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糖代谢异常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一、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从祥丰[2](2021)在《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1300万,约占全球脑卒中患者人数的五分之一。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性别等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及患病存在差异。因此,了解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状况,尽早识别脑卒中及其亚型影响因素是脑卒中防控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是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高血压亚型、糖尿病前期、自评健康等,及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的关系因研究证据不足需要深入分析。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有效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帮助明确预防重点。但我国基于队列研究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仍较少,需要更多队列研究加入。研究目的:(1)利用11省队列数据分析我国不同基线特征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2)探索肥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高血压亚型、血脂异常、自评健康影响因素,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的关系;(3)建立适宜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高效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人群,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脑卒中防控模式提供关键技术。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国成人主要慢性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以下简称“慢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项目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以下简称“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慢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从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选取11个项目省60个监测点(农村监测点35个,城市监测点25个)共36195名非脑卒中患者构建随访队列。2016-2017年对该基线人群进行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结局事件是首发脑卒中,脑卒中亚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连续性资料描述使用x±s,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类资料描述采用n(%),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使用发病密度描述发病率,发病率置信区间估计使用泊松分布。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Cochrane-Armitage方法。利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敏感性分析时剔除死亡者和第1年内确诊的脑卒中患者,模型调整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一致。亚组分析交互作用检验采用似然比检验,比较有无交互项模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包括相乘交互作用和相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本研究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年限定为6年。根据未发生结局事件人群的风险预测概率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利用AUC和Brier得分评价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AUC>0.7,则模型区分度良好;Brier得分在0-0.25,则模型校准度良好。内部验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模型展示采用列线图。以上分析均在SAS9.4(SAS Institute Inc.)和R4.0.2(2020-06-22)软件中进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010年基线调查36195名研究对象,2016-2017年实际随访27436名研究对象。剔除基线癌症患者、基线腰围缺失者、随访结局缺失者、结局诊断日期错误者、基线BMI和腰围异常者,最终纳入27112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其中死亡者576人(2.1%),男性12259人(45.2%),女性14853人(54.8%)。2.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本研究共发生首次脑卒中事件133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128例,出血性脑卒中205例。总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7.78/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58/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20/1000人年。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为7.73/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36/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37/1000人年。女性脑卒中发病率为7.82/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77/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05/1000人年。男性和女性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最高;农村地区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人群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均P<0.05)。3.脑卒中及其亚型影响因素分析肥胖状态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分别采用BMI、腰围和腰围身高比三个指标评价肥胖状态,超重和肥胖(BMI<24kg/m2为参照)、中心性肥胖Ⅰ期和Ⅱ期(正常为参照)、腰围身高比在0.46~和≥0.50(<0.46为参照)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17%(95%CI:3%-32%)和 21%(95%CI:3%-42%)、19%(95%CI:2%-38%)25%(95%CI:10%-42%)、18%(95%CI:-2%-42%)和 33%(95%CI:13%-57%),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肥胖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三个指标评价的肥胖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肥胖状态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未发现肥胖人群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组为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50%(95%CI:28%-75%)、45%(95%CI:6%-97%)和 125%(95%CI:97%-158%),敏感性分析仅显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3%,95%CI:22%-68%)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119%,95%CI:91%-151%)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高血压亚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为参照,仅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9%,95%CI:17%-65%)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108%,95%CI:80%-140%)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高血压亚型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组为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135%,95%CI:54%-257%)、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223%,95%CI:72%-506%)及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281%,95%CI:166%-445%)发病风险均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中仅发现年龄对高血压和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01)。