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池、高位煤水箱和清水层挡墙,所述高位煤水箱固定在清水层挡墙的上方且和浓缩池的连接方向外沿齐,所述高位煤水箱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煤水入料口,所述高位煤水箱底部连通有煤水入料管路,所述煤水入料管路上安装有入料调节阀,所述煤水入料管路上方设有稳流板支架,所述煤水入料管路出料口上方安装有和稳流板支架固定的稳流板,所述稳流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稳流板锥形帽,所述压滤机入料渣浆泵通过压滤机入料管路连接于煤泥压滤机,本实用新型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洗煤厂形成自动化控制,工程造价大大降低,且整个装置易损件极少,适用于各种不同技术含量的大中小型洗煤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池(1)、高位煤水箱(6)和清水层挡墙(8),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煤水箱(6)固定在清水层挡墙(8)的上方且和浓缩池(1)的连接方向外沿齐,所述高位煤水箱(6)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煤水入料口(9),所述高位煤水箱(6)底部连通有煤水入料管路(10),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安装有入料调节阀(15),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的另一端在距浓缩池(1)底部300mm插入浓缩池(1)内中心位置且垂直向上至二分之一浓缩池(1)高度位置,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方设有稳流板支架(11),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出料口上方安装有和稳流板支架(11)固定的稳流板(12),所述稳流板(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稳流板锥形帽(14),所述浓缩池(1)底部靠近煤水入料管路(10)插入位置一侧安装有带有通信接口(13)的液体浓度传感器(17),所述浓缩池(1)底部下料口连通有浓浆放矿管路(18),所述浓浆放矿管路(18)一端连接有变频电动阀门(2),所述变频电动阀门(2)的出料端连接有钢骨软管(5),所述钢骨软管(5)另一端连通有矿浆准备封闭箱(4),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一侧连接有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所述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通过压滤机入料管路连接于煤泥压滤机(16)。
设计方案
1.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池(1)、高位煤水箱(6)和清水层挡墙(8),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煤水箱(6)固定在清水层挡墙(8)的上方且和浓缩池(1)的连接方向外沿齐,所述高位煤水箱(6)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煤水入料口(9),所述高位煤水箱(6)底部连通有煤水入料管路(10),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安装有入料调节阀(15),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的另一端在距浓缩池(1)底部300mm插入浓缩池(1)内中心位置且垂直向上至二分之一浓缩池(1)高度位置,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方设有稳流板支架(11),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出料口上方安装有和稳流板支架(11)固定的稳流板(12),所述稳流板(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稳流板锥形帽(14),所述浓缩池(1)底部靠近煤水入料管路(10)插入位置一侧安装有带有通信接口(13)的液体浓度传感器(17),所述浓缩池(1)底部下料口连通有浓浆放矿管路(18),所述浓浆放矿管路(18)一端连接有变频电动阀门(2),所述变频电动阀门(2)的出料端连接有钢骨软管(5),所述钢骨软管(5)另一端连通有矿浆准备封闭箱(4),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一侧连接有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所述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通过压滤机入料管路连接于煤泥压滤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调节阀(15)安装位置离地高度不超过1.