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涉及外墙对接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外墙水平缝的防渗水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和上墙体下端壁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所述灌浆间隙内设置有两个相间隔设置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长度方向沿上墙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橡胶条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墙体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相抵;两个橡胶条嵌固在上墙体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且两个橡胶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当浇注灌浆料时,能够有效防止灌浆料向两个橡胶条之间流动,使灌浆料呈断开的状态;当室外存在雨水时,即使灌浆料存在一定的渗透性,当雨水渗透至橡胶条处时,雨水停止继续渗透,从而实现有效提高防渗水能力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包括下墙体(1),所述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叠合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和上墙体(4)下端壁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所述灌浆间隙(41)内设置有两个相间隔设置的橡胶条(5),所述橡胶条(5)的长度方向沿上墙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橡胶条(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墙体(4)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相抵。
设计方案
1.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包括下墙体(1),所述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叠合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和上墙体(4)下端壁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所述灌浆间隙(41)内设置有两个相间隔设置的橡胶条(5),所述橡胶条(5)的长度方向沿上墙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橡胶条(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墙体(4)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5)的横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31),两个所述橡胶条(5)分别位于下让位凹槽(3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体(4)的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42),所述上让位凹槽(42)与下让位凹槽(31)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5)与叠合板现浇层(3)相贴合的侧壁设置有插设至叠合板现浇层(3)内的插固凸起(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间隙(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6),两个所述橡胶条(5)均位于两个封堵件(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现浇层(3)的内部向封堵件(6)内部延伸设置有延伸钢筋(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钢筋(32)位于灌浆间隙(41)内的部分向橡胶条(5)方向延伸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对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一般采用预制构件进行搭建,外墙均采用预制墙体进行搭建;上方外墙和下方外墙之间设置有叠合板和叠合板现浇层;上墙体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存在间隙,一般采用灌浆料进行封堵。
现有公开号为CN106760054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包括下段剪力墙和上段剪力墙;在下段剪力墙搭建好之后,在下段剪力墙上端壁搭建有叠合板,叠合板上浇注有叠合板现浇层;由于叠合板现浇层凝固后,才开始搭建上段剪力墙;故上段剪力墙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存在间隙,需要使用灌浆料进行封堵,从而实现上墙体的搭建。
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室外下雨时,雨水会流至灌浆料处;由于灌浆料存在一定的渗透性,从而导致雨水经灌浆料渗入室内,其外墙水平缝的防渗水能力较差,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其具有有效提高防渗水能力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包括下墙体,所述下墙体的上端壁设置有叠合板和叠合板现浇层;所述叠合板现浇层上方设置有上墙体;所述叠合板现浇层和上墙体下端壁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所述灌浆间隙内设置有两个相间隔设置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长度方向沿上墙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橡胶条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墙体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橡胶条嵌固在上墙体和叠合板现浇层之间,且两个橡胶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当浇注灌浆料时,能够有效防止灌浆料向两个橡胶条之间流动,使灌浆料呈断开的状态;当室外存在雨水时,即使灌浆料存在一定的渗透性,当雨水渗透至橡胶条处时,雨水停止继续渗透,从而实现有效提高防渗水能力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条的横截面为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橡胶条与上墙体、叠合板现浇层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雨水经过橡胶条与叠合板现浇层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防渗水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板现浇层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两个所述橡胶条分别位于下让位凹槽