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论文和设计-朱胜利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振动器以及与振动器传动连接的传振件,外壳体上开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传振件固定连接在弹性件上,传振件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第一头带远离传振件的一端与第二头带远离传振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佩戴者将传振件紧贴头部,再将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分别围绕头部缠绕后进行固定,由传振件将振动器发出的振动传递到人体,使佩戴者听到声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的稳定性良好,不易脱落,弹性件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防止振动力量过大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的振动器(2)以及与所述振动器(2)传动连接的传振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缓冲孔(11),所述缓冲孔(11)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4),所述传振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4)上;所述传振件(3)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所述第一头带(5)远离所述传振件(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头带(6)远离所述传振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的振动器(2)以及与所述振动器(2)传动连接的传振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缓冲孔(11),所述缓冲孔(11)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4),所述传振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4)上;

所述传振件(3)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所述第一头带(5)远离所述传振件(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头带(6)远离所述传振件(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振件(3)包括传振底板(31)和定位螺栓(32),所述传振底板(31)上开设有螺栓槽(33),所述螺栓槽(33)内开设有供所述定位螺栓(32)贯穿的定位孔(34);

所述定位螺栓(32)穿过所述定位孔(34)后与所述弹性件(4)螺纹连接,并与所述振动器(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包括第一振动弹片(41)、第二振动弹片(42)和定位件(43);

所述缓冲孔(11)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板(12),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42)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1)和第二安装孔(421);

所述定位件(4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421)内,所述定位螺栓(32)与所述定位件(43)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42)分别抵紧在所述安装环板(12)的两侧;

所述传振底板(31)靠近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3)包括定位柱(432)和共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柱(432)一端的第一限位柱(431)以及第二限位柱(433),所述第一限位柱(43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433)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限位柱(431)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1)的直径相同,所述定位柱(432)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柱(431);

所述第一限位柱(431)上共轴开设有贯穿所述定位柱(432)的第一螺纹孔(434),所述第二限位柱(433)上共轴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35),所述第二限位柱(433)侧面共轴固定连接有抵紧环(436);

所述定位螺栓(32)依次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34)、所述第二螺纹孔(435)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432)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柱(433)的一面将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压紧在所述传振底板(31)上,所述抵紧环(436)将所述第二振动弹片(42)压紧在所述定位柱(4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振底板(31)靠近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431)匹配的限位槽(3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带(5)包括第一粘黏部(51)和与所述第一粘黏部(5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部(52),所述第一转动部(52)转动设置在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一端;

所述第二头带(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传振底板(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头带(6)远离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铰接环(61);

所述第一粘黏部(51)靠近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部(511),所述第一粘黏部(51)远离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部(512),所述魔术贴子部(512)和所述魔术贴母部(511)设置在所述第一头带(5)的同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36)和第二铰接孔(37),所述第一头带(5)靠近所述传振底板(3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36)卷起后与其自身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转动部(52);

所述第二头带(6)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铰接孔(37)以及所述铰接环(61)卷起后与自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4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弹片(41)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42)的周缘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稳定片(45),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稳定片(45)匹配的稳定槽(1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

背景技术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正常情况下人们能够听到声音,大多是因为空气传导,简称气导,简单说就是声源的振动能量通过空气进行能量的传递,最后传到耳膜,再通过耳膜传到内部耳神经,人们才听到声音。

现有的一些助听器利用该原理,制作出利用气导原理进行声音传递的气导助听器,放入人耳内,将放大的声音信号通过空气向外耳道内传输,直接有效。但是在面对有些传导性聋患者来说,气导助听器很难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出现了骨传导助听器。骨传导助听器最终产生的是振动信号,没有所谓的“耳机”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够产生振动信号的振动器。将与振动器固定连接的传振件压紧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传振件的振动会引起颅骨的震荡并将信号越过外耳与中耳,可直接传递到内耳,帮助患者听到声音。

