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

高洪青山东省博兴县乔庄中学256500

摘要: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学创新人格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活动本质上离不开个体对声音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都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都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的意义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创新人格教育。在现代社会,创新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创新人格的黄金时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传统音乐教学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感受;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重教学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等。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音乐教学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不注重音乐教学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其中忽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最为突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途径

1、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学生的创新人格。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心目中理想人格特征排列前十位是:平易近人、没有偏见、关心同学、态度认真、严格要求、颇具耐心、言行一致、朴素大方、开朗活泼、品德高尚。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要努力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塑造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学生,使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即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等诸多能力所形成的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就是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提高学生创新人格的有效途径。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音乐属于艺术,音乐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诗歌、绘画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次,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音乐的风格、流派、体裁、创作背景、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化信息。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交代清楚《图兰朵》所采用的我国民间音乐《茉莉花》为素材的这一背景知识,并告知学生有关《茉莉花》主旋律被作为我国申奥宣传音乐而广为流传的背景知识。

3、在音乐欣赏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性。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等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贝多芬曾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情感的极佳载体,借声传情是音乐的特殊手段。

在音乐欣赏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一是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作品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既能正确感受音乐特点及其所表达的共通情绪,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展开丰富想象,感受音乐的独特“味道”。二是让学生把音乐表达出来。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学生的感知是不会相同的,以让他们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三是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在学生充分理解和领悟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编歌词、谱写续曲、动口吟唱、乐器演奏,甚至是用舞蹈、朗诵歌词等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展二次创作,让学生既能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又能充分体味作品的准确外延。四是鼓励学生撰写听后感或音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一些印象深刻的作品,写出听后感或音评,让学生把音乐所传达的内涵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个音乐教师要看准新形势,读懂新课程的需要,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更科学的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学生今后多彩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