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糖正常组为参照,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95%CI:-10%-20%)和20%(95%CI:4%-40%),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6%(95%CI:-9%-23%)和24%(95%CI:6%-46%),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仅发现年龄(P交互=0.017)和性别(P交互=0.030)对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均未发现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分析显示,分别以总胆固醇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为参照,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均未发现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增加;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为参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未发现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降低;仅发现甘油三脂在1.13~mmol/L组(以<1.13 mmol/L为参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0%(95%CI:6%-35%)和18%(95%CI:4%-35%),敏感性分析结果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仅自评健康差组(自评健康非常好组为参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分别增加 61%(95%CI:17%-121%)、42%(95%CI:2%-97%)和 404%(95%CI:52%-1570%),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仅发现年龄对自评健康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 交互=0.005)。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和相加交互作用,RERI=1.39(95%CI:0.32-2.47),AP=0.52(95%CI:0.29-0.74),S=5.50(95%CI:1.36-22.36)。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和相加交互作用,RERI=1.50(95%CI:0.30-2.69),AP=0.53(95%CI:0.29-0.76),S=5.22(95%CI:1.35-20.15)。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未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4.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拟合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n[λ(t|Xi)/λ0(t)]=0.073492934*年龄+0.168407120*文化程度+0.007396615*收缩压+0.013696342*舒张压+0.150932388*糖尿病十0.006669641*腰围+0.432685727*自评健康差。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概率值:P=1-0.999947^exp(0.073492934*年龄+0.168407120*文化程度+0.007396615*收缩压十0.013696342*舒张压+0.150932388*糖尿病+0.006669641*腰围十0.432685727*自评健康差)。风险等级:低危风险:<1.5%,一般风险:1.5%-7.9%,中危风险:8%-17.9%,高危风险:>18%。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区分度指标AUC和校准度指标Brier得分平均值分别是0.7415和0.0475。研究结论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仍较高,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农村地区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于青年人群,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脑卒中防控措施。2.肥胖人群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自评健康差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对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3.建立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作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初筛工具。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提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5](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提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车俊杰[6](2020)在《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指标,分析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目前本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为制定针对性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健康体检参加者4 556名,收集其健康体检资料中的年龄、性别、民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与否、锻炼频率、饮酒频率和饮食习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分析其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方案要求实施健康体检,根据“中国不同疾病防治指南”提出的标准判定肥胖、空腹血糖受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指南(ATP Ⅲ)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提出的标准判定代谢综合征(MS)。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4 556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1.5%和58.5%,朝鲜族和汉族分别占20.2%和79.8%,60~64、65~69、70~74和75~岁分别占30.6%、38.2%、22.0%和9.2%。本次研究对象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分别为29.5%、19.1%、37.7%和13.6%,已婚和离婚或丧偶分别占81.9%和18.1%,公务人员、个体或工人和农民或无工作者分别为13.8%、8.0%和78.1%,不吸烟和吸烟者分别为85.1%和14.9%,不锻炼、偶尔锻炼和每天锻炼者分别为39.2%、6.4%和54.5%,不饮酒、偶尔饮酒和每天饮酒者分别占77.9%、13.3%和8.8%。本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锻炼、吸烟和饮酒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均P<0.05)。2.