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互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主体性,认识论,显象,个体,哲学,结构。
交互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赵兵,赵倩红[1](2019)在《基于校企“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主动适应天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开展基于校企"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成绩突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显着。(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俊国[2](2019)在《构造性与被给予性的统一——解决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难题的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面临的理论困境,存在两种典型的解决路径:笛卡尔式道路和生活世界式道路。前者难以避免唯我论的指责,后者存在否定第一人称视角的危险。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相统一的新路径。对于构造他人,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相似性是构造性意识,而构造性意识不是被构造的,而是被给予的。超越论自我的构造性和构造性意识的被给予性的统一,不但确保构造出的他者是另一个超越论主体,而且保证超越论自我在构造中的中心地位。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的统一,从本质上反映了超越论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结构依存性——"共源关系",为解决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的理论难题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一兵[3](2019)在《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那么,意识活动的本质则会是我与他人意识共同建构起来的交互性主体活动。由此,传统主—客二元认知结构被彻底超越。这也是广松涉四肢哲学构架的思考基础。(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崔燕[4](2019)在《论交互主体性德育观视域下亲历性课程范式的建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德育观而言,对"主体-客体论"理论预设、"双主体论"理论预设和"互为主客体论"理论预设进行学术反思,使得具有"理解网络"、"视界融合"和"共生意识"性质的交互主体性德育观成为可欲的课程范式。在交互主体性德育观的视域下,经由"对话"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视界融合"、知识探究者角色定位及其体验教学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者角色叁种建构路径,亲历性课程范式得以确立。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得以强化。(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9年10期)
周伟勋,于瑞桓[5](2019)在《主体间的交互性对信息采写与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间性的主体共通性与意识形态的主体指向性,有着本源的同一性和前后顺承的逻辑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主体间性是意识形态形成的基底和路径,意识形态是主体间性产生的必然结果和最终归宿。应加强网络主体之间同一性的原初引领、组织引领、媒介引领和保障引领。(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5期)
尹兰英[6](2019)在《浅析如何通过“交互主体式”绘本教育策略培育幼儿的创新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交互主体性"理论为切入点,以培养幼儿创新品质为目标,以幼儿园绘本教育有效策略为研究内容,提出包含缄默引导式、全息体验式、亲子生态式在内的叁种"交互主体式"绘本教育策略,以期在培育幼儿创新品质的同时,依托"交互主体式"绘本教育策略,促使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融洽。(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9年10期)
罗明星[7](2019)在《“我”的道德与“你”的道德——主体交互中的道德传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与"你",是用以指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称谓,表征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共同体中的平等关系。道德教育是以"你"为目的的对象性活动,是作为教育者的"我"的道德生长为作为受教育者的"你"的道德的过程。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的道德与"你"的道德,始终是教育者必须正视和处理的关键问题。一、"我"是否拥有"我"的道德?"我"拥有"我"的道德,是教育者"我"对受教育者"你"施以道德教育的前提。"我"(本文来源于《教育伦理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张一兵[8](2019)在《社会历史存在的交互活动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并非归基为对象性的物质实在,而是由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关系所建构的,我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出场从来都是二肢性在场的,即物在性与用在性共在的方式。往往,物在性总是通过历史的实践用在性中介后,向我们的特定存在呈现其工具性意义。用在性本身是历史的产物,物性存在的工具意义也只能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并且,这种社会历史的交互主体关系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形态中,以物象化的方式颠倒为物的自然属性假象。(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尹海丹[9](2019)在《唯我论的身体及其空间构造——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研究具体工作中的症结与克服可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研究的主导思路偏离了现象学的原则。他在进行了原真还原后,随即转向身体,将唯我论的身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在具体分析中,胡塞尔在面对身体时滑向了自然态度,并试图将身体/躯体作为沟通自我与他人的桥梁。但是,胡塞尔的空间构造理论正是以唯我论的身体为核心的,而躯体作为一种空间物,其构造必然无法脱离唯我论属性,不可能为交互主体性研究进路提供支持。带来希望的是,由于胡塞尔工作哲学的研究风格,在胡塞尔本人的思考中,能找到一些与胡塞尔主导思路相异的、指向另一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一兵[10](2019)在《认识活动的四肢显象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以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先验综合观念构架对感性现象的塑形作用,胡塞尔的现象学在认识论中的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加括号、悬置先见、先验的还原,在本质的直观中回到前反思意识中的纯粹现象。然而,胡塞尔的纯粹现象,是假定了一种在还没有生成概念系统的孩子们的天真眼睛中的世界。其实,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问题在于将关系性的理念和先天构架实在化了。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是历史性的实践结构,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观世界中的意义关系只能来源于一定的对象性活动(生产劳动)塑形和构序的意义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认识论中,就是所谓有我们的意义辨识参与的二肢性认知显象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9年05期)
交互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面临的理论困境,存在两种典型的解决路径:笛卡尔式道路和生活世界式道路。前者难以避免唯我论的指责,后者存在否定第一人称视角的危险。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相统一的新路径。对于构造他人,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相似性是构造性意识,而构造性意识不是被构造的,而是被给予的。超越论自我的构造性和构造性意识的被给予性的统一,不但确保构造出的他者是另一个超越论主体,而且保证超越论自我在构造中的中心地位。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的统一,从本质上反映了超越论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结构依存性——"共源关系",为解决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的理论难题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互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赵兵,赵倩红.基于校企“七维交互”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
[2].张俊国.构造性与被给予性的统一——解决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难题的新路径[J].现代哲学.2019
[3].张一兵.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崔燕.论交互主体性德育观视域下亲历性课程范式的建构路径[J].社科纵横.2019
[5].周伟勋,于瑞桓.主体间的交互性对信息采写与传播的影响[J].采写编.2019
[6].尹兰英.浅析如何通过“交互主体式”绘本教育策略培育幼儿的创新品质[J].河南教育(幼教).2019
[7].罗明星.“我”的道德与“你”的道德——主体交互中的道德传授[J].教育伦理研究.2019
[8].张一兵.社会历史存在的交互活动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J].江海学刊.2019
[9].尹海丹.唯我论的身体及其空间构造——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研究具体工作中的症结与克服可能[J].世界哲学.2019
[10].张一兵.认识活动的四肢显象结构——《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J].东南学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