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观的改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爱婷[1](2021)在《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根据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再次受到关注。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由此,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本研究将视角锁定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这一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有益经验,提出普及化阶段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厘清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模式。其次,运用历史分析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再次,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我国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比较研究法对美国在普及化阶段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路。本研究的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思路及方法、创新点、核心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章深入分析了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内涵、特征与形态,并对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标准、内涵做出阐释。第三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结合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征,发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生源、教师教学、课程专业设置、学业评价等当中并未充分体现出普及化中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当中也并未完全地体现出普及化中的社会化。因此,在第四章,借鉴世界最先步入普及化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进一步在第五章中,为我国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建设性思路。本研究分别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切入点,将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分为输入、过程与输出环节。在输入环节中,应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学生来源模式,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环节中,高校的课程、专业设置应灵活化、综合化,教学活动与方式多样化。输出环节中,学业评价的标准应多元化,并且高校应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使更多的群体在进入高校学习的同时保障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在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做到将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健全,并在评估过程中简政放权,突出高校的地位,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到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监测中,体现普及化中社会化这一特征的同时由外到内对高等教育建立坚实的保障。
刘振天,俞兆达[2](2021)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文中认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既是促发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先导,也是引领高等教育质量行动的"指挥棒"。近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在本质、焦点和目标三个层面分别呈现出从精英到大众、从要素到系统、从达标到卓越的演化趋势。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在实践中亦呈现出质量样态多元分化发展、质量预期效应日益显着、质量治理体系趋向完型的现实态势。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应从树立全面系统的多样化质量观、推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现代化、构建超越技术控制的质量文化四个方面谋划行动路线。
贾佳[3](2021)在《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文中研究表明
高月[4](2020)在《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文中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时代所向、强国所需、使命所系。中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从大众化和普及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特点、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和维度、质量提升的国外经验等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针对性五个方面指明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
马培培[5](2017)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位于高等教育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教育,对于培养社会精英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然而,现代高等教育历史进程中的规模大扩张对精英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在扩张之前的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全部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承载高深知识和养成健全心智的精英,而当扩张之后尤其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以后,精英教育萎缩成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而不再是全部。随之,平等主义的冲击对大学精英主义价值观造成威胁;与此同时,规模的急剧扩张瓦解了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总之,规模扩张进程中的精英教育面临被抛弃和被放逐的命运。为了在平等和优秀之间、规模与质量之间实现两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妥协成为一种权衡之策,虽然表面上看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实质上并非如此,新的问题由此产生。通过对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先发国家中,出现了精英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势,表现在精英教育培养类型的多样化、教育目的的多样化与实践形态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与规模扩张相伴相生的必然现象,也作为精英内涵多样化的自然延伸,为缓解精英教育的危机,更好地发展精英教育指明了航向。但是,从更加深远和广阔的视角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多样化并不是精英教育发展最为理想的归宿,规模扩张进程中的精英教育应该遵循三个主要的发展理念。首先应在多样化的趋势下重新关照自身发展的整体性;其次,大众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应从妥协性的共存关系向共生关系发展;最后,精英教育的发展应遵循变革与传统相统一的观念。基于对先发型大众化国家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发展的问题、现状及出路的分析,反思我国的精英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考虑我国精英教育发展的出路:一是强化精英教育的意识、纠正对精英教育理解的误区;二是通过适度规划和自由竞争促进系统分层和功能分化;三是促进精英教育实践形态的多样化;四是加强实践形态之间的关联度,发挥精英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五是在关于培养什么样的精英方面应具有基本共识。
王鑫[6](2016)在《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 ——基于组织变革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H省,作为承载本省大众化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公立新建本科院校共有B学院、D学院、H学院、S学院、J学院和G学院等6所。这6所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随着该省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型发展,“先天性”办学基础薄弱的新建本科院校,都面临着就业率持续低迷的困境。困境的出现要求这些大学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致力于教学质量改进,以求新的发展。教学质量是大学组织系统的“涌现性”表征,即大学教学运行系统中各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以组织变革的视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是从根源上解决教学质量改进问题的基本路径之一。目前,对于以组织变革的视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的问题,尚无严谨的理论支持,有效的经验也不多。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将填补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领域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为其他省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对H省5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大学存在着人才培养理念社会适应性不足与同质化、课程设计与实施陈旧化、有效课堂教学建构性生成滞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组织结构制约教学发展、教学领导与组织文化尚需强化与改进等诸多现实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组织变革和质量改进相关理论基础上,本研究进行了组织因素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选择差异化教学发展新战略、增强教学技术力、强化有效教学领导、优化组织结构和创新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的教学质量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教学质量的切实改进。
