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沉积物,水界,氢化物,海泡石,氢气,石灰石。
交换态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郑子成,李廷轩[1](2019)在《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及其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阐明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对不同植茶品种的响应规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开展种植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17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品种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以>5 mm粒径为主,其含量处于60.52%~76.49%之间,0.5~0.25 mm粒径含量最少,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5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在小粒径团聚体中最高,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最高;>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最高,介于53.10%~68.10%之间。>5 mm粒径团聚体对铝含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沐217>川农黄芽早。与其他植茶品种相比,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结构性较好;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各粒径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中铝含量过高会加剧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生产力和质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葛江洪,于兆水[2](2019)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Ⅳ)与硒(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测定方法中存在的线性范围较窄、操作复杂及成本高等问题,为得到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含量,提出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e(Ⅳ)和Se(Ⅵ)的方法。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通过实验优化了方法的测定条件。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要求,方法简便可行。(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燕文明,黄列,刘凌,吴挺峰,王汗[3](2017)在《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交换态氮赋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可交换态氮(EN)为主的负荷是湖泊水质的决定参数之一。以里下河地区受到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影响的九龙口、大纵湖、蜈蚣湖和得胜湖4个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与实验测试方法,分析其沉积物-水界面中总氮(TN)和E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N的分布受人类活动方式影响明显;沉积物中的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频繁,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EN含量较低。另外,沉积物-水界面处的氧化还原条件对表层沉积物中EN的分布也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7年05期)
燕文明,吴挺峰,龚志军,闫紫晴,杨鹏[4](2016)在《不同菹草密度对上覆水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不同沉水植物密度对上覆水中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择菹草为例进行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了空白组、150g菹草组和300g菹草组叁个不同密度组,分析了菹草生长对上覆水中氨氮、硝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菹草密度范围内,菹草的密度越大,上覆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及蓝藻、绿藻和硅藻的生物量减小量越大;在与浮游藻类营养竞争中,高密度菹草组具有优势,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且高密度菹草显着降低了上覆水体中的氨氮浓度(p<0.01)。(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WANG,Huoyan,CHENG,Wei,LI,Ting,ZHOU,Jianmin,CHEN,Xiaoqin[5](2016)在《土壤非交换态钾与结构态钾能够区分吗?(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Nonexchangeable K(NEK) is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reserve of available K in soil and a primary factor in determining soil K fertility.The questions of how much NEK is in soils and how to quantify total NEK in soils are so far still unclear due to the complicated effects of various minerals on K fixation.In this study,the NEK in 9 soils was extracted with sodium tetraphenylboron(NaBPh_4) for various time periods longer than 1 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K extracted by NaBPh4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ime,but showed no more increase after the duration of extraction exceeded 10-20 d.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25 to 45 ℃,the duration to obtain the maximum extraction of NEK was reduced from 20 to 10 d,and the maximum values of NEK released at both temperatures was almost the same for each soil.The maximum NEK(MNEK) of the 9 soils extracted by NaBPh.4 varied from3074 to 10081 mg kg~(-1),accounting for 21%-56%of the total soil K.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NEK released by NaBPh4 and other forms of K,such as NH_4OAc-extracted K,HNOg-extracted K and total K in soils,which indicates that NEK is a special form of K that has no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 forms of K in soils.The MNEK extraction by NaBPh4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NEK in the soil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soil structural K and quantified with the modified NaBPlu method.The high MNEK in soils made NEK much more important in the role of the plant-available K pool.How to fractionate NEK into different fractions and establish the methods to quantify each NEK fraction according to their bioavail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future research.(本文来源于《Pedosphere》期刊2016年02期)
