3 不同睡眠...1OSAHS患者BMI与低通气指数的相...2BMI预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月旨肪肝的Malloyr’小体形成、炎症反...:CIR组、CIH4周+CIR组、CIH8周+CIR组...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标签:;  ;  ;  ;  ;  ;  ;  

夜间低氧血症论文_王才木,陈启江,崔巍,张根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