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出料口和稳流板支架(11)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0mm,所述稳流板(12)为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锥形帽(14)的锥形位置的角度为60º,所述浓缩池(1)为锥体结构,所述浓缩池(1)上方和水平面的夹角也为60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至少设置一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长度为300-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层挡墙(8)远离高位煤水箱(6)一侧下方设置有溢流清水槽(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浓度传感器(17)底部距离浓缩池(1)底部的垂直间距不超过1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上的钢骨软管(5)至少设有三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物洗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洗煤厂正在使用的煤泥水处理装置,为大型地下式半地下式(混凝土)周边传动浓缩机、地上式(钢板制作)中心传动浓缩机、地上式无传动浓缩罐等,以上这些煤泥水处理装置必须固定在地面或地下,对设备基础有严格的承载要求,建设周期长,工程造价高,建筑面积大。已经使用两年的实用新型煤泥水高效浓缩模块,显示出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以下两点问题:1.沉淀后的浓浆必须放入地下池,然后由安装在地下的渣浆泵打入煤泥压滤机,增加了土建工程量,延长了建设周期。2.煤泥水注入端的第一个浓缩池的煤泥量过大,约占煤泥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当压滤机停止供料,放浆阀关闭十分钟左右,如果洗选煤质是比重较大的硬质煤,容易发生出浆口堵塞现象。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经济高效、大中小型洗煤厂都能配套、使用方便无土建、不需要地下池、每个沉淀池煤泥量均匀分配、压滤机入料泵根据煤浆液体浓度自动注料加压的自动化控制的煤泥水处理回收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洗煤厂形成自动化控制,工程造价大大降低,且整个装置易损件极少,适用于各种不同技术含量的大中小型洗煤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池、高位煤水箱和清水层挡墙,所述高位煤水箱固定在清水层挡墙的上方且和浓缩池的连接方向外沿齐,所述高位煤水箱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煤水入料口,所述高位煤水箱底部连通有煤水入料管路,所述煤水入料管路上安装有入料调节阀,所述煤水入料管路的另一端在距浓缩池底部300mm插入浓缩池内中心位置且垂直向上至二分之一浓缩池高度位置,所述煤水入料管路上方设有稳流板支架,所述煤水入料管路出料口上方安装有和稳流板支架固定的稳流板,所述稳流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稳流板锥形帽,所述浓缩池底部靠近煤水入料管路插入位置一侧安装有带有通信接口的液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浓缩池底部下料口连通有浓浆放矿管路,所述浓浆放矿管路一端连接有变频电动阀门,所述变频电动阀门的出料端连接有钢骨软管,所述钢骨软管另一端连通有矿浆准备封闭箱,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的一侧连接有压滤机入料渣浆泵,所述压滤机入料渣浆泵通过压滤机入料管路连接于煤泥压滤机。
优选的,所述入料调节阀安装位置离地高度不超过1.5米。
优选的,所述煤水入料管路出料口和稳流板支架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0mm,所述稳流板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稳流板锥形帽的锥形位置的角度为60º,所述浓缩池为锥体结构,所述浓缩池上方和水平面的夹角也为60º。
优选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至少设置一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的长度为300-400mm。
优选的,所述清水层挡墙远离高位煤水箱一侧下方设置有溢流清水槽。
优选的,所述液体浓度传感器底部距离浓缩池底部的垂直间距不超过150mm。
优选的,每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上的钢骨软管至少设有三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将同样浓度的洗煤水均匀分配在各个浓缩池内,达到各浓缩池内沉淀后的矿浆浓度接近、煤泥量接近,避免单个浓缩池煤泥量负担过大发生堵塞现象。洗煤水和絮凝剂稀释后的混合液由高位煤水箱分配流入到各个浓缩池的煤水入料管路中,在管路中再一次使洗煤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煤水入料管路的出口高度处在锥体高度的二分之一的位置,出口上方500mm位置安装有稳流板,防止煤水未沉淀彻底从溢流口向上涌出直接流入清水槽;稳流板上方的60°锥形帽是为了稳流板不占用沉淀面积,加速絮团在遇到锥形帽后的沉淀速度本实用新型在试车正常后,工作现场无人值守,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洗煤厂形成自动化控制,工程造价大大降低,且整个装置易损件极少,适用于各种不同技术含量的大中小型洗煤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料泵和矿浆准备封闭箱连接示意图。
