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手法论文_虞逸舒,董雪莲,艾炳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泻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手法,针刺,山火,下丘脑,针法,缺血性,原发性。

补泻手法论文文献综述

虞逸舒,董雪莲,艾炳蔚[1](2019)在《古代针刺补泻手法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捻转补泻在二维平面上为迎随的一种演变,在叁维层面与提插手法不可分割。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并非矛盾,只是手法作用时机以及所处层面不同。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这两种手法作用的时机以及所处穴位的层面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徐疾补泻往往作用于进针出针的过程中,不需要有得气的先决条件,涉及层面贯穿穴位内外。"徐而疾则实"。徐入是为了慢慢引阳气入内,疾出是防正气随针外泻。提插补泻则是在针刺入穴位之后以得气为基础进行的,"紧感"即是针刺得气的一种感应。提插补泻所处层面为穴位内的进退,重插从卫取气,追阳内交,欲激发人体正气,轻提可防止正气耗散;重提从荣置气,引阴外出,引正气外出抗邪,轻插为防止邪气入内。(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娇娟,纪智,梁靖蓉,张旭东,刘清国[2](2019)在《针刺单式补泻手法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争议较大的4大类单式补泻手法操作及其可能本义,探讨针刺补泻手法中的几大要素,以单要素对单式补泻手法分类。通过梳理总结,认为单式补泻手法定义应尽量不参入其他非手法要素,按照单要素可将其分为:针向迎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另外在考量生成数补泻效果及原理后,可以考虑将其纳入。(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1期)

都鹏飞[3](2019)在《从刺激量角度浅谈复式补泻手法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式补泻手法除了能够达到补虚泻实、寒热温凉的效果外,由于其为多个单式手法综合而成,操作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所以具有较大的刺激量,利用这个特点,临床上将复式手法应用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侯晓菲,王欣君,张建斌,顾媛媛,宋思源[4](2019)在《提插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及核心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中提插补泻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速度变化、幅度、层次、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提插补泻手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性别、受针左右、午前午后、术数为非必要参数,速度变化、幅度和层次为必要参数。速度变化是提插补泻手法必要参数中的核心参数,并与幅度一起用以区分刺激量的大小,层次需视临床需要而定。总结提插补泻手法的核心操作技术为提插补法下插阶段用力加速向下,上提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提插泻法上提阶段用力加速向上,下插阶段针体缓慢匀速复位至提插运动起始点。以速度变化方向、速度大小和提插幅度作为提插补泻的参数进行针刺手法的量化,并结合人体针刺效应,有助于揭示针刺量效关系,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胡叁叁,唐秀娟,项翔,李潇潇,焦杨[5](2019)在《“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及操作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传承及发展状况以及具体临床操作,发现在临床实践手法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成功的因素以及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故就"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以及具体行针手法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得气"提出一些见解和补充,同时也为提高"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成功率总结一些经验及心得,试为"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技术更好的传承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赛男,王欣君,张建斌,顾媛媛[6](2019)在《捻转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古籍中有关捻转补泻手法的要素,整理捻转补泻手法左右转针、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经络循行方向等要素发展的源流,分析了古代医家对诸多要素的认识。认为转针左右、性别、受针者左右、受针者身前身后等要素不是捻转补泻的技术核心部分。对于现在研究所关注的幅度、频率、时间3个刺激变量,唯有单次捻转完成时间(频率)被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所重视,可视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对于依据针刺刺激强度区分补泻,则需增加受针者的感受强度这一因素,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洪德[7](2019)在《采取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取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朝阳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针刺方法进行的治疗,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捻转补泻手法进行治疗,采用PULSES评定量对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PULSES评定量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使用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可以明显提高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7期)

陈勇,陆新泉,刘泉,张鸿雁[8](2019)在《运用快慢补泻手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儿推拿手法中频率快慢补泻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收集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便秘患儿9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所选患儿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性急性分组,将其中45例使用常规推拿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另外45例使用快慢补泻手法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2组便秘患儿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5.6%与73.3%后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措施效果更优;由此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1例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便秘患儿使用频率快慢补泻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08期)

郭秋蕾,刘清国,贾文睿,纪智,战河[9](2018)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下丘脑RAS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控轴各组分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56只雄性SHR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14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组。各针刺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手法干预太冲穴,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做针刺处理。实验第14天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下丘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和RT-qPCR技术检测下丘脑RAS调控轴各组分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均能明显降低SHR血压(P<0.01),各针刺组RAS升压轴各组分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RAS降压轴各组分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且捻转泻法组降低血压和良性调控RAS效果较捻转补法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可通过良性调节SHR下丘脑RAS各组分表达,发挥其降压作用以及对下丘脑神经元的保护效应,这可能是捻转补泻手法降压的中枢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马瑞,魏建文[10](2018)在《旴江针灸席弘派针刺补泻手法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席弘赋》、《补泻雪心歌》、《神应经》等,探讨我国旴江针灸席弘派的针刺补泻手法的特色与发展,不断挖掘适用于当代临床的针刺操作手法,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刺补泻手法,也期进一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使针刺的临床疗效得到更好的凸显。(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补泻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梳理争议较大的4大类单式补泻手法操作及其可能本义,探讨针刺补泻手法中的几大要素,以单要素对单式补泻手法分类。通过梳理总结,认为单式补泻手法定义应尽量不参入其他非手法要素,按照单要素可将其分为:针向迎随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另外在考量生成数补泻效果及原理后,可以考虑将其纳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泻手法论文参考文献

[1].虞逸舒,董雪莲,艾炳蔚.古代针刺补泻手法再认识[J].中医学报.2019

[2].吴娇娟,纪智,梁靖蓉,张旭东,刘清国.针刺单式补泻手法探微[J].中国针灸.2019

[3].都鹏飞.从刺激量角度浅谈复式补泻手法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9

[4].侯晓菲,王欣君,张建斌,顾媛媛,宋思源.提插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及核心技术[J].中国针灸.2019

[5].胡叁叁,唐秀娟,项翔,李潇潇,焦杨.“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及操作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9

[6].张赛男,王欣君,张建斌,顾媛媛.捻转补泻手法要素源流梳理与分析[J].针刺研究.2019

[7].王洪德.采取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陈勇,陆新泉,刘泉,张鸿雁.运用快慢补泻手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9

[9].郭秋蕾,刘清国,贾文睿,纪智,战河.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下丘脑RAS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10].马瑞,魏建文.旴江针灸席弘派针刺补泻手法微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实验设计[102]徐疾补泻手法在脊髓背角所产生...提插补泻手法在脊髓背角所产生...捻转补泻手法在脊髓背角所产生...和图4-13,我们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图...补泻手法的临床应用情况

标签:;  ;  ;  ;  ;  ;  ;  

补泻手法论文_虞逸舒,董雪莲,艾炳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