刘黎明,唐萌[7](2012)在《价值论视域中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随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变迁而发生与之相应的嬗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升民族素质,打造知识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应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唐萌[8](2011)在《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质量是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属性是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主体(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及其满足高等教育主体需求的程度,而高等教育质量观则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质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的主题,而高等质量观也是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进行着不断地嬗变。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其质量观经历了目标适应型、需求适应型阶段和创新适应型等三个阶段。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规模已经得到了扩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正在进行着转型,逐渐步入了质量化时代。在这种意义上,如何构建大众化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并以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我国大众化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明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认识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提升质量则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建构需要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指导,而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精华之所在,高等教育质量观深受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人本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既是高等教育合法性存在的依据,又是指导并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观重要的理论根源,构建质量观应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重要理论依据,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价值取向。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必然深受多元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人本论、认识论和价值论高等教育哲学在此阶段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相应形成了人本取向、社会取向和学术取向等三大价值取向。就我国而言,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应该遵循人本取向(育人为本,提升人性)、社会取向(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学术取向(传授高深知识,探索真理,追求卓越)三种价值取向,并把这三种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多样性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必然拥有多元的高等教育主体,因此,此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反映在高等教育是否满足多元的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及其程度上。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学生的诉求在于其和谐并全面的发展,教师的价值诉求在于其事业发展,高等学校的价值诉求在于其博取自身的发展力,而政府的价值诉求在于其竞争力的提升。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将肩负着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升民族素质、打造知识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应该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亦应该围绕着这三个方面进行建构。然而,在质量观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统一与多样、适应与超越、精英与大众的矛盾范畴一直贯穿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之中,处理好这几对矛盾之间的关系,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以及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我国刚刚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任重而道远,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会暴露出来,因此,发展高等教育要具有“在路上”的意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王燕钊[9](2010)在《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文献及有关研究目录》文中指出
尚淑敏,李连峰[10](2010)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专业人才质量观的重塑》文中指出21世纪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这一背景下,法学教育质量观是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法学教育质量观应坚持多元化教育方向,即多层面的法学教育质量观的实践能力教育方向和多层面的法学教育质量观的特色教育方向。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观的改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观的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等教育 |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 |
(三)高等教育质量 |
(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普及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
一、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普及化理论 |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概念的形成 |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内涵 |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形态 |
(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征 |
二、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
(一)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 |
(二)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 |
(三)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
第三章 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一、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一)大众化前阶段 |
(二)大众化向普及化进展阶段 |
(三)初入普及化阶段 |
二、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输入环节的质量保障 |
(二)过程环节的质量保障 |
(三)输出环节的质量保障 |
三、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中的法律保障 |
(二)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中的政府评估 |
(三)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中的社会参与 |
第四章 普及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
一、普及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一)普及化前阶段 |
(二)普及化后阶段 |
二、普及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输入环节的质量保障 |
(二)过程环节的质量保障 |
(三)输出环节的质量保障 |
三、普及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联邦政府的间接保障 |
(二)州政府的直接保障 |
(三)社会团体的参与 |
第五章 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 |
一、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 |
(一)输入环节的质量保障建设 |
(二)过程环节的质量保障建设 |
(三)输出环节的质量保障建设 |
二、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一)保持法律政策的稳定性与完善性 |
