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编组计划论文_李德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列车编组计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列车,计划,车流,算法,路网,组织,区段。

列车编组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义[1](2019)在《基于分支定价算法的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是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础性技术文件,决定路网上所有重空车流如何从发站输送至到站,是影响铁路货物运输效率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列车编组计划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问题进行了探索。论文具体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列车编组计划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列车编组计划的概念、编制原则和编制流程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涉及到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路网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规模的讨论,说明了其求解的复杂性,为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路网列车编组计划0-1整数规划模型。将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转化为网络优化问题,基于图论的相关概念对问题进行抽象,以集结时间成本、运行时间成本、中转时间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设计了小规模路网的算例,采用数学规划软件Lingo编程求解,通过该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3)基于分支定价算法的求解算法设计和实现。针对模型的特点,基于分支定价算法的基本思想设计了求解算法,具体包括模型的D-W分解策略、初始可行列的生成、限制主问题的求解、价格子问题的求解以及分支策略的设计。采用C#语言对算法编程实现,并通过对小规模路网的求解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以及求解效率。(4)基于实际路网的列车编组计划案例计算与结果分析。基于路网性编组站对全国货运铁路网进行简化,得到了包含14个大型编组站的简化路网,采用实际货运需求数据对简化路网的列车编组计划进行了求解,并从可行性、优化效果和算法效率叁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通过对包含40个编组站的较大规模路网的求解,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在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肖杰[2](2018)在《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铁路货物运输也逐渐朝着物流以及重载化方向发展。以单组列车为主的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挑战,分组列车作为一种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应用在提高现阶段我国铁路货运经济性和时效性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从列车构成角度讲,单组列车可以看作是分组列车的一种特定形式,研究分组列车的组织特点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车流组织的内涵,具有显着的理论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车流组织优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现状以及管理和运营机制特点,对分组列车的优化组织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按照分阶段优化的思路,将分组列车组织过程分为车流径路、单组列车编组计划和分组列车编组计划叁个子问题。在车流径路问题中,首先研究了基于点-弧模型和基于弧-路模型的车流径路优化方法,然后在此础上,结合车流径路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树形结构特征,建立了基于树形结构的车流径路优化模型。不同发站但终点站相同的车流在某个技术站相遇后合并为一支车流,文中将其称为两个技术站之间的合并车流。模型以任意两个技术站之间的合并车流经过的第一个铁路弧段为决策变量,以车流总的走行车公里以及途经技术站中转费用构成的综合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铁路弧段能力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基于树形结构的车流径路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Lingo和遗传优化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2)在单组列车编组计划问题中,以车流径路为已知条件,首先研究了基于点-弧模型和基于弧-路模型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考虑到车流的改编路径在实际现场中存在的树形结构特点,建立了基于树形结构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从某技术站始发或到达该技术站改编的,终点站相同车流合并为一支车流,文中将其称为两个技术站之间的技术车流。模型以任意两个技术站之间的技术车流选择的第一个改编技术站为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车流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和改编车小时消耗,以技术站的调车线数量和改编能力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基于树形结构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Lingo和遗传优化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3)不同于单组列车编组计划在每个编组去向的发到站之间都单独编开列车的情形,在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中,只是将编组去向作为车流到列流的一个中间过渡。按照分组列车的构成方式以及补轴车流沿列车运行方向的增减关系,将列车分为合并式固定车组总量分组列车,合并式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衔接式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和衔接式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四种类型。详细分析了每种分组列车的组织特征以及其相比于单组列车节省的技术效益,包括列车开行成本、集结成本、列车编组成本、车组等待成本以及直通车流在换挂站额外等待成本。将车流径路和路网中建立的编组去向及其吸引的车流强度作为已知条件,建立了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用始发站、终到站和换挂站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分组列车,模型以是否组织开行分组列车为决策变量,以开行分组列车比只开行单组列车节省的组织成本最大为目标函数,以不同分组列车之间的关联性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采用Lingo对模型进行求解。(4)由于分组列车换挂站前后补轴车流的大小不同,会产生不能通过分组列车运输的多余补轴车流,当多余的补轴车流属于区段车流时,在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中,这部分车流将单独编开区段列车。但在实际生产中,当这股车流的流量较小时,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将其与该区段内的摘挂车流合并开行摘挂列车可能更为合理。基于此思路,对区段车流和摘挂车流合并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针对单个区段,建立了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计划协同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路网层面分析了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之间的相互影响。将车流径路和路网中建立的编组去向及其吸引的车流强度作为已知条件,以路网总的组织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之间的关联性限制为约束条件,以分组列车是否开行以及区段车流和摘挂车流是否合并为决策变量,构建了分组列车、区段列车与摘挂列车的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采用Lingo对模型进行求解。(5)在限制分组列车之间关联性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中,认为一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最多只能编入一个分组列车的基本组或者补轴组,不能同时编入多个分组列车中。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将由于分组列车换挂站前后补轴车流大小不一致而产生的多余的补轴车流继续编入其它分组列车,可以增加分组列车的开行数量,更大程度地利用分组列车在节省组织成本方面的优势。当同一编组去向吸收的车流同时编入两个或多个分组列车寸,相互关联的分组列车之间构成嵌套关系。对嵌套的分组列车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嵌套结构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路网中的车流径路和已建立的编组去向为已知条件,假定每一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可以自由分配到不同分组列车的基本组或者补轴组,以每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在不同列车上的分配比例为决策变量,以路网总的组织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车流的完整性和分组列车满轴运行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际路网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9-01)

