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牙合治疗论文_孙淑贞,韩凉,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牙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食物,下颌,紊乱,关节,磨牙,疼痛,指数。

调牙合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孙淑贞,韩凉,王强[1](2018)在《成人开牙合的调牙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1例成人开牙合的调牙合治疗,探讨调牙合在成人开牙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例就诊的因上颌双侧后牙缺失长期不修复引起咬合干扰,而导致前牙及双尖牙开牙合的患者,通过5次调牙合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咬合关系良好,正中、前伸、侧方咬合时无早接触。结论对于因咬合干扰引起开牙合的成年患者,调牙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6期)

郭巧玲[2](2018)在《调(牙合)治疗邻接紧密型食物嵌塞的叁维静态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食物嵌塞患者进行统计调查,并通过少量多次调(牙合)对磨耗型但邻接关系紧密的食物嵌塞患者进行治疗,利用光栅投影叁维扫描仪采集调(牙合)前及末次调(牙合)后超硬石膏模型的叁维数据,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叁维模型,分析测量调(牙合)前后各参数指标,为临床调(牙合)治疗食物嵌塞提供定量标准。方法:选择因食物嵌塞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患者,填写食物嵌塞调查表,并对36例磨耗型但邻接关系紧密的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调(牙合)治疗,硅橡胶制取调(牙合)前及末次调(牙合)后上下颌印模,并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光栅投影扫描系统扫描调(牙合)前后石膏模型获取叁维数据,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叁维模型,测量食物嵌塞区两邻牙间的邻接线长度/牙冠宽度,颊舌外展隙截面积,调(牙合)通道截面积。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邻接线长度/牙冠宽度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截面积,颊舌外展隙截面积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牙合)后,不同(牙合)外展隙通道截面积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2-2.5)mm~2与[2.5-3)mm~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表明[2.5-3)mm~2组治疗效果优于[2-2.5)mm~2。3,调(牙合)后,不同舌外展隙通道截面积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2-2.5)mm~2与[2.5-3)mm~2,[2-2.5)mm~2与[3-3.5)mm~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表明[2.5-3)mm~2,[3-3.5)mm~2组治疗效果优于[2-2.5)mm~2。结论:1,通过调(牙合),扩大食物溢出通道可有效治疗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邻接紧密型食物嵌塞。2,调(牙合)后(牙合)外展隙通道截面为[2.5-3)mm~2,舌外展隙通道截面积为[2.5-3)mm~2时,治疗效果好。(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8)

王月[3](2016)在《量化调(牙合)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临床相关参数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调(牙合)重建食物排溢道的方法对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应用CBCT测量相关参数、牙齿咬颌力分析仪测量调(牙合)前后咬合力值,初步探讨以上各指标的大小与食物嵌塞原因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调(牙合)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提供定量标准。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遴选51名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的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后,由同一医师采取“少量分次”的方式对其进行调(牙合)治疗,调(牙合)后嘱患者试吃金针菇食品,直至症状改善或治愈。其间分别制取调(牙合)前后嵌塞侧上下颌硅橡胶印模、灌注“石膏-自凝树脂”模型,应用CBCT对模型进行断层扫描,测量调(牙合)前后食物嵌塞区两邻牙间的邻接线长度、颊/舌/(牙合)外展隙角度、嵌塞间隙区与对颌牙体间的垂直距离(调(牙合)高度)、调(牙合)后嵌塞间隙区的水平距离(调(牙合)宽度)6项参数,并用咬颌力分析仪测量调(牙合)前后嵌塞间隙区两邻牙咬合力值。一周后回访记录治疗效果,并将调(牙合)后高度、宽度各分为叁组,分别统计各组不同疗效的人数。统计分析调(牙合)前后各指标的变化与食物嵌塞原因及治疗效果的关系以及调(牙合)后各参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1.邻接线长度、颊外展隙角度、舌外展隙角度3项参数调(牙合)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合)外展隙角度、调(牙合)高度2项参数调(牙合)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调(牙合)后不同高度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治疗效果组的治疗后调(牙合)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调(牙合)后不同宽度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调(牙合)高度、邻接线长度2项参数作为评价治疗效果重要的影响因子(P<0.20)。6.调(牙合)前后食物嵌塞间隙区两邻牙咬合力之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适量调(牙合)能有效治疗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垂直型食物嵌塞,且当调(牙合)后高度为[1.0-1.4)mm、宽度为[0.9-1.2)mm时,治疗效果最好。2.邻接线长度、调(牙合)高度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数,对治疗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3.调(牙合)前后嵌塞间隙区两邻牙(牙合)力值的改变,提示食物嵌塞的原因及治疗效果与局部咬合力大小有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10)