图中:1浓缩池、2变频电动阀门、3压滤机入料渣浆泵、4矿浆准备封闭箱、5钢骨软管、6高位煤水箱、7溢流清水槽、8清水层挡墙、9煤水入料口、10煤水入料管路、11稳流板支架、12稳流板、13通信接口、14稳流板锥形帽、15入料调节阀、16煤泥压滤机、17液体浓度传感器、18浓浆放矿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煤炭洗选加工的煤泥水处理装置,包括浓缩池1、高位煤水箱6和清水层挡墙8,所述高位煤水箱6固定在清水层挡墙8的上方且和浓缩池1的连接方向外沿齐,所述高位煤水箱6上开设有至少两组煤水入料口9,所述高位煤水箱6底部连通有煤水入料管路10,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安装有入料调节阀15,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的另一端在距浓缩池1底部300mm插入浓缩池1内中心位置且垂直向上至二分之一浓缩池1高度位置,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上方设有稳流板支架11,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出料口上方安装有和稳流板支架11固定的稳流板12,所述稳流板1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稳流板锥形帽14,所述浓缩池1底部靠近煤水入料管路10插入位置一侧安装有带有通信接口13的液体浓度传感器17,所述浓缩池1底部下料口连通有浓浆放矿管路18,所述浓浆放矿管路18一端连接有变频电动阀门2,所述变频电动阀门2的出料端连接有钢骨软管5,所述钢骨软管5另一端连通有矿浆准备封闭箱4,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一侧连接有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所述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通过压滤机入料管路连接于煤泥压滤机16;管路选用材质为8mm及以上厚度钢板及8mm及以上厚度钢管;钢骨软管5选用6mm及以上厚度优质透明软管。
一个浓缩池1需要的矿浆长度300到400mm,当3个浓缩池连在一起的时候时,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长度是3乘300到400mm,浓缩池1连接在一起用,里面采用相同规格的压滤机入料渣浆泵3工作。
较佳地,所述入料调节阀15安装位置离地高度不超过1.5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安全高度,方便进行操作。
较佳地,所述煤水入料管路10出料口和稳流板支架11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00mm,所述稳流板12为圆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稳流板锥形帽16的锥形位置的角度为60º,所述浓缩池1为锥体结构,所述浓缩池1上方和水平面的夹角也为60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稳流板锥形帽16和浓缩池1角度相匹配,方便进行工作。
较佳地,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至少设置一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长度为300-4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浆准备封闭箱4的长度根据浓缩池1个数的多少确定,可由多个浓缩池1使用统一封闭箱,其矿浆准备封闭箱4内部相通,其矿浆准备封闭箱4长度按浓缩池多少增加或者减少,比如5个浓缩池1,其矿浆准备封闭箱4长度是5个300-400mm的长度,则总长度即为1500-2000mm。
较佳地,所述清水层挡墙8远离高位煤水箱6一侧下方设置有溢流清水槽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清水槽7用于收集溢出的污水。
较佳地,所述液体浓度传感器17底部距离浓缩池1底部的垂直间距不超过150mm。
较佳地,每组所述矿浆准备封闭箱4上的钢骨软管5至少设有三组。
工作原理:将浓浆放矿管路18、变频电动阀门2、矿浆准备封闭箱4和压滤机入料渣泵3进料口直接水平连接将矿浆打入煤泥压滤机16将煤泥压滤成饼的,煤泥压滤机16的启停控制根据液体浓度传感器17发出工作指令完成的,当压滤机入料压力达到设置最大值时,压滤机入料渣泵3停止供料,变频电动阀门2自动关闭,煤泥压滤机16自动进入滤水压饼过程,根据压滤机型号设置自动加压压滤时间,自动放饼时间按压滤机型号设置,放饼结束,压滤机自动复位处于待入料状态后20秒,入料泵自动启动,各浓缩池1变频电动阀门2同时自动开启并根据根据液体浓度传感器17的浓度值指令自动调整矿浆通过量,煤泥压滤机16进入入料状态,当压滤机入料压力达到设置最大值时,压滤机入料渣泵3停止供料。从压滤机入料渣泵3自动启动到压滤机自动复位处于待入料状态的过程为一个压滤周期,每一个压滤周期内的工作过程都有程序控制完成,且每个压滤周期循环继续下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487.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53017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01D 21/01
专利分类号:B01D21/01;B01D21/2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山东森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森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7500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工业园区内
发明人:王洪利;赵曰迈;王平;邵明伦
第一发明人:王洪利
当前权利人:山东森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压滤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