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助动词论文-廖锦蓉

情态助动词论文-廖锦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态助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过去时,“M-ed”形式,概念整合

情态助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廖锦蓉[1](2019)在《论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与过去时的概念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真理,因此语言中普遍使用情态表达。英语情态助动词表达说话者对事件或状态的潜势的评价或态度。具体来说,它们可以表达可能性、必要性、意愿、义务、推测和言语行为等意义。国内外语法学家已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少研究者从概念整合视角研究英语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缩写为“M-ed”)不同语法意义的意义建构过程,并对它们的过去时形式的种种用法做出比较系统一致的解释。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叁个研究问题:(1)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的语法意义是如何建构的?(3)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过去时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本论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和叁域理论,通过分析大量语言事实,将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语法意义分别归类到叁个不同的概念域中。其次,将五个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语法意义分别与英语动词过去时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构建出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的语法意义的多义关系网络,从而对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过去时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做出系统一致的解释。本论文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英语动词过去时实际上是多义的,其各种语法意义之间呈现辐射型多义关系,而其核心意义为指代过去时间。英语动词过去时在自然社会域中不仅可以表达过去的一次性事件或过去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还可以表达将来时间中的先时性;在认知域中可以表达说话人在说话时刻做出的与事实相反的推测或假设;在言语行为域中可以表达委婉或礼貌的态度。第二,分别构建了might、could、should、would和must五个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过去时形式的语法意义的多义关系网络。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在自然社会域中可以表达依据相关的能力、许可、意愿或义务,某一事件或状态在过去发生的可能性;在认知域中可以表达说话人依据相关的能力、证据、性质或必要性,推测或假设某一事件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在言语行为域中可以表达说话人委婉或礼貌的请求或建议。第叁,揭示了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的过去时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之间的转喻关系。英语情态助动词本质上具有施为性,为实现言语行为功能,必须满足构成言语行为的四个适切条件,即准备条件、真诚条件、命题内容条件和基本条件。说话人通过断言或质疑其中某一条件,可激活整个适切条件框架。通过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操作,从而转指请求、命令等间接言语行为。情态助动词作为情态的主要表达手段,与人类交际的自然社会世界,认知世界和言语行为世界相关。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手段,建构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过去时形式的语法意义的多义网络模型,能够为英语情态助动词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提供借鉴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盈盈[2](2019)在《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为研究对象,对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演变的机制和动因,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和与汉语史的比较,归纳出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演变的规律。全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柳江进德镇的地理人文概况、进德客家方言的音系、情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情态系统类型及助动词的划分标准。本章主要通过对比前人学者对情态系统划分类型存在的争议和对情态助动词的界定标准,结合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具体所表示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叁大类进行研究。第叁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及其演变。本章主要对进德客家方言具体的情态助动词“会[u(?)i51]”、“□[tau31]”、“□[(?)i51]”、“想[si(?)31]”、“该[k(?)i45]”、“着[t(?)hk5]”、“捱[(?)ai45]”、“话[ua51]”等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分析其演变的过程,通过进一步与汉语史和跨语言的比较,概括出其语法化在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第四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系统。本章对进德客家方言主要的情态助动词类型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比较了部分同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的助动词。第五章,结语。本章主要对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词性上,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主要来源于一般动词,包含多种语义的情态助动词基本符合类型学上“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主观性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嘉颖[3](2019)在《高中生英语情态助动词常见错误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中英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情态助动词的用法备受历年高考的青睐。然而,英语情态助动词大多一词多义且词义相互重迭,学生要想较好地掌握情态助动词并非易事,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对于英语学习者情态助动词的使用,大多数学者主要研究影响情态助动词使用的因素以及情态助动词使用的先后顺序,较少涉及到学习者使用问题方面的探讨。此外,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阶段的学生,较少涉及高中生。本研究以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偏误分析、对比分析、转移分析等理论为依据,以烟台市某所中学高二年级的120名学生及3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高中生在英语情态助动词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主要的研究工具包括:测试卷、学生问卷、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主要研究问题有3个:(1)高中生在英语情态助动词使用过程中的错误频率;(2)高中生在英语情态助动词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3)导致英语情态助动词使用错误的因素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对于高中阶段涉及最广的10个核心情态助动词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频率由大到小依次是should>will/would>must>dare>ought to>may/might>shall>used to>need>can/could。(2)高中生主要有四种情态助动词错误,分别是语义和形式的错误匹配、时态错误、否定使用不当和固定结构搭配错误。(3)导致高中生情态助动词使用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叁个,分别是母语干扰、情态助动词的错综复杂性、学生缺乏有效的错误管理策略。根据以上发现,作者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促进目标语言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讲解情态助动词的语法规则,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选用恰当情态助动词的意识。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重视所犯的情态助动词错误,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错误管理指导,监督学生进行适当练习与及时复习。另一方面,学生应该掌握情态助动词错综复杂的语义和用法,尝试在语境中使用情态助动词,学会将母语积极地迁移到目标语言的学习中。同时,学生要重视错误的改正,养成良好的错误管理习惯,并要乐于分享错误,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5-01)

石秋雯[4](2018)在《情态助动词语法化中to的演变分析——以wanna,gonna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英语口语中,want to,be going to,got to已经越来越多的被wanna,gonna,和gotta代替,近两年对wanna,gonna,gotta等类词的演变也逐渐成为热点。作者在Hopper和Krug的研究基础上,以语料库为研究方法,继续探究这类词的共同演变特征,主要关注新兴情态助动词中to的发展变化及动因,得出结论:在新兴情态助动词语法化的过程中,to作为不定式标记词的自主性正在削弱。研究最后对于演变原因做了探析,认为使用频率与语用原则是促使演变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51期)

