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温热泵论文_李浩权,刘军,吴耀森,龚丽,龙成树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高温热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泵,工质,高温,实验研究,体积,分数,可燃性。

中高温热泵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权,刘军,吴耀森,龚丽,龙成树[1](2019)在《中高温热泵干燥技术在竹笋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竹笋热泵单因素干燥试验研究,研制了分时段自动控制竹笋干燥过程参数的热泵干燥设备,干燥温度为35~70℃,相对湿度为10%~90%,除湿能力为50 kg/h (温度50℃,相对湿度50%);实际应用表明,装载量为1 500~1 800 kg时,干燥周期为36~38 h,除湿能力为45~65 kg/h,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干燥能耗与燃料热风干燥相比降低了50%以上,品质良好,设备适用于对干燥品质要求较高的果蔬批量加工生产。(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6期)

杨金文,郭健翔[2](2019)在《R245fa中高温热泵循环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温热泵机组广泛应用臭氧破坏势ODP为0、温室效应GWP较低的R245fa工质,为此,本文对机组的膨胀阀和水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并对R245fa过热度实现精确控制,而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为40~60℃的工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60℃时,冷凝器侧出水温度最高可达105.8℃,此工况下的COP为2.701,此时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均较低,符合机组安全运行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4期)

向璨,常华伟,段晨,文科,舒水明[3](2018)在《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R13I1/R290/R600a替代R134a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普通R134a热泵制取中高温热水过程中存在的冷凝压力过高、系统效率低、不环保及无法直接替代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R13I1/R290/R600a。建立基于该工质的热力循环模型,计算该循环的热力特性。结合气象数据,对其进行多工况计算并与已有的工质R134a、MIX1和MIX2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与同模型常温热泵工况下R134a的循环性质大致相同,且其环境性能优良:ODP为零,GWP小于20,温度滑移小于4℃。单位容积制热量略低于R134a,分别比MIX1和MIX2平均高16.7%、1.3%;COP分别比R134a、MIX1和MIX2平均高9.2%、4.1%和0.7%。综合循环性能较对比工质更优越,适用于冷凝温度为70~90℃,循环温升低于75℃的热泵工况。(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吴曦,徐士鸣,刘嘉威,代小军,赵文仲[4](2018)在《适用于复迭式中高温热泵的混合制冷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制冷剂研发准则,兼顾制冷剂的循环性能、热物性、环保性及可燃性,提出了5对适用于复迭式中高温热泵且温度滑移很小的混合制冷剂。复迭式热泵系统低温级的制冷剂方案为R161/R1234yf或R161/R290,而高温级为R152a/RE170、R152a/R1243zf、或R245fa/R1234zeZ。与常规的R22+R134a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制取80℃热水时,R161/R1234yf+R152a/RE170方案和R161/R290+R152a/RE170方案综合性能最优,在计算工况下,COP最高可达1.58,但需注意其易燃易爆性。高温级制热循环若使用R245fa/R1234zeZ,则可降低系统在易燃和高压方面的风险,冷凝温度可提高至120℃(压力约2.1 MPa),若能再配套更大容积的压缩机,则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田富宽[5](2018)在《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高温热泵可以利用储量巨大的低温余热制取较高温度的热能,满足一般用热需求,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筛选适用于中高温热泵的循环工质仍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通过理论计算筛选出几种混合工质,并在中高温工况下对各工质的热泵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R124、R152a、R245fa及其混合物R152a/R124和R152a/R245fa等几种工质的循环性能理论计算基础上,在热源进口水温40~50 ℃,高温侧进口水温70~85 ℃的工况下对这几种工质进行实验,工质充注于额定输入功率4.5 kW的热泵机组中。单工质中R152a无法在中高温工况下稳定工作;R245fa在热源温度较低时性能不及R124。混合工质R152a/R124的质量配比取50/50、30/70、20/80叁种,混合工质R152a/R124的质量配比取 30/70、50/50、70/30 叁种,其中 R152a/R124(30/70)和 R152a/R245fa(30/70)的制热功率和循环效能综合表现较优;在50 ℃热源进水和75 ℃高温侧进水工况下二者的实际性能系数都在3.0以上,后者稍高,在制热功率方面前、后者分别为15.21kW和12.77kW,前者比后者高出19.0%。将充注R152a/R124(30/70)工质的热泵用于光伏光热溴化锂空调系统的模拟实验时,能稳定制热取热水供给溴冷机,同时冷却热源水。热泵热水出水温度在90℃左右,制热功率达12.9kW,实际性能系数在2.26以上,实验工况下无跳机现象出现。(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濮延凯[6](2017)在《混合工质准二级压缩中高温热泵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30~60℃的余热,这部分余热往往由于得不到利用而被直接排放入环境中,造成较多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热污染。中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发展可以拓宽热泵技术的应用范围,能够回收工业余热提升能量品位后产出80℃以上的热水,将温度提升后的热水重新用于工业生产或者供热,从而带来显着的节能减排效应。