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走滑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断层,海盆,组合,石油勘探,地层,成功率。
走滑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范彩伟[1](2018)在《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整理大地构造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莺歌海盆地隐蔽式走滑构造变形及其与沉积、超压、油气运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左行走滑伸展派生的局部张性破裂主要发育在距今10.5 Ma之前,这些破裂在东斜坡大型鼻状凸起大量分布,并在晚期流体超压作用下幕式活化,成为盆地斜坡地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导通道;(2)右行走滑伸展有利于沉积速率增大和区域欠压实盖层形成,其派生局部张性破裂作用是底辟发育的诱发动力,而底辟发育又进一步放大局部张性破裂发育规模;(3)左行走滑作用在距今10.5 Ma开始减弱,产生北部挤压、南部旋转伸展(北挤南伸)的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北部河内凹陷地层抬升剥蚀、南部莺歌海凹陷碎屑岩供应量激增,最终导致莺歌海凹陷在东、西非对称斜坡地貌上分别形成迁移式斜坡水道化海底扇和迭置式海底扇。图11表1参32(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2期)
许顺山,彭华,Angel,F.NIETO-SAMANIEGO,陈书平,吴习东[2](2017)在《里德尔剪切的组合型式与走滑盆地组合型式的相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走滑断裂体系中经常发育里德尔剪切的断裂组合,世界上不同构造背景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盆地(走滑盆地)也很多见。因此里德尔剪切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从叁个方面对里德尔剪切的节理构造组合及盆地组合进行了对比:(1)里德尔剪切构造组合与比例尺无关。里德尔剪切带的(转换)拉张区与沉积盆地的分布区是相似的;(2)断裂的最大位移区与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是一致的,断陷盆地长轴平行于断裂走向;(3)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学模拟试验都证实了走滑盆地的演化。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通过厘米级岩芯标本的观察,结合已发表的盆地资料,提出了6类与里德尔剪切有关的构造组合及断陷盆地组合。(1)雁列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许多盆地发育雁列状构造。同时,与里德尔剪切相关的雁列状盆地的宽度与主剪切断裂的剪切位移呈正相关。(2)帚状或马尾状构造及盆地组合:二者在形态上相似,所以归为一类。成因上,马尾状构造及盆地主要发育在走滑断裂的拉张端部,而帚状构造或盆地反映走滑断裂的旋扭作用,可以在走滑断裂影响区域的任何部位。(3)串珠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该类型的盆地主要是指释压盆地的组合,拉分盆地也可以形成串珠状盆地。(4)S状或Z状构造或盆地组合:左行走滑形成Z状构造或盆地,而右行走划形成S状构造或盆地。(5)多字型构造及盆地组合:是拉分盆地的典型组合,可以过渡到串珠状盆地。(6)复杂的网状构造及盆地组合:通常是由于分布型简单剪切的作用结果。以上盆地组合类型包括大型盆地内次级单元(次级盆地或更次级盆地)的组合,但不包括多成因、多期活动的构造及盆地。(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7年02期)
张亚敏,王婧韫,李玉荣,丁颖[3](2002)在《M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M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两期 :早白垩世 (1 3 0~ 96Ma)随着大西洋的分段、分期扩张 ,中非大断裂右行走滑并且产生了早期的M盆地 ;晚白垩世 (96~ 75Ma)非洲大陆东侧印度洋尤其红海扩张加剧 ,中非大断裂由早白世的右行变为晚白垩世的左行 ,其形成演化史可概括为“早期右行成盆 ,晚期左行改造”。晚白垩世区域地质应力场的变化产生了挤压运动 ,对盆地构造有较大的改造 ,使盆地的构造很复杂 ,主要构造样式有压性背斜、正、负花状构造、直立断层、旋转断块等。左旋压扭作用在盆地内尤其在南区形成了一系列压性背斜 ,成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于构造演化史的变化 ,沉积中心不断向南转移 ,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控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02年04期)
