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号,蛋白质,噪声,可编程,复用,磷酸化,种子。
光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张晗[1](2019)在《射频光信号转换组件在5G有源天线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测试远场已经无法满足5G天线的测试要求,如何在现有场地条件下进行改进以满足新的测试需求是每个测试场地都面临的问题。针对5G天线对测试场地的要求,我们采用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实现了传统天线与5G天线测试方法的融合,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11期)
刘伟[2](2019)在《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的组装与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Cβ介导的光导蛋白质机器,对于非脊椎动物视网膜杆状体感光细胞以及脊椎动物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光信号传导都非常重要。在脊椎动物中,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中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通过向大脑控制昼夜节律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发送光信息,从而对昼夜节律进行调节。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的组成成分,与非脊椎动物的杆状体感光细胞非常相似,但是目前二者装配与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对于前者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报告人以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为基本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病毒侵染及膜片钳等技术,对果蝇INAD PDZ45结构域氧化还原反应动态调节光信号转导、INAD/TRP、INAD/NORPA(PLCβ)以及小鼠INADL/PLCβ4等蛋白复合体的互作分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初步揭示了INAD光导蛋白质机器组装与动态调节的分子机制,探讨了该蛋白质机器在模式动物果蝇以及小鼠光信号传导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3](2019)在《摩托车照明及光信号装置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光信号装置》(计划号:20192425-Q-339,修订标准号:GB 17510-200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照明装置》(计划号:20192426-Q-339,修订标准号:GB 5948-1998、GB 19152-201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道路照明及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计划号:20192427-Q-339,修订标准号:GB 18100. 1-2010、GB 18100. 2-2010、GB 18100. 3-2010)叁项照明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本文来源于《中国照明电器》期刊2019年09期)
杨立文,刘双荣,林荣呈[4](2019)在《光信号与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休眠是种子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性状,通过抑制种子在不适宜的环境中萌发进而保证植物能够在逆境中生存。此外,休眠有助于种子的长距离运输和扩散,因此休眠对种子延续和物种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种子由休眠向萌发的发育转变不仅关系到物种的繁衍,而且对保证农业生产中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作用。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内源激素和外源光信号的共同调控。其中,外源光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内源ABA和GA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该文系统综述了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作用通路以及两类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旨在为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和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剑[5](2019)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时代到来,虚拟现实、物联网、高清视频直播等技术和业务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光纤通信系统时刻面对着巨大的带宽需求。研究人员通过提高单通道速率、优化频谱效率以及开发新的复用维度等方法不断增加系统容量,总结近30年来OFC会议上Post Deadline文章,可以发现实验室中的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平均每四年提高10倍。使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通信系统容量,但也将同时大幅增加网络节点复杂度,进而对光信号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高质量光信号源生成、多路信号同时处理、对信号波长和带宽透明、降低节点复杂度等。