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西文化,英汉翻译,英美,儿童文学,文学,美学,文化差异。
英汉文学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晓[1](2019)在《浅谈语境制约下文学作品中英汉翻译的一词多译现象——以《哈姆雷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译现象在翻译中普遍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境的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词义进行选择以适应语境,从而做到与原作貌合神似。《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之作,戏剧中的用词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研究在语境制约下汉译英的一词多译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1期)
陈成[2](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为研究西方文学作品英汉翻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英美文学作品中往往受到本土宗教信仰、风俗文化、自然环境、思维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影响较深,因此在进行英汉文学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会出现许多困难。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影响英美文学翻译的具体表现,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以此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5期)
薛绯绯[3](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多元化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风俗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世界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翻译水平,将英美文学作品还原到最原本的状态,以便让人们欣赏到最为纯粹和地道的英美文学作品。该文将针对中西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多元化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做出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8期)
赖晓凤[4](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在翻译外国优秀儿童文学时,通常是从成人思维的角度加以翻译,往往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接受美学的兴起为儿童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接受美学视角可以有效提出一些适用于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汉译的翻译策略,具体包括:归化和异化有机结合、翻译结合儿童想象力、准确运用修辞手法、翻译直观形象化和简洁化以及重视儿童的期待视野。这些翻译策略对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苾辰[5](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大量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我国的文化市场。尽管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数量不断增长,但是译作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目前,国内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较少,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对儿童文学翻译进行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重点基于该理论中的“叁维”转换视角对笔者的英汉翻译实践译本《天生的失败者》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翻译实践的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工作进行讨论,其中重点阐述了儿童文学的文本特点,所选取译本内容以及基于儿童文学的特点对翻译的相关要求。然后介绍了胡庚申的生态翻译理论,重点阐述了该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如翻译生态环境,翻译适应选择论,“叁维”转换以及生态翻译学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相关应用。在论文主体部分,笔者通过翻译实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叁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中在音韵、词汇、句子和修辞层面的处理,并讨论了如何传递原文中文化信息和交际意图的问题。本文可为今后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视角,给学者在儿童文学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启发。(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范静[6](2019)在《从接受美学理论看英汉儿童文学翻译——肖毛和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的翻译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主要读者是儿童,相对于成人有不同的阅读水平、接受能力以及特殊的审美需求。接受美学注重读者的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其基本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该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对童话《夏洛的网》的两个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指出不同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因为对儿童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照,而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导致儿童对译文接受和喜爱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只有以儿童为中心的翻译,既实现了译者与原作的交流,也实现了译文读者与译作交流的译本才能满足孩子的期待视野,让他们乐于接受。(本文来源于《深圳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临楠[7](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加入了美国主流文学行列,但目前对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作为—个出色的故事叙述者和敏锐的观察者,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作家李翊云及其作品仍未被国内文学圈所熟知。其作品《被庇护的女人》和《快乐的时候我们有别的名字》风格相似,叙述冷静,观点犀利,对人性有敏锐的理解。笔者选择翻译这两部作品首先是出于作品的主题——让读者倾听那些“局外人”的声音并引起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无常的生命面前更珍惜当下。其次,笔者也希望通过该译介为这类题材作品的翻译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引发学术界更多的关注。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康斯茨坦学派提出的一种文学理论,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了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但主要应用于旅游英语、科幻作品、古典文学、儿童文学等题材的翻译研究,鲜少涉及美国华裔文学题材。美国华裔文学主要涉及内心和外界的挑战、文化认同、集体需求、代际互动,尤其是出生于中国的老一代华裔和出生在美国的新一代华裔之间的冲突,其创作背景中西结合,语言风格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用强调“读者接受”的理论指导此类作品的翻译会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理解接受美学的叁个主要观点——期待视野、未定点、隐含读者的基础之上,将其应用于现代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被庇护的女人》和《快乐的时候我们有别的名字》的翻译实践与分析。这两部现代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的主要有两大难点:文化因素和情感描写。实践过程和结果表明,接受美学对该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笔者对定向期待采用了归化策略,对创新期待采用了异化策略。由于原文中对中华文化元素的英文表达需要被还原,以及目标读者对一些美国文化因素的接受能力有限,笔者运用注解法和释义法,对这些未定点部分采取了具体化的策略。此外,在处理人物的情感描写时,笔者尽量避免译文与原文在隐含读者上的偏离,用意译法凸显人物的真实情绪,用直译法保留人物心理的解读空间,由此得出译文只有遵循原文的预设结构,方能准确把握和传递原文本的主题。笔者希望本实践能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董祎扬[8](2019)在《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文学作品,以典故居多。典故具有趣味性,也饱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典故往往是各民族文化的积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精华。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十分重要,本文从英美文学中典故涞源出发,科学提出了英美文学典故中英汉翻译技巧,旨在为文献相关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2期)
高吕斌[9](2018)在《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关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人们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了各国之间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为了能够给阅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作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人员必须要具备有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的内涵。那么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提升自己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加上自身不断提升的翻译水平,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英美文学作品,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加地道的中美文学作品。本文将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44期)
崔振芳[10](2018)在《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及其译作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历史典故以及民风习俗的差异。在涉及文学翻译中的异质文化因子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综合因素并灵活运用归化或者异化策略。(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英汉文学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为研究西方文学作品英汉翻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英美文学作品中往往受到本土宗教信仰、风俗文化、自然环境、思维习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影响较深,因此在进行英汉文学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会出现许多困难。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中西文化差异影响英美文学翻译的具体表现,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以此提高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文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韩晓晓.浅谈语境制约下文学作品中英汉翻译的一词多译现象——以《哈姆雷特》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2].陈成.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J].北方文学.2019
[3].薛绯绯.中西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多元化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分析[J].海外英语.2019
[4].赖晓凤.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策略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5].刘苾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范静.从接受美学理论看英汉儿童文学翻译——肖毛和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的翻译比较[J].深圳社会科学.2019
[7].陈临楠.接受美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9
[8].董祎扬.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
[9].高吕斌.关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关联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8
[10].崔振芳.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