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结构包括第一织带、第二织带、连接扣、卡扣装置和便携装置,通过设置卡扣装置,将第一固定带与第一织带连接,将第二固定带与第二织带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带前端固定环中卡槽与固定柱进行连接固定,便于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对调节带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调节带滑落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便携装置,通过将挂环经端口与适当的固定环连接,连接圈经固定扣与拉绳连接固定,便于使用者将拉绳悬挂在适当位置,便于携带物品,达到便于使用者携带调节带,便捷使用的有益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包括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2)和连接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装置(4)和便携装置(5),所述第一织带(1)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扣(3)进行插接,所述连接扣(3)右端通过连接带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所述第二织带(2)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所诉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通过卡扣装置(4)与便携装置(5)进行插接,所述卡扣装置(4)由第一固定带(41)、固定环(42)、卡槽(43)、第二固定带(44)、连接垫(45)和固定柱(46)组成,所述第一固定带(41)前端中部与固定环(42)进行粘接,所述固定环(42)内侧设置有卡槽(43),且卡槽(43)呈圆形状,所述第二固定带(44)前端中部与连接垫(45)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垫(45)顶部与固定柱(46)进行粘接,所述第一固定带(41)前端四角与第一织带(1)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二固定带(44)前端四角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所述便携装置(5)由挂环(51)、端口(52)、连接圈(53)、固定扣(54)、拉绳(55)和魔术贴(56)组成,所述挂环(51)底端左侧设置有端口(52),且挂环(51)呈圆形,所述挂环(51)底部与连接圈(53)进行插接,所述连接圈(53)底端与固定扣(54)进行焊接,所述拉绳(55)顶部与固定扣(54)进行粘接,所述拉绳(55)内侧上下两端与魔术贴(56)进行粘接,所述挂环(51)通过端口(52)与固定环(42)进行插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包括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2)和连接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装置(4)和便携装置(5),所述第一织带(1)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扣(3)进行插接,所述连接扣(3)右端通过连接带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所述第二织带(2)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所诉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通过卡扣装置(4)与便携装置(5)进行插接,所述卡扣装置(4)由第一固定带(41)、固定环(42)、卡槽(43)、第二固定带(44)、连接垫(45)和固定柱(46)组成,所述第一固定带(41)前端中部与固定环(42)进行粘接,所述固定环(42)内侧设置有卡槽(43),且卡槽(43)呈圆形状,所述第二固定带(44)前端中部与连接垫(45)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垫(45)顶部与固定柱(46)进行粘接,所述第一固定带(41)前端四角与第一织带(1)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二固定带(44)前端四角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所述便携装置(5)由挂环(51)、端口(52)、连接圈(53)、固定扣(54)、拉绳(55)和魔术贴(56)组成,所述挂环(51)底端左侧设置有端口(52),且挂环(51)呈圆形,所述挂环(51)底部与连接圈(53)进行插接,所述连接圈(53)底端与固定扣(54)进行焊接,所述拉绳(55)顶部与固定扣(54)进行粘接,所述拉绳(55)内侧上下两端与魔术贴(56)进行粘接,所述挂环(51)通过端口(52)与固定环(42)进行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大小均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2)均设置有5个,且固定环(42)与固定柱(46)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3)两端呈弧形状,且连接扣(3)内侧设置有固定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带(1)和第二织带(2)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织带(1)和第二织带(2)面积大于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56)均设置有两侧,且魔术贴(56)分别分布在拉绳(55)上下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扣(54)呈方形状,且固定扣(54)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分别与拉绳(55)和连接圈(53)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紧度调节带。
背景技术
目前,弹性织带作为一种服装配料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服装行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舒适性,美观性,塑身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弹性织带的松紧度都是不可以调节的,然而人们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都是希望其松紧度大小根据人们的实际使用是可以自由调节的,随着松紧度调节带的发展,松紧度调节带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松紧度调节带不能有效固定,并且松紧度调节带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松紧度调节带,解决松紧度调节带不能有效固定,并且松紧度调节带不方便携带的问题,从而达到对调节带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调节带滑落,并且便于使用者携带调节带,便捷使用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包括第一织带、第二织带、连接扣、卡扣装置和便携装置,所述第一织带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扣进行插接,所述连接扣右端通过连接带与第二织带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一织带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进行粘接,所述第二织带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进行粘接,所诉第一织带前端中部通过卡扣装置与便携装置