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的构建与稳定性研究

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的构建与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10年以来,新发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拟利用弱毒疫苗株(FX2010-180P)建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探索在该致弱毒株基因组的不同位置插入报告基因,找到一处能够表达外源蛋白的插入位点,为以后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为了探究DTMUV是否能够稳定表达外源蛋白,利用融合PCR等方法,在DTMUV基因组的5’非编码区(UTR)与C基因、C基因与PrM基因、PrM基因与E基因、E基因与NS1基因之间分别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并在基因之间插入表达口蹄疫2A蛋白的序列;在NS5基因与3’UTR之间插入内部核糖体引入位点(IRES)与EGFP,进而获得5’端含有启动子、外源基因序列的FX2010-180P株全长cDNA。然后以此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得到具有感染性的RNA,将其转染至DF-1细胞4d后,只有NS5基因与3’UTR之间插入外源基因的转染孔出现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DTMUV。将重组病毒连续传代,发现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传至P5代荧光完全消失。测序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不仅丢失了IRES 3’端506个核苷酸以及整个EGFP,而且还丢失了FX2010-180P株3’端紧挨着终止密码子的67个核苷酸。鉴于此,我们人为缺失这67个核苷酸,同时插入IRES与EGFP,同样方法进行重组病毒拯救,发现病毒能够增殖并且产生与亲代毒相似的细胞病变,传至第5代后荧光逐渐减弱,P7代后荧光完全消失,说明缺失这67个核苷酸的重组病毒依旧不能稳定表达外源蛋白。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P2代重组病毒中至少含有12种不同长度序列缺失的病毒,缺失位置也不一致,每个位置丢失序列的长度也不尽相同。继续传代后发现细胞上清中重组病毒种类逐渐减少,最后以一种或者几种比较优势的状态存在。本研究证明在NS5基因与3’UTR之间虽然能够插入并表达外源基因,但是传代后不稳定;本研究获得一系列序列缺失病毒,为研究黄病毒基因稳定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素材,为构建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病毒载体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黄病毒概述
  •   1.2 DTMUV概述
  •   1.3 DTMUV发育史及研究进展
  •     1.3.1 DTMUV发育史
  •     1.3.2 DTMUV研究进展
  •   1.4 DTMUV分子生物学特性
  •     1.4.1 DTMUV形态结构
  •     1.4.2 DTMUV基因组结构及各蛋白功能
  •   1.5 黄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应用
  •   1.6 表达外源蛋白的重组黄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应用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毒、细胞和质粒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方法
  •     2.3.1 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株FX2010-180P的病毒拯救
  •       2.3.1.1 坦布苏病毒拯救流程
  •       2.3.1.2 FX2010-180P全基因组分片段扩增引物设计
  •       2.3.1.3 特异性反转录引物设计
  •       2.3.1.4 阳性质粒的提取
  •       2.3.1.5 FX2010-180P全长分段cDNA扩增
  •       2.3.1.6 细胞准备
  •       2.3.1.7 体外转录
  •       2.3.1.8 转染
  •       2.3.1.9 病毒检测
  •       2.3.1.10 病毒增殖
  •       2.3.1.11 病毒RNA提取
  •       2.3.1.12 病毒RNA反转录
  •       2.3.1.13 拯救病毒全基因组分片段扩增
  •       2.3.1.14 病毒效价滴定
  •       2.3.1.15 病毒生长曲线测定
  •     2.3.2 表达外源蛋白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弱毒株的病毒拯救
  •       2.3.2.1 外源基因插入位点设计方案
  •       2.3.2.2 将外源基因插入到5'UTR和 C基因之间
  •       2.3.2.3 将外源基因插入到C基因和PRM基因之间
  •       2.3.2.4 将外源基因插入到PRM基因和E基因
  •       2.3.2.5 将外源基因插入到E基因和NS1 基因之间
  •       2.3.2.6 NS5基因和3'UTR之间插入IRES和EGFP
  •       2.3.2.7 重组病毒各片段扩增引物
  •       2.3.2.8 重组病毒质粒构建
  •       2.3.2.9 目的片段磷酸化
  •       2.3.2.10 磷酸化产物与载体连接
  •       2.3.2.11 将连接产物转入感受态细胞
  •       2.3.2.12 阳性质粒的提取
  •       2.3.2.13 融合PCR获得重组病毒全长c DNA
  •       2.3.2.14 体外转录
  •       2.3.2.15 转染
  •       2.3.2.16 拯救病毒传代及全基因组测序
  •       2.3.2.17 二级结构预测
  •       2.3.2.18 R-180P-EGFP-67 重组病毒拯救
  •       2.3.2.19 sanger测序及高通量测序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弱毒株FX2010-180P拯救结果
  •     3.1.1 弱毒株FX2010-180P分段PCR扩增结果
  •     3.1.2 弱毒株FX2010-180P全长cDNA扩增
  •     3.1.3 拯救病毒在DF-1细胞上的病变情况
  •     3.1.4 拯救病毒的IFA鉴定结果
  •     3.1.5 拯救病毒分段PCR扩增
  •     3.1.6 病毒生长曲线测定
  •   3.2 重组病毒全长cDNA扩增结果
  •     3.2.1 重组病毒前三段融合PCR结果
  •     3.2.2 重组病毒全长PCR产物的扩增
  •     3.2.3 重组病毒拯救结果
  •     3.2.4 NS5-3'UTR插入外源基因后重组病毒测序结果
  •     3.2.5 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     3.2.6 3'UTR非编码区5'端去掉67 个碱基后重组病毒拯救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性坡

