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燕军: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对策论文

常燕军: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对策论文

摘 要:人才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自贸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加强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既是自贸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自贸区人才建设正确方向,打造自贸区核心优势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基于自贸区人才多元化与知识化、国际化与投资化、流动性与集聚性的特征,构建“一平台”即政、产、学、研、商综合平台和设计“六机制”即统筹总揽与综合管理机制、分类管理与精准服务机制、定期联系与动态更新机制、悉心培养与高效使用机制、准确定位与长效保障机制、创新方法与定期教培机制的维度,加强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关键词:人才学;自贸区人才;党管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先试先行打造自贸区升级版的总体布局下,如何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如何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实现自贸区人才的高效集聚,保证自贸区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是新时代自贸区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命题。

转录组测序及其在甜菜功能基因挖掘中的应用…………………………………………… 张自强,白 晨,张惠忠,李晓东,付增娟,赵尚敏,鄂圆圆,张 辉,王 良,张必周(39)

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人才工作的最终效果。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包含了正确政治导向、聚合政治认同、价值观教育和提升政治辨别能力等方面。[1-2]其内涵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政治引领是把党的主导要求转化为人才群体需求的心理过程;政治吸纳是人才对党的政治引领内容认知、认同、认行的过程,即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心理行为过程;二是政治引领是政治吸纳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吸纳是政治引领的逻辑结果,二者统一于党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全过程。[3]基于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内涵以及自贸区人才队伍的特质,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借助大数据工具形成具有自贸区特色的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生态系统,使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带动科技创新,引导人才在自贸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保证自贸区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打造自贸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对于提升自贸区能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对自贸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目前,学界关于自贸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贸区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的研究,如匡增杰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主动对接自贸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探索高校与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培养人才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一套完整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应对自贸区建设面临的人才总数不足、人才结构不匹配等突出问题。[4]余淼杰等认为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尤其要以完善的服务业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5]李忠华从制定和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激励制度、加快人才保障的平台建设、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拓展科技与管理服务空间、强化各项人才保障组织领导工作的维度,建构了自贸区的人才保障制度体系。[6]

(二)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研究

关于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研究,目前聚焦于三方面:一是对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内涵的研究,如徐斌[1]、张波[2]通过梳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思想和指示,总结了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包含的四个方面,即正确政治导向、聚合政治认同、价值观教育和提升政治辨别能力,并认为强化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是“党管人才”原则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关系到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人才工作的最终效果。二是对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路径的研究,如刘伟[7]构建了从“嵌入吸纳制”到“服务引领制”的路径,认为“服务引领制”可推进“精英—大众”的整合。金更兴[8]总结了人才政治吸纳的两种路径,一种是政党吸纳、人大政协吸纳和社会组织吸纳等一般路径;另一种是行政吸纳和政治沟通吸纳等特殊路径。三是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方法的研究,如孙晓梅[9]、王雅君[10]认为在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中,要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来增强政治引领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既要晓之以理,依托教育培训主渠道,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又要动之以情,全社会协力提高对人才的服务质量,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与人才加强工作联系、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真诚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困难和问题,用心和情把各类人才感召汇聚在党的周围。张晗[11]认为要找准体制外人才急盼的关节点精准施策。

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组织保障,当前学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贸区人才建设体制机制以及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理念原则方面,并提出了创新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思路,为之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针对自贸区人才的特点,如何强化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操作机制,已有研究还缺乏系统可行的深入分析。

二、自贸区人才队伍的特征

以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为平台,建立起由自贸区管委会的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和统战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定期联系人才的制度和领导干部直接服务人才的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人才和服务人才的优势,将与人才的日常联系工作同人才数据库的动态更新结合起来,通过与人才的日常联系了解其业绩发展、工作变动和思想状态等情况。再通过每季度的数据动态,根据自贸区发展定位和未来产业布局,预测区内人才的需求数量和流动趋势,将人才的动态更新与动态引进结合起来,确保党组织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有效性。

(一)自贸区人才的多元化和知识化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引导学生应用真实的体会来写作,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质量。

(二)自贸区人才的国际化和投资化

自贸区集聚了一批高端国际人才,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例如截至2018年9月,上海自贸区的张江园区现有各类人才约37万,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4人、海外院士8人,以及若干“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中的国际人才。[14]自贸区人才的国际流动区别于“自然人流动”,自贸区“商业存在”中的人才流动是以相应的专业机构为依托,人才隶属于公司,通过派遣到外国分支机构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等服务,商业存在即在当地设立机构,这种服务贸易实质就是投资。