然而,现有的骨传导助听器多是针对成年的听力障碍患者,而且多是采用背耳式的助听器,在面对年龄较小的患者时,比如儿童,助听器本身的固定便会遇到困难,因为小孩活泼好动,急需要能够稳定固定在儿童头部的助听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其具有佩戴方便稳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振动器以及与所述振动器传动连接的传振件,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传振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件上;

所述传振件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所述第一头带远离所述传振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头带远离所述传振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佩戴者将传振件紧贴头部,再将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分别围绕头部缠绕后进行固定,由传振件将振动器发出的振动传递到人体,使佩戴者听到声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的稳定性良好,不易脱落,弹性件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防止振动力量过大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件包括传振底板和定位螺栓,所述传振底板上开设有螺栓槽,所述螺栓槽内开设有供所述定位螺栓贯穿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孔后与所述弹性件螺纹连接,并与所述振动器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振底板与人体紧贴,定位螺栓可接受振动器的振动并将该振动传递给传振底板,并通过定位螺栓与弹性件可拆卸固定,方便维护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振动弹片、第二振动弹片和定位件;

所述缓冲孔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板,所述第一振动弹片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定位件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振动弹片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分别抵紧在所述安装环板的两侧;

所述传振底板靠近所述第一振动弹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振动弹片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件上拧紧定位螺栓使第一振动弹片和第二振动弹片固定在安装环板的两侧,使定位螺栓和定位件均与第一振动弹片和第二振动弹片固定连接,缓冲振动能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和共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一端的第一限位柱以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直径相同;

所述第一限位柱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柱;

所述第一限位柱上共轴开设有贯穿所述定位柱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柱上共轴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限位柱侧面共轴固定连接有抵紧环;

所述定位螺栓依次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面将所述第一振动弹片压紧在所述传振底板上,所述抵紧环将所述第二振动弹片压紧在所述定位柱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振动弹片放置在安装环板靠近外侧的一侧,将第一限位柱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由定位柱与第一振动弹片抵接,再将第一安装孔套在第二限位柱内,使第二振动弹片与安装环板靠近内侧的一侧面抵接,再将定位螺栓依次穿过定位孔与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实现螺纹连接,在将第一振动弹片和第二振动弹片以及定位件固定的同时,可将第一振动弹片与传振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底板靠近所述第一振动弹片的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匹配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柱与限位槽匹配可增加传振底板与第一振动弹片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头带包括第一粘黏部和与所述第一粘黏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设置在所述传振底板的一端;

所述第二头带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传振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头带远离所述传振底板的一端转动设置有铰接环;

所述第一粘黏部靠近所述传振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部,所述第一粘黏部远离所述传振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部,所述魔术贴子部和所述魔术贴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头带的同一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人体上进行缠绕固定时,将魔术贴母部穿过铰接环后与魔术贴子部固定,通过调节魔术贴母部与魔术贴子部的重合面积。便可以调节缠绕固定的收紧度,有利于儿童的舒适稳定的佩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振底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头带靠近所述传振底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孔卷起后与其自身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转动部;