侯俊逸[5](2017)在《英语情态助动词的学习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到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事实上,只有不断的学习、思考、探索、反思与总结,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本文就笔者英语情态助动词的学习反思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20期)

雷丽莎[6](2017)在《浅谈情态助动词在英语礼貌用语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貌用语是人们构筑和谐的日常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每个国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风俗文化特点,都有着特有的礼貌用语。英语虽然不像有些国家的语言一样有着特点鲜明的礼貌用语,但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也会通过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来达到良好的沟通。外国人时常议论,很多中国人在说英语时,虽然意思表达正确,但听起来却没有礼貌;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中国人本身没有礼貌,而是他们还没有习惯英语的礼貌表达方式,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礼貌用语差异。受英语社会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影响,英语的礼貌用语有着自己的语用特点。因此,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词汇、语法和句型,还要了解这些语用特点,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15期)

马洁颖[7](2016)在《“我+不要+你+VP”格式中情态助动词“不要”的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想"和"不要"对情态助动词"要"进行否定时,在意义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大量语言事实证明,"不要+VP"也时常被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否定意愿。本文基于CCL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归纳出兼语句"我+不要+你+VP"格式中的"不要"所特有的情态意义分布。从总结出来的义务情态"不要_1"和意愿情态"不要_2"出发,对"不要1"进行句法成分的描写和观察,并对"不要_2"的语义偏离现象做出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解释。运用语义分析领域的相关方法对"我+不要+你+VP"格式的深层语义内涵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揭示该格式的层次结构和语义指向,以期对"不要"表主观否定意愿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12期)

陈敏哲[8](2016)在《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与过去时语法范畴的概念整合研究——以COULD的情态语法意义建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论证了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CAN的过去时形式COULD的情态语法意义是CAN的情态语法意义与英语动词过去时语法意义概念整合的结果。COULD在自然社会域中表示人或物的某种能力或性质导致某一行为或状态在过去发生或出现的可能性;在认知域中表示人或物的某种能力或性质导致说话人在说话时刻推测或假设某一行为或状态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在言语行为域中表示说话人在说话时刻依据听话人的某种显而易见的能力向其表达客气或委婉的请求或命令。本文还据此系统解释了COULD的种种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红[9](2015)在《英语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的共同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均为英语中的特殊动词,即:不可在句子中单独使用,必须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复合谓语。助动词本身没有意义,仅仅用于帮助普通动词表示时态、语态、语气以及构成否定式或者疑问式等。情态动词虽然具有自己的词汇意义,但是要与不带to的普通动词不定式一起使用,它所表示的是说话人对所谈及动作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其可能、应该或者必要等等。(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30期)

金红梅[10](2015)在《韩语情态谓词{-?■■-}与汉语情态助动词的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对学习外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工具无非就是词典了。学习者在处理语义问题时,词汇是相当重要的。可是把语法和词汇比喻成建筑物与石砖的传统意识,把词汇看成是语法框架的个别项目。因此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词汇仍然被视为传达固定意义的项目。从而词汇以独立教授和学习为主,并且发生独立的个别词汇组合,无法准(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暨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5-07-19)

情态助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为研究对象,对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各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演变的机制和动因,通过跨语言的比较和与汉语史的比较,归纳出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演变的规律。全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柳江进德镇的地理人文概况、进德客家方言的音系、情态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情态系统类型及助动词的划分标准。本章主要通过对比前人学者对情态系统划分类型存在的争议和对情态助动词的界定标准,结合柳江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具体所表示的意义,本文将其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叁大类进行研究。第叁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及其演变。本章主要对进德客家方言具体的情态助动词“会[u(?)i51]”、“□[tau31]”、“□[(?)i51]”、“想[si(?)31]”、“该[k(?)i45]”、“着[t(?)hk5]”、“捱[(?)ai45]”、“话[ua51]”等的功能进行描写分析,并分析其演变的过程,通过进一步与汉语史和跨语言的比较,概括出其语法化在类型学上的共性和个性。第四章,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系统。本章对进德客家方言主要的情态助动词类型系统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比较了部分同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的助动词。第五章,结语。本章主要对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词性上,进德客家方言的情态助动词主要来源于一般动词,包含多种语义的情态助动词基本符合类型学上“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主观性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态助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廖锦蓉.论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与过去时的概念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盈盈.柳江进德客家方言情态助动词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李嘉颖.高中生英语情态助动词常见错误调查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4].石秋雯.情态助动词语法化中to的演变分析——以wanna,gonna为例[J].校园英语.2018

[5].侯俊逸.英语情态助动词的学习反思[J].山西青年.2017

[6].雷丽莎.浅谈情态助动词在英语礼貌用语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7

[7].马洁颖.“我+不要+你+VP”格式中情态助动词“不要”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8].陈敏哲.英语基本情态助动词与过去时语法范畴的概念整合研究——以COULD的情态语法意义建构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

[9].王红.英语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的共同特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5

[10].金红梅.韩语情态谓词{-?■■-}与汉语情态助动词的对应关系[C].2015年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暨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5

标签:;  ;  ;  ;  

情态助动词论文-廖锦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