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剂论文-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

防污剂论文-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污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吡硫锌,水解,光解,毒性

防污剂论文文献综述

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1](2019)在《防污剂吡硫锌的水解、光解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吡硫锌(ZPT)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解、光化学降解情况,评估其对淡水和海洋生态环境可能的风险。基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有机污染物水解、光解实验方法,分别测试了ZPT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液、光解液中ZPT的残留浓度和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发现偏碱性pH(9.0)有利于ZPT水解和光解的进行,而含盐水(ASW)不利于ZPT的水解但有利于其光解的进行。在淡水环境中降解液毒性主要由残留ZPT贡献,而在海水环境中的降解液毒性显着高于残留ZPT的贡献。所以,ZPT作为海洋抗污损涂料添加剂,对海洋环境的毒性风险需要进一步注意。(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冯荟蒙,陈守刚,王巍[2](2019)在《一种增强光催化抑菌性能的MXene基防污剂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生物污损一直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每年都会对环境,生态和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发新型环保有效的防污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光催化杀菌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杀菌材料,环保,无毒,快速,高效。MXene是新兴的二维(2-D)材料,Ti3C2纳米片本身具有抑菌作用。由于MXene的亲水性,优异的金属导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易于用作纳米颗粒的载体,改善其分散性并防止团聚。在这里,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个二维碳化钛基防污剂,通过在碳化钛表面上接枝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杀菌效果。通过在Ti3C2上负载银纳米颗粒,制备具有有效抗菌活性的稳定还原的碳化钛-银(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Ti3C2为Ag纳米颗粒提供了保护屏障,防止Ag颗粒与外部溶液反应,过快地浸出银离子。同时,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Ti3C2促进了激发电子的转移,增强了氧化应激反应,延长了活性氧(ROS)的生成时间。更重要的是,Ti3C2的大比表面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改善了Ag的分散性。银离子的缓释作用,提高的ROS生产能力和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均匀分散协同作用,使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大幅提高的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唐建华,付婷,曹京宜,张寒露,唐聿明[3](2019)在《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失效过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污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其渗出机制与失效过程也不相同,随着防污涂层树脂的水解和防污剂的溶出,防污涂层作为第一道屏障其失效情况也会影响整个防污防腐涂层体系对基体的保护作用。本文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两种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水解失效过程以及涂层配套体系对基体铝合金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涂层体系在常温3.5%NaCl溶液中浸泡四年后其低频阻抗仍然很高,对基体仍然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热循环加速试验(45℃12h+25℃12h)大大促进了防污面漆在NaCl溶液中的水解以及可溶性颜填料与防污剂的溶出,含氧化亚铜较高的W1面漆表面形成大量的微裂纹,导致试样低频阻抗迅速下降,整体屏蔽性能降低;含多硫代化合物的W2面漆柔韧性较好,少有裂纹,涂层的整体屏蔽性能下降较缓。(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李登峰,刘鹏征,张栋洋[4](2019)在《DCOIT防污剂在防污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具有广谱高效、环保低毒等优点,DCOIT逐渐成为替代有机锡(TBT)的一种新型防污剂,在防污材料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总结了DCOIT环境归宿及其生态毒性的判断方法,介绍了DCOIT在防污材料的应用情况及防污效果,并对近年来DCOIT防污剂的控释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防污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苏玉洁[5](2019)在《海洋防污剂DCOIT对尼罗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毒性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因降解快,防污活性强,已替代原防污剂——叁丁基锡(TBT),成为新型海洋防污剂Sea-Nine211的主要活性成分。尽管降解能力强,但DCOIT在环境中仍有蓄积,在西班牙码头的海水中检测到DCOIT浓度达3.3μg/L(环境浓度)。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浓度的DCOIT会对非目标生物(啮齿动物、软体动物、硬骨鱼类等)造成影响,损伤动物的神经传导、内分泌以及生殖等系统。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DCOIT对生水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其次,目前仅有DCOIT对海洋十足目的急性毒性评价,而缺乏毒性效应的研究;再次,考虑到DCOI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其降解能力不稳定,有必要探讨高浓度DCOIT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因此,本研究以硬骨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大型十足目动物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从生长、生理、组织和分子水平,探究了不同浓度的DCOIT对二者的毒性效应和代谢影响。本研究可以为今后DCOIT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也为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机制带来新的思考。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防污剂DCOIT对硬骨鱼类尼罗罗非鱼的毒性效应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的DCOIT对尼罗罗非鱼的毒性作用和代谢影响,以及内质网应激是否介导了它的毒性和代谢变化,本实验对雄性尼罗罗非鱼进行DCOIT急性(4d)、慢性(28d)暴露实验(0、3、15、30μg/L DCOIT),从行为、呼吸率、神经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内质网应激和肝脏病理学损伤等方面进行毒性效应评估。