所述第二头带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铰接孔以及所述铰接环卷起后与自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可分别在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内转动,方便佩戴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弹片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可削弱第一振动弹片和第二振动弹片的刚度,从而增加其弹力,提升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振动弹片和所述第二振动弹片的周缘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稳定片,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稳定片匹配的稳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稳定片与稳定槽的匹配可避免第一振动弹片和第二振动弹片在工作使绕自身轴线旋转,提升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第一头带和第二头带分别围绕头部缠绕后进行固定,可将传振件紧贴头部,再由传振件将振动器发出的振动传递到人体,使佩戴者听到声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固定的稳定性良好,不易脱落,弹性件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防止振动力量过大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略去传振底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外壳体;11、缓冲孔;12、安装环板;13、稳定槽;2、振动器;3、传振件;31、传振底板;32、定位螺栓;33、螺栓槽;34、定位孔;35、限位槽;36、第一铰接孔;37、第二铰接孔;4、弹性件;41、第一振动弹片;411、第一安装孔;42、第二振动弹片;421、第二安装孔;43、定位件;431、第一限位柱;432、定位柱;433、第二限位柱;434、第一螺纹孔;435、第二螺纹孔;436、抵紧环;44、通孔;45、稳定片;5、第一头带;51、第一粘黏部;511、魔术贴母部;512、魔术贴子部;52、第一转动部;6、第二头带;61、铰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外壳体1内的振动器2(参见图3)以及与振动器2传动连接的传振件3,外壳体1上开设有缓冲孔11(参见图2),缓冲孔11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4(参见图4),传振件3固定连接在弹性件4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缓冲孔11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板12,弹性件4包括第一振动弹片41、第二振动弹片42和定位件43,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分别固定在安装环板12的两侧,且两者的中心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1和第二安装孔421。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定位件43包括定位柱432和共轴固定连接在定位柱432一端的第一限位柱431以及第二限位柱433,第一限位柱431与第二限位柱433的直径相同,第一限位柱431的直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同,定位柱432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柱431,且第一限位柱431上共轴开设有贯穿定位柱432的第一螺纹孔434,第二限位柱433上共轴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35,第二限位柱433侧面共轴固定连接有抵紧环436。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传振件3包括传振底板31和定位螺栓32,传振底板31上开设有螺栓槽33,螺栓槽33内开设有供定位螺栓32贯穿的定位孔34,且传振底板31靠近第一振动弹片41的一面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柱431匹配的限位槽35,可增加传振底板31与第一振动弹片41固定的稳定性。

在安装时,可先将第一振动弹片41放置在安装环板12靠近外侧的一侧,之后将第一限位柱431插设在第一安装孔411内,由定位柱432靠近第一限位柱431的一面与第一振动弹片41抵接,再将第一安装孔411套在第二限位柱433内,使第二振动弹片42与安装环板12靠近内侧的一侧面抵接,完成初步的位置限定。接下来,将传振底板31上的限位槽35套在第一限位柱431上后,将定位螺栓32依次穿过定位孔34与第一螺纹孔434以及第二螺纹孔435实现螺纹连接,并使定位螺栓32的端部与振动器2抵接。可在将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以及定位件43固定的同时,实现第一振动弹片41与传振底板31的固定连接以及振动器2与传振底板31传动连接。

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44,可削弱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的刚度,从而增加其弹力,提升缓冲效果。

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的周缘均固定连接有三个稳定片45,外壳体1上开设有与稳定片45匹配的稳定槽13。稳定片45与稳定槽13的匹配可避免第一振动弹片41和第二振动弹片42在工作使绕自身轴线旋转,提升稳定性。

如图1所示,传振底板3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铰接孔36和第二铰接孔37。第一头带5包括第一粘黏部51和与第一粘黏部5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部52,第一头带5靠近传振底板31的一端穿过第一铰接孔36卷起后与其自身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转动部52。

如图1所示,第一粘黏部51靠近传振底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母部511,第一粘黏部51远离传振底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子部512,魔术贴子部512和魔术贴母部511设置在第一头带5的同一面上。

如图1所示,第二头带6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铰接孔37以及铰接环61卷起后与自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形成圈体,圈体中部固定,圈体远离传振底板3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铰接环61,使第一头带5和第二头带6可分别在第一铰接孔36和第二铰接孔37内转动,方便佩戴的操作。

如图1所示,在人体上进行缠绕固定时,将魔术贴母部511穿过铰接环61后与魔术贴子部512固定,通过调节魔术贴母部511与魔术贴子部512的重合面积。便可以调节缠绕固定的收紧度,有利于儿童的舒适稳定的佩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9097.4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58779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H04R 25/00

专利分类号:H04R25/00

范畴分类:39C;

申请人:艺尔康听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艺尔康听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665号3层

发明人:朱胜利;干国琴;刘强

第一发明人:朱胜利

当前权利人:艺尔康听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头戴式骨传导助听器论文和设计-朱胜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