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型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4.8%和66.8%,空腹血糖受损和高血压分别为29.4%和13.1%;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0.7%,其中高总胆固醇血症为50.0%、高甘油三酯血症为40.7%、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为26.1%、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为10.3%;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为19.5%,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为48.6%。本社区汉族老年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朝鲜族,而朝鲜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则高于汉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本社区老年人整体型肥胖患病危险与民族、年龄、职业和吸烟情况密切相关,腹型肥胖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情况、锻炼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2)高血压患病危险与民族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3)空腹血糖受损患病危险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4)血脂异常患病危险与性别、民族、职业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5)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和职业密切相关,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本社区老年人整体型肥胖患病危险与民族、年龄、职业和吸烟密切相关,即汉族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384,95%CI:1.178~1.625),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其他职业者(OR=1.422,95%CI:1.032~1.960),不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吸烟者(OR=1.258,95%CI:1.048~1.510),60~74岁年龄组患病危险明显增高(与75~岁年龄组比较,60~64、65~69、70~74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310、1.493和1.387);腹型肥胖患病风险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吸烟情况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4.859,95%CI:4.184~5.643),汉族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497,95%CI:1.271~1.764),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330,95%CI:1.071~1.652),个体或工人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职业(OR=1.455,95%CI:1.073~1.974),不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吸烟者(OR=1.235,95%CI:1.024~1.490)。(2)血脂异常与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吸烟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2.076,95%CI:1.757~2.453),朝鲜族患病危险高于汉族(OR=1.375,95%CI:1.160~1.630),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235,95%CI:0.992~1.537),离婚或丧偶者患病危险高于已婚者(OR=1.174,95%CI:0.984~1.401),个体或工人和农民或无职业者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319和1.296,95%CI:0.987~1.762和1.073~1.566),吸烟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OR=1.224,95%CI:1.000~1.498),每天饮酒者患病风险高于不饮酒者(OR=1.284,95%CI:1.034~1.595)。(3)空腹血糖受损与年龄和学历密切相关,即65~岁年龄组患病危险明显增高(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70~74和75~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349、1.512和1.255),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其他学历(OR=1.309,95%CI:1.067~1.606)。(4)高血压患病危险与性别、民族和饮酒频率密切相关,即女性的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1.293,95%CI:1.033~1.617),汉族的患病危险高于朝鲜族(OR=1.475,95%CI:1.164~1.868),每天饮酒老年人患病危险高于不饮酒者(OR=1.582,95%CI:1.140~2.194)。(5)CDS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年龄和职业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1.257,95%CI:1.075~1.470),65~74岁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年龄组(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和70~74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243和1.294),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503,95%CI:1.102~2.050);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危险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和职业密切相关,即女性患病危险高于男性(OR=2.25 1,95%CI:1.979~2.561),65~74岁患病风险高于其他年龄组(与60~64岁年龄组比较,65~69和70~74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1.219和1.237),高中及以上者患病危险高于文盲或半文盲(OR=1.234,95%CI:1.013~1.503),离婚或丧偶者患病危险高于已婚者(OR=1.214,95%CI:1.032~1.428),个体或工人患病危险高于公务人员(OR=1.261,95%CI:0.963~1.651)。结论:1.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肥胖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达到67%~75%,其患病水平均属于国内较高发地区。IFG和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9.4%和13.1%,其中IFG患病水平属于国内中等程度发病地区,高血压患病水平属于国内较低发地区。不同标准判定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差异较大,ATPⅢ标准判定的MS患病率明显高于CDS标准判定的MS,应选择适宜的参考值评估本社区老年人MS的患病水平。肥胖、血脂异常、IFG和ATPⅢ标准判定的MS是目前本社区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其健康管理。2.不同特征老年人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应根据本地区老年人不同特征和不同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患病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

