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感物质论文_王海萍,郑立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羟基,甲基,丙酮酸,铜绿,种子,物类。

化感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萍,郑立国[1](2019)在《绿狐尾藻抑制2种典型蓝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种溶剂对绿狐尾藻-蓝藻共培养液进行提纯、分离,通过共培养萃取液抑藻的剂量-效应实验,确定绿狐尾藻分泌的化感物质主要分布在水相中,且高体积浓度时抑藻作用明显。通过GC-MS对绿狐尾藻干粉浸液、绿狐尾藻-蓝藻共培养液水相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绿狐尾藻干粉浸液比植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感物质种类更多、浓度更高,对蓝藻的抑制效果更加显着。绿狐尾藻干粉浸液和共培养水相中均检出己内酰胺和甲氧基苯基肟2种化合物,其中甲氧基苯基肟可能为抑制蓝藻生长的化感物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唐成林,雷强,罗夫来,赵致,杭烨[2](2019)在《半夏化感物质浸提液对8种作物的化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半夏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和构建半夏高效种植制度提供参考,以半夏、生菜、莴笋、高粱、决明子、小麦、油菜和玉米8种作物为受试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研究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和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半夏植株腐解液对受试材料均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半夏根际土壤和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对受试材料有微弱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3种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为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半夏植株腐解液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半夏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半夏化感物质研究的可靠基础材料。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玉米>生菜>莴笋>小麦>高粱>油菜>半夏>决明子,决明子是8种受试材料中最耐化感胁迫的作物,可以用于构建半夏高效种植体系。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其中0.01g/mL是半夏自毒作用临界值,大于0.02g/mL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毒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鲍红春,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李小雷[3](2019)在《沙芥果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对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而研究沙芥化感作用,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沙芥果皮浸提液中的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化感综合效应介于-0.01~-0.49。相同浓度处理下,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为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剩余水相>石油醚相,乙醚相为优势分离相。从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为酚酸类、有机酸类、醇醚类、芳香烃类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和15-冠醚-5为各分离相共有的物质。各分离相萃取液浓度高于0.75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幼苗苗高和根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云龙,赵军,黄新琦,蔡祖聪[4](2019)在《土壤强还原处理消减叁七皂苷类化感物质及其微生物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皂苷类物质是叁七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可以直接对叁七幼苗产生自毒作用,还可以刺激土壤中病原菌生长繁殖并最终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被认为是引起叁七产生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然而截止目前,科学研究或农业生产实践中还未见有能够有效消减叁七化感物质的农业措施。土壤强还原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方法,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杀灭土传病原菌和重构土壤微生物区系等多重效应,但其对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潜在影响尚缺乏相应研究。本研究对叁七连作模式(Sanqi ginseng monoculture system,SGMS)和玉米-叁七种植模式(maize-Sanqi ginseng system,MSGS)分别进行RSD处理(SGMS_RSD,MSGS_RSD),探讨RSD处理对土壤中皂苷类化感物质的消减作用并解析其可能的微生物学降解机制。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叁七连作土壤中两种人参皂苷Rb1和Rh1的含量分别为:1.51μg g~(-1)和2.37μg g~(-1)。轮作和RSD处理都显着降低了土壤中皂苷类物质的含量;且相对于轮作对土壤中Rb1和Rh1的降解(54.3%和73.5%),RSD处理的降解作用更为显着,其中SGMS_RSD和MSGS_RSD对Rb1和Rh1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2.0%~99.4%和88.1%~99.6%。高通量测序结合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细菌属Azospira、Bacillus、Bacteroides、Clostridium、Ochrobactrum和Paenibacillus以及真菌属Candida、Scedosporium、Talaromyces、Westerdykella和Zopfiella的相对丰度与皂苷类物质含量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表明这些微生物类群可能在土壤强还原过程中参与了皂苷类化感物质的降解。同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SD能够显着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数量,其杀菌率高达99%。此外,RSD处理提高了再植叁七存苗率:移栽6个月后,SGMS处理组再植叁七发病率达到100%,而MSGS处理组再植叁七存苗率降低至4.5%;SGMS_RSD处理组存苗率有所下降,降低至52.7%,而MSGS_RSD处理组存苗率依然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达到70.7%。综上所述:土壤强还原处理能够有效消减化感物质、土传病原微生物等连作障碍因子,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再植叁七的存苗率,从而有效缓解了叁七的连作障碍。特别地,短期玉米轮作后,土壤中能够降解皂苷类化感物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及活性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RSD处理过程中皂苷类化感物质的降解,并最终提高了再植叁七的存苗率。因此,土壤强还原处理是一种具有快速缓解叁七连作障碍潜力的农业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柳皓月,刘景坤,谢敏,李秀壮,金辉[5](2019)在《云木香根际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及其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物质是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化学基础。为确定具体的化感物质及其自毒作用,从栽培云木香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7种化合物。其中,龙脑内酯(2)、脱氢内酯(3)和东莨菪碱(4)对幼苗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检测和观察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影响,导致活性氧的积累和膜损伤。