燕文明,麻林,向龙,杨家亮[6](2016)在《沉积物-水界面中可交换态氮对不同菹草密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 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 H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着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6年02期)
殷佳丽,郑子成,李廷轩[7](2015)在《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给茶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86.11~98.35 g·kg-1和62.78~228.85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铝含量逐渐降低;但交换态铝含量有所升高,且在植茶23 a后增幅较大;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交换态铝表聚现象明显;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铝和交换态铝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土壤团聚体对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分别有49%~79%和44%~73%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因此,应注意植茶23 a后0~20 cm土层交换态铝含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王清华,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8](2015)在《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特征,以Ca Cl2和柠檬酸溶液为浸提剂,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对枣园土壤的非交换态钾释放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土壤非交换态钾在释放过程中表现出快速释放和缓慢释放2个连续的阶段。快速释放阶段(<188 h)的累积释放量占到总释放量的53.6%~59.2%,而在缓慢释放阶段(188~1244 h)的释放量不及总量的一半。在相同时间内,使用柠檬酸溶液浸提时,非交换态钾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使用Ca Cl2溶液时的释放量。相比之下,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在5种动力学方程中,幂函数方程是描述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释放的最优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曾卉,周航,邱琼瑶,廖柏寒[9](2014)在《施用组配固化剂对盆栽土壤重金属交换态含量及在水稻中累积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组配固化剂石灰石+海泡石在不同施用量(0、1.0、2.0、4.0、8.0、16.0 g·kg-1)下,盆栽土壤中重金属Pb、Cd、Zn交换态含量的变化与在水稻根、茎、壳和糙米的累积分布.结果表明:①土壤中Pb、Cd和Zn交换态含量随着组配固化剂施用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交换态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5.3%~99.9%、9.2%~99.9%和7.0%~99.9%,有效缓解了水稻对土壤Pb、Cd和Zn的吸收.②水稻生长状况得到改善,株高随组配固化剂施用量的增加逐渐上升.施用量在1.0 g·kg-1时,谷粒产量最大,与对照相比,增产60.4%.水稻各器官对Pb、Cd、Zn的吸收随施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与对照相比,施用1.0~16.0 g·kg-1的组配固化剂后糙米中Pb、Cd和Zn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2.2%~13.1%、29.3%~79.3%和19.5%~43.3%.(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钟宁,李顺兴,曾清如,蔡秋亮[10](2012)在《过碳酰胺对土壤pH和5种交换态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过碳酰胺溶液(与尿素溶液作对照)对中国南方3种酸性土壤和中国北方3种碱性土壤进行室内土培试验,研究氮肥施用对土壤pH和5种交换态金属(Mn、Cu、Zn、Ca、Mg)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土壤pH在短期内随过碳酰胺浓度增大而急剧上升,碱性土壤pH则随过碳酰胺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然后又增加,且其变化幅度小于酸性土壤;动态试验表明,pH上升的现象是短期的,6种土壤pH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9d后3种碱性土壤的pH均降到比原来更低的程度。酸性土壤中交换性Mn、Cu、Zn的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随过碳酰胺施用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再逐步上升,与土壤pH呈负相关;而碱性土壤中交换态Mn、Cu、Zn的含量变化不明显。6种土壤中交换态金属Ca、Mg离子含量的变化与土壤pH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研究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作为一种新型氮肥,施用过碳酰胺对土壤中金属元素活性不会产生新的负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交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测定方法中存在的线性范围较窄、操作复杂及成本高等问题,为得到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含量,提出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e(Ⅳ)和Se(Ⅵ)的方法。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通过实验优化了方法的测定条件。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要求,方法简便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佳,郑子成,李廷轩.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及其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葛江洪,于兆水.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Ⅳ)与硒(Ⅵ)[J].辽宁化工.2019
[3].燕文明,黄列,刘凌,吴挺峰,王汗.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交换态氮赋存特征[J].水力发电.2017
[4].燕文明,吴挺峰,龚志军,闫紫晴,杨鹏.不同菹草密度对上覆水可交换态氮迁移转化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6
[5].WANG,Huoyan,CHENG,Wei,LI,Ting,ZHOU,Jianmin,CHEN,Xiaoqin.土壤非交换态钾与结构态钾能够区分吗?(英文)[J].Pedosphere.2016
[6].燕文明,麻林,向龙,杨家亮.沉积物-水界面中可交换态氮对不同菹草密度的响应[J].水资源保护.2016
[7].殷佳丽,郑子成,李廷轩.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8].王清华,杜振宇,马丙尧,刘方春,马海林.冬枣果园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动力学[J].中国农学通报.2015
[9].曾卉,周航,邱琼瑶,廖柏寒.施用组配固化剂对盆栽土壤重金属交换态含量及在水稻中累积分布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
[10].钟宁,李顺兴,曾清如,蔡秋亮.过碳酰胺对土壤pH和5种交换态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