邵晓琳[4](2016)在《调(牙合)治疗垂直性食物嵌塞临床病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食物嵌塞是一种很常见的咬合病,俗称塞牙,是指食物在被咀嚼的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使食物碎块或纤维嵌入或滞留于两牙的牙间隙内。以曾经发生过食物嵌塞作为标准进行统计,食物嵌塞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超过90%,有的年龄段甚至接近100%。食物嵌塞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很多,治疗也很复杂,临床上主要分为针对病因治疗和针对症状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发生在磨牙区的垂直性食物嵌塞在门诊中比较常见,在这部分食物嵌塞的病例中,有一部分发生食物嵌塞的患牙,牙齿外形因磨耗发生改变,如过度磨损牙合面的边缘嵴或溢出沟已磨平,或有臼杵式牙尖存在,外展隙变窄而邻面接触关系基本正常的垂直性食物嵌塞,此种食物嵌塞通过调合的方法,磨改牙齿的外形,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牙齿存在生理性的磨耗,牙体牙周可能有病理性状态存在,口腔的环境及牙列状态也随之改变,故需定期复查。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垂直性食物嵌塞产生的原因,观察应用调合的方法治疗垂直性食物嵌塞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确诊为垂直性食物嵌塞的6例患者用于本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0~60岁。6名患者均牙列完整,邻接关系基本正常。详细了解患者主诉,采集病史,经过临床检查,分析垂直性食物嵌塞产生的原因,治疗前口腔准备,以及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计划后,均应用调合的方法治疗垂直性食物嵌塞。1周,2周,6个月复查,通过临床检查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名患者经过调合治疗一周后,5名患者无食物嵌塞的发生,1名患者食物嵌塞情况有改善,但仍偶有嵌塞,经再次调合治疗,1周后复诊无食物嵌塞的发生。经6个月追踪随访,6名患者均对调合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针对邻接关系基本正常,牙齿外形因磨耗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垂直性食物嵌塞的患者,调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2-01)

项叶萍,柳刚[5](2015)在《调牙合治疗磨牙邻面磨耗致食物嵌塞128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磨牙邻面磨耗造成食物嵌塞调牙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测量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第二磨牙与第叁磨牙之间的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的角度,采用刃状砂轮、马尼金钢砂车针分别对颊外展隙和舌外展隙进行逐步磨改。结果:上颌磨牙食物嵌塞80例,成功65例,好转10例,失败5例,有效率93.75%。下颌磨牙食物嵌塞48例,成功40例,好转5例,失败3例,有效率93.75%。结论:采用磨改磨牙颊舌外展隙角度的调牙合方法治疗磨牙区因邻面磨耗而造成食物嵌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胡志刚,程辉,章少萍,郑志强[6](2009)在《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食物嵌塞的调(牙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分次少量调(牙合)的方法治疗磨牙区牙间隙0 05mm~0 3mm的食物嵌塞患者并随诊观察疗效。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调(牙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材料与方法食物嵌塞间隙大小采用晶花牌塞尺(从0 01mm~0 1mm)进行测量以嵌塞食物的两个牙间为一个嵌塞部位进行(本文来源于《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9-10-27)