李嫦婧[7](2020)在《新疆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本研究采用双向队列研究了解新疆农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冠心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点;2.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全面探索影响新疆农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影响;3.探索影响因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新疆地区冠心病的干预措施和防治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将新疆喀什伽师县江巴孜乡和伊犁新源县那拉提镇、哈拉布拉镇作为调查现场,以2010年-2012年现场调查为基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进行3次随访;最后纳入研究的随访对象共7282名,平均随访时间为6.50人年;通过2010-2017年当地医疗保险信息和医院病历进行核查,将该队列人群中首次发生冠心病事件的304人作为病例组,以1:2进行病例对照匹配,建立巢式病例对照研究。2.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研究对象基线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与CHD的关系。3.采用构建亚组代入Cox回归模型的方法评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人群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乘交互作用,采用三种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分析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人群各因素间相加交互作用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影响。4.应用Stata软件进行RCS模型拟合Cox回归描述队列人群各连续性影响因素与CHD风险比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揭示不同影响因素与CHD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冠心病发病情况:队列人群CHD累计发病率为4.17%(304/7282),其中哈萨克族CHD累计发病率为4.90%(194/3961),男性4.18%(70/1675),女性5.42%(124/2286);维吾尔族CHD累计发病率为3.31%(110/3321),男性2.43%(41/1685),女性4.22%(69/1636)。2.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因素Cox分析发现高脂饮食(HR 1.46,95%CI1.16-1.84)、糖代谢异常(HR 1.83,95%CI 1.39-2.41)、血脂异常(HR 1.50,95%CI 1.19-1.90)、高血压(HR 1.79,95%CI 1.42-2.26)会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调整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发现:高脂饮食(HR 1.36,95%CI 1.07-1.73)、糖代谢异常(HR 1.76,95%CI 1.33-2.33)、血脂异常(HR 1.33,95%CI 1.05-1.69)、高血压(HR 1.67,95%CI 1.31-2.11)仍然会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进一步调整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后,高脂饮食、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是新疆农村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民族分析发现:调整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与相关影响因素后,高脂饮食(HR 1.67,95%CI 1.23-2.27)、糖代谢异常(HR 1.47,95%CI 1.01-2.16)和高血压(HR 1.57,95%CI 1.16-2.13)是哈萨克族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糖代谢异常(HR 2.54,95%CI 1.61-4.00)、高血压(HR 1.83,95%CI 1.23-2.71)是维吾尔族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3.交互作用分析:调整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后,巢式病例对照人群中,高脂饮食、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会增加CHD发生风险,尚未发现影响因素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哈萨克族人群中,高脂饮食、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会增加CHD发生风险,尚未发现影响因素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维吾尔族人群中,糖代谢异常、高血压的相乘交互作用会增加CHD发生风险,尚未发现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对冠心病发病风险产生影响。4.剂量-反应关系:在队列人群中,调整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后,BMI水平每增加1kg/m2可以增加3.16%的新发冠心病风险(RR 1.03,95%CI 1.02-1.05),LDL-C水平每增加1 mmol/L可以增加24.06%的新发冠心病风险(RR 1.24,95%CI 1.05-1.46),收缩压水平每增加5 mm Hg可以增加5.31%的新发冠心病风险(RR 1.05,95%CI 1.03-1.08)。队列人群腰围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且有统计学差异(P模型<0.001,P非线性=0.039),当腰围>87 cm时呈正相曲线;队列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且有统计学差异(P模型=0.003,P非线性=0.003)。当空腹血糖水平>5 mmol/L,且<6.8 mmol/L时,呈正相非线性曲线。结论1.新疆农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冠心病发病率为4.17%,其中哈萨克族CHD发病率为4.9%高于维吾尔族的CHD发病率3.3%,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高脂饮食、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是新疆农村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人群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高脂饮食、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哈萨克族冠心病影响因素,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是维吾尔族冠心病影响因素。3.新疆农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群的冠心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会增加CHD风险,但无相加交互作用。4.新疆农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群中,BMI水平、LDL-C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腰围和空腹血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潘思行[8](2020)在《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非侵袭性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广东省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明确广东省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的优先问题和重点人群。同时建立该人群的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预测工具。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2015年广东省14个疾病监测点选取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成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复杂加权方法对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和单因素分析均采用c2检验,多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广东省成人居民非侵袭性的糖尿病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和筛检模型)模型,评分模型采用十倍回归系数法计算风险总分,筛选模型采用MLP和RBF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结果(1)经复杂加权调整,2015年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5.0%,男性(5.7%)高于女性(4.3%),农村(5.9%)高于城市(4.6%);除老年人(80岁及以上)外,所有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在文化和职业分布上,分别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7.9%)和家务及离退休群体(6.7%)糖尿病患病率最高。