钱名军,李引珍,王亚浩[3](2018)在《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的统一编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待编车列首组和尾组的广义定义,以消除列车编成后运行方向不同对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的影响,利用镜像映射原理把调车机车在调车场左方转换为调车机车在调车场右方,从而统一了牵出线与调车场不同相对位置和列车不同运行方向条件下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该方法更简便易行,为计算机编制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晶晶,林柏梁,武建平[4](2018)在《摘挂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摘挂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区段内车流组织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摘挂列车开行方案除受区间通过能力、车站设备能力、车流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是否开行区段列车有关。根据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运行特点,通过分析区段与摘挂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小时消耗以及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以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集结车小时和运行车小时、摘挂列车在站停留车小时和停站次数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最后结合数值算例,利用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总车小时消耗最少的车流组织方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Leonard,Kibet,Tonui[5](2018)在《求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肯尼亚规划铁路网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肯尼亚规划铁路网为案例,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及求解。肯尼亚规划铁路网的各条线路将在2020年,2025年以及2040年分阶段建成。针对铁路网的不同规划年度,本文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问题构建为网络设计问题。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属于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本文采用优化软件LINGO 11.0的全局求解器进行求解。优化模型旨在最小化路网中所有铁路货车的时间消耗(总车小时消耗)。规划铁网的货物发送量和到达量数据来自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基于此数据,本文采用重力模型的方法来进行交通分布推算并获得货流的O-D矩阵。通过求解模型,本文可以获得规划铁路网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问题的全局最优解。此最优解可直接用于铁路运营和规划过程中的决策支持。对于规划年度2040年来说,路网包含9个技术站,模型的最优解表明:为了满足路网的货运需求,每天需要提供26个直达去向。在这26个直达去向中,10个去向为非相邻技术站间开行的。对于规划年度2025年来说,每天需要提供2个直达去向,其一为从蒙巴萨到马拉巴,列车开行频率为3.44列/天;另一为从蒙巴萨到内罗毕,列车开行频率为4.60列/天。而对于近期规划年度2020年来说,每天则需要提供一个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直达列车服务,其开行频率为3.61列/天。利用本文优化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可用于指导铁路网运营规划,亦可作为未来关于肯尼亚规划铁路网运营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尽管本文所采用的传统求解器以及全局求解模块功能强大并能对小规模路网在极短时间内求取最优解,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当路网规模较为复杂或网络规模较大时,求解复杂的非线性模型会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尤其是需要获取全局最优解时。针对这些路网,巧妙设计的快速启发式算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取质量可接受的解,这也是未来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6)

