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剪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强度,组合,机理,剪力,纤维,结构。
抗剪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神友,李永轩,金文良,刘玉擎[1](2019)在《钢-混凝土组合沉管结构抗剪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圳至中山跨海通道沉管隧道设计方案为研究背景,建立沉管节段的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四点反弯矩剪切试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隧道横向,横隔钢板和混凝土分别承担斜向拉力和斜向压力,两者形成主要的受力体系;在隧道纵向,混凝土内未发现明显的横向应力分布变化;角钢连接件主要承担格室面板与混凝土间的剪力传递,拉拔作用不明显;在结构弹性状态下,各连接件抗剪刚度相近、剪力分布均匀;连接件附近混凝土开裂后逐步退出工作,但并不影响结构继续承载;剪切破坏过程表现为结构依次发生混凝土弯剪开裂、连接件处混凝土开裂、横隔钢板屈服,最终因混凝土剪切斜裂缝贯通达到结构极限承载力.(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吴帅峰,蔡红,魏迎奇,肖建章,严俊[2](2019)在《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及抗剪强度分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分量特性,制备了7种级配类型土石料,涵盖了良好级配、均匀粒径、缺失中间粒径3种典型情况,代表了含石量在10%~75%的形态,在此条件下对剪切强度与级配–含石量关系、剪切机理及剪切强度分量的构建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土石料中粗颗粒含量的多少是决定强度的关键因素;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由咬合分量、摩擦分量和破碎分量共同构成,通过分析得出摩擦分量占总抗剪强度约10%,从颗粒细观运动的角度的剪切运移力学过程推导出咬合分量与摩擦分量的理论模型公式,该模型公式涵盖了含石量、初始接触水平角、内摩擦角、粒径等参数信息;由该模型计算得出咬合与摩擦分量占比与含石量呈指数正相关趋势,并给定该边界条件下的函数表达式。从理论上揭示了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的构成分量模型。(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陈海,郭子雄,刘阳,郭利涛[3](2019)在《新型组合剪力键抗剪机理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带横向栓钉的新型组合PBL剪力键(简称组合剪力键),并开展了6个组合剪力键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建立了组合剪力键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216个试件的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基于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组合剪力键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组合剪力键具有良好的抗剪性能,其抗剪承载力由PBL部分的混凝土榫柱和横向栓钉共同提供,可按迭加原理进行计算。参数分析表明:增加栓钉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均可有效提高组合剪力键抗剪承载力。其中,当栓钉直径由16 mm增至22 mm时,其承载力约提高27.7%;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30提高至C50时承载力约提高20.6%。但增加开孔直径和肋板厚度对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影响并不明显基于可靠度分析和迭加原理提出了该组合剪力键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该新型剪力键的工程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高淑玲,靳嘉鹏,郭亚栋[4](2018)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破坏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以及1‰聚乙烯醇(PVA)纤维用于砌体墙的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设计了不同"抹灰+砌筑"组合的7堵砌体墙,采用对角加载剪切试验,研究了ECC和PVA纤维砂浆对砌体墙抗剪性能、刚度以及延性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普通抹灰砂浆+普通砌筑砂浆"砌体墙,PVA纤维抹灰砂浆使砌体墙抗剪强度提高12%,PVA纤维砌筑砂浆使砌体墙抗剪强度提升42%;而ECC用于抹灰时,抗剪强度比PVA纤维抹灰砂浆提升34%,ECC用于砌筑时,抗剪破坏方式为延性破坏;ECC同时用于抹灰和砌筑时,抗剪强度提升102%,其刚度、延性最大,抗剪和抗震性能最好;以上砌体墙的刚度均较普通砂浆制作的砌体墙有所提升,表现出良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8年12期)