李晓清[4](2002)在《潍北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含油气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含油气盆地进行油气地质评价和优选勘探目标时,通常要解决叁个层次的地质问题,即盆地评价(主要涉及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勘探潜力评价以及勘探经济评价)、区带优选和钻探目标确定。目前流行的评价研究思路是从动力学角度,研究涉及盆地的成因及其类型、盆地演化的深部控制因素、盆地演化的过程序列、盆地沉积充填的动力学特征、盆地流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定量动力学模拟等诸多方面。走滑盆地作为沉积盆地的类型之一,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被国内外勘探和研究所证实。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和菲利普斯公司合作,在中国东部海域发现了蓬莱19-3大油田,进一步证实了与郯庐走滑断裂伴生的沉积盆地和构造带富含油气,同时也要求人们按照含油气系统等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去深化研究与郯庐断裂带相关的走滑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有利区带评价,进一步开拓相关领域的油气勘探。 潍北盆地是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沉积盆地。几十年来的勘探证实了该盆地富含油气。长期以来,人们对盆地的性质、形成演化以及油气潜力和油气赋存的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对该盆地油气勘探进入艰难时期。本文以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为指导思想,采用走滑盆地构造解析、层序地层学以及含油气系统等研究方法,研究潍北盆地的形成演化,分析该走滑盆地油气潜力和油气分布规律,指出深化该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本文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建立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明确了有效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分布;模拟了成烃演化历史,确定了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和含油气系统边界;探讨了油气的成因;总结了油气藏分布规律,提出了有利勘探领域。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 1.潍北盆地是受郯庐断裂走滑作用控制的走滑伸展盆地(或可称之为拉分盆地)。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①白垩纪走滑裂陷期,以发育巨厚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特征;②孔叁段沉积期的走滑裂陷作用,奠定了盆地的构造格局;③孔二段~沙河街沉积期,以拉张断陷作用为主,是盆地形成的重要时期;④渐新世沙河街晚期,走滑挤压作用;⑤晚第叁纪,盆地进入区域坳陷沉降阶段和挤压阶段。 2.在地震地层学分析、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将盆地充填地层划分出6个层序界面、2个二级层序和6个叁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指出裂陷沉降期形成的SQ2层序,沉积环境由浅湖向半深湖一深湖发展,是生油岩形成的主要时期。SQ3、SQ4层序的两个低位体系域沉积的扇叁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 3.在样品实验分析基础上,从有机质分布、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孔店组孔二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了孔二段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IllJI型为主,是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其中孔H上段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从镜质组反射率和有机质的转化程度来看,潍北盆地孔二段源岩在1300米埋深己处低熟生烃阶段,1700米己达成熟生烃阶段,3300米进入高熟生烃阶段。3 4.采用的镜质体反射率正演模型技术,对不同构造单元的重点探井(央5井、昌 32、昌 52、昌 67、瞳 4)的烃源岩热演化进行模拟计算。研究认为北部洼陷孔二段成烃时间早,在孔一段沉积早中期进入低成熟门限,沙四段早期进入成熟l’刁限,馆陶组末期和明化镇组早期达生烃高峰期。现今孔二段大部分处于生烃高峰演化阶段。瓦城断阶的昌52井以南包括南部斜坡在内的孔二段烃源岩现今仍处于低熟阶段,对油气成藏贡献不大。同时,指出盆地东南部以昌25井为中心的烃源岩成熟区,异常的热源(由岩浆活动引起)对该区烃源岩成熟有重要贡献。 5.明确提出潍北盆地存在以北部洼陷为主和东南部灶户地区为辅的两个有效生烃灶;结合烃源岩热演化,指出孔二段含油气系统形成关键时刻为沙河街组末期和现今;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叁类,即断层、砂岩层及不整合面;确定了含油气系统在平、剖面上的分布。 6.潍北盆地石油可分为低熟油、成熟油两类,腐泥型十偏腐殖型烃源岩是潍北盆地南部地区低熟油的主要源岩。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油一源对比。气一源对比,认为潍北革地的油气运移距离较近,为近源油藏。 7.潍北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根据天然气组分和碳一氢同位素特征,可划分为细菌气、细菌一成熟油型气、低熟煤型一油型气、成熟油型一煤型气和高熟煤型气五种类型。不同类型天然气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盆地南部斜坡主要为细菌气,中部主要为低熟煤型一油型气和成熟油型一煤型气,北部深洼陷区主要为煤型气。 8.在对灶户断鼻及南部柳瞳油气藏的解剖基础上,总结潍北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提出了七个有利勘探区带:①灶户断鼻构造带;②东利鱼一灶户断层转化带;③北部洼陷带岩性圈闭群;④瓦城断阶带东利鱼以西地区;⑤南部斜坡带天然气;③孔叁段玄武岩不整合油气藏;①盆地外围,包括潍北凸起和潍北侯镇结合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期刊2002-06-30)
