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驾驶室论文_王雨心,张如伟,孟凡旺,江帅,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装载机驾驶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驾驶室,装载机,人机,噪声,贡献,滚翻,结构。

装载机驾驶室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心,张如伟,孟凡旺,江帅,张强[1](2019)在《装载机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装载机的驾驶室作为装载机的驾乘空间,为了满足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其结构的减振抗震功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是装载机NVH性能研究的重点目标。本文使用有限元方法对驾驶室的结构模态进行计算,给出了各板块的主要频率和模态振型,并与激励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应该重点关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板块,为后续的试验确定了重点的试验转速,并指导了驾驶室的结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5期)

李萌,张战文[2](2019)在《某型挖掘装载机驾驶室空调风道流场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方法对某型挖掘装载机的驾驶室空调风道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各出风口的风量、风速及风道内部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道各出风口风量分配更均匀,风道内部涡流减少,驾驶室内部气流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刘智勇[3](2019)在《基于声固耦合的装载机驾驶室结构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机械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了防止工程机械噪声带来噪声污染等问题,各国制定了相关法规来限制工程机械的噪声。驾驶室作为驾驶员与外界振动噪声之间的传播媒介,其声振特性直接影响到了驾驶员工作环境。本文依托装载机低噪声设计研究课题,以某装载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的声振特性、内部声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案,为驾驶室优化设计提供技术路线,降低了驾驶室内噪声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某装载机的驾驶室模型,对其简化处理并划分结构有限元、声腔有限元网格。根据有限元理论和模态分析理论,建立了声固耦合模型,并进行结构模态、声腔模态和耦合模态的仿真计算。对模态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驾驶室结构的刚度,驾驶室声腔受座椅的影响情况。基于声固耦合理论,获取试验实测目标工况驾驶室悬置后激励数据,导入声振耦合模型,通过结构网格和声学网格的节点映射关系,对基于装载机驾驶室的声固耦合模型进行内部声场频率响应计算。取驾驶员人耳位置作为场点,获得了声学响应函数,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当前声固耦合模型的计算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基于板块贡献理论,分析了声压曲线峰值频率对应正贡献量的主要来源板块,得出该驾驶室模型在20-200Hz频率段内场点声压的主要贡献来源部位。基于仿真结果,以减小低频结构噪声为目标,对驾驶室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分别介绍了形貌优化、板厚优化和阻尼降噪的方法原理。结合实际,对顶棚进行了形貌优化计算;取板块加权速度作为目标函数,对顶棚、后挡板等六个板块的厚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整体优化效果较好;并分析了地板附加一层自由阻尼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驾驶室低频结构噪声得以有效降低。最后,对叁种优化方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总结,合理利用叁种优化方法,可以实现结构噪声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5)

张奇,杨田苓,殷晓[4](2018)在《5t装载机驾驶室低频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新型5t装载机样机在调试过程中,在发动机怠速运转时,驾驶室内出现"嗡嗡"的噪声,司机感觉不舒服,容易产生疲劳。为消除此种噪声,我们通过测试查找该噪声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1.试验前期准备现场检查发现,该噪声在发动机怠速时最为明显,并使驾驶室腔体产生了共振。为此,我们决定对该样机驾驶室内噪声和关键位置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和测量。采集和测量设备采用LMS(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与维修》期刊2018年02期)

李晓枫,王晓明,谷昆仑,孟令超[5](2018)在《大吨位装载机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侧向加载有限元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徐工大吨位装载机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为研究对象,介绍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侧向加载仿真的基础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和基于材料渐进损伤破坏准则,并建立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和驾驶室安装螺栓的失效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获取其侧向承载力位移曲线、能量吸收曲线和螺栓损伤应力应变参数。根据仿真结果对滚翻保护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改进后的ROPS结构侧向承载力与侧向能量吸收匹配较好,在侧向能量吸收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滚翻保护结构侧向承载力误差为0.7%,侧向变形误差为4.4%,且安装螺栓塑性应变远低于其损伤开始时的等效塑性应变。(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8年02期)

