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中医科26100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取穴内关、足三里,穴位注射药山莨菪碱、地西泮、维生素B1、生理盐水。结果:观察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穴位注射可把针刺与药物的药理性能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下面就一例病例多次应用山莨菪碱、地西泮肌内注射,症状未见缓解;遂改用穴位注射联合静脉注射治疗。本文就病例着重讨论了穴位注射联合静脉注射地西泮治疗顽固性呃逆,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穴位注射;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1.顽固性呃逆的概念
膈肌痉挛又叫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如果膈肌痉挛发作持续不断则可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休息,如果是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呼吸功能也会有很大影响。
2病例
患者男,70岁,已婚。10年前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行常规化疗。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开始时症状较轻,后逐渐加重,平卧时尤甚,多次应用山莨菪碱、地西泮肌内注射,症状未见缓解。取上脘、中脘、足三里、膻中、内关等穴位注射4个疗程,效果不明显。遂改用穴位注射联合静脉注射治疗:将山莨菪碱10mg,维生素B50mg抽入5ml注射器内,取双侧内关和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得气后每穴注入上述混合液0.5ml,注射完毕压迫片刻,将地西泮10mg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0滴/分)。上述治疗完成后,患者呃逆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3讨论
呃逆为膈肌痉挛,多是由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异常刺激引起,但正常人在进食或吸食冷空气后也可发生。病理性呃逆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前者见于脑病、脑肿瘤、颅内压增高等,后者则由于胸及腹部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吧,恶性肿瘤等激惹或侵犯膈神经而引发。正常人发生呃逆通常不需要治疗,少数顽固性呃逆需通过针刺、穴位注射等治疗。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联络上中下三焦,有宽胸理气之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胃脘病,对胃肠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胃肠弛缓时刺之使其收缩加强,痉挛时刺之使其弛缓,山莨菪碱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对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松张作用显著,维生素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明显治疗作用,二药用于穴位注射,通过经络学说的整体调理作用来治疗本病;同时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作用,为中枢肌肉松弛药,通过静脉注射缓解肌肉紧张。通过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合用来治疗本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曾令渠,陈友族.顽固性呃逆的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6)
[2]季漫如,汪岩巍,孙明华,石艳会.顽固性呃逆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3)
[3]张卫国,邢燕,赵立军.威灵仙治疗顽固性呃逆[J].中医杂志.2011(13)
[4]叶翃智.浅谈肿瘤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用药[J].中医杂志.2010(06)
[5]丁娜,刘琼,赵丽楠.盐酸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J].中国民康医学.2010(07)
[6]殷艳,许连香,夏季平,陈立.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顽固性呃逆导致低血压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1)
[7]吴翠平,钟彩英,刘海燕,王凤,冯彩华.氯丙嗪滴鼻治疗中枢系统病变致顽固性呃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1)
[8]张晓明.指压环状软骨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0)
[9]乔庆春,米军,李严.顽固性呃逆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