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进行教育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赵媛[1](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HD患者认知障碍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06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及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VEF、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106例MHD患者中,49名(46.2%)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偏大、透析龄偏长(P<0.001),受教育年限偏低(P<0.001),认知障碍组脉压差高于正常组(P<0.05),且存在透析低血压的比例高(P<0.05);认知障碍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实验室资料比较,认知障碍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PTH水平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Spearman相关性显示,MoCA评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受教育年限(r=0.451,P<0.001)、血红蛋白(r=0.207,P<0.05)也呈正相关;而与年龄(r=-0.317,P<0.05),透析龄(r=-0.379,P<0.001)、透析中低血压(r=-0.326,P<0.05)、胱抑素C(r=-0.211,P<0.05)、超敏C反应蛋白(r=-0.281,P<0.05)、PTH(r=-0.266,P<0.05)呈负相关。(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87)、受教育年限(OR=0.458)、透析龄(OR=1.096)、血红蛋白(OR=0.875)、PTH(OR=1.009)、左室射血分数(OR=0.661)是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因素(P<0.05)。结论:1.心脑血管疾病是MHD患者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是MH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2.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3.早期识别认知障碍,有助于对该人群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时干预影响因素,有助于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
康雄[2](2021)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定量分析模型中各影响因素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及强弱,为医护人员实施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1.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两所三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2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2.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资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差异,不符合正态性、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各影响因素与患者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深入挖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验证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路径及其作用效应,并用AMOS中的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技术检验该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1在主观幸福感现状方面: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得分为(71.02±17.42)分,维度均分为(3.95±0.97)分,6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健康的担心(3.35±1.24)分、精力(4.28±1.01)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2.61±0.95)分、愉快或忧郁的心境(4.94±1.31)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4.03±0.86)分、松弛与紧张(3.77±1.15)分。按照量表的相关评价标准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48分(较低水平)36人(占比11.01%)、49-72分(中等水平)124人(占比37.92%)、73-96分(较高水平)157人(占比48.01%)、97-120分(高水平)10人(占比3.06%)。1.2在社会支持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62±8.58)分,维度均分为(3.46±0.86)分,其中主观支持总分为(19.04±4.82)分,客观支持总分为(9.63±2.94)分,社会支持利用度总分为(5.95±2.07)分,维度均分分别为(4.76±1.20)分、(3.21±0.98)分、(1.98±0.69)分。1.3在自我管理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24±11.59)分,维度均分为(2.46±0.58)分,4个维度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的总得分分别为(7.83±2.67)分、(18.59±4.50)分、(13.89±2.94)分、(8.93±2.94)分,均分分别为(1.96±0.67)分、(2.66±0.64)分、(2.78±0.59)分、(2.23±0.74)分。1.4在症状困扰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总得分(20.50±14.76)分,维度均分(0.68±0.49)分。其中精神症状困扰得分(3.30±5.09)分,维度均分(0.66±1.02)分;躯体症状困扰得分(17.20±11.15)分,维度均分(0.69±0.45)分;症状有无得分(7.66±4.60)分,症状困扰程度得分(12.84±10.60)分。1.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自评不同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生活状况满意度评价、问题解决、精神症状总分、自我感觉睡眠状况、社会支持利用度、伙伴关系、自理能力、执行自我护理、客观支持依次纳入回归方程,以上因素能够解释因变量73.80%的变异(F=103.08,P<0.001)。1.6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困扰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显着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286,-0.391,-0.588;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两两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638,0.616,0.640。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将症状困扰作为外生潜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拟合良好,X2=121.648,X2/df=1.484,RMSEA=0.039,GFI=0.972,AGFI=0.947,NFI=0.972,RFI=0.964,IFI=0.991,TLI=0.988,CFI=0.991。症状困扰(β=-0.501,P<0.001)、社会支持(β=0.301,P<0.001)、自我管理(β=0.270,P<0.001)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通过社会支持(β=-0.126,P<0.001)、自我管理(β=-0.064,P<0.001)、社会支持—自我管理(β=-0.074,P<0.001)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中低主观幸福感的占48.93%,该类人群主观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是其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根据影响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呈正相关,与症状困扰呈负相关。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可以直接预测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照护者及医务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正性情感与积极情绪的产生。
