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蠹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蠹虫,油松,流胶病,木质部,特征,湖北省,杏树。
小蠹虫论文文献综述
白冰[1](2019)在《油松小蠹虫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蠹虫是森林中常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油松小蠹虫的主要种类有松六齿小蠹虫,松八齿小蠹虫和松十二齿小蠹虫,属于次期性害虫。本文针对油松小蠹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进行分析,讨论防治油松小蠹虫的方法,保护油松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10期)
于丽辰,贺丽敏,董立新,李立涛,吴天剑[2](2019)在《小蠹虫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蠹虫为害桃和樱桃可导致树体流胶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樱桃产区,小蠹虫为害已成为制约樱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核果类果树的小蠹虫主要有两种,果树小蠹(Chapuis)和多毛小蠹(Murayama)。这两种小蠹虫一般都是一年发生2代,(本文来源于《河北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崔庆利[3](2019)在《油松小蠹虫的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松小蠢虫是混交林区常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多年来该虫在很多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近几年时有发生,不少油松林出现了片状枯死的现象。针对油松小蠢虫大面积危害问题,观察了小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小蠢虫发生的原因,研究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测报为主,药剂喷灌、饵木诱杀、天敌防治等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为小蠢虫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5期)
陈青,梁晓,伍春玲,陈谦,张哲[4](2019)在《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明确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采用常规田间害虫调查结合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在田间诱捕器不同间距、不同悬挂高度存在显着差异,间距20、35和50 m的诱捕效果均显着高于间距65和80 m,悬挂高度2.0、2.5m的诱捕效果均显着高于1.5、3.0和3.5m,其中(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诱捕效果最好,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6.89、59.06和56.42头,54.69、57.38和53.89头,51.27、54.81和50.36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57.89和59.06头、53.77和57.38头、50.63和54.81头;对粒材小蠹(Xyleborusperforans)和循胸材小蠹(Xyleborusaquilus)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8.28%和41.12%、47.89%和41.08%、47.69%和41.05%,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28.51和23.69头,27.48和23.00头,26.14和21.95头。α-蒎烯和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间距20、35和50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9.24、22.16、18.12头和18.42、20.96、18.12头;悬挂高度2.0和2.5 m的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8.23和22.16头、16.32和20.96头;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分别为诱捕害虫总数的47.26%和40.02%、47.12%和40.02%,平均单日诱捕虫数分别为10.47和8.87头,9.88和8.39头。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12种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呈现先逐渐增加,至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60 d后显着下降。(S)-(-)-小蠹烯醇、(S)-(+)-小蠹二烯醇、(4S)-顺式-马鞭草烯醇对橡胶小蠹虫诱捕效果最好,α-蒎烯、二甲基小蠹诱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上述5种聚集信息素诱捕橡胶小蠹虫的适宜田间间距为35~50 m,适宜悬挂高度为2.0~2.5 m,有效期为60 d。(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守贞[5](2019)在《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小蠹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范围,概括了小蠹虫的危害症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蠹虫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以期为小蠹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齐培风,张增来[6](2018)在《互助北山林区黑条木小蠹虫风险分析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黑条木小蠹虫在互助北山林区的发生危害,从国内分布情况、扩散蔓延的可能性及害虫的适生性、抗逆性、天敌制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互助北山林区黑条木小蠹虫有高度发生的可能性,应加强检疫和监测,及时开展无公害防治。(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方加兴,张苏芳,刘福,张真,孔祥波[7](2018)在《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蠹虫(小蠹科)是重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蛀食坑道时导致树木水分和养分运输系统受到破坏,短时间内对整片森林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聚集信息素在小蠹虫聚集危害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多种小蠹虫聚集信息素成分被鉴定并成功应用于生产防控工作中。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是小蠹虫中极为重要的一类聚集信息素,其主要成分包括小蠹烯醇、小蠹二烯醇、马鞭草烯醇及其衍生物。本文从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前体物质、生物合成位点、生物合成途径、取食和JHШ调控、微生物与其生物合成关系以及展望6个方面出发,全面阐述了齿小蠹属Ips和大小蠹属Dendroctonus中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机制及调控机制。文中首先重点阐述了小蠹虫体内以甲羟戊酸途径从头合成小蠹二烯醇以及利用寄主成分α-蒎烯直接合成马鞭草烯醇的生物合成过程;其次阐述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和基因对小蠹取食和JHШ处理的响应以及小蠹虫肠道微生物和伴生真菌对该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针对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作了探讨和展望。本文为开发和应用其聚集信息素控制小蠹虫危害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朱银飞,祁先慧,刘胜亮,朱舒亮[8](2018)在《吐鲁番市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特点及抽样调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吐鲁番市不同树龄杏园杏树小蠹科(Scolytidae)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粗放管理的杏园,树龄越大,小蠹虫危害越高;不同方向小蠹虫平均虫口数量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依次是南面>北面>西面>东面;不同部位小蠹虫平均虫口数量差异也达极显着水平(P<0.01),依次是主枝>侧枝>主干>副侧枝。抽样方法调查结果表明,10年以上树龄使用五点取样法,而10年及10年以下树龄使用棋盘式取样法能较好地代表整个杏园小蠹虫危害情况。(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吕启善[9](2018)在《云杉八齿小蠹虫的发生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云杉八齿小蠹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根据其发生危害及规律提出主要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黄贤斌,吕晓君,殷涛,喻卫国,赵飞[10](2018)在《湖北省小蠹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湖北神农架和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发生小蠹虫危害,华山松受此虫危害后,死亡率高达40%,形势十分严峻。但由于发生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不能采取常规的皆伐措施,因此,本文提出从监测、普查、防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可持续控制虫灾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小蠹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蠹虫为害桃和樱桃可导致树体流胶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樱桃产区,小蠹虫为害已成为制约樱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小蠹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核果类果树的小蠹虫主要有两种,果树小蠹(Chapuis)和多毛小蠹(Murayama)。这两种小蠹虫一般都是一年发生2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蠹虫论文参考文献
[1].白冰.油松小蠹虫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
[2].于丽辰,贺丽敏,董立新,李立涛,吴天剑.小蠹虫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9
[3].崔庆利.油松小蠹虫的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9
[4].陈青,梁晓,伍春玲,陈谦,张哲.12种聚集信息素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J].热带作物学报.2019
[5].李守贞.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齐培风,张增来.互助北山林区黑条木小蠹虫风险分析报告[J].防护林科技.2018
[7].方加兴,张苏芳,刘福,张真,孔祥波.小蠹虫类异戊二烯类聚集信息素的生物合成[J].昆虫学报.2018
[8].朱银飞,祁先慧,刘胜亮,朱舒亮.吐鲁番市杏树小蠹虫的危害特点及抽样调查方法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
[9].吕启善.云杉八齿小蠹虫的发生及防治[J].民营科技.2018
[10].黄贤斌,吕晓君,殷涛,喻卫国,赵飞.湖北省小蠹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