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运动论文-杨孟超

竞走运动论文-杨孟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竞走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与标准

竞走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杨孟超[1](2019)在《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及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竞走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项目,也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为我国田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在竞走项目的理论研究领域中,对于竞走技战术、训练特征、个性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诸多,研究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较少。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高新科技在体育领域的运用,高效训练、恢复、营养等手段促使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快速提升,如何科学的选材和训练研究基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基础可直接影响运动员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创新,进而影响运动员赛场的发挥和获取比赛优胜,建立青年女子竞走运动素质模型和评价标准,促进教练员选材和科学训练,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不仅对运动员运动素质进行监测与评价,而且为教练员设计训练计划及进行初、高级选材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竞走运动员信息进行统计,然后运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及标准的建立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叁轮次专家筛选确定最终测试指标定选为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一分钟跳绳、一分钟十字跳、坐位体前屈、悬垂举腿、横叉、纵叉、立定跳远、夹臂俯卧撑、后抛实心球、100米、400米竞走用时、400米竞走步数、12分钟跑、立定叁级跳远、一分钟转髋走15项指标。于2018年7月、2018年11对青年女子33名运动员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对整体测试数据进行简单描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例如:400米竞走用时指标,最大值127.14秒,最小值98秒,平均数111.13秒,标准差7.54,标准误7.66;根据运动员等级,将运动员分为:二级及以上、二级以下两组,统计两组运动员各项成绩的均值±标准差,随着运动员等级的提高,各项指标都有明显的提升(除横叉、纵叉)。测试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KMOand Bartlett'sTes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691)0.5,显着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说明15项测试数据可以做因子分析。从因子分析被解释方差总表中得出五大主因子:协调柔韧因子、力量因子、灵敏因子、速度因子、耐力因子;旋转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对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优劣影响较大的主因子有:一分钟转髋走、悬垂举腿、400米竞走用时、一分钟跳绳、12分钟跑。研究结论:运动素质各典型指标权重系数,得出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综合得分模型为:一分钟转髋走×0.34+悬垂举腿×0.24+400米竞走用时×0.18+一分钟跳绳×0.13+12分钟跑x0.12。竞走运动员素质指标测试数据经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其评价可采用离差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每个运动员的实测数据按单项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转换成分数,再按每个指标的分数乘以它的权重,将各个分数相加即得到综合评分;以单项运动素质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价标准,有助于运动员进行客观、公正的选拔,以及对运动员成长路径的对比。综合评价:根据单项评分表,将测试数据按选材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将运动员成绩按照所列的运动素质模型运算,每个指标的分数乘以其相应的权重,得到各指标的加权分,然后将各加权分数累加,实测数据转换为具体分值,即得运动员运动素质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标准按照:得分在91.42分以上为优秀,分值在91.42-62.64的为良好,分值在62.64-56.47的为较差。为验证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将33名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成绩带入运动素质模型,对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并根据不同级别的综合评分进行了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将每一项分数乘以该项指标的权重后相加得到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查到相应的评价等级;显示,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得出: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综合评价模型客观、有效;可以作为教练员选材指标之一,为训练目标素质设置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作为衡量运动员运动素质优劣的工具和运动素质评价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雪梅[2](2019)在《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竞走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导向的健身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技能。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项特殊运动项目,比赛中的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青海省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受伤现象较严重。急性损伤的数量大于慢性损伤的数量;下肢损伤数高于上肢损伤数;训练时间越长,运动水平越高,受伤的人就越多。因此通过对青海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为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史梦龙[3](2018)在《四川省一线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应对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竞走项目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大强度、高负荷的累积,教练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周期的基础上完成的。但在专项训练过程中,会出现众多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因素,这里面包括训练负荷安排不合理、运动员身体机能未能有效恢复等,这都使得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周期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也突显出在竞走项目的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结合运动员伤病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的重要性。最终可以保障运动员不会因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而缩短其运动生涯。(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8年21期)

马杰[4](2018)在《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区间运动技术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是竞走运动的生命”。我国竞走项目受技术规则变更的影响,在历史中走过一段弯路。但国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引入,又帮助中国竞走由低迷走向高峰。如今,在国家队取得赫赫战绩之际,国内青少年比赛技术却出现了严重问题。加强青少年运动技术研究则成为国内竞走领域研究的迫切需求。借鉴过往研究思路,结合训练实践,以揭示青少年选手运动速度与技术关系为切入点,建立不同速度区间竞走运动技术标准,以期实现青少年选手竞走运动技术水平提升的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开展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经过文献资料汇总、专家对指标的筛选、现场测试数据的统计学优化处理,构建了青少年竞走选手运动技术指标体系,其具体包括摆动动作、支撑动作、腾空动作、速度节奏4个主因子。基于该体系,筛选出了14项能够反映青少年竞走选手真实技术状态的关键运动学指标。(2)依据比赛实测数据,分析了青少年在竞走比赛中速度与关键技术指标关系,证实了竞走运动技术结构随运动速度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客观规律,表明了改变后支撑阶段的下肢技术指标参数而保持其余技术指标参数的相对稳定是合理、有效加速的关键要素。(3)通过分析速度与14项关键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将这些关键技术指标分成稳定型与敏感型两类,其中,稳定型指标有6项,敏感型指标有8项;通过分析不同水平选手的技术表现差异,将这些关键指标又分成了高优型、中优型、低优型叁类,其中,高优型有7项,中优型有3项,低优型有4项。(4)在速度与技术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训练与比赛实际情况,建立了男子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4.000-4.167m/s、3.846-4.000m/s、3.704-3.846m/s、3.571-3.704m/s这4个速度区间内各关键技术指标的等级标准,以及女子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在3.704-3.846m/s、3.571-3.704m/s、3.448-3.571m/s、3.333-3.448m/s这4个速度区间内各关键技术指标的等级标准,最终为检测与评定训练和比赛中的技术表现提供参考。(5)依据所建立的不同速度区间竞走技术标准,对天津全运会部分青少年选手的比赛技术作出了检测与评定。评定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证明了该标准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8-25)