(2)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饮食上:食用盐摄入过量(P=0.5843)、水果摄入不足(P=0.6925)和红肉摄入过多(P=0.8204)都不是危险因素,只有蔬菜摄入不足(P=0.0230)是危险因素之一;在生活方式上:吸烟(P=0.9648)、吸二手烟(P=0.1617)和久坐(P=0.6969)都不是危险因素,过量饮酒(P=0.0195)和睡眠不足(P=0.0092)是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P<0.0001);在生理生化指标上:超重和肥胖(P<0.0001)、向心性肥胖(P<0.0001)、高血压(P<0.0001)和血脂异常(P<0.0001)都是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OR=1.289)、年龄(OR:2.870~3.953)、超重和肥胖(OR=1.249、1.573)、向心性肥胖(OR=1.629)、高血压(OR:1.147~1.466)和血脂异常(OR=1.576)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OR=0.676)是保护因素。(3)对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复杂加权调整):广东省成人居民超重和肥胖总的患病率为31.6%,向心性肥胖的患病率为19.1%。低学历人群和家务及离退休人员是两者共同的高危群体,从行为因素上看,吸烟是两者共同的保护因素,久坐和睡眠不足是共同的危险因素。广东省成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6.8%,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0.6%。男性群体、农村居民、低学历人群和家务及离退休人员是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共同的高危群体。从行为因素上看,水果摄入不足、过量饮酒、睡眠不足和体育锻炼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血脂异常而言,吸烟是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4)将总样本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层后,总样本、(70%)建模组和(30%)测试组在人群基线特征的分布没有差别。糖尿病非侵袭性风险评分模型最终纳入的非侵袭性指标有城乡、年龄、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向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糖尿病风险评分模型整体的AUC为0.786(95%CI:0.777~0.795)。神经网络的糖尿病筛检模型整体AUC在0.636~0.670之间,正确率在89.4%~90.0%之间。结论2015年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2013年有所下降,且农村要高于城市,而实年(60~79岁)人、家务及离退休人员和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是糖尿病健康宣教育和疾病管理工作的重点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人群更应加强血糖的定期监测和管理,适量摄入水果蔬菜,积极参加各种适宜形式的锻炼,做到糖尿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研究建立简易便行的非侵袭性预测模型适用于糖尿病重点人群筛选及其自主监测,对疾病防控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孔令燕[9](2020)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攀升,其中老年患者占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CVD并发症人数也在逐年攀升,高血压及其CVD并发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建立老年高血压患者CVD并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可能影响因素及这些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贝叶斯网络推理反映这些影响因素对CVD的作用强度,预测该人群CVD进展情况,为不同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针对性防控CVD进展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接轨,同时挖掘贝叶斯网络在分析慢性病影响因素的优势,并为其它慢性病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合理的方法。方法:(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3月-12月采用随机抽样抽取南京市某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队列,使用自行研制的问卷调查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进展为CVD的可能危险因素状况。(2)对研究对象进行每2年随访一次,分别于2015、2017、2019进行随访,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6月-12月,追踪其CVD进展状况。(3)使用Excel工作表建立CVD数据库。(4)运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运用RStudio 3.6.3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探索危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Netica软件对贝叶斯网络进行展示及推理,直观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状况、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CVD产生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共获得有效研究对象2078名,女性992例,占47.74%,男性1086例,占52.26%。(2)6年随访期间,共4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CVD结局,进展率为22.91%,其中冠心病事件的进展率为13.57%(282/2078);脑卒中事件的进展率为12.27%(255/2078);其他CVD事件的进展率为0.96%(20/2078);共患冠心病脑卒中两种疾病的进展率为3.85%(80/2078)。(3)单因素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CVD进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不同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肥胖、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吸烟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别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总胆固醇、吸烟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5)构建模型:(1)筛选确定进入模型的变量:将多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合理论背景知识加入性别、年龄,则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总胆固醇、吸烟、CVD共10个变量。(2)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总胆固醇、吸烟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展为CVD产生作用(均P<0.05),女性、较小的收缩压和较短时间的高血压病程均可延缓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CVD进程(均P<0.05);而共患疾病方面:患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促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发症(均P<0.05);总胆固醇异常者或(和)吸烟人群的进展CVD可能性要更大(均P<0.05)。(3)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贝叶斯网络的节点共10个,有向边10条,节点包括:性别、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总胆固醇、吸烟、CVD。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有:收缩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而性别、年龄、总胆固醇、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慢性肾功能不全、收缩压间接影响CVD的发生;吸烟与CVD关联较弱。(6)模型比较:贝叶斯网路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16和0.726(均P<0.05),模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贝叶斯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接近。