孙子涵[6](2018)在《综合费用型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网建设不断完善,部分既有线客流逐步向高铁线转移,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为提高货物列车运输组织水平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差、货物运到时间不可知,已成为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形象、制约铁路货物运输市场份额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高效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保证车流迅速地、经济地、透明地送达目的地,是提高运输效率、满足运输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论文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特点,提出了分阶段编制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技术。引入基于复杂网络中心性的货运站重要度理论,运用结点系统理论简化路网,建立了具有通用性的、考虑综合费用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模型,设计了基于拉格朗日松弛技术的求解算法,并以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研究了基于综合费用的分阶段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理论。就装车地始发直达列车,利用周期开行法改善按日开行始发直达后剩余车流的组织效率;就技术站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引入结点系统理论,解决技术站车流合并问题。(2)设计了基于复杂网络中心性的货运站重要度选择机制。通过分析影响货运站重要性的因素,构建了铁路货物运输网络拓扑结构,梳理货运站中心性的基本度量指标,提出了货运站拉普拉斯中心性策略,实现了算法设计(Matlab),并分析其代表性和时间复杂性。(3)建立了综合费用型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从编组计划复杂性角度出发,以综合费用(包括货车改编费用和停留车小时费用等)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考虑车流组织方案唯一性、运输能力等约束,建立了综合费用型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松弛技术将松弛问题分解为路径选择子问题(RF)和频率确定子问题(FI),借助次梯度算法寻求原问题较优解。(4)结合哈尔滨铁路局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利用结点系统理论和货运站拉普拉斯中心性策略,简化哈尔滨铁路局路网,构建哈尔滨铁路局综合费用型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并求解;编制哈尔滨铁路局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并进行经济性评价。(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斌,平毅[7](2018)在《关于铁路列车编组计划优化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事业蓬勃发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基于铁路列车编组计划编制流程方面以及相关的车流径路等部分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优化。论文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从列车编组计划的复杂性入手,着重研究探讨在运输组织方面进行创新对列车编制计划带来的影响,从而为列车编组计划提供优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8年02期)

严余松,户佐安,李宵寅[8](2017)在《基于车流量波动的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径路综合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铁路日常运输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这些因素对车流组织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列车编组计划优化中,考虑车流量的波动性,假设其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根据事先给定的置信水平,按照机会约束规划理论,考虑车站和线路能力限制等约束,以车流集结总消耗、改编额外总消耗和总走行消耗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车流量波动的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径路综合优化模型,设计基于随机模拟的改进分枝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表明:考虑车流量波动情况下的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鲁棒性较强,而且随机参数的模拟规模越大,最优方案的稳定性越好.(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7年04期)