马丽亚,许世岩[5](2018)在《现代竞走着地技术的支撑运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现代竞走的着地技术借助高速摄影机测量可分为四种,它们是:直腿着地技术、曲腿着地技术、过曲着地技术和过伸着地技术;上述四种着地技术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全程比赛中,每名运动员都是以不稳定的着地技术竞走着。这四种着地技术的支撑运动效果如何中?应当倡导哪种着地技术?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20)

左小会[6](2018)在《新时期加强竞走运动训练方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内外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观察,对优秀竞走运动员的训练特征具有一定程度了解,掌握了一些对优秀运动员培养的过程,针对当前我国竞走运动员训练上存在的薄弱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就薄弱问题指出了新时期加强竞走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要点,并提出了如何改进技术训练,进一步培养新时期下的竞走运动员,希望能够为相关竞走技术运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5期)

何荣雪[7](2018)在《男子竞走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脑氧含量与气体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血氧无损检测技术(NIRS),通过实验监测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过程中,男性竞走运动员脑氧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步监测的气体代谢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作比较分析,探讨递增负荷运动中,脑氧含量与气体代谢指标之间动态变化的特征及相关关系,为有氧耐力性训练运动负荷的制定、了解脑氧含量与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不同程度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研究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经典布鲁斯(Bruce)方案进行运动至力竭,运用Portalite型近红外组织无损血氧监测仪、德国h/p/cosmos专业运动跑台和MOXUS气体分析系统,实时同步测量跑台递增负荷运动中脑氧含量及相关气体代谢指标的变化。研究对象:选取山东省训练中心竞走队男性运动员11名,平均年龄为17.5±2.5岁,平均身高为176.7±6.1厘米,平均体重为61.4±5.2千克,平均训练年限为3.8±1.9年。研究结果:(1)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大脑左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HbO_2)在前叁级运动中呈逐级递增趋势,在第四阶段迅速上升并持续到第六阶段中期,之后开始缓慢下降直到运动结束。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HHb)、总血红蛋白(tHb)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908;(2)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各脑氧指标与最大摄氧量、肺通气量、呼吸频率均呈高度正相关(P<0.01),其中HbO_2与VE、RER和呼吸频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08、0.917和0.900,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r=0.933(P<0.01);(3)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脑氧含量变化特点存在显着相关性,r=0.901。研究结论:(1)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脑氧含量(△Hb0_2、△HHb和△tHb)与最大摄氧量、肺通气量、呼吸频率均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2)在递增负荷运动中,通过NIRS技术无损伤性测定的脑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可以准确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变化,了解运动员在运动时的机能状况,脑氧指标有望成为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评定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3)力竭前,大脑前额皮质氧合下降,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这可能是预示着前额叶区脑氧含量变化与运动中枢疲劳之间存在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8)

周长浩,段少楼,汪丽华,赵中阳[8](2018)在《高原对抗赛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动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心理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叁个年龄阶段(12—13岁、14—15岁、16—17岁)的89名高原省区竞走项目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心理变量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参与竞走项目的运动动机优于男子,且在12—13岁、16—17岁分别达到高度显着性和显着性差异,男子运动员的鉴别原则优于女子;叁个年龄段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的个我取向动机平均分几乎全部高于社会取向动机,在14—15岁达到显着性;12—13岁运动员参加竞走项目的内部动机越强,运动员选择并从事竞走项目的动机越高,外部行为(奖励和约束)的意义、社会积极的评价和导向(教练的鼓励、父母的支持、队友的帮助),有助于运动员选择并愿意从事竞走的艰苦训练;教练、父母的期望越高,明星运动员积极的社会效应,能显着提高16—17岁运动员的取胜欲望。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晓敏[9](2017)在《竞走运动中的物理学原理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与长跑相比为基础,阐述了竞走的独特技术要求,从物理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竞走运动中的静摩擦力和能量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8期)

蔡珊[10](2017)在《浅谈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竞走比赛需要的是对于身体机制的长时间磨练,所以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程度是很深的。现代田径比赛正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田径运动员如果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加强田径专修生的各项训练:身体素质、专项技能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只有有效的预防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成绩才能在比赛中更好的表现出来,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深入研究,希望以此能够改善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7期)

竞走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竞走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导向的健身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技能。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项特殊运动项目,比赛中的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的调查发现青海省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受伤现象较严重。急性损伤的数量大于慢性损伤的数量;下肢损伤数高于上肢损伤数;训练时间越长,运动水平越高,受伤的人就越多。因此通过对青海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为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竞走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孟超.青年女子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模型及标准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张雪梅.高原地区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3].史梦龙.四川省一线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应对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4].马杰.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区间运动技术标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5].马丽亚,许世岩.现代竞走着地技术的支撑运动效果[C].第二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8

[6].左小会.新时期加强竞走运动训练方法浅析[J].明日风尚.2018

[7].何荣雪.男子竞走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脑氧含量与气体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8

[8].周长浩,段少楼,汪丽华,赵中阳.高原对抗赛竞走后备人才运动动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

[9].张晓敏.竞走运动中的物理学原理分析与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10].蔡珊.浅谈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J].明日风尚.2017

标签:;  ;  ;  ;  

竞走运动论文-杨孟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