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器,固氮酶,生物学,素养,低等植物,内质网,溶酶体。
细胞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艳[1](2019)在《立体细胞器教具的制作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课程标准》加强了对生物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及自制教具的要求。自制生物教具有就地取材、自做简单、耗费少、新颖便携和容易操作等特点,能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纵观细胞器教具,目前还没有立体轻便的细胞器,故该研发利用超轻彩泥、软磁片和滴胶作为主要材料,制作个头小、轻便、形象生动的细胞器教具。一、细胞器教具存在不足之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而高中生物知识微观、抽象,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生物教具的使用使得生物教学(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9年33期)
欧阳荣金,林雪花[2](2019)在《改进校本教研方式 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以“细胞器—系统内合作”教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细胞器—系统内合作"一节教学为例,应用"说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双师教学"与"同课异构"等不同方式,探讨改进校本教研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以促进新课标理念落地。(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玉龙[3](2019)在《基于互动式学习行为的教学案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包含感知、探究及反馈3个阶段,其特点是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互动。其中,感知是基础,探究是关键,反馈是升华。教师的备课情况对互动教学的效果能起到关键作用,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重点关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组织和学生完成活动的预设的情况。本文基于活动式学习,完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9年16期)
罗利[4](2019)在《植物固氮细胞器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历史悠久的生物固氮研究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合成生物学的原理和技术引入固氮生物学以后,诞生了固氮合成生物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共生固氮是生物固氮叁种形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在共生固氮体系中,固氮细菌以细胞器的面目出现在宿主植物细胞质中,利用微氧和物质能量充足的有利条件,进行较为稳定长久的固氮反应。但是,共生固氮作用的局限性在于宿主专一性,即共生固氮细菌难以在绝大多数经济作物上完成侵染和固氮作用。因此,固氮合成生物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突破固氮细菌的宿主专一性,实现主要经济作物共生或者自主固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外的研究者通过艰难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本文将就固氮合成生物学的一些主要进展和面临的问题作一简要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淑贞,王广基,谢媛[5](2019)在《细胞器互作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器有其特殊的功能,且同时细胞器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细胞器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其中以膜性细胞器内质网最为核心,膜接触位点上特定的束缚蛋白与细胞器膜结合,各种蛋白质复合物协同工作,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脂质转运、Ca~(2+)的转移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膜接触位点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主要关注内质网与质膜、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连接,以及膜接触位点上的关键蛋白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汤华利[6](2019)在《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型建构——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生物学知识的获取有机结合?笔者力求通过模型建构方法,用生物学核心素养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建构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的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从而将核心概念建构与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刘佳兴,方乐天,欧阳涛,仵敏娟[7](2019)在《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及跨膜分子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核细胞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多种生化反应,这种协调的关键在于将细胞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充当物理屏障,来实现区隔化,因此形成的细胞器被称为有膜细胞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缺乏膜分割的,由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分子组成的超分子组件,被称为无膜细胞器。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膜细胞器可以依靠液体的非离子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许有前,朱楚洪[8](2019)在《外源细胞器促进心肌梗塞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后因血流中断而引起部分心肌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现象。研究发现外部吸氧并不能改善缺氧状况,主要可能是局部线粒体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叁磷酸腺苷(ATP)供给中断,无法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我们引入上转化纳米粒子修饰的叶绿体材料,将穿透能力较强的红光区域转化实现可见光区域催化,原位合成供给ATP实现细胞能量供应。同时释放的氧气可改善局部缺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9](2019)在《新型细胞器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迁移体是一种新发现的膜性细胞器,目前对其形态、发生机制、生理功能等研究都处在初期阶段。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迁移体的产生机制、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为了揭示迁移体的产生机制,俞立教授课题组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课题组合作,发现了Tspan4蛋白质及胆固醇在迁移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提出了迁移体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石河子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王广雷,郑小美,郑玉新[10](2019)在《炭黑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器功能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6年把炭黑归类为人类可能致癌物,但炭黑暴露导致不良健康效应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氧化应激通常被认为是机制之一,氧化应激下游可能进一步诱导了其他生物学事件的出现,如细胞器功能紊乱、凋亡等。[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炭黑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及凋亡的影响,探讨炭黑暴露导致不良健康效应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增殖实验设对照组和4个炭黑剂量组(25、50、100、200μg/mL),其余实验均设对照组、3个炭黑剂量组(25、50、100μg/mL)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2 mmol/L)+50μg/mL炭黑组。用不同浓度的炭黑染毒液暴露24 h后,用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及高内涵筛选系统检测并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及溶酶体pH值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50、100、200μg/mL炭黑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下降(均P <0.05)。50、100μg/mL炭黑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ROS水平升高,MMP水平下降,溶酶体pH值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 <0.05)。此外,NAC+50μg/mL炭黑组与单纯50μg/mL炭黑剂量组相比,细胞内ROS水平下降,MMP水平升高,溶酶体pH值和细胞凋亡率下降(均P <0.05)。[结论]炭黑暴露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而氧化应激又引起了线粒体MMP水平下降及溶酶体p H值的上升,上述细胞器功能的紊乱可能进一步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细胞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细胞器—系统内合作"一节教学为例,应用"说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双师教学"与"同课异构"等不同方式,探讨改进校本教研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以促进新课标理念落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器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艳.立体细胞器教具的制作和应用[J].百科知识.2019
[2].欧阳荣金,林雪花.改进校本教研方式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以“细胞器—系统内合作”教研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3].杨玉龙.基于互动式学习行为的教学案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J].中学生物教学.2019
[4].罗利.植物固氮细胞器的合成生物学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9
[5].黄淑贞,王广基,谢媛.细胞器互作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9
[6].汤华利.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型建构——以“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为例[J].亚太教育.2019
[7].刘佳兴,方乐天,欧阳涛,仵敏娟.无膜细胞器的形成及跨膜分子的定位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8].许有前,朱楚洪.外源细胞器促进心肌梗塞修复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9]..新型细胞器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J].石河子科技.2019
[10].王广雷,郑小美,郑玉新.炭黑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器功能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