马宏朋[9](2017)在《实用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与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公路、航空等时效性高的交通方式在货运市场中逐渐占据有利地位,加之煤炭等大宗货物运量下滑,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因此,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使铁路货运摆脱困境成为当务之急。作为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统一安排全路的车流组织方案,保证货物能以最合理的方式送达目的地,其优劣直接影响货物运输成本、运输时效性以及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本文针对实用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构建了适用于实用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0-1线性规划模型,然后设计了快速求解的粒子群和拉格朗日松弛组合优化算法,最后基于该理论方法设计开发了编组站编组计划管理系统,为编组站编组计划的验证和优化提供平台。论文具体工作和结论如下:(1)列车编组计划优化问题分析。基于列车编组计划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编组计划编制的优化目标和约束。(2)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的建立。充分考虑大规模路网下编组计划优化问题的复杂性,以货物在途运输时间成本、货车在车站的改编时间成本以及车站开行方向别列车的集结时间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实用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0-1线性规划模型。(3)模型求解算法的设计。通过分析不同算法对本模型的适用性,结合粒子群算法和拉格朗日松弛算法的基本思想,设计了改进的组合优化算法。算法中,每步迭代利用粒子的搜索能力解决编组方案构建子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实现车流的最优分配,并引入了变异算子的概念,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编组计划。(4)案例分析。对全国货运路网和真实数据进行抽象和简化,构建了 15个大型编组站的简化路网,并求解了这15个编组站间的列车编组计划。通过分析算法的迭代过程,对论文所述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进行验证,并指出该方法对我国铁路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5)编组计划优化方法的系统实现。基于提出的编组计划优化理论方法,设计开发了编组站编组计划管理系统,为编组站编组计划的验证和优化提供平台。系统实现了路网结构管理、编组计划编制、编组计划管理、违编车流查询以及车流统计分析等功能,对编组计划的编制有较好的指导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博[10](2017)在《基于可变编组的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运营中,特定时段不同区段的客流具有差异性,采用固定编组模式会造成方向上的运能浪费。可变编组模式是应对不同区段客流差异性的有效途径,能够充分利用支线运输能力,有效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尤其适用于Y型线路。可变编组模式是以列车运行计划为实现载体,需要借助高质量列车运行计划来发挥优越性。因此,研究基于可变编组的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列车运行计划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为研究背景,以列车运行计划为研究主体,以可变编组在Y型线路上具有优越性为研究突破口,以并线贯通模式和支线独立模式为比较对象,分别提出基于并线贯通、支线独立和可变编组的Y型线路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编制模型和算法,通过对比多种模式在算例中的优化效果,验证可变编组条件下列车运行计划的优越性,并对客流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可变编组的列车运行计划适用范围。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围绕可变编组在Y型线路上具有适用性的观点,在详细分析可变编组的编组形式、技术操作、影响因素和Y型线路的线路形态、客流特征、运营组织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论证了可变编组在Y型线路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第二,在阐述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内容、优化原则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Y型线路的特殊性,以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构建基于并线贯通、支线独立和可变编组的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编制模型;第叁,根据模型特点,在分别应用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的基础上,分析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及混合优化策略的优势,引入信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简称MPI)集群计算平台,设计基于MPI的并行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第四,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和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对比可变编组模式与其他模式的运行计划优化效果,验证可变编组条件下优化编制列车运行计划的优越性;在算例的基础上,以客流量为例,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调整客流量,评估和对比多种模式下列车运行计划优化效果的变化情况,分析可变编组条件下优化编制的列车运行计划在Y型线路上的客流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列车编组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铁路货物运输也逐渐朝着物流以及重载化方向发展。以单组列车为主的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挑战,分组列车作为一种提高铁路货运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其应用在提高现阶段我国铁路货运经济性和时效性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从列车构成角度讲,单组列车可以看作是分组列车的一种特定形式,研究分组列车的组织特点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车流组织的内涵,具有显着的理论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车流组织优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铁路现状以及管理和运营机制特点,对分组列车的优化组织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按照分阶段优化的思路,将分组列车组织过程分为车流径路、单组列车编组计划和分组列车编组计划叁个子问题。在车流径路问题中,首先研究了基于点-弧模型和基于弧-路模型的车流径路优化方法,然后在此础上,结合车流径路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树形结构特征,建立了基于树形结构的车流径路优化模型。不同发站但终点站相同的车流在某个技术站相遇后合并为一支车流,文中将其称为两个技术站之间的合并车流。