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论文和设计-曹丽波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包括有主机,换能器和用于连接主机和换能器的连接线,换能器均与测量匣连接,测量匣中设置有截断板,截断板下端面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置于测量匣的下端框内,截断板将测量匣截断成两个相同的活动区间,活动区间内设置有与测量匣可滑动连接的传动匣,传动匣包括有套接管,套接管下侧面延伸设置有延长板,延长板横向设置有齿条,两个传动匣的齿条分别设置于延长板侧面上下两端,两条齿条与传动齿轮咬合连接,传动齿轮可连接有贯穿测量匣的转轮。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通过传动齿轮调节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无需前期繁琐的准备步骤,并且对换能器相对位置的调节方便快捷,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有主机(1),换能器(2)和用于连接主机(1)和换能器(2)的连接线(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换能器(2)均与测量匣(4)可拆卸连接,所述测量匣(4)中间设置有截断板(41),所述截断板(41)下端面设置有可发生转动的传动齿轮(5),所述传动齿轮(5)设置于测量匣(4)的下端框内,所述截断板(41)将测量匣(4)截断成两个相同的活动区间(42),所述活动区间(42)内设置有与测量匣(4)可滑动连接的传动匣(43),所述传动匣(43)包括有套接管(431),所述套接管(431)下侧面延伸设置有延长板(432),所述延长板(432)横向设置有齿条(433),两个所述传动匣(43)的齿条(433)分别设置于延长板(432)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两条所述齿条(433)与传动齿轮(5)咬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可连接有贯穿测量匣(4)的转轮(6)。

设计方案

1.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有主机(1),换能器(2)和用于连接主机(1)和换能器(2)的连接线(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换能器(2)均与测量匣(4)可拆卸连接,所述测量匣(4)中间设置有截断板(41),所述截断板(41)下端面设置有可发生转动的传动齿轮(5),所述传动齿轮(5)设置于测量匣(4)的下端框内,所述截断板(41)将测量匣(4)截断成两个相同的活动区间(42),所述活动区间(42)内设置有与测量匣(4)可滑动连接的传动匣(43),所述传动匣(43)包括有套接管(431),所述套接管(431)下侧面延伸设置有延长板(432),所述延长板(432)横向设置有齿条(433),两个所述传动匣(43)的齿条(433)分别设置于延长板(432)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两条所述齿条(433)与传动齿轮(5)咬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可连接有贯穿测量匣(4)的转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管(431)底端相向设有延伸环(7),所述延伸环(7)上端面间隔设置有弹簧(8);所述换能器(2)包括有上端部(21),所述上端部(21)与弹簧(8)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21)下端面间隔设有凹槽(22),所述上端部(21)上端面设置有贯穿凹槽(22)的连接孔(221);所述弹簧(8)上端面连接固定有固定块(81),所述固定块(81)可与凹槽(22)相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匣(4)上端框侧面设置有将测量匣(4)横向贯穿的滑轨(44),所述套接管(431)上侧面延伸设置有滑块(4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21)下端面延伸连接有下端部(23),所述下端部(23)的直径与延伸环(7)内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433)设置于测量匣(4)的下端框内,两条所述齿条(433)之间平行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匣(43)下端面高于测量匣(4)的下端面;所述下端部(23)的下端面高于测量匣(4)的下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管(431)的内直径与上端部(21)的直径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匣(4)上端面侧边设置有刻度读数(9);所述套接管(431)侧面设置有于竖直的刻度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裂缝。裂缝的出现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往往需要对裂缝进行详细的检测,其中裂缝发展的深度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目前常用的缝隙深度检测方式使超声波检测法,一般采用单面评测法,单面评测法需要在测试部位,通过不同的测距,布置测点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跨缝和不跨缝的测试情况。所以对裂缝进行测试时,首先需要用钢尺和记号笔在被测部位确定好测试间距,做好标记,这种需要测距、标记,然后利用换能器测试的操作步骤繁琐,需要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工作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可通过传动齿轮调节两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无需前期繁琐的准备步骤,操作方便,并且由于设有的弹簧和换能器之间的配合结构,使得仪器的换能器相对位置的调节方便快捷,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有主机,换能器和用于连接主机和换能器的连接线,两个所述换能器均与测量匣可拆卸连接,所述测量匣中间设置有截断板,所述截断板下端面设置有可发生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测量匣的下端框内,所述截断板将测量匣截断成两个相同的活动区间,所述活动区间内设置有与测量匣可滑动连接的传动匣,所述传动匣包括有套接管,所述套接管下侧面延伸设置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横向设置有齿条,两个所述传动匣的齿条分别设置于延长板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两条所述齿条与传动齿轮咬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可连接有贯穿测量匣的转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的测量匣和传动匣装置,以及传动匣上设有的齿条和与之配合的传动齿轮,使得工作过程中省去了仪器使用时繁琐的前期测量准备工作,并且可通过调节传动匣,进而调节换能器的相对距离,无需认为再分别调节,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接管底端相向设有延伸环,所述延伸环上端面间隔设置有弹簧;所述换能器包括有上端部,所述上端部与弹簧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接管通过设有的弹簧与换能器可拆卸连接,使得换能器可通过压迫弹簧与测试面发生接触并测量,而其测量结束后又可通过弹簧使得换能器远离测试面,使得装置对换能器位置的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部下端面间隔设有凹槽,所述上端部侧面设置有贯穿凹槽的连接孔;所述弹簧上端面连接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可与凹槽相配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与固定块的配合使得换能器与弹簧的可拆卸连接,保证了装置的整体向,保证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匣上端框侧面设置有将测量匣横向贯穿的滑轨,所述套接管上侧面延伸设置有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和滑轨的配合使用使得传动匣在测量匣内的滑动方便快捷,并且滑块滑轨还同时对整个装置具有稳定滑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部下端面延伸连接有下端部,所述下端部的直径与延伸环内至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端部能通过套接管的下端开口,使得下端部的测量部件能和测试面发生接触并进行测量,保证了装置的可实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设置于测量匣的下端框内,两条所述齿条之间平行相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固定于下端框内,对齿条形成限位作用,两齿条之间相向设置,使得传动匣的移动时相向移动,保证了传动匣与截断板之间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匣下端面高于测量匣的下端面;所述下端部的下端面高于测量匣的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在工作过程中的传动匣相对于测量匣能方便快捷的进行移动,并且下端部下端面高于测量匣下端面,保证了换能器下端部能运动至传动匣下端处于测试面进行接触测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接管的内直径与上端部的直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换能器的上端部能与套接管发生相对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匣上端面侧边设置有刻度读数;所述套接管侧面设置有于竖直的刻度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装置测量的准确性,能方便的对测试过程中的测距进行读数记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测量匣和传动匣等装置,利用齿轮待用传动匣上齿条使传动匣能发生相应的移动,进而同时调节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不用人为再分别对换能器进行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测量匣上端面设置有刻度读数,套接管设置有刻度槽,省去了测量过程前期的步骤,同时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3.换能器下端面高于测量匣下端面,使得对测试面进行多组数据测量时,不需要移动测量匣便能对换能器进行移方便快捷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匣与传动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接管与换能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接管与换能器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主机;2、换能器;21、上端部;22、凹槽;221、连接孔;23、下端部;3、连接线;4、测量匣;41、截断板;42、活动区间;43、传动匣;431、套接管;432、延长板;433、齿条;434、滑块;44、滑轨;5、传动齿轮;6、转轮;7、延伸环;8、弹簧;81、固定块;9、刻度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有主机1、换能器2以及用于连接主机1和换能器2的连接线3,在此实施例中设有的换能器2为两个,换能器2可拆卸连接于测量匣4上,测量匣4为矩形框体,测量匣4上端框内设置有将测量匣4横向贯穿的滑轨44;测量匣4上端面侧边设置有刻度读数9,测量匣4中间设置有同时连接测量匣4上框体和下框体的截断板41,截断板41将测量匣4截断成两个相同的矩形形状的活动区间42,活动区间42内设置有与测量匣4可活动连接的传动匣43,传动匣43下端面高于测量匣4的下端面,传动匣43与换能器2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截断板41下端面设置有可发生转动的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设置于测量匣4的下端框内,传动齿轮5端面连接有贯穿测量匣4侧面的连接杆,连接杆端面固定连接有转轮6。

