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包括外侧板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柱,且外侧板和内侧板的两端与内侧板注塑一体成型,并且外侧板的内侧面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卡槽,所述内侧板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依次延伸形成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一缓冲胶垫,所述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相互连通,且上固定槽的转角柱粘接有转角板,所述下固定槽的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二缓冲胶垫。该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由外侧板和内侧板组成,双层设计,且双层中间夹有加强柱,从而使得整体强度大,不易损坏,实用性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包括外侧板(1)和内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设置有加强柱(4),且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两端与内侧板(2)注塑一体成型,并且外侧板(1)的内侧面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卡槽(5),所述内侧板(2)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依次延伸形成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所述卡槽(5)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一缓冲胶垫(6),所述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相互连通,且上固定槽(7)的转角柱粘接有转角板(10),所述下固定槽(8)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二缓冲胶垫(9),所述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均与加强柱(4)固定粘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包括外侧板(1)和内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设置有加强柱(4),且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两端与内侧板(2)注塑一体成型,并且外侧板(1)的内侧面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卡槽(5),所述内侧板(2)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依次延伸形成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所述卡槽(5)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一缓冲胶垫(6),所述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相互连通,且上固定槽(7)的转角柱粘接有转角板(10),所述下固定槽(8)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二缓冲胶垫(9),所述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均与加强柱(4)固定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1)和内侧板(2)均为塑料材质,且外侧板(1)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4)整体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且加强柱(4)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并且加强柱(4)的侧棱与卡槽(5)贴合,其余两个侧棱与转角板(10)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的长度与加强柱(4)长度一致,且卡槽(5)和第一缓冲胶垫(6)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槽(7)和转角板(10)的横截面呈“∠”状,且上固定槽(7)的角度大于60°,转角板(10)的角度为60°,并且转角板(10)为四氟板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槽(8)的横截面呈“凵”形结构,且下固定槽(8)的顶面与上固定槽(7)底面齐平,并且下固定槽(8)的槽深小于第二缓冲胶垫(9)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的安全装置,目前的前保险杠均为塑料材质,强度较小容易断裂,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前保险杠均为塑料材质,强度较小容易断裂,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包括外侧板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柱,且外侧板和内侧板的两端与内侧板注塑一体成型,并且外侧板的内侧面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卡槽,所述内侧板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依次延伸形成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所述卡槽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一缓冲胶垫,所述上固定槽和下固定槽相互连通,且上固定槽的转角柱粘接有转角板,所述下固定槽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二缓冲胶垫,所述第一缓冲胶垫和第二缓冲胶垫均与加强柱固定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板和内侧板均为塑料材质,且外侧板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柱整体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且加强柱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并且加强柱的侧棱与卡槽贴合,其余两个侧棱与转角板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第一缓冲胶垫和第二缓冲胶垫的长度与加强柱长度一致,且卡槽和第一缓冲胶垫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槽和转角板的横截面呈“∠”状,且上固定槽的角度大于60°,转角板的角度为60°,并且转角板为四氟板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槽的横截面呈“凵”形结构,且下固定槽的顶面与上固定槽底面齐平,并且下固定槽的槽深小于第二缓冲胶垫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由外侧板和内侧板组成,双层设计,且双层中间夹有加强柱,加强柱为三棱柱,其能够提高外侧板和内侧板横向和纵向的承受力,同时加强柱与外侧板和内侧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缓冲胶垫,可以对正面撞击力进行缓冲,并且加强柱可以偏转一定角度,这样侧向的撞击力可以缓冲,进而提高了整体的缓冲效果,从而使得整体强度大,不易损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侧板和加强柱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柱和内侧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侧板,2、内侧板,3、安装板,4、加强柱,5、卡槽,6、第一缓冲胶垫,7、上固定槽,8、下固定槽,9、第二缓冲胶垫,10、转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汽车防碰撞保险杠,包括外侧板1和内侧板2,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设置有加强柱4,且外侧板1和内侧板2的两端与内侧板2注塑一体成型,并且外侧板1的内侧面水平向内延伸形成卡槽5,内侧板2的内侧面水平向内依次延伸形成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卡槽5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一缓冲胶垫6,上固定槽 7和下固定槽8相互连通,且上固定槽7的转角柱粘接有转角板10,下固定槽8的槽壁上固定粘接有第二缓冲胶垫9,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 9均与加强柱4固定粘接,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使得加强柱4与外侧板1和内侧板2之间为柔性连接,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具有弹性,可以拉伸收缩,进而第二缓冲胶垫9的设置,在具有缓冲的效果下,不会影响加强柱4的偏转。
进一步的,外侧板1和内侧板2均为塑料材质,且外侧板1厚度由中间向两侧逐渐变薄,进而外侧板1受到外界撞击力时,无论时正面还是侧面,由于其两端厚度较薄,可以发生形变,进而配合加强柱4可以很好卸掉撞击力,当正面撞击时,加强柱4可以提高其正面承受力,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可以缓冲部分撞击力,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会挤压形变,进而外侧板1随之形变向内侧板2贴合,当侧向撞击时,外侧板1 会侧向形变,进而可以带动加强柱4偏转一定角度,进而加强柱4可以随着正面承受撞击力,进而提高了整个保险杠的承受强度,降低了损坏的几率,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加强柱4整体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且加强柱4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并且加强柱4的侧棱与卡槽5贴合,其余两个侧棱与转角板10贴合,加强柱4的结构设计,使其自身结构牢固,承受力大,其配合外侧板1 和内侧板2组合成的保险杠整体强度大,同时空心的设计,降低了自身的重量,可以起到为汽车减重的目的,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的,卡槽5、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的长度与加强柱4 长度一致,且卡槽5和第一缓冲胶垫6的横截面呈“V”形结构,这样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配合加强柱4可以很好的对撞击力进行缓冲,缓冲效果好,且卡槽5的结构设计,使得外侧板1可以很好与加强柱4卡合固定充分,使得加强柱4嵌入至外侧板1和内侧板2内,三者共为一体,强度大。
进一步的,上固定槽7和转角板10的横截面呈“∠”状,且上固定槽7 的角度大于60°,转角板10的角度为60°,并且转角板10为四氟板材质,当外侧板1受到侧向撞击力时,其通过卡槽5会带动加强柱4偏斜,这样加强柱4的一个侧棱就会在转角板10上偏转,并与上固定槽7贴合,进而可以加强柱4可以随着撞击力进行角度调节,可以最大化的吸收和承受撞击力,上固定槽7角度设计,使得加强柱4可以在上固定槽7内可以进行一定角度偏转,转角板10角度设计,可以使其与加强柱4贴合,并且其润滑性好,便于加强柱4偏转。
进一步的,下固定槽8的横截面呈“凵”形结构,且下固定槽8的顶面与上固定槽7底面齐平,并且下固定槽8的槽深小于第二缓冲胶垫9的厚度,加强柱4通过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可以贴合在内侧板2上,外侧板1将外界力度通过加强柱4传递给内侧板2,卡槽5、上固定槽7和下固定槽8的设置,使得加强柱4最大化的吸收和承受外界力度,并充分发挥第一缓冲胶垫6和第二缓冲胶垫9的缓冲效果,从而相互配合提高整体强度,使用寿命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2545.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50567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0R 19/18
专利分类号:B60R19/18;B60R19/03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大学路2号
发明人:吴和尖
第一发明人:吴和尖
当前权利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林丽英
代理机构:35221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保险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