能够应对复杂网络环境并且低成本的光信号处理技术将成为能否将实验室中的超大容量系统成功商用化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参与课题内容,对正常色散区超连续谱生成机理、光时分复用(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OTDM)分插复用器、全光波长转换、宽度调谐脉冲生成以及全光相关器等这些光信号处理相关技术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和成果,主要的创新点和研究成果如下:(1)理论研究了脉冲在高非线性光纤(Highly Non-linear Fiber,HNLF)正常色散区超连续谱演化过程中的光谱收缩现象。在正常色散区,脉冲光谱存在能量由两侧波长向内侧转移的机制,这种机制主要由四波混频(Four Wave Mixing,FWM)过程中的能量回传和群速度色散(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GVD)导致的走离效应共同作用引起,出现在光波分裂(Optical Wave Breaking,OWB)现象发生之后,其发生的传输距离与脉冲峰值功率和光纤色散成反比。另外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和交叉相位调制(Cross-Phase Modulation,XPM)效应对光谱收缩现象具有不同影响,表现为:当脉冲内同一时刻重迭的频率分量间隔达到拉曼增益范围时,在SRS的作用下短波长分量会将能量转移给长波长分量,导致短波长分量收缩速度快于长波长分量;XPM在脉冲前后沿表现为不同特性,分别体现为红移和蓝移,这会导致两侧光谱收缩不同步。(2)理论研究了 HNLF正常色散区脉冲前后沿尾部非频移部分演化过程。SRS加速了前沿非频移部分的能量减弱过程,减缓了后沿非频移分量能量减弱过程,叁阶色散和自陡峭效应虽然可以导致光谱不对称展宽,但对于尾部非频移分量影响较小;XPM对非频移部分影响表现为脉冲不同频率分量在前后沿重合时,能量较强的部分对能量较弱的非频移部分进行相位调制,最先在靠近脉冲中心的位置发生,前沿的非频移部分出现红移,而后沿部分出现蓝移,传输过程中非频移部分一直受到XPM作用,红移部分持续红移,蓝移部分持续蓝移,波长逐渐靠近前后沿频移部分。(3)分别基于XPM和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SPM)效应提出了双向使用高非线性光纤结构的全光分插复用和波长转换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相比于已有的方案,文中提出方案在仅使用一段HNLF的条件下实现了同时对两路OTDM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减少了使用器件数量,简化了系统结构,进行了 2*80 Gbit/s OTDM信号分插复用实验以及50 Gbit/s和20 Gbit/s信号同时波长转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结构都实现了信号无误码接收,具有良好的信号处理能力。(4)分别基于铌酸锂调制器的偏振特性和行波特性提出了两种宽度可调谐脉冲生成方案,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比于现有方案,提出的方案在仅采用一个单驱动强度调制器情况下实现了脉冲占空比21%-50%范围内连续可调,简化了系统结构。利用提出的宽度可调谐脉冲生成结构分别进行了 40Gb/s OTDM信号解复用和80 Gb/s OTDM信号100 km传输解复用实验,都实现了实现了无误码接收,实验表明提出的结构具备对高速光信号处理的能力。(5)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光纤中模式色散的全光相关器。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短脉冲光以不同角度从不同位置注入到多模光纤中可以激励起离散的模式群,这些模式群因模式色散在光纤输出端会形成特有的脉冲响应,依此可以建立空间到时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搭建了基于模式色散的全光相关器实验结构,完成了对8-bit码元的全光检测实验。另外当相关器脉冲响应为矩形时,提出的结构可以用于实现全光积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李秀坤,许冬清[6](2019)在《植物光信号转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光信号是其中最重要的环境信号之一。从植物的种子萌发开始到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光参与调控其中几乎每一个生长和生理发育过程。植物自身进化了一整套复杂而精细的光信号转导系统,以应对自然界中时刻变化的光环境。经过30多年的研究,植物光生物学家确定了光受体-E3泛素化连接酶复合体-转录因子为主要调控途径的光信号转导体系。这一信号转导网络控制了植物体内将近1/3基因的表达,从而在分子层面上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许春超[7](2019)在《微弱光信号高精度采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对微弱光信号检测采样的研究越发引人关注。不同于采集强光信号,微弱光信号在信息提取环节对采样模块的分辨率和采样率要求更高。如何高速高精度地对微弱光信号进行信息采集,关系着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劣。但在一个实际采样系统中很难同时满足微弱光信号采样高分辨率和高采样率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往使用的是多片ADC芯片并行采样方案,实现电路复杂。不同于并行采样方案,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高速ADC芯片和可编程实验芯片的等效采样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了微弱光信号采样过程中遇到的高采样率与高分辨率之间相互矛盾,提出了采用等效采样的方法。2.给出了利用可编程时延芯片对采样时钟进行等步长时延,实现顺序等效采样的方案。讨论并设计采样子卡电路。整个采样子卡电路主要分成5个模块,分别是以LMK03806芯片为核心的时钟发生模块,以MC10EP195芯片为核心的高精度可编程时延模块,以高速ADC芯片ADS54RF63为核心的ADC采样模块,以FMC-LPC为接口的采样子卡与FPGA开发板之间的数据交互模块和采样子卡供电模块。最终,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绘制PCB板并制成采样子卡实物。3.测试采样子卡性能,分叁个模块进行测试。