肖惠惠[3](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重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武汉市第四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1周内非透析日家庭自测血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同时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状态均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进行评估,校正受教育年限偏倚后,依据量表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得分≥26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即为认知功能障碍组,之后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依据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进一步将研究对象进行三分位法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结果:共有224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68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75%)。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我们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偏大(61±12 vs.49±13,P=0.000)、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的患者例数明显偏多(100 vs.15,P=0.000)、每周接受三次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明显偏低,分别为56.5%和69.6%(P=0.016)、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偏多(38.7%vs.21.4%,P=0.019)、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2(90,112)]vs.[110(93,117)],p=0.031);我们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较大(8.4(6.7,10.6)]vs.[6.9(4.9,8.8)],p=0.000)。平滑拟合曲线(OR=1.2,95%CI(1.1-1.4),p<0.001)及趋势性检验(p for trend=0.004)均表明随着居家收缩压变异性的增加,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越高。依据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进一步将研究对象进行三分位法分组后发现,与第一三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和第三三分位组患者的年龄更大(p=0.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7)。与第一三分位组和第二三分位组相比,第三三分位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血尿酸水平偏低(p<0.05)。与第二三分位组和第三三分位组相比,第一三分位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8)。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三组研究对象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60.9%,77.8%和85.1%(p=0.003)。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相对越短、每周血液透析频次相对越少及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越大,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列线图显示了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的预测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列线图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准确度较高(AUC=0.8040,95%CI:0.7410-0.867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越大,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
张帅[4](2021)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方法研究中尿毒症患者均于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诊。从中选取76例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应用综合护理。对比、评价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要更加显着(P <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调节其情绪状态,帮助患者积极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
刘中洁[5](2021)在《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维持血液净化治疗(CBP)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其不可忽视的并发症,故本文旨在研究CBP患者发生HIT的临床特点,与不同肝素类型及动静脉内瘘(AVF)血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到2020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根据2017年HIT我国专家共识,使用4Ts评分系统判定发生HIT患者纳入标准,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总结,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肝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前后血小板数值变化、是否合并血栓形成、治疗等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0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病率3.6%(男性2.8%,女性4.6%),年龄为(58.4±14.95)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使用普通肝素(UFH)及低分子肝素(LMWH)患者均为15人,30例患者血小板下降前数值均在100×109/L以上,均值125.8±29.95×109/L,2-10天(6.53±2.77天)出现30%以上(53%±12%)的下降幅度。7例患者因AVF血栓为表现入院,12人为首次透析治疗,且既往未使用过肝素类药物。29例患者停用肝素类药物后,5-19天血小板逐渐恢复。1例因本身呼吸衰竭而死亡。30例患者在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期间均未出现出血事件。首次透析与长期维持透析相比(P<0.05),存在差异,首次透析更容易发生HIT。HIT患者与非HIT血栓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HIT患者容易形成AVF血栓。将HIT患者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两组在年龄、血小板前后水平、性别、肝素类型、透析时间、原发病无差异(P>0.05),与肝素接触时间有差异(P<0.05),下降时间越短越容易形成血栓。结论CBP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数值,尤其是首次透析患者。长期CBP患者频繁出现AVF形成、透析器及管道反复凝血及排除感染血液系统及其他药物等不明原因血小板下降时,需考虑HIT,尽快完善4Ts评分,提示中高可能性时,进一步完善HIT抗体检测。停用肝素类药物,予以替代抗凝治疗,减少HIT致残率及致死率。
田甜[6](2021)在《老年尿毒症80例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尿毒症患者,用数字标注法分组,40例研究组患者用优质护理,40例常规组患者用一般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纠正不良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王静静,李迎芝,许玉玲,丁秀和[7](2020)在《优质护理在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PTH)、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PTH、瘙痒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优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叶可平[8](2020)在《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当前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与严重,而国内尚缺乏立足于中华文化背景和中医药理论的生存质量量表来对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选用由香港浸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山大学协同研制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中华生存质量量表,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指导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进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同时本研究也是应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尝试,借助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充分探讨所有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今后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制定和应用相关量表奠定坚实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透析室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此单位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1例患者,详细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透析龄、原发病、血管通路等一般资料以及血清钙、血清磷、血清PTH、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钾、B型钠尿肽(BNP)、β 2-微球蛋白(β 2-MG)等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KT/V值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和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Kt/V≥1.2为透析充分组,Kt/V<1.2者为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2次患者,Kt/V≥2.1为透析充分组,Kt/V<2.1者为透析不充分组。