常规中高温热泵制取高温热水时由于受到冷凝压力高、排气温度高等方面的限制其制热系数往往较低。本文研究从工质和系统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混合工质螺杆式中高温热泵系统补气增焓的技术路线。工质研究方面,首先将工质的环境特性、安全特性、工作压力和单位容积制热量作为中高温热泵纯工质的选取原则,比较后选取多方面性能较好的纯工质。通过编写程序语言,实现纯工质的组分混合与混合工质在热泵系统中的热力循环参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综合混合工质的环境、安全等物理化学特性,确定适用于中高温热泵工况的性能较好的混合工质配比。研究发现工质R134a与R245fa混合质量分数配比分别为0.2/0.8、0.3/0.7、0.4/0.6时在中高温热泵系统中热力循环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基于选取出的叁种配比混合工质,利用REFPROP软件,定量确定混合工质在泡露点温度区间上的温度滑移规律。系统优化方面,建立带经济器系统的压缩机数学模型、经济器补气量计算数学模型、蒸发器数学模型、冷凝器数学模型,将各部分数学模型组合成热泵系统模型。基于上述模型编写模拟计算程序,在选定的工况下进行热泵系统的优化计算。模拟计算表明:带经济器热泵系统相比于普通热泵系统,其系统COP与制热量更高;随着压缩机一级内容积比从1.2~1.8逐步增加,系统COP呈现上升趋势而工质单位容积制热量呈现下降趋势;在5~8℃范围内,经济器传热温差越高,系统COP与制热量越高。同时建立带经济器热泵系统压缩机补气口位置数学模型,根据分析选取出的一级内容积比带入该数学模型中即可得到对于热泵系统运行较为良好的补气口位置。建立实际热泵系统方面,通过计算得到选定工况下的各部件选型具体数据作为实验台搭建的理论依据。将实验台热泵系统数据与同样工况下模拟计算数据比较发现,模拟计算误差在8~10%左右,基本能够验证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另外,本文研究将编制好并经过验证的热泵系统各部分模拟计算程序编制成用户界面GUI程序,该GUI程序已经成功运行。(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吴治将,张学伟[7](2017)在《中高温热泵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高温热泵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并通过典型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我国中高温热泵技术在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总结了中高温热泵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注意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中高温热泵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高效运行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17年01期)

张睿航[8](2016)在《溶液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空调系统的再生器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典型代表,它采用吸湿溶液对空气进行除湿,既节约了再热量又解决了传统空调系统的细菌滋生问题。而作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除湿器与再生器的热源问题非常关键。因此许多学者将热泵与溶液除湿系统结合组成耦合空调系统,试图解决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热源问题。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常温热泵的应用,而对于中高温热泵冷凝废热的利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溶液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空调系统,并重点探究中高温的冷凝热对其再生器性能的影响。首先,搭建叉流再生器实验平台,对溶液和空气的出口参数变化进行实验测试,并通过所得实验结果对再生器的性能衡量标准——再生量和再生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再生器出口空气和溶液参数、再生量和再生效率随入口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与中温热源溶液再生器的对比,得出了中高温热源溶液再生器再生效果更优的结论。其次,基于再生器中空气和溶液的传热传质机理和实际情况,应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再生器的模型,调节入口参数,对再生器内部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溶液出口处浓度分布情况等进行模拟,得出了改变入口参数时再生器内部的温度云图和浓度出口分布曲线,并分析了温度及浓度分布特征、分布随入口参数变化情况及其形成原因;对比实验与模拟结果,验证了实验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将溶液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空调系统的再生器性能和转轮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系统的除湿器性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两种除湿/再生方法优缺点、初投资,以及入口参数对两者再生量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溶液再生进出口温差略高于转轮除湿、进出口含湿量差明显高于转轮除湿、进出口温差及含湿量差变化更为稳定的结论;体现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利用中高温热源进行再生的优势及可行性,为以后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杨俊,丁国忠,舒水明,郑天轶,徐成良[9](2016)在《中高温热泵闪发器两相流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的Mixture模型,借助UDF对闪发器内闪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入口角度及入口流速对闪发器出口气相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速对出口气相体积分数影响较小;当入口角度为60°时,出口气相体积分数最高,当入口流速为10 m/s时,入口角度为60°相比入口角度0°对应的出口气相体积分数高66.67%。研究结果可为中高温热泵中间补气闪发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6年02期)