一是对子卡的时钟发生模块进行测试,验证两个功能:一个是能够支持FPGA开发板对时钟芯片寄存器的写入,成功输出高频稳定时钟;另一个功能是可以实现收发系统之间的时钟同步,避免采样漂移。二是对ADC采样模块进行测试,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采样中的亚稳态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在200MHz的采样频率下,采样子卡的有效位数能达到9.25bits。叁是测试可编程时延模块,成功编程控制MC10EP195芯片实现对100MHz的采样时钟的实时时延,等效采样频率可以达到2GHz。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微弱光信号高精度采样系统,能够兼顾到高精度采样技术中的高速率和高分辨率的需求。该系统借助可编程时延芯片实现等效采样,实现简单,在微弱光信号采样中有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张晓雄[8](2019)在《微弱光信号零差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纤通信技术与半导体光敏器件的飞速发展,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光电检测有直接检测和相干检测两种,在微弱光信号检测领域,经常采用相干检测的方式。相干检测在激光通信、雷达测速和测距、外差光谱学、激光陀螺及红外物理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相干检测又可以分为零差检测和外差检测,其中零差检测作为测量电磁场正交分量的一种有力工具,经常应用于非经典光领域,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压缩态探测和相干态探测。本文主要研究零差检测技术及零差检测器的设计实现。首先介绍了零差检测原理,零差检测器的电路结构,分析了零差检测器的噪声组成和降噪途径;其次设计实现了两种零差检测器,分析了在实现零差检测器过程中芯片的选择标准,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方式;然后着重对表征零差检测器的参数进行分析和测试,总结两种零差检测器的性能参数并指出其优劣势;最后给出了零差检测器的改进方案。目前科研机构所报道的零差检测器,其散粒噪声比电噪声和带宽等参数无法很好的兼顾。而本论文主要研究的两种零差检测器,在保证这些参数同时达到较高水平的同时,又在散粒噪声比电噪声和带宽两方面各有突破。这两种零差检测器具有以下性能指标:Ⅰ.5MHz零差检测器采用高增益带宽积的跨阻抗运放芯片方案,通过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结构,零差检测器的实际带宽达到6MHz,均方根电噪声为3.6mV,增益为121.6dB,当光功率为1.78mW时,在0-5MHz任意频率点处的散粒噪声比电噪声均大于27.85dB,共模抑制比在5MHz处为40.78dB。Ⅱ.1.2GHz零差检测器采用大带宽射频运放芯片方案,通过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结构,零差检测器的实际带宽达到1.2GHz,均方根电噪声为3.08mV,增益为73.7dB,当光功率为8mW时,散粒噪声比电噪声达到18dB,共模抑制比在50MHz处达到57.9dB。以上两种零差检测器均已达到设计指标,并且5MHz零差检测器的散粒噪声比电噪声指标和1.2GHz零差检测器的带宽指标均已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很好地满足了零差检测系统对零差检测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5)
曹纯玉[9](2019)在《谷子中H_2S响应光信号及参与植物个体间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气体信号分子身份的确认,硫化氢(H_2S)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它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同时,还帮助植物抵抗不利环境的胁迫。光是植物生长必不可缺的环境因素,几乎调节着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生理活动。H_2S与光信号对植物种子萌发,花期等都起到调节作用,但这两个信号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无明确报道。谷子,一种栽培历史久的禾本科作物,在我国北方种植较为广泛,是山西省重要的杂粮作物;因其具有基因组小、测序完全、DNA重复性低的特性而成为植物基因功能和抗逆机制研究的模式作物。本课题以谷子为实验材料,通过检测不同光照对胚轴长度、H_2S含量、H_2S产率、H_2S产生酶编码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影响,分析在植物从暗形态建成到光形态建成转变过程中,光信号调节H_2S信号的机制。得到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H_2S对胚轴生长的影响:在黑暗或白光条件下,50μmol·L~(-1)外源H_2S显着促进谷子胚轴伸长,而其抑制剂1 mmol·L~(-1)羟胺(HA)的功能则反之;在红光或蓝光条件下,H_2S或HA处理后下胚轴长度没有发生显着变化。(2)不同光质对H_2S含量的影响:白光、红光、蓝光照射后胚轴中H_2S含量都是先升高再降低,白光照射18 min达到峰值(增加59%);红光照射6 min时升至峰值(增加23%),蓝光照射12 min时H_2S含量达到峰值(增加22%)。(3)不同光质对H_2S产生速率的影响:受到白光或蓝光照射后的下胚轴H_2S产率下降,而红光照射后下胚轴H_2S产率升高(除20 min外)。(4)不同光质对胚轴H_2S产生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白光条件下H_2S生成酶编码基因LCD1、LCD2、DES1表达水平升高;红光条件下LCD1和LCD2表达水平升高,DES1无明显变化;蓝光条件下除LCD2在10 min时表达增加,叁种基因表达变化均不明显。白光和红光条件下LCD蛋白增加。(5)拟南芥野生型、红光、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经不同光处理后的蛋白提取物,与谷子蛋白提取物反应,表明红光PHYB可能直接调节H_2S产生酶的蛋白活性;红光或蓝光照射可以引起LCD磷酸化。(6)H_2S作为植物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分子:40%PEG 8000处理可以使谷子、白菜、番茄或拟南芥Col-0植株所在环境空气中H_2S含量升高;谷子和拟南芥Col-0植株经PEG 8000处理后,可以使邻近的非胁迫植株内源H_2S含量升高,H_2S响应基因表达变化,并诱导非胁迫植株气孔关闭;拟南芥内源H_2S产生酶LCD和DES1双突变体lcd/des1经PEG 8000处理,不能引起空气中和邻近植物的H_2S含量升高,不能诱导邻近植株气孔关闭。