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结合Excel处理原始数据,比较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差异,探索分析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利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得出每组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在不同的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因素的条件下,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进而重点分析血液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根据Kt/V值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60例,透析不充分组21例。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最高得分为228分,最低得分127分,平均为176.79分,透析充分组平均得分179.70分,透析不充分组平均得分168.48分,两组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的年龄和年龄段分布、透析龄和透析龄的分布、原发病类型及血管通路类型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性别分布方面,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及血钙分布、血清磷水平及其浓度范围分布、血清PTH值及其分布、血红蛋白浓度及其分布、血白蛋白浓度及其分布、BNP均值及其分布、透析前后血β2-MG值及其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血钾浓度均值及其浓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一般临床情况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表明:性别差异、透析龄的分布、血钙水平、血磷浓度范围、血清PTH值、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浓度以及BNP水平的变化在形、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年龄段分布在形、神领域以及生存质量总分方面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原发病类型在形、情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差异显着(P<0.01);血管通路差异在形领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钾浓度在形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和情领域两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中华生存质量与年龄和透析充分性存在显着直线相关关系(P<0.01),且满足线性回归(P<0.05)。3.评价透析充分性对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MHD患者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形领域评分和生存质量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在形维度各项目的评分方面,两组在气色和睡眠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活动能力、饮食消化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在神维度方面,两组在气候适应、神志、思维、生存质量总分四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七情维度方面,两组在怒和惊恐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言表达、悲忧、喜等情志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能较好地评价MHD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生存质量评分越高,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越好。2.透析充分性可影响MHD患者的部分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透析充分者评分较高。
李鹤[9](2020)在《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知信行理论构建血液透析患者Teach-back法(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并进行临床应用观察其效果。旨在提高MHD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为MH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制定提供新的参考。方法:第一部分:确定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因素,经过专家访谈和多次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初稿;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行筛选与修改,形成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第二部分:使用正式版健康教育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哈市某综合三甲医院治疗的MH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签订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知信行为基础的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干预期12周。干预前填写一般调查表。干预前后记录发作性低血压频数、肌肉抽搐频数、生化指标、甲状旁腺、血压和IWGR%。最后将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构建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共包含考核目标及内容: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血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MHD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肌肉抽搐、生化指标、甲状旁腺激素、血压和IWG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患者发生发作性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次减少;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干预前均有显着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含量比干预前均有显着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WGR%值比干预前均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主要指标好转,说明试验组整体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6.试验组干预后舒张压小幅升高,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收缩压、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Teach-back方案,包括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包括尿毒症及其相关知识、透析及其并发症、营养与饮食、透析患者常见疾病及用药、透析通路维护、抗阻及有氧运动指导。2.Teach-back健康教育方案能降低MHD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抽搐的发生;可降低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提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IWGR%值比。3.Teach-back法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可改善患者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文澍[10](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研究说明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二、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进行教育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进行教育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2.3 MoCA评分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4 MHD患者认知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尿毒症的概述 |
1.2 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概述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外研究现状 |
2.2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操作性定义 |
4.1 主观幸福感 |
4.2 社会支持 |
4.3 自我管理 |
4.4 症状困扰 |
5 研究路线 |
第一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与抽样方法 |
2.2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工具 |
2.4 调查过程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方法 |
3 调查结果 |
3.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 |
3.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
3.4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3.5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状 |
3.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
3.8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4 讨论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 |
4.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
4.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