模型以任意两个技术站之间的合并车流经过的第一个铁路弧段为决策变量,以车流总的走行车公里以及途经技术站中转费用构成的综合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铁路弧段能力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基于树形结构的车流径路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Lingo和遗传优化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2)在单组列车编组计划问题中,以车流径路为已知条件,首先研究了基于点-弧模型和基于弧-路模型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方法。考虑到车流的改编路径在实际现场中存在的树形结构特点,建立了基于树形结构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从某技术站始发或到达该技术站改编的,终点站相同车流合并为一支车流,文中将其称为两个技术站之间的技术车流。模型以任意两个技术站之间的技术车流选择的第一个改编技术站为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车流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和改编车小时消耗,以技术站的调车线数量和改编能力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基于树形结构的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模型进行验证,分别采用Lingo和遗传优化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3)不同于单组列车编组计划在每个编组去向的发到站之间都单独编开列车的情形,在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中,只是将编组去向作为车流到列流的一个中间过渡。按照分组列车的构成方式以及补轴车流沿列车运行方向的增减关系,将列车分为合并式固定车组总量分组列车,合并式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衔接式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和衔接式不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四种类型。详细分析了每种分组列车的组织特征以及其相比于单组列车节省的技术效益,包括列车开行成本、集结成本、列车编组成本、车组等待成本以及直通车流在换挂站额外等待成本。将车流径路和路网中建立的编组去向及其吸引的车流强度作为已知条件,建立了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用始发站、终到站和换挂站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分组列车,模型以是否组织开行分组列车为决策变量,以开行分组列车比只开行单组列车节省的组织成本最大为目标函数,以不同分组列车之间的关联性限制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采用Lingo对模型进行求解。(4)由于分组列车换挂站前后补轴车流的大小不同,会产生不能通过分组列车运输的多余补轴车流,当多余的补轴车流属于区段车流时,在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中,这部分车流将单独编开区段列车。但在实际生产中,当这股车流的流量较小时,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将其与该区段内的摘挂车流合并开行摘挂列车可能更为合理。基于此思路,对区段车流和摘挂车流合并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针对单个区段,建立了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计划协同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路网层面分析了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之间的相互影响。将车流径路和路网中建立的编组去向及其吸引的车流强度作为已知条件,以路网总的组织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之间的关联性限制为约束条件,以分组列车是否开行以及区段车流和摘挂车流是否合并为决策变量,构建了分组列车、区段列车与摘挂列车的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实际路网为例对建立的分组列车、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采用Lingo对模型进行求解。(5)在限制分组列车之间关联性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中,认为一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最多只能编入一个分组列车的基本组或者补轴组,不能同时编入多个分组列车中。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将由于分组列车换挂站前后补轴车流大小不一致而产生的多余的补轴车流继续编入其它分组列车,可以增加分组列车的开行数量,更大程度地利用分组列车在节省组织成本方面的优势。当同一编组去向吸收的车流同时编入两个或多个分组列车寸,相互关联的分组列车之间构成嵌套关系。对嵌套的分组列车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嵌套结构的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路网中的车流径路和已建立的编组去向为已知条件,假定每一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可以自由分配到不同分组列车的基本组或者补轴组,以每个编组去向吸引的车流在不同列车上的分配比例为决策变量,以路网总的组织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车流的完整性和分组列车满轴运行为约束条件。最后以我国东北地区际路网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列车编组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义.基于分支定价算法的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肖杰.分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3].钱名军,李引珍,王亚浩.摘挂列车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的统一编制方法[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

[4].张晶晶,林柏梁,武建平.摘挂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

[5].Leonard,Kibet,Tonui.求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肯尼亚规划铁路网案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孙子涵.综合费用型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7].陈斌,平毅.关于铁路列车编组计划优化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

[8].严余松,户佐安,李宵寅.基于车流量波动的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径路综合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

[9].马宏朋.实用型路网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与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7

[10].张博.基于可变编组的城市轨道交通Y型线路列车运行计划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列车编组计划优化计算过程示意...列车编组计划优化计算过程示意图成都北站平面布置示意图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结果

标签:;  ;  ;  ;  ;  ;  ;  

列车编组计划论文_李德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