陈富强,田唯,张永涛,翟世鸿[5](2018)在《沉管隧道节段接头混凝土剪力键与摩擦力协同抗剪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沉管隧道节段接头抗剪机理室内缩尺模型试验,测试了接头在不同接触应力状态及不同剪力键垫层厚度等工况下,混凝土剪力键与接触面摩擦力协同抗剪受力模式。结果表明,摩擦力对接头抗剪强度贡献显着而且可靠。(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方壮城[6](2018)在《高强砼预制梁与轻骨料砼桥面板间界面抗剪破坏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高强混凝土预制梁和轻骨料混凝土现浇板组成的组合梁结构,能有效降低桥梁结构的自重,达到增大桥梁跨度的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桥梁工程项目中。组合梁结构界面是该类结构的受力薄弱环节,其界面抗剪性能往往是控制组合结构整体性能,弯曲性能,斜截面抗剪性能及挠度特性等的关键因素。目前关于组合结构界面抗剪性能的研究很少,而我国尚无关于高强混凝土预制梁与轻骨料混凝土桥面板间抗剪承载力计算的规范,故对于该类组合梁结构界面抗剪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以及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组合结构界面抗剪性能的特点及以往研究的不足,对36个推出试件及12根组合梁进行试验研究,以探究界面处理方式,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界面配筋率,混凝土类型以及粗骨料粒径等参数对该类组合结构界面剪切破坏机理和受力特性的影响。由推出试验结果发现界面处理方式以及界面配筋率对界面抗剪性能的影响很大。粗糙处理能有效提高界面的开裂荷载(92.19%),极限荷载(88.56%)和残余荷载(44.05%),并且试件发生剪切破坏时能达到更大的界面滑移和水平剪胀;而较高的界面配筋率能显着提高界面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残余荷载,也能使得界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滑移和剪胀更大,但是当界面配筋率超过一定限值后其效果大大减弱。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类型以及骨料粒径大小对界面的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对界面的滑移和剪胀等也只造成轻微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作对比,发现现行ACI和AASHTO设计规范均对该类界面抗剪承载力的预测偏保守。基于推出试验的结果,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选用界面处理方式,界面配筋率以及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叁个参数进行12根组合梁试验。结果发现叁者均对梁的破坏模式有影响。界面处理方式和界面配筋率对组合梁的极限荷载以及界面剪切破坏时对应的挠度和滑移均有正相关关系,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对界面滑移行为影响比较大。基于以上结果,在前人建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出能更精确预测高强混凝土预制梁与轻骨料混凝土现浇板间界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已有试验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该公式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剪摩擦理论的内容,更为该类组合结构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的参考,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新卫,李辉,曹洋兵,王思洋[7](2018)在《贵州丹寨汞矿渣抗剪强度特性及其细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贵州省天然斜坡上广泛分布着汞矿渣堆积体,危险性及危害性大,急需对其抗剪强度特性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汞矿渣具有结构疏松、分选性差、粒径相差大且有弱胶结性等特点,选取贵州省丹寨县典型场地,开展汞矿渣颗粒分析试验及现场大型直剪试验。基于颗粒离散元PFC2D程序,进行了与现场直剪试验相应的数值试验,研究了抗剪切过程中的细观机理。现场与数值试验获得的曲线形态和抗剪强度参数接近,证实了数值试验的可靠性和高仿真性。试验结果表明:接近剪切应力峰值时,剪切带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拉张接触力,而较远区域拉张接触力较不明显;随着剪切的进行,主动剪切盘的颗粒整体向右运动,而固定盘中与剪切带较近区域的颗粒也有向右运动的趋势;靠近剪切带区域出现了数个应力集中区,越靠近剪切墙应力越大;大颗粒对应力分布影响较大;固定盘中的应力集中区靠近剪切带,主动剪切盘应力集中区分布更广、受剪切作用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8年04期)
