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铝触臂论文和设计-毛海豪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铝触臂,其包括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铜制筒体包括连接段、固定段和连接上述二者的颈段;连接段的外壁包括第一圆柱面、直径大于第一圆柱面的第二圆柱面和连接上述二者的圆台面,连接段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固定段贯穿设置有内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固定段的外壁凹陷设置有第一环形槽;颈段贯穿设置有连通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圆台孔;铝制接头固定于连接段靠近第一圆柱面的端面上,铝制接头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且铝制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等径的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采用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组合成多圆台结构,在保证触臂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铜铝触臂,包括铜制筒体(1)和铝制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制筒体(1)包括连接段(11)、固定段(12)和连接上述二者的颈段(13);所述连接段(11)的外壁包括第一圆柱面(111)、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面(111)的第二圆柱面(113)和连接上述二者的圆台面(112),所述连接段(1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4);所述固定段(12)贯穿设置有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4)的第二通孔(121),所述固定段(12)的外壁凹陷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23);所述颈段(13)贯穿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114)和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圆台孔(131);所述铝制接头(2)固定于所述连接段(11)靠近所述第一圆柱面(111)的端面上,所述铝制接头(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1),且所述铝制接头(2)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4)等径的第三通孔(22)。

设计方案

1.一种铜铝触臂,包括铜制筒体(1)和铝制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制筒体(1)包括连接段(11)、固定段(12)和连接上述二者的颈段(13);所述连接段(11)的外壁包括第一圆柱面(111)、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面(111)的第二圆柱面(113)和连接上述二者的圆台面(112),所述连接段(1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4);所述固定段(12)贯穿设置有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4)的第二通孔(121),所述固定段(12)的外壁凹陷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23);所述颈段(13)贯穿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114)和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圆台孔(131);所述铝制接头(2)固定于所述连接段(11)靠近所述第一圆柱面(111)的端面上,所述铝制接头(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1),且所述铝制接头(2)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4)等径的第三通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内壁凹陷设置有螺纹槽(122),所述螺纹槽(122)沿远离所述颈段(13)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段(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接头(2)的外壁与所述铝制接头(2)靠近所述铜制筒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铝制接头(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21)靠近所述铜制筒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制筒体(1)从内而外依次包括铝材层(3)、多个嵌设于所述铝材层(3)内的铜环(4)、多个贯穿所述铝材层(3)的散热微孔(5)、设置于所述铝材层(3)两侧的致密层(6),所述铜环(4)与多个所述散热微孔(5)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铝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6)由氧化铝膜组成,所述致密层(6)与所述铝材层(3)之间均匀涂覆有粘结层(7),所述粘结层(7)由导热粘结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接头(2)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铜制筒体(1)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铝触臂。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起安全保护作用的一种电器,触臂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触臂安装时,先将梅花触头卡在触臂前端的环形槽中,另一个触臂在使用过程中直接从前端插入,实现导电连接。