朱海波[6](2017)在《轮式装载机驾驶室造型设计与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轮式装载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针对驾驶室存在的振动噪声过大、座椅舒适性差以及视野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噪声源识别实验、有限元仿真分析、坐姿人机工程舒适性分析、视野开阔性分析等,研究影响驾驶室舒适性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轮式装载机驾驶室的造型设计。(1)设计驾驶室噪声源识别实验方案,获取驾驶室重要位置的声压级数据和振动信号,分析该型号驾驶室振动噪声的来源。(2)依据有限元仿真理论和模态分析理论,建立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模态分析,获取结构固有频率及对应频率的振型;根据模态分析及实验测试结果,对产生低频振动噪声的大面积钢板和横梁进行改进设计。应用声学仿真软件LMS,对驾驶室进行声模态分析和耦合模态分析,获得车内空腔的声学共鸣频率和耦合频率,为驾驶室降噪提供参考。(3)根据人体坐姿理论和座椅设计原则,分析装载机座椅设计参数与人体尺寸之间的关联,利用人机工程学所建立的标准化人体尺寸数据库,实现以人体模型来驱动装载机座椅的设计,保证座椅的舒适性。(4)将眼椭圆理论应用到装载机驾驶室的视野设计中,分析驾驶员的眼椭圆参数尺寸及在驾驶室内的定位尺寸,根据人的视野特点对装载机前方垂直视野、前方水平视野进行开阔性校核。(5)从分析驾驶室的功能出发,应用人机工程学设计准则,进行人性化的造型设计。设计结果不仅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确保驾驶室具有适宜的噪声环境、良好的座椅舒适性、开阔的工作视野。(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3-08)

姚昱儒[7](2016)在《装载机驾驶室悬置系统联合仿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机械长时间暴露在低频大幅度振动的环境当中,会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匹配良好的驾驶室被动悬置系统,对于低成本的工程机械声振性能改善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工程机械中用量最大的装载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驾驶室采用的橡胶悬置,利用试验结合仿真的手段进行优化设计,为快速设计驾驶室悬置系统提供了技术路线。实测典型工况下的轮式装载机多个关键点振动加速度信号,并提取驾驶室悬置下方的加速度信号作为CAE模型的激励输入,从悬置隔振率和频响函数分析的结果发现现有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确实有待提高。准确建立驾驶室叁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结构模态,采用单激励多响应的模态试验方法进行模态试验并与计算模态相对比,验证模型建立的准确性。依此模型在Adams中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在SIMULINK中完成控制回路,构成联合仿真系统。选取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小化和振动解耦度最大化组成悬置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分别运用了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联合仿真系统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两组Pareto前沿,对比发现该问题上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比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选取Pareto前沿中的一个最优解进一步地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联合仿真优化确实能够达到快速优化设计悬置系统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驾驶室的振动性能,并重新设计了与目标装载机相匹配的橡胶隔振元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晁靖[8](2016)在《装载机驾驶室经济舒适性设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内装载机驾驶室的发展已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当前的形式,本研究以装载机用户的需求为基础,提出运用KANO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对装载机驾驶室进行经济性和舒适性提升设计的研究方法。KANO模型提供了将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和归纳的途径,文中通过KANO模型找出影响用户需求的关键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能够将用户的定性需求分解为可量化的多层次结构,实现从用户需求到决策方案的转化。此次研究采用的驾驶室实例以人机工程学为理论基础、5吨位斗容装载机为蓝本,在Alias、Wildfire5.0、CATIA V5等软件平台上进行概念设计和建模,并凭借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驾驶室结构安全性的分析,以及采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驾驶室的元件进行舒适性的布置和验证。本文通过Alias软件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概念设计模型,以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进行研究;采用了Wildfire5.0和CATIA V5为正向设计的研究平台,实现对驾驶室系统的整体控制,以确保研究过程的一致性;通过运用ANSYS的结构力学模块对驾驶室的FOPS&ROPS结构进行分析,以解决传统力学分析试验成本高、周期长、偏差大的缺点,以及提高产品的安全性;依据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将驾驶室的零部件布置在用户感觉舒适的操作区域,并按照使用的频率进行远近排列,以实现降低用户的疲劳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通过应用人体模型,进行人眼视野的模拟,进而优化驾驶室的结构,实现驾驶室的安全性能的提升。通过本次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产品的研发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有利于提升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2)KANO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用户需求向设计参数转化的有效工具;(3)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人体模型能够提升设计的效率和产品的可靠性,并达到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的效果;(4)驾驶室的经济性要从研发、生产、使用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均衡,而不仅仅是考虑制造成本。(5)研究的成果对于提升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装载机驾驶室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10-10)