郭盼盼[8](2018)在《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影响机理及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弱土改良技术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对结构物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纤维加筋土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软弱土改良技术,具有改良效果显着、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已被成功应用于路堤、挡土墙、基础和边坡防护等工程中。然而,纤维加筋土技术的文献综述表明,纤维加筋膨胀土的抗剪强度特性影响机理尚不清晰,且现有的纤维加筋土本构模型大多无法考虑纤维与土界面相互作用效应的演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目的为:(1)检验采用随机分布离散短黄麻纤维改良合肥膨胀土的变动强度特性的可行性;(2)明确纤维含量、纤维长度、纤维分布形式、制样参数(干密度和含水率)对黄麻纤维加筋膨胀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3)建立考虑纤维与土界面相互作用效应演化规律的纤维加筋土本构模型。为此,本文进行了以直剪和叁轴压缩试验为主的室内试验、本构模型理论推导以及本构模型预测能力的试验验证。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证实了采用随机分布离散短黄麻纤维改良合肥膨胀土变动强度特性的可行性。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在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特性方面具有最优值,其微观机理在于过高纤维含量和过长纤维会导致纤维间的扭结和缠绕,从而抑制甚至降低纤维加筋增强效应的发挥。纤维分布形式以控制有效纤维内拉应力大小的方式决定着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特性的提高幅度。制样参数(含水率和干密度)对纤维与土的接触效应影响显着,纤维与土颗粒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及其界面摩擦系数是制样参数影响纤维加筋增强效应的微观机理。基于将应力迭加法和能量均化技术相结合的思想,建立了各向异性分布纤维加筋土本构模型,其基本假设为:有效纤维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有效纤维在纤维与土界面上的局部滑移控制着纤维加筋土破坏前的本构行为,而破坏后的本构行为由纤维的完全拉出控制。将纤维加筋土看成由修正剑桥模型土相和线弹性纤维相组成的复合材料,基于应变增量协调、应力增量迭加的原理,得到了表征纤维加筋土破坏前应力和应变间增量关系的弹塑性刚度矩阵。基于纤维加筋土破坏时有效平均正应力和偏应力的能量耗散率与外力功率的平衡关系,建立起了纤维加筋土宏观破坏准则。本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纤维加筋土本构模型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不同纤维含量下纤维加筋土应力应变关系、抗剪强度、抗剪强度参数和体应变行为的关键特征。(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冰[9](2017)在《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机理及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RC)梁是建筑、桥梁等土木工程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在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RC梁可能发生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由于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所以RC梁的抗剪承载力评估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受氯离子侵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环境作用的影响,混凝土中的钢筋往往发生锈蚀。钢筋锈蚀不仅会导致RC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和剥落,而且还会引起钢筋的有效承载面积减小、钢筋的力学性能降低,从而导致锈蚀RC梁的抗剪承载力发生劣化。由于锈蚀RC梁的抗剪机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材料参数、几何尺寸等因素存在显着的随机性,所以开展锈蚀RC梁的概率抗剪承载力分析,对于锈蚀RC梁的承载力评估与再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锈蚀RC梁的抗剪机理和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通过引入剪跨比修正系数,建立了一种能够综合考虑RC梁的弹性模量比、配筋率、配箍率、剪跨比等关键因素影响的RC梁的临界斜裂缝倾角模型,进而综合考虑主观不确定性和客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结合贝叶斯理论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法,建立了 RC梁的概率临界斜裂缝倾角模型,可以合理描述RC梁临界斜裂缝倾角的概率分布特性,从而为RC梁的概率抗剪承载力分析奠定了基础。(2)基于MCFT,结合应力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材料本构关系以及所建立的临界斜裂缝倾角模型,建立了一种能够综合考虑RC梁的截面尺寸、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屈服强度、剪跨比、配筋率、配箍率等关键因素影响的RC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进而结合贝叶斯理论和MCMC法,建立了 RC梁的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不仅能够合理描述RC梁的抗剪承载力概率分布特性,而且可以校准现有确定性抗剪承载力模型的置信水平和预测精度,还可以确定具有预定置信水平的RC梁抗剪承载力的概率特征值,从而为RC梁的概率安全性评估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提供了基础。