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判别正确率分别为0.626、0.717、0.374、0.696;贝叶斯网络模型中灵敏度、特异度和漏诊率和判别正确率分别为0.664、0.657、0.336、0.659,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正确率和特异度较高,排除随访期间CVD不发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较好;贝叶斯网络灵敏度较高漏诊率较低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CVD发病的能力较好,CVD为终身治疗性疾病,能发现CVD的能力非常重要;此外贝叶斯网络可发现不同节点与CVD及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便于更深入了解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因此相比较而言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影响因素较优。结论:(1)老年高血压患者CVD进展率较高。(2)性别、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总胆固醇、吸烟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进展为CVD的影响因素,收缩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可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产生直接影响作用:性别、年龄、总胆固醇、高尿酸血症可能间接影响CVD的发生。(3)相比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影响因素较优。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CVD影响因素时,贝叶斯网络不仅能获得影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还能获得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可能相互作用,且直观简洁,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可直观显示影响因素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展CVD间复杂的关系,可直观了解各危险因素间依赖关系,为慢性病影响因素发现提供合理的方法。

韩艳萍[10](2020)在《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选取兰州市社区4075岁的10038例居民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分别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评价肾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血糖状态下蛋白尿的患病率及eGFR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GR和DM是否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RI)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eGFR随ACR增加的趋势。结果:(1)在整个研究人群中,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分别为26.2%、27.4%和2.5%。T2DM组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分别为35.4%、37.2%和4.5%,明显高于IGR组(25.8%、27.0%和2.5%)和NGT组(21.5%、22.5%和1.8%)(P均<0.05)。(2)无论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蛋白尿、CKD及RI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均<0.05)。(3)随着CKD1期进展到CKD4期,高龄、DM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病史、T2DM、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4)IGR人群中,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113、1.904、2.608,P均<0.05)。在T2DM人群中,年龄、冠心病、肥胖、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69、2.535、3.359、1.827、2.690,P均<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显着增加蛋白尿和RI的风险,OR分别为1.543(P=0.000)和1.446(P=0.005)。(6)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综合显示:虽然eGFR在T2DM和IGR患者中的恶化趋势相似,但IGR不是蛋白尿或RI的显着危险因素(OR=1.057,P=0.355;OR=0.918,P=0.614)。结论:T2DM是蛋白尿及RI的显着危险因素,IGR不是蛋白尿及RI的显着危险因素。

二、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1.2 基线调查
        1.3 随访调查
    2. 结局事件及相关指标定义
        2.1 脑卒中结局事件的确定
        2.2 影响因素指标定义
    3. 数据库清洗与统计分析
        3.1 数据库清洗
        3.2 统计分析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三、结果
    1. 研究对象特征
        1.1 研究对象基线特征
        1.2 随访人群与失访人群特征比较
    2.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分析
        2.1 不同性别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2 不同年龄、不同地区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3 不同文化程度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4 不同BMI、腰围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5 不同血压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6 不同血糖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7 不同血脂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8 不同生活方式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3.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3.1 肥胖状态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2 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3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4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5 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6 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4.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1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4.2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
        4.3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展示
四、讨论
五、创新性和局限性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6)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老龄化问题
    1.2 老年人代谢异常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1.3 老年人健康管理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 判定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社区老年人一般资料
    3.2 社区老年人各种代谢异常检出情况