张丽,刘建锐[9](2016)在《结构胶黏剂在装载机驾驶室装饰罩黏结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结构胶黏剂在装载机驾驶室装饰罩黏结工艺中的应用,通过试验,分析西卡公司生产的Sika Fast-3123号结构胶黏剂在不同胶层厚度和不同老化条件下的黏结强度,确定黏结工艺的关键参数为胶层厚度和操作固化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胶层厚度为0.2 mm时,黏结强度最强;操作固化时间推荐为30 min。对采用黏结新工艺制造的装载机驾驶室装饰罩进行等效实际工作时间48 843 h的可靠性振动模拟试验,无开裂等缺陷。实践证明,采用黏结新工艺生产的装载机驾驶室装饰罩外观良好,无因黏结开裂和外观质量而引发的质量反馈。(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6年09期)

张俊红,李忠鹏,毕凤荣,王健,何文运[10](2016)在《基于板件贡献分析的装载机驾驶室低噪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建立某装载机驾驶室及室内声腔有限元模型,通过单点输入多点输出(sing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简称SIMO)法模态试验验证了声振耦合模型的准确性,测取悬置点激励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及室内噪声预测。对驾驶室进行声学灵敏度分析,采用声传递向量法对驾驶室进行声学板件贡献度分析并对关键板件进行形貌优化,同时添加橡胶阻尼材料抑制壁板振动,进行二次声压虚拟预测。结果表明,声学灵敏度分析可得到多阶关键声振耦合频率,声传递向量法板件贡献度分析能准确定位产生噪声峰值的关键板件,形貌优化及添加阻尼材料的方案降噪效果显着,室内总声压级降低了4.43dB。此方案系统地为低噪声车身设计提供了技术路线,减少了传统方案的主观性和重复性,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6年03期)

装载机驾驶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CFD方法对某型挖掘装载机的驾驶室空调风道进行流场分析,得到各出风口的风量、风速及风道内部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对风道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道各出风口风量分配更均匀,风道内部涡流减少,驾驶室内部气流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装载机驾驶室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雨心,张如伟,孟凡旺,江帅,张强.装载机驾驶室结构模态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李萌,张战文.某型挖掘装载机驾驶室空调风道流场分析及结构优化[J].工程机械.2019

[3].刘智勇.基于声固耦合的装载机驾驶室结构噪声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张奇,杨田苓,殷晓.5t装载机驾驶室低频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8

[5].李晓枫,王晓明,谷昆仑,孟令超.大吨位装载机驾驶室滚翻保护结构侧向加载有限元分析与试验[J].工程机械.2018

[6].朱海波.轮式装载机驾驶室造型设计与舒适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

[7].姚昱儒.装载机驾驶室悬置系统联合仿真优化[D].天津大学.2016

[8].晁靖.装载机驾驶室经济舒适性设计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9].张丽,刘建锐.结构胶黏剂在装载机驾驶室装饰罩黏结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机械.2016

[10].张俊红,李忠鹏,毕凤荣,王健,何文运.基于板件贡献分析的装载机驾驶室低噪声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6

论文知识图

国内(左)和国外(右)装载机驾国内(左)和国外(右)装载机驾驶装载机驾驶室的布置图国内(左)和国外(右)装载机驾驶轮式装载机驾驶室侧向加载示意图一1基于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的装载机

标签:;  ;  ;  ;  ;  ;  ;  

装载机驾驶室论文_王雨心,张如伟,孟凡旺,江帅,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