    导师: 刘思当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重组,外源基因,表达,反向遗传操作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称:新发与再现畜禽重大疫病的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6YFD0500100),课题名称:鸭坦布苏病毒的传播与致病的分子机制,课题编号:(2016YFD0500106)

    分类号: S852.65

    总页数: 79

    文件大小: 2581K

    下载量: 92

    相关论文文献

    • [1].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J]. 遗传 2011(05)
    • [2].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整合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10)
    • [3].与陈重阳老师探讨农杆菌转化法中外源基因的去向问题[J]. 中学生物教学 2011(06)
    • [4].挤压膨化参数对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降解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13(01)
    • [5].外源基因转水稻的途径、遗传行为和表达[J]. 中国稻米 2008(01)
    • [6].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03)
    • [7].一种消除转基因植物潜在风险的新技术[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02)
    • [8].慢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在人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9)
    • [9].转基因克隆牛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检测[J]. 畜牧兽医学报 2014(04)
    • [10].毛白杨杂种外源基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09(06)
    • [11].转基因白桦不同杂交组合的种子活力测定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规律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01)
    • [12].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漂移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6)
    • [13].转基因毛白杨外源基因转移的环境风险分析[J]. 环境化学 2009(06)
    • [14].大豆、油菜籽及大豆油中外源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1)
    • [15].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外源基因常用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6].外源基因在减毒沙门氏菌载体中的遗传稳定性和表达[J]. 中国兽药杂志 2011(10)
    • [17].大豆深加工产品中外源基因检测灵敏度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08(04)
    • [18].外源基因对精子的影响及其在山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J]. 遗传 2008(11)
    • [19].胚胎干细胞转染外源基因教学实验优化[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02)
    • [20].运用农杆菌介导的针刺法将外源基因转入水稻[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4)
    • [21].外源基因漂向何处[J]. 新知客 2009(03)
    • [22].根癌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番茄体系优化[J]. 北方园艺 2010(18)
    • [23].慢病毒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不同细胞及鸡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4].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及整合机制的教学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3)
    • [25].转基因克隆牛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17)
    • [26].增加外源基因在植物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策略[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7].转基因植物遗传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9)
    • [28].表达3个外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1(04)
    • [29].转基因家蚕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 蚕桑通报 2011(02)
    • [30].酿酒酵母rDNA的结构及其介导整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标签:;  ;  ;  ;  ;  

    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鸭坦布苏病毒的构建与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