(三)自贸区人才的流动性和集聚性

在中国服务贸易大发展的背景下,自贸区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和人才集聚中心,其服务贸易发展迅速,集聚了大批国际化人才,涉及更多的人才流动。同时,自贸区是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更高,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区域,开放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人才高度流动。例如截至2019年4月,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片区的外资企业占到实体实地经营企业的80%,员工来自世界各地,人才队伍流动性大,尤其人才队伍中党员的流动性大,4.5万党员中每年流动达到6000人次。[15]自贸区跨国企业为国际化人才的集聚提供了载体,人才的集聚促进了跨国企业进驻自贸区,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这些流动性和集聚性很强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资源保障。结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强国战略的部署和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推动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的环境下,自贸区可从搭建政、产、学、研、商综合信息平台,统筹总揽与综合管理机制,分类管理与精准服务机制,定期联系与动态更新机制,多角度培养与高效使用机制,创新方法与定期教培机制,准确定位与长效保障机制等“一平台—六机制”入手,构建起科学的对自贸区人才进行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完备体系。

自贸区人才的多元化和知识化表现为人才来源和发展多元化以及人才学历水平高端化。自贸区在要素集聚过程中,不仅吸引本国人才加盟,也会吸引国际人才加入,自贸区成为外籍高端人才集聚地。例如截至2015年,上海自贸区外高桥综合保税区80%以上为外资企业,涉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12]自贸区人才知识化表现为高学历、高科技、高职称、高素质。例如截至2018年6月,上海自贸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拥有各类人才约 36万,集聚高端人才400余名,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共57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1人,上海“千人计划”专家168人,浦东新区“百人计划”人才54人,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13]

三、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对策

强化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需建立自贸区人才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人才综合协作平台,为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创造更多接触、沟通、交流和协作机会,助力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向更高效和更智能的方向转换。一方面加强政、产、学、研、商协作平台的建设,建立相应的人才数据分享机制,为自贸区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在人才引进、人才评估、专家评审、数据统计、趋势研究和科技合作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另一方面,构建人才一体化集成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要包括公共人事咨询、重点人才服务、优化人才环境服务三大模块。将企业所需人才服务“打包”,将人才引进咨询、居转户咨询、海外重点人才招聘、大型人才论坛、人才外包和派遣服务、劳动人事相关培训等纳入其中,公布服务清单和咨询电话,有效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一定时期内传统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下面以日本、瑞典为例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构建自贸区人才综合信息平台

自贸区作为相对自由的市场,因其人才来源、人才特质、人才管理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区域。因此,自贸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其人才的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既是保证自贸区建设正确方向的有效工具,也是打造自贸区核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统筹总揽与立体管理机制

(1)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影响因素分析。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型、每月生活费和家庭年收入作为相关因素,对大学生是否使用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

(三)建立分类管理与精准服务机制

首先,构建人才分类管理机制和需求服务模式。以人才数据库和人才协作平台为依托,明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成长规律和总体规模,把握其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因人而异进行分类指导和精细管理,在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实现人才对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初步认同。其次,对各类人才设定不同的政治引领方式和政治吸纳思路。通过尊重差异化、包容多样性、宽容个性化和私人定制等方式,使人才在信任和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党组织产生内心认同,自觉融入大局。再次,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在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同时,处理好人才引进和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加强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自贸区高端人才中党外人士较多,需夯实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载体,建立外籍人才工作的个人信用记录管理系统,降低外籍人才引才风险。

自贸区要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的关键是要凸显中国特色,着眼于人才梯队建设发展,建立并完善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体系和切实管用的工作机制,让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首先,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配合,通过条块联动、条线管理和属地管理联合,对人才存量进行全面摸排和人才身份识别。其次,组织部门汇总整理调研结果,建立起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分类数据库,并实时更新。最后,加快国际人才港的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配置枢纽,推进高端人才服务企业加快集聚,放大服务功能集聚效应。

(四)建立定期联系与动态更新机制

自贸区人才队伍较其他区域的人才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和知识化、国际和与投资化、流动性和集聚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必须基于自贸区人才队伍的总体特征,实施更加有效、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对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政策体系。

(五)建立悉心培养与高效使用机制

首先,加强宣传。通过强化理论培训和国情、政情、社情研修,增强人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自贸区建设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引导人才主动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复兴相融合。其次,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发展的关键节点给予支持,例如在人才引进初始阶段,以科研启动和职业规划等方式,引导其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及自贸区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人才冲刺成果阶段,单位组织专家团队助力其跨越关键节点,实现其对组织的归属和认同。最后,探索人才高效使用机制。加强党委与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通过联席会议(例如上海自贸区的“自贸区双月论坛”)等制度,加大人才选拔和使用力度,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协调,展现人才价值和释放人才潜能。