根据以上结果,光信号对H_2S信号的激活包括:调节H_2S产生酶基因表达;PHYB介导的磷酸化修饰调节LCD的活性。H_2S信号可以作为植物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分子,植物受胁迫后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H_2S,向邻近植株提供胁迫预警信息。(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林兴龙[10](2019)在《人工莫尔斯光信号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莫尔斯码在无线电领域的应用相对变少,但其在舰艇船舶间的灯光通信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灯光通信的过程中,发信员操纵灯光器材,以不同时长的闪光表示字母和数字,收信员通过视觉进行接收并译码。传统的人工收信方式对收信人员要求较高,培训一名合格的收信人员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而且人工收信的方式容易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收信结果的准确率降低。本论文旨在研究、设计和实现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对人工拍发的莫尔斯光信号进行自动译码,通过嵌入式设备代替人完成收信工作,进而能够有效减轻收信人员的工作量。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探讨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莫尔斯码的通用规则、相关特性、光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损耗以及背景光噪声,为设计和实现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奠定基础。(2)详细研究了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数字滤波、聚类分析、字符串相似度算法。针对实际的自动识别场景,论文在k-Means算法的基础之上,改进了聚类分析的部分流程。(3)设计整体系统的实现方案,完善各个功能模块的处理流程,并给出详细的流程设计图,最后利用C语言在STM32嵌入式系统中实现该项自动识别技术。(4)完成系统的功能仿真测试,再依据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特性,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并且在光路上验证了自动识别功能。通过模拟不同的信道条件,测试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的信噪比不低于4dB时,自动译码的准确率大于95%。(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光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脂酶Cβ介导的光导蛋白质机器,对于非脊椎动物视网膜杆状体感光细胞以及脊椎动物的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光信号传导都非常重要。在脊椎动物中,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中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通过向大脑控制昼夜节律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发送光信息,从而对昼夜节律进行调节。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的磷脂酶Cβ光导蛋白质机器的组成成分,与非脊椎动物的杆状体感光细胞非常相似,但是目前二者装配与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对于前者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报告人以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为基本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病毒侵染及膜片钳等技术,对果蝇INAD PDZ45结构域氧化还原反应动态调节光信号转导、INAD/TRP、INAD/NORPA(PLCβ)以及小鼠INADL/PLCβ4等蛋白复合体的互作分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初步揭示了INAD光导蛋白质机器组装与动态调节的分子机制,探讨了该蛋白质机器在模式动物果蝇以及小鼠光信号传导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斌,张晗.射频光信号转换组件在5G有源天线测试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9
[2].刘伟.果蝇INAD光信号转导机器的组装与调控机制研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3]..摩托车照明及光信号装置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发布[J].中国照明电器.2019
[4].杨立文,刘双荣,林荣呈.光信号与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9
[5].孙剑.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6].李秀坤,许冬清.植物光信号转导[J].自然杂志.2019
[7].许春超.微弱光信号高精度采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张晓雄.微弱光信号零差检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9].曹纯玉.谷子中H_2S响应光信号及参与植物个体间交流[D].山西大学.2019
[10].林兴龙.人工莫尔斯光信号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