李智平[7](2008)在《调(牙合)治疗TMD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除咬合干扰,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观察缓解、治疗TMD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我院口腔门诊颞颌关节紊乱病伴慢性疼痛患者73例(11例失访)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作调(牙合)治疗,对照组作模拟调(牙合)操作,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一月后对所有患者疼痛视觉模拟指数(VAS)、压力性疼痛域值(PPT)、关节弹响、最大张口度、咬舍接触(T—Scan)、咬合力、咀嚼运动轨迹、颞肌前束和咬肌的肌电值(EMG)等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上述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调(牙合)前|L—R|无明显差异,但一月后治疗组|L—R|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本治疗方法疗效显着。因此采用调(牙合)治疗TMD疼痛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08年08期)

王长磊[8](2008)在《应用T-Scan系统结合肌电图调(牙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dysfunctionsyndrome,MPD)患者利用T-Scan系统进行调(牙合)治疗,结合肌电图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颌面部肌功能状态及咬合情况,分析利用T-Scan系统对MP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符合调(牙合)的适应症,取其观测模型,分析咬合情况,在调(牙合)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叁个月时分别用T-Scan系统对其进行咬合分析,结合肌电图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颌面部肌功能状态,并通过颌面疼痛量化分析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VAS疼痛量化表测量其疼痛值改变情况来进行调(牙合)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调(牙合)治疗后,患者颌面部疼痛不适患症状明显减轻,VAS疼痛指数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2.咬合力中心点(COF)经过调(牙合)治疗后,患者的咬合力中心点位置趋于中央,双侧同时接触并且双侧力量均衡。3.咬合分离时间(DT)调(牙合)治疗后,患者的咬合分离时间位于正常范围内(小于0.5秒)。4.颌面部肌功能状态经过调(牙合)治疗后,患者的双侧颞肌、咬肌肌功能改善明显,协调性好。结论:1.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通过T-Scan系统进行调(牙合)治疗后,使患者的咬合力中心点趋于中心位置,咬合分离时间明显比调(牙合)前缩短(小于0.5秒),恢复了稳定、协调的咬合关系;使功能紊乱和痉挛的咀嚼肌恢复正常,从而保证了(牙合)、肌肉、关节的协调,缓解了临床症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2.T-scan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应出咬合接触点的详细情况,可以精确的找出患者的咬合异常所在,并可以准确的指导调(牙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10)

侯潇[9](2007)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利用咬合力计进行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咬合力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检查及咬合情况,探论分析用咬合力计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症状为颌面部疼痛不适、张口弹响及开口型异常)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取其观测模型,分析其咬合情况,根据调(牙合)的适应症,从中选取10例患者,分别在调(牙合)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叁个月时用咬合力计对其进行咬合分析,并采用国际通用的VAS疼痛量化表测量患者颌面部的疼痛值、关节弹响情况、开口型的改变情况来进行调(牙合)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调(牙合)治疗后,10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关节弹响、开口型异常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颌面部疼痛不适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2.疼痛指数(VAS)经过统计学分析后,10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在治疗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咬合力中心点(COF)经过调(牙合)治疗后,所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咬合力中心点位置都位于图像中央的灰色椭圆内,双侧同时接触并且双侧力量均衡。4.咬合分离时间(DT)调(牙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咬合分离时间都位于正常范围内(小于0.5秒)。结论: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过咬合力计进行调(牙合)治疗后,使患者的咬合力中心点位于图像中央的灰色椭圆内,双侧咬合同时、平衡;咬合分离时间缩小到正常范围内(小于0.5秒),恢复了稳定、协调的咬合关系;使功能紊乱和痉挛的咀嚼肌恢复正常,从而保证了(牙合)、肌肉、关节的协调,改善了颞下颌关节病的相关症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2.咬合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3.咬合力计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咬合接触点的详细情况,通过咬合力计可以精确的找出患者的咬合异常所在,并可以准确的指导调(牙合)。(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7-04-11)