第二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2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
2.1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类型及含义 |
2.2 结构方程模型分类 |
2.3 结构方程模型表达方式 |
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过程 |
3.1 模型设定 |
3.2 模型拟合 |
3.3 模型评估 |
3.4 模型修正 |
4 结果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初始模型的构建 |
4.2 模型拟合结果及评价 |
4.3 模型中各相关因素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5 讨论 |
5.1 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5.2 自我管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效应 |
5.3 症状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5 讨论 |
第3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4)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5)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老年尿毒症80例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透析前护理 |
1.2.2透析中护理 |
1.2.3 透析后护理 |
1.2.4 并发症护理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 |
2.2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对比 |
3 讨论 |
(7)优质护理在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PTH、瘙痒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8)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认识 |
1.中医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
2.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工具 |
3.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进展 |
1.透析充分性的概念 |
2.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方法 |
3.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资料收集 |
3.3 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量表评估 |
4.统计方法 |
5.质量控制 |
5.1 设计阶段 |
5.2 实施阶段 |
5.3 资料整理阶段 |
6.研究结果 |
6.1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透析充分性的分析 |
6.2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分析 |
6.3 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分析 |
讨论 |
1.MHD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1.1 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概述 |
1.2 MHD患者一般因素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
1.3 MHD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
2.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价研究 |
2.1 中华生存质量的形、神、情关系概述 |
2.2 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概况 |
3.对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的体会和临床工作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华生存质量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列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基本概念及内涵 |
1.1 血液透析 |
1.2 Teach-back |
1.3 知信行理论 |
2 终末期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
3 血液透析相关研究现状 |
3.1 国外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
3.2 国内血液透析发展现状 |
3.3 MHD患者死亡率 |
4 MHD患者并发症频发死亡率高的原因 |
4.1 血液净化本身 |
4.2 患者本身 |
5 MHD患者常见并发症 |
5.1 透析中的并发症 |
5.2 透析远期并发症 |
6 MHD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
7 Teach-back法在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应用 |
8 理论框架 |
8.1 Teach-back |
8.2 德尔菲法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的编制 |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回顾法 |
1.2 德尔菲(Delphi)法 |
2 研究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2 专家函询过程 |
2.3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2.4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3 结果 |
3.1 文献回顾法结果 |
3.2 德尔菲法研究结果 |
3.3 权重的计算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方案临床干预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样本量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干预内容 |
4 观察指标 |
4.1 发作性低血压 |
4.2 肌肉抽搐 |
4.3 生化指标 |
4.4 高血压和IWGR% |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6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
1.1 一般资料比较 |
1.2 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效果相关资料比较 |
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资料组内比较 |
2.1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内比较 |
2.2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内比较 |
2.3 干预前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内比较 |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组间比较 |
3.1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和肌肉抽搐频数的组间比较 |
3.2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 |
3.3 干预后两组透析患者血压及IWGR%组间比较 |
讨论 |
1 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
2 研究内容的可靠性 |
2.1 函询专家的代表性 |
2.2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
3 MHD患者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内容及分析 |
4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 |
4.1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 |
4.2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 Teach-back法健康教育对MHD患者血压和IWGR%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局限性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3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四、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进行教育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D]. 赵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D]. 康雄.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D]. 肖惠惠. 江汉大学, 2021(01)
- [4]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张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1)
- [5]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D]. 刘中洁.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老年尿毒症80例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J]. 田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1)
- [7]优质护理在尿毒症伴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J]. 王静静,李迎芝,许玉玲,丁秀和. 齐鲁护理杂志, 2020(14)
- [8]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D]. 叶可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回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的临床观察[D]. 李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