(3)基于RC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综合考虑钢筋锈蚀对箍筋屈服强度、配筋率、配箍率、临界斜裂缝倾角、RC梁的有效截面宽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锈蚀RC梁的抗剪承载力模型,进而结合贝叶斯理论和MCMC法,建立了锈蚀RC梁的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从而为锈蚀RC梁的概率安全性评估和再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李雪[10](2017)在《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北山裂隙性花岗质岩石抗剪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裂隙岩花岗岩为高放废料填埋和地热开采工程提供了较好的地质条件。将基于离散元(DEM)这种数值方法的计算机编程仿真实验与岩石物理模拟相互佐证,并将实验过程中局部应变强化带的应力分布变化和微裂隙贯通路径进行输出,解决了由于断裂效应中无法用肉眼和捕捉的变形表现,同时也揭示了从微小裂纹扩大到大尺度断裂的机理。本文中利用DEM方法,建立了3组含多项高温-冷却处理的对比实验。每组模型中预设温度为100°C、200°C、300°C和400°C,在每种温度下分别进行高温剪切实验和进行冷却处理后剪切实验,以模拟岩石断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扩展途径,从而为断层,特别是逆冲退覆构造中次生断层发育方式提供新观点和理论依据。实验模拟的样品是中核集团位于甘肃北山地区高仿废料填埋区的花岗岩,石英含量为30%,长石60%,云母约为10%,借助扫描电镜(SEM)对不同温度加热后的花岗岩进行观察,发现在400°C加热和冷却条件下,该花岗岩样品出现了明显的沿石英边界发育的热开裂,以及长石内部沿解理发育的穿晶开裂。将热处理之后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实验,对其失稳断裂途径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经高温处理的岩石样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强度提升,断裂韧性加强的表现。利用数值模拟对温度处理和岩石力学实验进行细观结构分析发现,在温度提升导致热开裂密度提升的同时,某些矿物解理发育的矿物附近裂纹密度高于样品中裂纹的平均密度,导致在裂纹联合扩展过程当中受到应力分布改变的影响,同时试样的抗剪强度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抗剪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分量特性,制备了7种级配类型土石料,涵盖了良好级配、均匀粒径、缺失中间粒径3种典型情况,代表了含石量在10%~75%的形态,在此条件下对剪切强度与级配–含石量关系、剪切机理及剪切强度分量的构建模型进行了研究。得到土石料中粗颗粒含量的多少是决定强度的关键因素;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由咬合分量、摩擦分量和破碎分量共同构成,通过分析得出摩擦分量占总抗剪强度约10%,从颗粒细观运动的角度的剪切运移力学过程推导出咬合分量与摩擦分量的理论模型公式,该模型公式涵盖了含石量、初始接触水平角、内摩擦角、粒径等参数信息;由该模型计算得出咬合与摩擦分量占比与含石量呈指数正相关趋势,并给定该边界条件下的函数表达式。从理论上揭示了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和抗剪强度的构成分量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剪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宋神友,李永轩,金文良,刘玉擎.钢-混凝土组合沉管结构抗剪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吴帅峰,蔡红,魏迎奇,肖建章,严俊.土石混合料剪切机理及抗剪强度分量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3].陈海,郭子雄,刘阳,郭利涛.新型组合剪力键抗剪机理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9
[4].高淑玲,靳嘉鹏,郭亚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破坏机理分析[J].工业建筑.2018
[5].陈富强,田唯,张永涛,翟世鸿.沉管隧道节段接头混凝土剪力键与摩擦力协同抗剪机理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6].方壮城.高强砼预制梁与轻骨料砼桥面板间界面抗剪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7].李新卫,李辉,曹洋兵,王思洋.贵州丹寨汞矿渣抗剪强度特性及其细观机理[J].金属矿山.2018
[8].郭盼盼.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影响机理及本构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9].陈冰.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机理及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研究[D].广西大学.2017
[10].李雪.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北山裂隙性花岗质岩石抗剪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