进行插接,所述卡扣装置由第一固定带、固定环、卡槽、第二固定带、连接垫和固定柱组成,所述第一固定带前端中部与固定环进行粘接,所述固定环内侧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呈圆形状,所述第二固定带前端中部与连接垫进行粘接,所述连接垫顶部与固定柱进行粘接,所述第一固定带前端四角与第一织带进行相互缝合,所述第二固定带前端四角与第二织带进行相互缝合,所述便携装置由挂环、端口、连接圈、固定扣、拉绳和魔术贴组成,所述挂环底端左侧设置有端口,且挂环呈圆形,所述挂环底部与连接圈进行插接,所述连接圈底端与固定扣进行焊接,所述拉绳顶部与固定扣进行粘接,所述拉绳内侧上下两端与魔术贴进行粘接,所述挂环通过端口与固定环进行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大小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均设置有5个,且固定环与固定柱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扣两端呈弧形状,且连接扣内侧设置有固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面积大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均设置有两侧,且魔术贴分别分布在拉绳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扣呈方形状,且固定扣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分别与拉绳和连接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采用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采用低碳钢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松紧度调节带不能有效固定的问题,通过设置卡扣装置,将第一固定带与第一织带连接,将第二固定带与第二织带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带前端固定环中卡槽与固定柱进行连接固定,便于第一织带与第二织带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对调节带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调节带滑落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松紧度调节带不方便携带的问题,通过设置便携装置,通过将挂环经端口与适当的固定环连接,连接圈经固定扣与拉绳连接固定,便于使用者将拉绳悬挂在适当位置,便于携带物品,达到便于使用者携带调节带,便捷使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织带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2、连接扣-3、卡扣装置-4、便携装置-5、第一固定带-41、固定环-42、卡槽-43、第二固定带-44、连接垫-45、固定柱-46、挂环-51、端口-52、连接圈-53、固定扣-54、拉绳-55、魔术贴-56。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卡扣装置4、便携装置5、第一固定带41、固定环42、卡槽43、第二固定带44、连接垫45、固定柱46、挂环51、端口52、连接圈53、固定扣54、拉绳55和魔术贴56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2和连接扣3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松紧度调节带:包括第一织带1、第二织带2、连接扣3、卡扣装置4和便携装置5,第一织带1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扣3进行插接,连接扣3右端通过连接带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第二织带2前端中部与卡扣装置4进行粘接,所诉第一织带1前端中部通过卡扣装置4与便携装置5进行插接,卡扣装置4由第一固定带41、固定环42、卡槽43、第二固定带44、连接垫45和固定柱46组成,第一固定带41前端中部与固定环42进行粘接,固定环42内侧设置有卡槽43,且卡槽43呈圆形状,第二固定带44前端中部与连接垫45进行粘接,连接垫45顶部与固定柱46进行粘接,第一固定带41前端四角与第一织带1进行相互缝合,第二固定带44前端四角与第二织带2进行相互缝合,便携装置5由挂环51、端口52、连接圈53、固定扣54、拉绳55和魔术贴56组成,挂环51底端左侧设置有端口52,且挂环51呈圆形,挂环51底部与连接圈53进行插接,连接圈53底端与固定扣54进行焊接,拉绳55顶部与固定扣54进行粘接,拉绳55内侧上下两端与魔术贴56进行粘接,挂环51通过端口52与固定环42进行插接。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大小均一致,有利于设备的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环42均设置有5个,且固定环42与固定柱46相吻合,有利于设备的固定。
其中,所述连接扣3两端呈弧形状,且连接扣3内侧设置有固定杆有利于织带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织带1和第二织带2均呈长方形状,且第一织带1和第二织带2面积大于第一固定带41和第二固定带44,有利于织带的连接。
其中,所述魔术贴56均设置有两侧,且魔术贴56分别分布在拉绳55上下两端,有利于拉绳55的闭合。
其中,所述固定扣54呈方形状,且固定扣54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分别与拉绳55和连接圈53连接,有利于设备的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柱46采用橡胶制成,韧性高。
其中,所述固定环42采用低碳钢制成,坚固耐磨。
本专利所述的魔术贴56又名粘扣带或吱啦扣,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一般的衣服HOOK在上面。产品广泛用于服装、鞋子、帽子、手套、皮包、沙发、车船、座垫、航空用品、雨披、窗帘、玩具、睡袋、体育运动器材、音响器材、医疗器械、帐篷、小轮车护套、各类军工产品、电子电线、充电器、陈列用具等。
工作原理:首先将松紧度调节带与适当尺寸的帽子进行安装,将第一织带1与帽子一端连接,将第二织带2与帽子另一端连接,经第一织带1经连接扣3与第二织带2进行松紧调节便于使用者穿戴帽子,当需要对调节带进行固定防止其脱落时,通过设置卡扣装置4,将第一固定带41与第一织带1连接,将第二固定带44与第二织带2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带41前端固定环42中卡槽43与适当固定柱46进行连接固定,便于第一织带1与第二织带2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对调节带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调节带滑落的有益效果,当为方便使用者携带帽子时,通过设置便携装置5,通过将挂环51经端口52与第一固定带41中适当的固定环42进行连接,接着通过连接圈53经固定扣54与拉绳55连接固定,便于使用者将拉绳55悬挂在适当位置,便于使用者携带帽子,最后可经魔术贴56将拉绳55闭合便于储存,达到便于使用者携带调节带,便捷使用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4843.7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15033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A41F 9/02
专利分类号:A41F9/02
范畴分类:15A;
申请人:东莞市裕昌服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裕昌服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村工业区
发明人:萧少勇
第一发明人:萧少勇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裕昌服饰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