秦海燕,王美青,袁莉,张俊华,王灿[10](2006)在《调牙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牙合对TMD疼痛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TMD疼痛患者58例,将无以下3种咬合表现者归为A组(35例):内倾型深覆牙合、上下后牙同名牙尖相对、反牙合或锁牙合牙≥3处,有其表现者归为B组(23例)。结果:1)A组治疗后即刻及1月时VAS值都降低(P<0.01),B组仅治疗1月后降低(P<0.05);2)治疗1月后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对称性A组升高(P<0.05),B组无变化(P>0.05);3)治疗1月后A组咬合接触点数及对称性增加(P<0.05),B组无变化(P>0.05);4)上述疗效与TM J病变程度、病程、年龄等因素无密切关系。结论:调牙合治疗可以缓解无明显诱因而发病的TMD疼痛,但其疗效受咬合类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调牙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食物嵌塞患者进行统计调查,并通过少量多次调(牙合)对磨耗型但邻接关系紧密的食物嵌塞患者进行治疗,利用光栅投影叁维扫描仪采集调(牙合)前及末次调(牙合)后超硬石膏模型的叁维数据,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叁维模型,分析测量调(牙合)前后各参数指标,为临床调(牙合)治疗食物嵌塞提供定量标准。方法:选择因食物嵌塞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患者,填写食物嵌塞调查表,并对36例磨耗型但邻接关系紧密的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调(牙合)治疗,硅橡胶制取调(牙合)前及末次调(牙合)后上下颌印模,并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光栅投影扫描系统扫描调(牙合)前后石膏模型获取叁维数据,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叁维模型,测量食物嵌塞区两邻牙间的邻接线长度/牙冠宽度,颊舌外展隙截面积,调(牙合)通道截面积。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邻接线长度/牙冠宽度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截面积,颊舌外展隙截面积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牙合)后,不同(牙合)外展隙通道截面积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2-2.5)mm~2与[2.5-3)mm~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表明[2.5-3)mm~2组治疗效果优于[2-2.5)mm~2。3,调(牙合)后,不同舌外展隙通道截面积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2-2.5)mm~2与[2.5-3)mm~2,[2-2.5)mm~2与[3-3.5)mm~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表明[2.5-3)mm~2,[3-3.5)mm~2组治疗效果优于[2-2.5)mm~2。结论:1,通过调(牙合),扩大食物溢出通道可有效治疗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邻接紧密型食物嵌塞。2,调(牙合)后(牙合)外展隙通道截面为[2.5-3)mm~2,舌外展隙通道截面积为[2.5-3)mm~2时,治疗效果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牙合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孙淑贞,韩凉,王强.成人开牙合的调牙合治疗[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2].郭巧玲.调(牙合)治疗邻接紧密型食物嵌塞的叁维静态定量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8

[3].王月.量化调(牙合)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临床相关参数的CBCT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4].邵晓琳.调(牙合)治疗垂直性食物嵌塞临床病例报告[D].大连医科大学.2016

[5].项叶萍,柳刚.调牙合治疗磨牙邻面磨耗致食物嵌塞12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

[6].胡志刚,程辉,章少萍,郑志强.无牙体解剖结构破坏食物嵌塞的调(牙合)治疗[C].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9

[7].李智平.调(牙合)治疗TMD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08

[8].王长磊.应用T-Scan系统结合肌电图调(牙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1例[D].山东大学.2008

[9].侯潇.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利用咬合力计进行调(牙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D].山东大学.2007

[10].秦海燕,王美青,袁莉,张俊华,王灿.调牙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6

论文知识图

调牙合治疗后观察、分析早接触第叁磨牙咬合异常表现第叁磨牙咬合异常表现科技工作叁、应城市2001-2005年科学技术奖...

标签:;  ;  ;  ;  ;  ;  ;  

调牙合治疗论文_孙淑贞,韩凉,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