(二)政府职能转变为幕后推动 |
(三)扶植各类社会质量保障机构 |
(四)增加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演变的历时向度 |
1.本质厘革:从精英到大众 |
2.焦点转换:从要素到系统 |
3.目标升级:从达标到卓越 |
二、质量观变革之于高等教育的实践形塑 |
1.高等教育质量样态多元分化发展 |
2.高等教育质量效应日渐显着 |
3.高等教育质量治理体系趋向完型 |
三、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的行动路线 |
1.树立全面系统的多样化质量观 |
2.推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 |
3.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治理现代化 |
4.构建超越技术控制的质量文化 |
(4)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和“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概况 |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概述 |
三、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 |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
(二)高等教育质量观特点研究 |
1. 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特点研究 |
2. 普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特点研究 |
(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和维度研究 |
1. 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和维度研究 |
2. 普及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和维度研究 |
(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国外经验研究 |
1. 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国外经验 |
2. 普及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国外经验研究 |
四、进一步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
(一)在研究领域上,注重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忽视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 |
(二)在研究对象上,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较多,非普通高等教育即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质量的研究较少 |
(三)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偏向使用定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较少使用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 |
(四)在研究成果上,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并没有本质区别 |
(五)在研究的针对性上,区域研究尤其是针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较少 |
五、结语 |
(5)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一) 规模扩张进程中发展精英教育具有必要性 |
(二)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遭遇发展危机 |
(三)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精英教育发展面临困境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 精英教育内涵研究 |
(二)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的精英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
(三)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一) 精英 |
(二) 精英教育 |
(三)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五、论文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演变 |
第一节 古代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
一、古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源起 |
二、古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变迁 |
三、古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特征 |
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近代精英教育的变迁 |
一、大学:与生俱来的精英教育机构 |
二、近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变迁 |
三、近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特征 |
第三节 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
一、现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本质及其实践形态 |
二、美国、欧洲以及东亚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
三、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特征及其趋势 |
第二章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精英教育发展的危机 |
第一节 规模与质量的矛盾 |
一、规模扩张对精英教育质量观的冲击 |
二、规模扩张对传统精英教育形式的挑战 |
三、规模扩张使精英教育地位逐渐式微 |
第二节 平等与优秀的冲突 |
一、优秀的获得与平等的牺牲 |
二、平等的承诺与优秀的丧失 |
三、规模扩张进程中两种价值观冲突导致的精英教育危机 |
第三节 精英与大众的妥协 |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隔 |
二、大众化进程中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妥协 |
三、妥协与精英教育的危机 |
四、重塑精英教育的必要性 |
第三章 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
第一节 精英内涵多样化与精英教育发展 |
一、精英内涵的演变及类型的多样化 |
二、精英教育选拔对象的多样化:以美国为例 |
三、一个突出的个案:哈佛大学学生选拔类型的多样化 |
四、精英教育选拔对象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先发国家的普遍趋势 |
第二节 教育目的多样化与精英教育发展 |
一、精英教育目的及其多样化 |
二、教育目的多样化与精英教育发展:以欧洲为例 |
三、教育目的多样化与精英教育发展:以美国为例 |
第三节 实践形态多样化与精英教育发展 |
一、精英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 |
二、非独立机构的精英教育实践形态 |
三、一种精英教育实践形态发展的趋同化取向:从集中到分散 |
第四章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发展的反思 |
第一节 精英教育的发展应关照基于多样性之上的整体性 |
一、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多样化的必然性 |
二、多样性的利弊之争 |
三、精英教育的发展应重新关照整体 |
第二节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应从共存走向共生 |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何以共存 |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何以共生 |
三、启示 |
第三节 精英教育发展应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寻求平衡 |
一、传统之于精英教育 |
二、变革之于精英教育 |
三、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寻求平衡的可能性 |
四、传统与变革之间取得平衡的路径: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相统一 |
第五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精英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发展的经验与问题 |
一、清末精英教育的肇始与存在的问题 |
二、民国时期精英教育变革的经验 |
三、建国后精英教育发展遭致双重断裂 |
四、改革开放后精英教育改革成效甚微 |
第二节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精英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精英教育意识的淡薄和观念的误区 |
二、高等教育机构的同质化导致精英教育的承担主体不明确 |
三、精英人才培养的异化 |
第三节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精英教育发展的出路 |
一、强化精英教育的意识、纠正对精英教育理解的误区 |
二、通过适度规划和自由竞争促进系统分层和功能分化 |
三、促进精英教育实践形态的多样化 |
四、加强实践形态之间的关联度,发挥精英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功能 |
五、在关于培养什么样的精英方面应具有基本共识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6)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 ——基于组织变革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内涵升本”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 |
(二)增强“社会服务力”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
(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逐步改进 |
(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加快改进 |
(五)现代组织变革理论为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启示与指导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路径 |
四、概念界定 |
(一)新建本科院校 |
(二)教学质量 |
(三)教学质量改进 |