许敏[5](1994)在《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许敏(能源地质系)0前言走滑盆地的形成与沿走滑断层的局部拉伸有关。这些走滑断层大多与板块构造有关,形成于多种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大洋和大陆的转换部位、岛弧、缝合状碰撞边界,以内陆和大陆边缘环境最为常见。走滑断层的主体在平面上呈...(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1994年03期)
J.,C.,Ringenabach,萧庆玉[6](1993)在《与菲律宾断层有关的走滑盆地的构造演变和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1 前言菲律宾断层为世界上主要的走滑断层之一。在吕宋所见的该断层最北部分以一种复杂的交织分支系统为特征。这样的构造环境有利于应力场变化,从而能使走滑盆地发育。除了塞万提斯和索而索纳盆地以及加巴多盆地附近的地区以外,对走滑盆地的地质还从未调查过。(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译丛》期刊1993年05期)
葛双成,丁晓[7](1991)在《走滑盆地地震资料的再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断裂组合极其复杂的地区,就目前的地震采样和处理水平,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从而降低了石油勘探的成功率。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构造模式可以帮助解释员更精细地进行解释工作,以提高石油勘探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1-10-01)
走滑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走滑断裂体系中经常发育里德尔剪切的断裂组合,世界上不同构造背景下与走滑断裂相关的盆地(走滑盆地)也很多见。因此里德尔剪切是地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从叁个方面对里德尔剪切的节理构造组合及盆地组合进行了对比:(1)里德尔剪切构造组合与比例尺无关。里德尔剪切带的(转换)拉张区与沉积盆地的分布区是相似的;(2)断裂的最大位移区与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是一致的,断陷盆地长轴平行于断裂走向;(3)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学模拟试验都证实了走滑盆地的演化。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通过厘米级岩芯标本的观察,结合已发表的盆地资料,提出了6类与里德尔剪切有关的构造组合及断陷盆地组合。(1)雁列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许多盆地发育雁列状构造。同时,与里德尔剪切相关的雁列状盆地的宽度与主剪切断裂的剪切位移呈正相关。(2)帚状或马尾状构造及盆地组合:二者在形态上相似,所以归为一类。成因上,马尾状构造及盆地主要发育在走滑断裂的拉张端部,而帚状构造或盆地反映走滑断裂的旋扭作用,可以在走滑断裂影响区域的任何部位。(3)串珠状构造及盆地组合:该类型的盆地主要是指释压盆地的组合,拉分盆地也可以形成串珠状盆地。(4)S状或Z状构造或盆地组合:左行走滑形成Z状构造或盆地,而右行走划形成S状构造或盆地。(5)多字型构造及盆地组合:是拉分盆地的典型组合,可以过渡到串珠状盆地。(6)复杂的网状构造及盆地组合:通常是由于分布型简单剪切的作用结果。以上盆地组合类型包括大型盆地内次级单元(次级盆地或更次级盆地)的组合,但不包括多成因、多期活动的构造及盆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走滑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范彩伟.莺歌海大型走滑盆地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2].许顺山,彭华,Angel,F.NIETO-SAMANIEGO,陈书平,吴习东.里德尔剪切的组合型式与走滑盆地组合型式的相似性[J].地质论评.2017
[3].张亚敏,王婧韫,李玉荣,丁颖.M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J].断块油气田.2002
[4].李晓清.潍北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含油气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2
[5].许敏.走滑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J].世界地质.1994
[6].J.,C.,Ringenabach,萧庆玉.与菲律宾断层有关的走滑盆地的构造演变和类型[J].海洋地质译丛.1993
[7].葛双成,丁晓.走滑盆地地震资料的再开发[C].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