授权公告号为CN2060982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触臂。该触臂包括:触臂筒体,所述触臂筒体的两端分别为连接口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分为下固定端和上固定端,所述下固定端的直径大于上固定端的直径,所述连接口的端面处设有倒角,连接口的中部为圆环形的凹槽,凹槽与固定端相连的一侧的槽壁边缘处为倒角,连接口和固定端的外壁做硫化处理,硫化的厚度为0.5mm。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述触臂采用紫铜或铜制成,并且其凹槽处的连接牢固性仍不够理想,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触臂的高强度电流会引起触臂显著地发热,这种发热如果不控制的话,会引起触臂过热,从而对触臂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其内外多为等径设置,造成触臂使用时其接头位置难以承受压力而脱落,且仍存在接触电阻大、温升过高的问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强度较高且温升范围合适的铜铝触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铜铝触臂,包括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所述铜制筒体包括连接段、固定段和连接上述二者的颈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壁包括第一圆柱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面的第二圆柱面和连接上述二者的圆台面,所述连接段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段贯穿设置有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凹陷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颈段贯穿设置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圆台孔;所述铝制接头固定于所述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一圆柱面的端面上,所述铝制接头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且所述铝制接头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等径的第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触臂采用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组合成多圆台结构,铝制接头的设置使得触臂的使用强度增强,且第二环形槽又避免其脱落,便于触臂的使用;另外铜制筒体的内外壁间隔设有圆台形结构,即圆台面和圆台孔,在保证触臂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触臂的内外径差值,促进触臂散热,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等距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螺纹槽,所述螺纹槽沿远离所述颈段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固定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槽的设置便于其他部件的固定安装,进一步加强触臂的安装强度;且单螺纹或者多螺纹的设置适应于不同安装要求的部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制接头的外壁与所述铝制接头靠近所述铜制筒体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所述铝制接头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靠近所述铜制筒体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两个连接处的圆滑过渡设置,直接减小了触臂的接触电阻,并且便于触臂的安装,在保证触臂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铜制筒体从内而外依次包括铝材层、多个嵌设于所述铝材层内的铜环、多个贯穿所述铝材层的散热微孔、设置于所述铝材层两侧的致密层,所述铜环与多个所述散热微孔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递至触臂的热量小部分直接经过铜制筒体传递至触臂的外部,而大部分热量传递至散热微孔内,此时散热微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并不断运动,其中的部分热量随空气的震动而消减、另一部分热量随着散热微孔快速传递至触臂的外部,以此达到调节触臂的温升的目的;同时,两侧的致密层保护铝材层不受锈蚀,且避免散热微孔的堵塞;另外,铜环沿周向箍紧铝材层,在不影响散热的同时,加强了触臂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致密层由氧化铝膜组成,所述致密层与所述铝材层之间均匀涂覆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由导热粘结剂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氧化铝膜兼具导电与抗氧化性能,将其通过导热粘结剂固定于铝材层的表面,在保证触臂的散热性能的同时,保护铝材层不受锈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铝制接头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铜制筒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节省金属的用量,降低成本,也使得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的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小,避免温升过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触臂采用铜制筒体和铝制接头组合成多圆台结构,在保证触臂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2.通过散热微孔散热,并辅以铜环沿周向箍紧铝材层,在促进触臂散热的同时,加强了触臂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触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触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铜制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制筒体;11、连接段;111、第一圆柱面;112、圆台面;113、第二圆柱面;114、第一通孔;12、固定段;121、第二通孔;122、螺纹槽;123、第一环形槽;13、颈段;131、圆台孔;2、铝制接头;21、第二环形槽;22、第三通孔;3、铝材层;4、铜环;5、散热微孔;6、致密层;7、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铜铝触臂,包括铜制筒体1和铝制接头2。其中,铜制筒体1包括连接段11、固定段12和连接上述二者的颈段13,铝制接头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连接段11的上端面上。

参照图2,连接段11的外壁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圆柱面111、圆台面112和直径大于第一圆柱面111的第二圆柱面113,连接段11上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4。固定段12贯穿设置有内径大于第一通孔114的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的内壁等距排列设置有1-4个螺纹槽122,螺纹槽122沿远离颈段13的长度方向贯穿固定段12;固定段12的外壁凹陷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23。颈段13贯穿设置有连通于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21的圆台孔131。

铝制接头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1,且铝制接头2沿轴向贯穿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4等径的第三通孔22。另外,铝制接头2的外壁与铝制接头2靠近铜制筒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铝制接头2的外壁与第二环形槽21靠近铜制筒体1的侧壁的连接处圆滑过渡。通过上述两个连接处的圆滑过渡设置,直接减小了触臂的接触电阻,并且便于触臂的安装,在保证触臂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参照图3,铜制筒体1从内而外依次包括铝材层3、多个嵌设于铝材层3内的铜环4、多个贯穿铝材层3的散热微孔5、设置于铝材层3两侧的致密层6,铜环4与多个散热微孔5间隔设置。为避免致密层6脱离,致密层6与铝材层3之间均匀涂覆有粘结层7,致密层6由氧化铝膜组成,粘结层7由导热粘结剂组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递至触臂的热量小部分直接经过铜制筒体1传递至触臂的外部,而大部分热量传递至散热微孔5内,此时散热微孔5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并不断运动,其中的部分热量随空气的震动而消减、另一部分热量随着散热微孔5快速传递至触臂的外部,以此达到调节触臂的温升的目的。同时,两侧的致密层6保护铝材层3不受锈蚀,且避免散热微孔5的堵塞。另外,铜环4沿周向箍紧铝材层3,在不影响散热的同时,加强了触臂的强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触臂采用铜制筒体1和铝制接头2组合成多圆台结构,铝制接头2的设置使得触臂的使用强度增强,且第二环形槽21又避免其脱落,便于触臂的使用;另外,铜制筒体1的内外壁间隔设有圆台形结构,即圆台面112和圆台孔131,在保证触臂连接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触臂的内外径差值,促进触臂散热,进一步使得触臂的温升处于合适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铜铝触臂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7605.7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297917U

授权时间:20190823

主分类号:H01H 1/58

专利分类号:H01H1/58;H01H1/62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毛海豪

第一申请人:毛海豪

申请人地址:317600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干江镇干江村繁江东路49号

发明人:毛海豪

第一发明人:毛海豪

当前权利人:毛海豪

代理人:张大保

代理机构:44386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铜铝触臂论文和设计-毛海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