此外,对尼罗罗非鱼肝细胞进行了24h的DCOIT暴露实验(0、3、15、30、300μg/L DCOIT),并测定内质网应激水平。结果表明:经过4d的DCOIT急性暴露,15μg/L和30μg/L DCOIT暴露组的罗非鱼高速运动比例显着减少(P<0.05),15μg/L和30μg/L DCOIT暴露组的罗非鱼耗氧率显着升高(P<0.05)。3μg/L DCOIT急性暴露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导致罗非鱼肝脏甘油叁酯(TG)的积累;慢性暴露28d之后,长时间的内质网应激导致罗非鱼肝脏的病理变化;而在细胞水平上,300μg/L DCOIT可导致肝细胞的内质网应激。除此之外,经过4d的急性暴露,DCOIT会引起罗非鱼的脑组织AChE变化,从而导致罗非鱼的行为发生变化。本研究指出了,罗非鱼暴露于DCOIT防污剂后,能量代谢发生显着变化,神经传递受损,DCOIT诱导的内质网功能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2.防污剂DCOIT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的DCOIT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28d的DCOIT(0、3、15、30μg/L)暴露实验,从生长、生理、组织、转录组水平研究了DCOIT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暴露于30μg/L DCOIT 28d后,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显着降低,Na~+/K~+-ATP酶活性显着增强(P<0.05)。鳃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5和30μg/L的DCOIT暴露下,凡纳滨对虾鳃部出现黑色素沉积。此外,30μg/L DCOIT暴露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的乳酸(LD)、甘油叁酯(TG)和丙酮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15和30μg/L DCOIT暴露组的肝胰腺表现出结构损伤。肝胰腺转录组结果显示,与暴露于3μg/L DCOIT相比,暴露于15μg/L DCOIT的凡纳滨对虾较对照组显示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包括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癌症中的胆碱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综上所述,凡纳滨对虾对DCOIT非常敏感,15μg/L DCOIT能够显着引起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分子水平的响应,而30μg/L DCOIT能够干扰凡纳滨对虾的代谢、生长和存活。3.防污剂DCOIT对鱼虾的毒性效应比较综合本研究结果和已报道的相关文献,本文针对DCOIT对鱼虾的毒性效应进行比较。第一点,在生长存活方面,凡纳滨对虾对DCOIT更为敏感,而尼罗罗非鱼表现出较好的抵抗性和适应性。第二点,暴露于DCOIT之后,鱼类的肝脏和对虾的肝胰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鱼类脂代谢紊乱的可能原因是DCOIT诱导了内质网应激和过量的卵黄生成素(VTG),而对虾的脂代谢紊乱成因还需要继续探究。第叁点,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抵抗DCOIT慢性暴露的生物通路也是不一样的,罗非鱼集中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通路,而凡纳滨对虾集中于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第四点,DCOIT引起了凡纳滨对虾的黑鳃症状,甚至肉眼可见,这在鱼类上尚未发现。第五点,DCOIT还能影响硬骨鱼类的神经传导系统,从而影响鱼的行为;DCOIT在硬骨鱼类通过激活雌激素发生机制来干扰鱼类内分泌;DCOIT还可以对鱼类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但是关于DCOIT对虾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毒性效应却鲜有研究。总之,由于硬骨鱼类和虾类的生理结构差异性,DCOIT对二者的毒性作用并不相同,但是关于DCOIT对虾类的毒性研究十分局限,还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对DCOIT对鱼虾的毒性效应进行全面比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毛田野,余红伟,王玥,陆刚,徐朝阳[6](2018)在《单凝聚法制备PEG-Cu_2O微胶囊防污剂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一种包埋氧化亚铜的微胶囊防污剂,延长防污期效,减少环境污染。方法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Cu_2O)的基础上,利用单凝聚法将聚乙二醇(PEG)包覆在Cu_2O防污剂的表面,制得PEG-Cu_2O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微胶囊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和成分验证。利用粒径分析仪(PSA)和热重分析仪(TGA)测定PEG-Cu_2O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包埋率大小。通过基于分光光度法的铜离子渗出率测定实验,对PEG-Cu_2O微胶囊的释放性能进行探究。通过单因素优化分析实验和SEM形貌测试讨论PEG和凝聚剂的加入方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PEG-Cu_2O微胶囊,微胶囊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66μm,囊壁平均厚度约200 nm,包埋率为78.1%。与普通Cu_2O防污剂相比,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明显。采用PEG与氯化铜预混合、凝聚剂溶液逐滴加入的方法,在反应温度为70℃以及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微胶囊产品。结论 PEG-Cu_2O微胶囊能够有效控制防污剂释放速度,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延长防污期效。该方法工艺简单,符合原子经济学和绿色化学理念,在海洋防污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程栋材,黄志雄,任润桃,王晶晶,叶章基[7](2018)在《防污剂在溶胀聚合物中扩散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平衡溶胀结构聚合物。调查溶胀前后聚合物玻璃化温度,水与链段在平衡溶胀态下的动力学、不同含水量下水分子的局部动力学和防污剂分子扩散行为,从分子角度解释包覆防污剂的受控释放机制。模拟发现处于平衡溶胀态下,3种P(MMA-co-n-BMA)玻璃化温度分别降低21. 72、17. 27、14. 40 K,水的动力学性质接近本体水,并且高于聚合物链段2个指数;溶胀聚合物处于橡胶态时,防污剂的有效扩散明显增加。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含水量与玻璃化温度是控制防污剂分子扩散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付烨,公聪聪,王文才,Yuri,MLvov,张立群[8](2018)在《利用埃洛石负载防污剂制备抗污弹性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埃洛石纳米管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管状材料,内径15-20 nm,外径50-70 nm,可在内部负载药物、催化剂等小分子或低分子量物质来达到缓释的效果。利用埃洛石纳米管负载防污剂N-(2,4,6-叁氯苯基)马来酰亚胺(TCPM)制备具有防污性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通过将防污剂负载到埃洛石管腔内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大大延长防污剂的作用时间。实验证明,负载在埃洛石内部的防污剂在EVA基体中的缓释时间超过12个月,远大于将防污剂直接添加到EVA中。此外,埃洛石作为填料可以提高EVA的机械性能及结晶度,使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海洋防污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7-28)