为了研究它们的释放方式,对化合物在根际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的含量进行了追溯和定量分析。本工作明确了化学基础及其对植物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被发现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并包含在根际土壤中。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植物与植物相互作用的途径,为解决再种植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也有助于探索绿色农业中化感物质的生态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鄢邵斌,王朋[6](2019)在《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自然界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由化学物质介导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一般地,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如酚类、萜类、生物碱等,通过挥发、淋溶、残落物分解以及根系分泌等途径进入环境后,会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其中,受试植物根系属性的响应是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或者探究浸提液或者原位土壤的化感作用,或者探究外源添加化感物质的效应,结果相对零散,在植物功能群、添加剂量等方面尚缺乏一致性认知。为此,本文从化感物质出发,通过meta分析研究了外源添加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化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酚类和萜类对植物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脂肪酸类对根系影响不显着;黄酮类的化感效应比简单酚酸更强;(2)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化感物质的浓度升高,化感效应越显着,萜类则在低剂量下就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植物类型对化感物质的敏感性不同,木本相对于草本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植物根长、根干重、根直径、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在化感物质作用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的局限在于只探究了单一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的影响,而自然界中化感作用往往是多因素互作的复杂过程,是多类化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将外源添加与原位研究相结合,评估环境中化感过程的驱动因子,有助于揭示自然条件下化感作用的过程及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雷康,李攀,徐效华[7](2019)在《基于化感物质Leptospermone设计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长素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化感物质纤精酮(Leptospermone)的β-叁酮结构,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3-苯氧乙酰基-4-羟基-6-甲基-吡喃-2-酮类衍生物。除草活性结果显示,在100μg mL-1的剂量下,大部分3-苯氧乙酰基-4-羟基-6-甲基-吡喃-2-酮衍生物对油菜和稗草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测试该类化合物对早期生长素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与2,4-D类似的除草作用机理。该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全新的与2,4-D具有类似除草机理的除草剂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徐健聪,徐效华[8](2019)在《基于化感物质设计合成新HPPD酶抑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化感物质基于水稻化感物质有黄酮,环己烯酮,4-羟基香豆素,利用亚结构拼接和电子等排原理,除草活性结果显示,3-苯甲酰基-4-羟基-1-甲基-1,2-苯并噻嗪-1,1-二氧衍生物对油菜和稗草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更重要的是,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植物稗草具有白化作用。通过筛选对羟苯基丙酮酸二氧酶(HPPD)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全新的与商品化除草剂品种磺草酮同等级别的HPPD酶抑制效果。小区实验表明,化合物对玉米田杂草有很好的防效,对水稻有轻微伤害,加入安全剂可以克服。(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Sikandar,Hayat,Husain,Ahmad,Mubasher,Nasir,Muhammad,Ali,Yongqing,Ma[9](2019)在《大蒜化感物质刺激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防御性启动、调节激素和改善应激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大蒜水提取物被报道改变生理反应和生长的许多蔬菜。然而,它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中的作用却鲜为人知。在一系列实验中,评价了AGE和两种已知的化感物质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和大蒜素在控制和生理盐水条件下刺激番茄萌发过程和早期幼苗生长的作用。通过独立实验研究了大蒜水提取物(AGE)和天然大蒜化物化学物质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和大蒜素在番茄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中的生物活性,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化学物质的挥发性条件下,种子萌发、直接萌发和萌发对萌发反应和早期幼苗生长有显着影响,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植物分析显示,抗氧化机械、可溶性蛋白质丰度和某些植物激素(如IAA、GA3、ABA和CTK)发生了显着变化。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表现出刺激反应,经处理的种子通过盐胁迫条件成功生长,H2O2水平显着降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最早报告大蒜衍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作为种子启动,以刺激萌发潜力和番茄的早期幼苗生长。此外,研究结果还为了解大蒜化感物质在植物早期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模式提供了依据,可作为推进研究的依据。现报告大蒜化感物质作为种子启动剂在提高种子萌发和改善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应激条件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大蒜基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以提高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早期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王安可,毕毓芳,温星,王玉魁,李伟成[10](2019)在《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指各种植物(包括微生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引起的相生相克作用,其产生的化学物质称为化感物质。本综述以植物化感物质为核心,对研究方法、化学分类和生物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主要内容是研究者通过对供体植物组织或培养基进行提取,将获得的溶液通过化学手段进行分离,后将其用于化学物鉴定或生物测定。化感物质根据化学类型分为3类: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萜类及萜苷类和生物碱,它们都可以显着的影响植物(甚至动物)的生理活动。化感物质主要通过干扰受体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内源激素、破坏其生物膜的渗透性和影响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7期)