(六)建立创新方法与定期教培机制

坚持自贸区的改革与创新精神,创新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方式与方法,提升对人才进行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一方面要晓之以理,依托教育与培训的主渠道,创新教育培训的理念与思路、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例如开展党情与国情研修、红色革命传统锤炼、先进典型事迹感召、主题实践凝聚等活动。另一方面要动之以情,自贸区和全社会要协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领导干部要带头与人才加强工作联系、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全面了解其需求,帮助其解决困难,用心用情把各类人才吸引、感召和汇聚在党的周围。

(七)建立准确定位与长效保障机制

首先,自贸区依照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类型,对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配置规划,明确人才的岗位职责,根据人才贡献设计薪酬体系。其次,简化人才服务流程,精准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整合户籍、住房、薪酬、税收、社保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形成既有全球竞争力又有自贸区特色的人才服务综合配套体系。最后,注重人才扎根。强化自贸区内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保障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基本供给,放开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政策约束。鼓励市场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供给,优化人才发展软环境和创新人才生态环境,打造可持续的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保障机制。

下面以边缘被固定的柔韧矩形板为例来分析变形薄膜的应变。分别用a、b表示板两个边的长度,h表示板的厚度,如图1所示。

结语

针对自贸区人才队伍的总体特征,强化对自贸区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需要在党建创新的总体框架下,做实“一平台—六机制”建设,在服务中了解人才、在管理中凝聚人才,在使用中培育人才,在实践中探索符合自贸区特点和需要的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模式,将更多的自贸区人才纳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持续提升我国自贸区的发展能级。

参考文献:

[1]徐斌.改革开放与人民的磅礴伟力[J].人民论坛,2018 (33):38-40.

[2]张波.高层次人才聚集模式:浦东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70-77.

[3]胡祥明.面向2050年强化科协组织政治引领吸纳的战略研究[J].学会,2018(7):5-19.

[4]匡增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7,40(1):87-91.

[5]余淼杰,徐竹西,祝辉煌.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动因与路径[J].江海学刊,2018 (2):108-113.

[6]李忠华,孙艺琦.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保障制度的建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677-680.

[7]刘伟.从“嵌入吸纳制”到“服务引领制”: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转型与路径选择[J].行政论坛,2017(5):38-44.

[8]金更兴.新形势下留学人员政治吸纳及作用发挥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3):37-42.

[9]孙晓梅.创新方式强化政治引领[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04-16(003).

[10]王雅君.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战略的逻辑与路径[J].领导科学,2016 (12):39-41.

[11]张晗.找准体制外人才急盼的关节点精准施策[J].中国人才,2018(6):37.

[12]顾丽梅,张云翔.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区域化党建研究——以上海自贸区区域化党建为例[N].组织人事报,2016-12-27(012).

[13]上海自由贸易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做法及对海南自由贸易区(港)的启示[DB/OL].(2018-09-26)[2019-06-02].http://jgdj.hainan.gov.cn/page.php?xuh=8329.

[14]上海自贸区5周年——张江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放大[EB/OL].(2018-09-26)[2019-06-02].http://fashion.eastday.com/a/180926101818000.html.

[15]张骏.让党员在快节奏中找到“家”的暖意——上海自贸区5年多来累计新设企业5.9万户,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最活跃的经络上[N].解放日报,2019-04-04(03).

AStudyofHowtoPoliticallyGuideandAbsorbtheTalentsin theFreeTradeZone

CHANG Yan-ju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hanghaiInstituteofTechnology,Shanghai201418,China)

Abstract: Talents are the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ree trade zone is the new highland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new era.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guidance and political absorption of the talents in the free trade zone is not only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 the free trade zone,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ensure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free trade zone, to build the core advantages of the free trade zone, and to upgrade the level of opening up.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vestment, liquidity and agglomeration of the talents in the free trade zone,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guidance and political absorption of talents are put forw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one platform”,the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politics, production, learning, research and business, and designing the “six mechanisms”of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precise service, regular contact and dynamic updating, careful cultivation and efficient use,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effective guarantee, innovative methods and regular training.

Keywords: talent study; talents in the free trade zone; the party supervision over talents; political guidance; political absorption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8X(2019)05-0051-05

收稿日期:2019-06-05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 “加强上海自贸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研究”(2019BDS005);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J2018-3)

作者简介:常燕军(1979—),女,河南郑州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公共政策及自贸区(港)人才建设研究。E-mail:13601982823@163.com

DOI:10.16398/j.cnki.jbjieissn1008-228x.2019.05.008

(责任编辑:张玉平)

标签:;  ;  ;  ;  ;  ;  ;  ;  ;  ;  ;  ;  ;  

常燕军:强化对自贸区人才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的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