传动匣43包括有圆环形的套接管431,套接管431侧面设置有于竖直的与刻度读数9相配合的刻度槽,套接管431下侧面延伸设置有矩形板体的延长板432,延长板432上横向设置齿条433,齿条433设置于测量匣4下端框内部,在本实施例中,两条齿条433分别从延长板432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平行相向设置,两条齿条433同时与传动齿轮5咬合连接,可通过与传动齿轮5连接固定的转轮6,使得两条齿条433产生相对运动趋势,进而使得两传动匣43产生相应的运动。

套接管431上端面延伸设置有滑块434,滑块434与滑轨44的相配合使得传动匣43能与测量匣4产生相对的滑动,滑块434和滑轨44同时对传动匣43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3和4所示,套接管431底端相向延伸设有环形的延伸环7,延伸环7上端面间隔设置有弹簧8,弹簧8上端面连接固定有固定块81。换能器2包括有上端部21,上端部21直径与套接管431内直径相等,上端部21下端面间隔设有凹槽22,上端部21上端面设置有贯穿凹槽22的连接孔221,凹槽22与固定块81通过穿过连接孔221的螺栓栓接固定,进而使得换能器2与弹簧8可拆卸连接,上端部21下端面延伸连接有下端部23,下端部23的直径与延伸环7内直径相等,端部23的下端面高于测量匣4的下端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测试面进行裂缝深度测试时,将一起连接,将测量匣4与接触面连接,通过压迫换能器2的上端部21,使得换能器2的下端部23与测试面进行接触并且对裂缝深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由于弹簧8的存在使得换能器2远离接触面,此时通过转动转轮6,通过转轮6带动传动齿轮5对固定有换能器2的传动匣43进行相应位置的调整,并且可以根据测量匣4上表面的刻度读数9对两换能器2之间的间距进行判断,使得同时调节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并且在省去了测量过程前期的步骤的同时保证了测量的精度,而且还具有对测试面进行多组数据测量时,不需要移动测量匣便能对换能器进行移方便快捷的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752.8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95670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G01B 17/00

专利分类号:G01B17/0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河北国控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北国控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西路269号

发明人:曹丽波;吴立国;崔晓旺

第一发明人:曹丽波

当前权利人:河北国控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裂缝深度检测仪论文和设计-曹丽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