    3.3 社区老年人各种代谢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2 肥胖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3 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4 血脂异常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5 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4.6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新疆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基线人群
        1.2 队列随访
        1.3 样本量的确定
        1.4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调查内容
        2.1 问卷信息内容
        2.2 体格检查内容
        2.3 生化指标
    3.诊断标准
    4.统计学分析
    5.质量控制
    6.技术路线
结果
    1.队列人群特征描述
    2.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1 影响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2.2 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影响
    3.冠心病影响因素与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讨论
    1.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2.影响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3.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4.影响因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5.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非侵袭性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慢性病的流行
        1.1.2 糖尿病现状与防控目标
        1.1.3 糖尿病管理及风险预测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数据来源
    2.3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2.4 调查内容
    2.5 相关指标定义
        2.5.1 疾病诊断及人口学定义
        2.5.2 生活行为因素
        2.5.3 代谢组分因素
        2.5.4 风险预测模型
    2.6 统计分析方法
        2.6.1 复杂加权调整
        2.6.2 风险评分模型
        2.6.3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第三章 结果
    3.1 样本代表性
    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1 民族构成比
        3.2.2 文化构成比
        3.2.3 婚姻构成比
        3.2.4 职业构成比
        3.2.5 年龄构成比
    3.3 糖尿病流行现状
        3.3.1 糖尿病年龄分布
        3.3.2 糖尿病文化分布
        3.3.3 糖尿病职业分布
    3.4 糖尿病危险因素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多因素分析
    3.5 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
        3.5.1 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
        3.5.2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
    3.6 糖尿病风险预测
        3.6.1 糖尿病非侵袭性风险评分模型
        3.6.2 糖尿病非侵袭性筛检模型
        3.6.3 糖尿病预测模型的AUC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糖尿病的流行状况
    4.2 糖尿病危险因素
        4.2.1 饮食因素
        4.2.2 吸烟(二手烟)、过量饮酒
        4.2.3 体育锻炼、久坐和睡眠
        4.2.4 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
        4.2.5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4.3 主要危险因素的影响因素
        4.3.1 超重肥胖及向心性肥胖
        4.3.2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4.4 糖尿病非侵袭性风险预测模型
        4.4.1 糖尿病非侵袭性风险评分模型
        4.4.2 糖尿病非侵袭性筛检模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特点
    5.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质量控制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状况
    2.3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模型构建及评价
    2.5 贝叶斯网络因果推断
第三章 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状况分析
    3.2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评估模型
第四章 研究总结及政策建议
    4.1 研究总结
    4.2 政策建议
    4.3 研究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老年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代谢异常
        1.1.1 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
        1.1.2 DM的危害
    1.2 慢性肾脏疾病
        1.2.1 CKD的流行病学
        1.2.2 CKD的危害
        1.2.3 CKD的危险因素
    1.3 糖代谢异常与CKD
        1.3.1 糖代谢异常与CKD的流行病学
        1.3.2 CKD和糖代谢异常互为因果
        1.3.3 糖代谢异常引起CKD患病率增加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问卷
        2.2.2 体格检查
        2.2.3 实验室检查
    2.3 分组及诊断标准
        2.3.1 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诊断标准
        2.3.2 高血压定义
        2.3.3 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
        2.3.4 蛋白尿的定义
        2.3.5 肾小球滤过率的估算及CKD的分期
        2.3.6 肥胖以及向心性肥胖的定义
        2.3.7 相关指标以及定义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人群特征
    3.2 不同临床特征下蛋白尿和CKD的患病率
    3.3 CKD各期的的临床特征
    3.4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蛋白尿的患病率及eGFR的水平
    3.5 IGR或者T2DM患者RI的危险因素
    3.6 Logistic回归分析IGR和T2DM是否是蛋白尿和RI发生的危险因素
    3.7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随ACR值升高e GFR变化趋势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中英文术语缩略词表
致谢

四、老年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从祥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5]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6]延边地区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车俊杰. 延边大学, 2020(05)
  • [7]新疆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 李嫦婧.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广东省成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非侵袭性风险预测模型研究[D]. 潘思行.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孔令燕. 东南大学, 2020(01)
  • [10]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 韩艳萍.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糖代谢异常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