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铮画意论文_陈书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罗铮画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画意,五声,音程,调式,暗香,技法,论文。

罗铮画意论文文献综述

陈书婷[1](2016)在《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集合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罗忠镕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文化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多重影响下,成为了我国当今社会最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以他的创作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出了许多高水平、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有八十余部作品;以他的创作技法来看,自改革开放以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将传统的民族民间要素与西方现代音乐技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五声性十二音集合理论”的综合运用;以他的思想角度来看,作曲家罗忠镕先生对凸显“中国化”风格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角度和缜密的理性思维,引领了十二音中国化的探索之路,五声性与十二音序列的结合,使其个性的现代音乐风格具有了新时代的中国化标签。本文以罗忠镕先生后期作品,《暗香》和《罗铮画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以作曲家设计出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互补的和组合的)两方面来进行深入分析,说明十二音集合是如何替代传统调式及和弦,构成复杂的现代音响,以体现出罗忠镕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态度和对西方现代音乐合理运用的思维。本文分为叁个章节,来论述作曲家在音乐道路上的探索与创新。第一章,主要介绍罗忠镕先生在现代音乐创作和音级集合的理论研究对中国音乐的贡献;第二章,以音级集合来引出五声性音级集合的特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叁章,主要介绍作曲家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理论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运用,因此本论文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占据了较大的篇幅;第四章,论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除音高以外的其它作曲技法,从曲式结构、复调思维、配器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作曲家在这些方面独特的理念和写作手法;结语,对罗忠镕现代音乐在创作方面的总结性的思考,和对两首作品分析后的感想。(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6-04-01)

王星星[2](2014)在《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与交响曲《罗铮画意》微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忠镕是我国当代享有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在中国五声性十二音作品的设计中,作为第一人,罗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罗铮画意》为研究对象,对作品进行微调式分析研究。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分为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微调式及分析方法叁部分。同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微调式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并论述了微调式的分析方法。第一章是对《第二弦乐四重奏》中微调式的分析研究,分为创作背景,微调式研究和微调式在曲式结构中的布局叁部分。文章以谱例的形式,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微调式这一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同时根据作品的曲式结构发现在现代无调性作品中微调式对作品曲式结构划分具有一定的分析意义。第二章交响曲《罗铮画意》微调式研究从作品的创作背景、组合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设计构思、微调式的研究和微调式在曲式结构中的布局四部分来介绍交响曲《罗铮画意》中的微调式,通过举例进行论证了作品的微调式、作品曲式结构中微调式的布局,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第叁章罗忠镕作品中微调式的美学意义从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回顾了从教会调式的发展到现代自由的无调性作品的调式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微调式与自由无调性作品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从美学角度论述了音乐创作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产生微调式。结语对论文做出总结,致力于微调式的提出能够对调式调性的发展以及对现代音乐作品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分析意义。本文运用现代音乐分析方法并结合传统音乐分析方法来分析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与交响曲《罗铮画意》中微调式的运用。首先通过音级集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传统调式的音程函量,其次结合中国五声调式的调式调性分析方法,证明微调式的存在。罗忠镕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尝试五声性十二音作品创作的作曲家,将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融合,对中国民族风格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五声性叁音集合,四音集合的设计产生微调式,他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国音乐道路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4-06-01)

张华[3](2010)在《《罗铮画意——无题四十八为管弦乐队》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罗忠镕先生创作于2000年的《罗铮画意——无题四十八为管弦乐队》从创作背景、作品结构、音乐材料、音色处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音乐分析,展示了罗忠镕先生在探索"五声性十二音技法"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吴春福[4](2002)在《乐与画的交融,情与爱的升华——罗忠镕《罗铮画意》中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忠先生2000年的新作《罗铮画意———无题之四十八》是他根据其子罗铮的画作《无题之四十八》而创作的。在这部作品中 ,罗先生将他长期研究并付诸实践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作了完整的呈示 ,并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02年04期)

吴春福[5](2001)在《乐与画的交融,情与爱的升华——罗忠镕《罗铮画意》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罗忠镕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作曲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音乐作品。他2000年的新作《罗铮画意——无题之四十八》是根据其子罗铮的画作《无题之四十八》而创作的。罗铮先天大脑发育不全,却有着奇特的绘画天赋。他曾经根据其父的音乐作品《暗香》、《第二弦乐四重奏》进行了创作,而《罗铮画意——无题之四十八》则是罗先生首次根据罗铮的画创作的音乐作品。 在《罗铮画意》这部作品中,罗忠镕先生将他长期研究并付诸实践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作了完整的呈示,并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五声性十二音集合”是十二音序列与音级集合两种作曲方法的结合,简言之就是以四个叁元素、叁个四元素和一个五元素“五声性集合”为基础,按照特定的原则组织成完整的十二音集合,以此作为构成全曲的主要材料。 为了获得清晰的音色效果,增加音响的透明度,作曲家采用类似于室内交响乐的写法,没有一般乐队的复合音响。为了突出强调音色的作用,在创作中将不同音级集合的音色与不同乐器的音色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整部作品的织体摒弃了和声音型的写法而以线条、音群、音块和点描的手法为主,其中复调性的节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1-04-01)

罗铮画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忠镕是我国当代享有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在中国五声性十二音作品的设计中,作为第一人,罗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罗铮画意》为研究对象,对作品进行微调式分析研究。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分为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微调式及分析方法叁部分。同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微调式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并论述了微调式的分析方法。第一章是对《第二弦乐四重奏》中微调式的分析研究,分为创作背景,微调式研究和微调式在曲式结构中的布局叁部分。文章以谱例的形式,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对微调式这一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同时根据作品的曲式结构发现在现代无调性作品中微调式对作品曲式结构划分具有一定的分析意义。第二章交响曲《罗铮画意》微调式研究从作品的创作背景、组合的五声性十二音集合设计构思、微调式的研究和微调式在曲式结构中的布局四部分来介绍交响曲《罗铮画意》中的微调式,通过举例进行论证了作品的微调式、作品曲式结构中微调式的布局,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第叁章罗忠镕作品中微调式的美学意义从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回顾了从教会调式的发展到现代自由的无调性作品的调式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微调式与自由无调性作品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从美学角度论述了音乐创作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产生微调式。结语对论文做出总结,致力于微调式的提出能够对调式调性的发展以及对现代音乐作品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分析意义。本文运用现代音乐分析方法并结合传统音乐分析方法来分析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与交响曲《罗铮画意》中微调式的运用。首先通过音级集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传统调式的音程函量,其次结合中国五声调式的调式调性分析方法,证明微调式的存在。罗忠镕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尝试五声性十二音作品创作的作曲家,将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融合,对中国民族风格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五声性叁音集合,四音集合的设计产生微调式,他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中国音乐道路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铮画意论文参考文献

[1].陈书婷.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集合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6

[2].王星星.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与交响曲《罗铮画意》微调式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4

[3].张华.《罗铮画意——无题四十八为管弦乐队》音乐分析[J].艺术研究.2010

[4].吴春福.乐与画的交融,情与爱的升华——罗忠镕《罗铮画意》中音乐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2

[5].吴春福.乐与画的交融,情与爱的升华——罗忠镕《罗铮画意》音乐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避免将旋律

标签:;  ;  ;  ;  ;  ;  ;  

罗铮画意论文_陈书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