(四)组织变革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办学定位与教学质量观文献分析 |
(一)办学定位与教学质量 |
(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 |
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文献分析 |
(一)教学质量形成系统因素 |
(二)教师教学学术水平 |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行为 |
(四)教学质量保障 |
三、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文献分析 |
(一)教学质量标准 |
(二)教学质量评价 |
四、教学质量改进相关文献分析 |
(一)教学过程中“教”的改进 |
(二)教学过程中“学”的改进 |
(三)教学质量管理改进 |
(四)教学质量改进中的组织变革 |
第三章 教学质量改进相关理论与启示 |
一、系统论与启示 |
(一)系统论基本内容 |
(二)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视角下的组织 |
(三)系统论的启示 |
二、质量理论与启示 |
(一)质量的定义 |
(二)几个有影响力的质量理论 |
(三)集成与权变视角下的质量理论启示 |
三、组织变革理论与启示 |
(一)组织变革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组织变革的过程 |
(三)组织变革理论的启示 |
第四章 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状况调查与分析 |
一、组织变革视角下测量因素结构图 |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实施 |
(三)研究假设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
(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三)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归因分析 |
第五章 组织变革视角下的教学质量改进策略 |
一、制订教学新战略,明晰教学质量改进路线 |
(一)教学新战略制订的意义 |
(二)教学新战略制订与选择 |
二、增强教学技术力,促进教学质量改进 |
(一)提升教师教学学术水平 |
(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
(三)创设有效课堂教学 |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
三、强化教学领导,引领教学质量改进 |
(一)教学质量改进中的教学领导的作用 |
(二)教学领导惯行和理论来源 |
(三)教学质量改进中有效教学领导行为维度 |
四、优化组织结构,支撑教学质量改进 |
(一)组织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二)大学组织结构发展 |
(三)基于教学质量改进的组织重构 |
五、创新教学组织文化,激发教学质量改进“引力波” |
(一)教学组织文化 |
(二)教学组织文化管理 |
(三)创新教学组织文化步骤和策略 |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价值论视域中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 |
二、作为价值判断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分歧 |
1. 人本取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
2. 社会取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
3. 知识 (学术) 取向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
三、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 |
1.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
2. 打造知识型社会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体价值取向 |
3. 推进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功利价值取向 |
(8)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一) 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
(二) 社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诉求 |
(三) 澄清人们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述评 |
(二) 国内研究述评 |
(三) 文献综述评价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等教育质量观概述 |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内涵 |
(一) 质量 |
(二) 高等教育质量 |
(三) 高等教育质量观 |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 |
(一) 人才培养质量 |
(二) 科学研究质量 |
(三) 社会服务质量 |
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与嬗变 |
(一) 目标适应型高等教育质量观 |
(二) 需求满足型高等教育质量观 |
(三) 创新适应型高等教育质量观 |
(四) 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 |
第二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质量 |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及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
二、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三、提升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
第三章 大众化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理性分析 |
一、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底蕴 |
(一) 认识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知识向度 |
(二) 价值论——高等教育质量的功能向度 |
(三) 人本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向度 |
二、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 |
(一) 人本取向:育人为本,提升人性 |
(二) 社会取向: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
(三) 学术取向:传授高深知识,探索真理,追求卓越 |
三、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主体的价值诉求 |
(一) 学生的价值诉求:和谐发展 |
(二) 教师的价值诉求:事业发展 |
(三) 高校的价值诉求:可持续发展 |
(四) 政府的价值诉求:竞争力的提升 |
第四章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应有之义 |
一、提升民族素质 |
二、打造知识型社会 |
三、增强综合国力 |
第五章 困惑与思索——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矛盾范畴 |
一、统一与多样 |
二、适应与超越 |
三、精英与大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文献及有关研究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基础教育 |
高等教育 |
比较教育 |
(10)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专业人才质量观的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教育的社会背景 |
1. 立足于高校扩招的大背景 |
2. 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普及 |
3. 高校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 |
4. 法学专业就业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
5. 教育不公平现实下的质量贬值 |
二、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教育质量观的拷问 |
1. 精英化教育还是普适化教育 |
2. 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职业技能培养为主 |
3. 法学人才质量与数量的博弈 |
三、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教育质量观的重塑与展望 |
1. 法学教育质量观应坚持多元化教育方向 |
2. 多层面的法学教育质量观的实践能力教育方向 |
3. 多层面的法学教育质量观的特色教育方向 |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观的改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张爱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2]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观念转变与行动路线[J]. 刘振天,俞兆达. 高等教育研究, 2021(04)
- [3]未竟的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转型[D]. 贾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从大众化到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J]. 高月. 郑州师范教育, 2020(01)
- [5]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进程中精英教育发展研究[D]. 马培培.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6]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 ——基于组织变革视角[D]. 王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
- [7]价值论视域中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J]. 刘黎明,唐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04)
- [8]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D]. 唐萌. 河南大学, 2011(08)
- [9]教育质量与教育质量标准文献及有关研究目录[J]. 王燕钊.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2010(00)
- [10]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法学专业人才质量观的重塑[J]. 尚淑敏,李连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