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一定量的雨水渗过橡胶条时,下让位凹槽能够盛纳一定的雨水,从而防止进一步向室内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墙体的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所述上让位凹槽与下让位凹槽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让位凹槽向上弓起,能够有效保证灌浆间隙位于两个橡胶条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避免两侧的灌浆料进行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条与叠合板现浇层相贴合的侧壁设置有插设至叠合板现浇层内的插固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通过插固凸起插设至叠合板现浇层的内部,从而对橡胶条进行固定;避免橡胶条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灌浆间隙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两个所述橡胶条均位于两个封堵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件位于灌浆间隙的两侧,在向灌浆间隙内灌入灌浆料时,有效避免灌浆料从灌浆间隙内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板现浇层的内部向封堵件内部延伸设置有延伸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钢筋连接封堵件和叠合板现浇层,从而提高对封堵件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钢筋位于灌浆间隙内的部分向橡胶条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续浇注灌浆料的过程中,能够使延伸钢筋与灌浆料很好的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叠合板现浇层、封堵件和灌浆料很好的固定在一起,整体性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灌浆间隙内设置有两条橡胶条,以及在灌浆间隙处设置有上让位凹槽和下让位凹槽,从而有效避免了雨水向室内方向的渗透,提高防渗水的能力;
2、橡胶条上插固凸起的设置,在安装上墙体时,能够有效减少橡胶条的移动,提高橡胶条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上墙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橡胶条和插固凸起之间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叠合板现浇层和延伸钢筋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下墙体;11、连接钢筋;2、叠合板;3、叠合板现浇层;31、下让位凹槽;32、延伸钢筋;4、上墙体;41、灌浆间隙;42、上让位凹槽;5、橡胶条;51、插固凸起;6、封堵件;7、灌浆套筒;71、入浆管;72、出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外墙水平缝防水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下墙体1,下墙体1的上端壁设置有叠合板2和叠合板现浇层3;叠合板现浇层3上方设置有上墙体4。
参照图2,上墙体4的内部且位于其下端设置有若干灌浆套筒7,灌浆套筒7分别位于上墙体4的两侧。灌浆套筒7连通有入浆管71和出浆管72,入浆管71位于出浆管72的下方,入浆管71用于供灌浆料进入灌浆套筒7内;当灌浆套筒7内装满灌浆料时,灌浆料从出浆管72中溢出。
参照图2,下墙体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钢筋11,连接钢筋11的上端向上延伸,并延伸至灌浆套筒7的内部,灌浆套筒7的内径大于连接钢筋11的直径,从而便于灌浆料顺畅的流动。
参照图2和图3,叠合板现浇层3和上墙体4下端壁之间设置有灌浆间隙41,灌浆间隙41内设置有两个相间隔设置的橡胶条5;橡胶条5的长度方向沿上墙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当上墙体4安装后,橡胶条5的上下两侧分别与上墙体4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相抵。
参照图3,橡胶条5的截面为矩形,以增大橡胶条5分别与上墙体4下端壁、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水分经过橡胶条5。
参照图3,叠合板现浇层3上表面设置有下让位凹槽31,两个橡胶条5分别位于下让位凹槽31的两侧,当雨水经过橡胶条5,雨水可以容纳在下让位凹槽31内,防止雨水的进一步流动。
参照图3,上墙体4的下端壁设置有上让位凹槽42,上让位凹槽42与下让位凹槽31相对应,以保证灌浆间隙41内的灌浆料位于上让位凹槽42处处于断开的状态。
参照图3和图4,橡胶条5与叠合板现浇层3相贴合的侧壁设置有插固凸起51,插固凸起51与橡胶条5一体成型;插固凸起51插设至叠合板2橡胶层内;当浇注叠合板现浇层3时,插固凸起51插固在叠合板现浇层3内;当叠合板现浇层3凝固时,插固凸起51嵌固在叠合板现浇层3内。
参照图3,灌浆间隙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封堵件6,两个橡胶条5均位于两个封堵件6之间,封堵件6由混凝土填附制成;当封堵件6凝固后,在向灌浆间隙41内浇注灌浆料时,避免灌浆料流出灌浆间隙41。
参照图5,叠合板现浇层3的内部向封堵件6的内部方向延伸设置有延伸钢筋32,封堵件6凝固后,以使封堵件6更好的固定在叠合板现浇层3上;延伸钢筋32位于灌浆间隙41内的部分向橡胶条5方向延伸设置;当灌浆间隙41内的灌浆料凝固后,灌浆料能够嵌固延伸钢筋32,从而使凝固后的灌浆料、封堵件6和叠合板现浇层3的整体性更好。
工作原理如下:
建筑时,首先在下墙体1上搭建叠合板2,然后在下墙体1上端壁和叠合板2上浇注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叠合板现浇层3;叠合板现浇层3凝固之前,先将橡胶条5上的插固凸起51插设在叠合板现浇层3上;延伸钢筋32插设在叠合板现浇层3上;然后安装上墙体4,并使连接钢筋11插设在灌浆套筒7内。
此时,对灌浆间隙41的两侧塞入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封堵件6;向入浆管71内注入灌浆料,灌浆料进入管浆套筒的内部,并进入灌浆间隙41内;灌浆料灌至封堵件6和橡胶条5之间;从而完成灌浆的过程,实现对上墙体4和叠合板现浇层3之间的封堵。
当室外侧有雨水时,由于灌浆料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雨水会向室内方向进行渗透;由于橡胶条5的隔挡,以及两个橡胶条5之间存在间隔,从而使在浇灌灌浆料时,灌浆料在两个橡胶条5之间处于断开的状态,从而避免雨水的进一步渗透,实现有效提高防渗水能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488.6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413012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E04B 1/68
专利分类号:E04B1/68;E04B2/00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俞香
第一申请人:俞香
申请人地址:211807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街道三组3号
发明人:俞香;杨国平
第一发明人:俞香
当前权利人:俞香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