杨俊[10](2015)在《中高温热泵闪发器两相流动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气增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热泵以及空调的性能,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中高温热泵设计中。带闪发器的循环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循环是喷气增焓的两种典型应用。现有研究已经证明闪发器循环相比于中间冷却器循环能够多提高10.5%和4.3%的制热量和热性能系数,而闪发器则是闪发器循环的一个重要部件,也是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本文借助软件对闪发器的闪发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模拟研究中选用了进口流速、进口压力、进口液相体积分数叁个进口初始参数和进口角这一结构参数作为研究参数,同时选定进出口有液相体积分数的变化率作为衡量闪发器性能的参数。本文首先建立了闪发的热力学模型,确定以R134a作为研究工质,并一一选取了一些重要参数。对0°入口角的闪发器的气液相以及压力分布做了详细的研究,并总结出了其分布规律,发现闪发器的进出口液相体积分数变化率最多为4.825%。研究进口流速、进口压力、进口液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对于闪发器的气液相及压力分布的影响,并总结出了叁个进口参数的变化对于闪发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出口液相体积分数变化率会随着进口流速的减小、进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进口液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对此的影响则可以忽略。本文重点研究了进口角这一结构因素对于闪发率的影响,并结合进口流速和进口压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闪发器的进出口液相体积分数变化率随着进口角的增大而增大,在本文研究的进口角、进口压力和进口流速的范围内,这一变化率最多为4.825%。并进一步探究出了进口角对进出口液相体积分数变化率的影响会随着流速的减小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弱。本文对中高温热泵闪发器的研究可以为闪发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中高温热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高温热泵机组广泛应用臭氧破坏势ODP为0、温室效应GWP较低的R245fa工质,为此,本文对机组的膨胀阀和水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并对R245fa过热度实现精确控制,而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为40~60℃的工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器侧平均水温60℃时,冷凝器侧出水温度最高可达105.8℃,此工况下的COP为2.701,此时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均较低,符合机组安全运行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高温热泵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权,刘军,吴耀森,龚丽,龙成树.中高温热泵干燥技术在竹笋加工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9

[2].杨金文,郭健翔.R245fa中高温热泵循环性能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3].向璨,常华伟,段晨,文科,舒水明.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R13I1/R290/R600a替代R134a的理论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8

[4].吴曦,徐士鸣,刘嘉威,代小军,赵文仲.适用于复迭式中高温热泵的混合制冷剂分析[J].制冷学报.2018

[5].田富宽.中高温热泵混合工质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6].濮延凯.混合工质准二级压缩中高温热泵系统优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7].吴治将,张学伟.中高温热泵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现状[J].制冷.2017

[8].张睿航.溶液除湿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空调系统的再生器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9].杨俊,丁国忠,舒水明,郑天轶,徐成良.中高温热泵闪发器两相流动数值模拟[J].制冷与空调.2016

[10].杨俊.中高温热泵闪发器两相流动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中温热泵工况机组运行参数有机朗肯循环示意图常用工质GWP及ODP比较混合工质BY-3p-h图中高温热泵实验系统示意图中高温热泵实验台系统图

标签:;  ;  ;  ;  ;  ;  ;  

中高温热泵论文_李浩权,刘军,吴耀森,龚丽,龙成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