化感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半夏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和构建半夏高效种植制度提供参考,以半夏、生菜、莴笋、高粱、决明子、小麦、油菜和玉米8种作物为受试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研究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和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半夏植株腐解液对受试材料均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半夏根际土壤和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对受试材料有微弱的化感促进或抑制作用,3种浸提液化感作用强度为半夏植株腐解液>半夏根系分泌物浸提液>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半夏植株腐解液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半夏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半夏化感物质研究的可靠基础材料。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化感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玉米>生菜>莴笋>小麦>高粱>油菜>半夏>决明子,决明子是8种受试材料中最耐化感胁迫的作物,可以用于构建半夏高效种植体系。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半夏化感物质对受试材料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其中0.01g/mL是半夏自毒作用临界值,大于0.02g/mL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感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萍,郑立国.绿狐尾藻抑制2种典型蓝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实验[J].环境工程.2019

[2].唐成林,雷强,罗夫来,赵致,杭烨.半夏化感物质浸提液对8种作物的化感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9

[3].鲍红春,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李小雷.沙芥果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9

[4].李云龙,赵军,黄新琦,蔡祖聪.土壤强还原处理消减叁七皂苷类化感物质及其微生物学机制[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柳皓月,刘景坤,谢敏,李秀壮,金辉.云木香根际土壤的主要化感物质及其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鄢邵斌,王朋.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7].雷康,李攀,徐效华.基于化感物质Leptospermone设计合成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长素类化合物[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8].徐健聪,徐效华.基于化感物质设计合成新HPPD酶抑制剂[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9].Sikandar,Hayat,Husain,Ahmad,Mubasher,Nasir,Muhammad,Ali,Yongqing,Ma.大蒜化感物质刺激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防御性启动、调节激素和改善应激条件[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王安可,毕毓芳,温星,王玉魁,李伟成.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现状[J].分子植物育种.2019

论文知识图

化感物质对蛋白核小球藻、普通...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示意图[[15]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示意图潜力化感物质对生菜幼苗GSH含量的...潜力化感物质对生菜幼苗抗氧化代...化感物质的分布及其释放途径Fi...

标签:;  ;  ;  ;  ;  ;  ;  

化感物质论文_王海萍,郑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