程艳西,阮仁祥[9](2018)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防污剂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异佛尔酮二胺(IPDA)、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SP-2313)、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投料法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处理剂。与市购的两种合成革用防污处理剂进行了对比测试,该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处理剂能够改善合成革表面触感,同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污染源如口红、牛仔布等有明显的防护作用,非常适于作为电子保护套用合成革的表面处理。(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尹坤[10](2018)在《不同形貌的钯/银纳米晶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和防污剂的合成及防污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钯、银纳米晶催化剂因为具有出色的性能,在石油化工、能源技术、医疗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索了不同形貌的钯、银纳米晶的控制合成方法,并系统考察了其在苯胺脱氢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热注入法、液相合成法及晶种法成功制备出了以立方块为主要结构的钯纳米晶、形貌均一的钯纳米立方体及凹面立方体钯纳米晶。并运用UV-vis吸收光谱、TEM、XRD等技术对钯纳米晶进行了表征。本实验采用苯胺氮氮偶联反应体系来评价纳米晶催化剂活性。实验结果为:纳米立方体催化活性最高。由于钯纳米晶催化体系是非均相的,这就为催化剂循环利用提供了方便,采用循环测试法测试钯纳米晶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发现循环性能良好,催化效率保持稳定。最后对催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采用阳离子控制法、水热法及多醇法制得了粒径为8.5 nm的银纳米颗粒、叁角形银纳米晶、六边形银纳米晶和银纳米线。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对得到的银纳米晶进行了形貌表征。采用苯胺氮氮偶联反应体系评价银纳米晶催化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粒径为8.5 nm的银纳米颗粒催化活性最高,银纳米片催化活性最差,银纳米线催化活性中等。对银纳米晶催化剂的循环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银纳米晶具有良好的催化循环性能,可以回收再利用,最后对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虽然提高了温度,但是产率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实验得到的各项数据比较钯、银两种纳米晶对苯胺氮氮偶联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银纳米晶对这个反应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海洋生物污损问题日益严重,生物污损对海洋设施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本实验用Suzuki偶联反应制备了新型的咪唑类防污剂,并且用红外和质谱进行了结构鉴定。采用24孔板测试了咪唑类防污剂的防污活性,并且进行了模拟海水冲刷实验,最终结果表明:合成的咪唑类防污剂具有良好的防污活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6)

防污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生物污损一直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每年都会对环境,生态和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开发新型环保有效的防污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光催化杀菌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杀菌材料,环保,无毒,快速,高效。MXene是新兴的二维(2-D)材料,Ti3C2纳米片本身具有抑菌作用。由于MXene的亲水性,优异的金属导电性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易于用作纳米颗粒的载体,改善其分散性并防止团聚。在这里,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个二维碳化钛基防污剂,通过在碳化钛表面上接枝改性提高复合材料的杀菌效果。通过在Ti3C2上负载银纳米颗粒,制备具有有效抗菌活性的稳定还原的碳化钛-银(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Ti3C2为Ag纳米颗粒提供了保护屏障,防止Ag颗粒与外部溶液反应,过快地浸出银离子。同时,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Ti3C2促进了激发电子的转移,增强了氧化应激反应,延长了活性氧(ROS)的生成时间。更重要的是,Ti3C2的大比表面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改善了Ag的分散性。银离子的缓释作用,提高的ROS生产能力和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均匀分散协同作用,使Ti3C2-Ag纳米复合材料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大幅提高的抗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污剂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防污剂吡硫锌的水解、光解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J].涂料工业.2019

[2].冯荟蒙,陈守刚,王巍.一种增强光催化抑菌性能的MXene基防污剂的制备与表征[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3].唐建华,付婷,曹京宜,张寒露,唐聿明.含氧化亚铜和有机防污剂的防污涂层失效过程对比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李登峰,刘鹏征,张栋洋.DCOIT防污剂在防污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5].苏玉洁.海洋防污剂DCOIT对尼罗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毒性效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毛田野,余红伟,王玥,陆刚,徐朝阳.单凝聚法制备PEG-Cu_2O微胶囊防污剂的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18

[7].程栋材,黄志雄,任润桃,王晶晶,叶章基.防污剂在溶胀聚合物中扩散的模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8].付烨,公聪聪,王文才,Yuri,MLvov,张立群.利用埃洛石负载防污剂制备抗污弹性体[C].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18

[9].程艳西,阮仁祥.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防污剂的合成与性能[J].安徽化工.2018

[10].尹坤.不同形貌的钯/银纳米晶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和防污剂的合成及防污活性测试[D].青岛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防污剂论文-赵旸,平双双,丁程程,钱程,靳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